曾舂思考片刻,馬上就明白蘇暮槿要教什麽了:“莫非是如何持劍?”
曾舂果然是個聰明姑娘。
而且,她猜中後沒露出不甘心的表情,反倒躍躍欲試,她說道:“父親一直不讓我舞劍弄刀,這會他可沒理由拒絕我了。”
蘇暮槿聽她這麽一說,總覺自己被利用了,不過無傷大雅。
“教你學會怎麽持劍,並不意味著你就能舞劍了,”蘇暮槿提醒她,“劍雖說沒有生命,但若是使用不當,它還是會如同毒蛇一般襲擊傷及自己的,知道嗎?”
“嗯。”
“好。”曾舂點頭,王禕梨也跟著做了相同舉動、
說是如何持劍,倒不如說是如何用手臂手腕之力量來舉劍,因為持劍方法本無定式,像蘇暮槿這般武功的劍士更是能隨心所欲,不過發力點終究是一樣的。
她說明了約莫一刻鍾,兩人很快就展現了孩童善於學習和模仿的天性。她們揮舞木棍幾次後,蘇暮槿就明白,這兩個小家夥已經初步掌握了其中的要點,不過要想更進一步理解發力,就需要後天的勤於練習以及一些小小的天賦了。
“感覺怎麽樣?”蘇暮槿問她們。
她們的虎口上都被有些棱角的木棍磨得泛紅,同時還有木屑附著其上。蘇暮槿說這些話,也是想讓她們休息一下。
沒有內功護體的人,練習武功一定會對身體造成大小不一的磨損和傷害,在很早的時候,蘇暮槿也是這樣,那時在監獄裏,她的手腳常常有深淺不一的傷痕,甚至一次磕碰也能讓被太陽曬得銅棕色的皮膚鼓起青色的腫脹。
不過現在不一樣,她已經很少受傷,而且烈日也不再能傷及皮膚分毫。
曾舂張開自己的掌心,白白嫩嫩的手現在成了紅紅的,她不甘心地說道:“之前還以為就是揮揮棍子,沒曾想這事如此之難——姐姐,你也是武人,可怎不見身上有傷痕?手也細皮嫩肉的,看上去跟大富人家的小姐一樣。”
蘇暮槿沒有隱瞞的意思,她告訴曾舂:“因為我掌握了內功,當你懂得如何運轉內氣,就能規避許多傷痛。”
“內功……我以前聽過。”一直沒有說話的王禕梨忽然開口道:“以前哥哥同我說,會內功的人是千分之一——不對,萬分之一。”
蘇暮槿不知道占比,不過自己這麽多年來見過許許多多會內功的人,這些人的數量恐怕比想象中要多上一些。
“那我可以學內功嗎!”曾舂期盼地詢問。
蘇暮槿束手無辭。
“內功這件事,”她斟酌著語言,“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練習,其實也沒下意識練習,就不知不覺掌握了其中的要領,但你要我教你……我不知該從何下手。”
曾舂沒有失望,她有的是點子:“那姐姐就給我們演示一下內功是什麽樣的,我們就依葫蘆畫瓢,學著做做看。”
那你肯定要失望了,內功可不是光憑看就能看得懂的。
話雖如此,蘇暮槿還是同意了她的請求。
她舉起手中的木棍。
有多久沒做過這麽簡單而基礎的事呢?
“看好。”
蘇暮槿一邊說著,一邊把木棍抬起到她們眼前,隨後舉起自己的食指,剩下四根手指握成拳頭。
四雙眼睛緊盯著,一旁閑下來的船夫也湊過來看熱鬧——就算有事做的人也一心二用起來。這些船夫跟曾全輝也是老搭檔,看那家夥對這個女孩畢恭畢敬,所有人都好奇不已,更別說她剛才幹淨利落地用手切斷了原木,就算眼界再低,也能知道這個女孩不是一般人。
現在她好像要做什麽。
內氣?內功?
這些陌生的字眼從她口中傳來,徹底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蘇暮槿見許多目光從旁邊投射而來,滿懷期待。
會不會太張揚了?
算了。
蘇暮槿還是決定先把內功展現給她們看,之後就暫且歇息片刻,欣賞一下大江上的景色,反正船也馬上要靠岸了。
隻見她的手指貼在木棍上,啪的一聲過後,手指劈開木棍,這根堅硬的木材成了兩段。
旁人驚歎不已。
這女子完成這件事沒有任何拖泥帶水,仿佛手指自然落下一般,輕鬆就完成了常人難以做到的壯舉。近距離觀看的曾舂和王禕梨更加驚訝,她們死死盯著蘇暮槿的食指,那根細小幼嫩的手指,像一根青蔥的手指居然把木材給劈開。
若非親眼所見,她們怎會相信?
在眾人崇拜的目光下,蘇暮槿眼眸中卻閃過一絲擔憂。
木棍確實如她所願成了兩段,但其中的截麵卻讓她不敢恭維。
這個截麵太過粗糙了!
如果不是兩個女孩求著想看看木棍,她一定會立刻把這對失敗品投入滔滔江水中。
怎麽會這樣?
難道是因疏於練習,對內氣精準度的掌控力下降了?蘇暮槿有些不敢相信,可粗糙的截麵仿佛在強調她的退步。況且,這已不是退步。六歲時——那是她的內功遠不如現在——已經能切出完美的截麵,而現在的自己為什麽做不到?
她有些心顫地彎下腰,從地上再拾起根短棍,笑著對她們說道:“沒看明白吧?再給你們演示一次。”
話畢,她沉穩住心態,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一指下去,木棍隨即又成了兩半,這次的表現非常好,截麵光滑完整,沒有多出一絲木屑。
蘇暮槿鬆了口氣,把斷開的木棍交給她們。
“這就是內功,”她解釋道,“將體內的氣息外化出來,以做到保護身體,進攻敵人,甚至固化成武器——大抵就這三個用途。有時候還能處理一些簡單的傷口。這三個用途是層層遞進的關係。”
“完全看不明白……隻覺得神奇。”曾舂感歎道,“看來我離武人的距離還很遠啊!”
“你成為武人嗎?”
“也不是,”她搖頭道,“世道混亂,匪徒猖獗,會點武功總比不會要安全得多。”
就連這麽小的孩子都有如此擔憂,真是天下不定,百姓不寧啊。
曾舂果然是個聰明姑娘。
而且,她猜中後沒露出不甘心的表情,反倒躍躍欲試,她說道:“父親一直不讓我舞劍弄刀,這會他可沒理由拒絕我了。”
蘇暮槿聽她這麽一說,總覺自己被利用了,不過無傷大雅。
“教你學會怎麽持劍,並不意味著你就能舞劍了,”蘇暮槿提醒她,“劍雖說沒有生命,但若是使用不當,它還是會如同毒蛇一般襲擊傷及自己的,知道嗎?”
“嗯。”
“好。”曾舂點頭,王禕梨也跟著做了相同舉動、
說是如何持劍,倒不如說是如何用手臂手腕之力量來舉劍,因為持劍方法本無定式,像蘇暮槿這般武功的劍士更是能隨心所欲,不過發力點終究是一樣的。
她說明了約莫一刻鍾,兩人很快就展現了孩童善於學習和模仿的天性。她們揮舞木棍幾次後,蘇暮槿就明白,這兩個小家夥已經初步掌握了其中的要點,不過要想更進一步理解發力,就需要後天的勤於練習以及一些小小的天賦了。
“感覺怎麽樣?”蘇暮槿問她們。
她們的虎口上都被有些棱角的木棍磨得泛紅,同時還有木屑附著其上。蘇暮槿說這些話,也是想讓她們休息一下。
沒有內功護體的人,練習武功一定會對身體造成大小不一的磨損和傷害,在很早的時候,蘇暮槿也是這樣,那時在監獄裏,她的手腳常常有深淺不一的傷痕,甚至一次磕碰也能讓被太陽曬得銅棕色的皮膚鼓起青色的腫脹。
不過現在不一樣,她已經很少受傷,而且烈日也不再能傷及皮膚分毫。
曾舂張開自己的掌心,白白嫩嫩的手現在成了紅紅的,她不甘心地說道:“之前還以為就是揮揮棍子,沒曾想這事如此之難——姐姐,你也是武人,可怎不見身上有傷痕?手也細皮嫩肉的,看上去跟大富人家的小姐一樣。”
蘇暮槿沒有隱瞞的意思,她告訴曾舂:“因為我掌握了內功,當你懂得如何運轉內氣,就能規避許多傷痛。”
“內功……我以前聽過。”一直沒有說話的王禕梨忽然開口道:“以前哥哥同我說,會內功的人是千分之一——不對,萬分之一。”
蘇暮槿不知道占比,不過自己這麽多年來見過許許多多會內功的人,這些人的數量恐怕比想象中要多上一些。
“那我可以學內功嗎!”曾舂期盼地詢問。
蘇暮槿束手無辭。
“內功這件事,”她斟酌著語言,“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練習,其實也沒下意識練習,就不知不覺掌握了其中的要領,但你要我教你……我不知該從何下手。”
曾舂沒有失望,她有的是點子:“那姐姐就給我們演示一下內功是什麽樣的,我們就依葫蘆畫瓢,學著做做看。”
那你肯定要失望了,內功可不是光憑看就能看得懂的。
話雖如此,蘇暮槿還是同意了她的請求。
她舉起手中的木棍。
有多久沒做過這麽簡單而基礎的事呢?
“看好。”
蘇暮槿一邊說著,一邊把木棍抬起到她們眼前,隨後舉起自己的食指,剩下四根手指握成拳頭。
四雙眼睛緊盯著,一旁閑下來的船夫也湊過來看熱鬧——就算有事做的人也一心二用起來。這些船夫跟曾全輝也是老搭檔,看那家夥對這個女孩畢恭畢敬,所有人都好奇不已,更別說她剛才幹淨利落地用手切斷了原木,就算眼界再低,也能知道這個女孩不是一般人。
現在她好像要做什麽。
內氣?內功?
這些陌生的字眼從她口中傳來,徹底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蘇暮槿見許多目光從旁邊投射而來,滿懷期待。
會不會太張揚了?
算了。
蘇暮槿還是決定先把內功展現給她們看,之後就暫且歇息片刻,欣賞一下大江上的景色,反正船也馬上要靠岸了。
隻見她的手指貼在木棍上,啪的一聲過後,手指劈開木棍,這根堅硬的木材成了兩段。
旁人驚歎不已。
這女子完成這件事沒有任何拖泥帶水,仿佛手指自然落下一般,輕鬆就完成了常人難以做到的壯舉。近距離觀看的曾舂和王禕梨更加驚訝,她們死死盯著蘇暮槿的食指,那根細小幼嫩的手指,像一根青蔥的手指居然把木材給劈開。
若非親眼所見,她們怎會相信?
在眾人崇拜的目光下,蘇暮槿眼眸中卻閃過一絲擔憂。
木棍確實如她所願成了兩段,但其中的截麵卻讓她不敢恭維。
這個截麵太過粗糙了!
如果不是兩個女孩求著想看看木棍,她一定會立刻把這對失敗品投入滔滔江水中。
怎麽會這樣?
難道是因疏於練習,對內氣精準度的掌控力下降了?蘇暮槿有些不敢相信,可粗糙的截麵仿佛在強調她的退步。況且,這已不是退步。六歲時——那是她的內功遠不如現在——已經能切出完美的截麵,而現在的自己為什麽做不到?
她有些心顫地彎下腰,從地上再拾起根短棍,笑著對她們說道:“沒看明白吧?再給你們演示一次。”
話畢,她沉穩住心態,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一指下去,木棍隨即又成了兩半,這次的表現非常好,截麵光滑完整,沒有多出一絲木屑。
蘇暮槿鬆了口氣,把斷開的木棍交給她們。
“這就是內功,”她解釋道,“將體內的氣息外化出來,以做到保護身體,進攻敵人,甚至固化成武器——大抵就這三個用途。有時候還能處理一些簡單的傷口。這三個用途是層層遞進的關係。”
“完全看不明白……隻覺得神奇。”曾舂感歎道,“看來我離武人的距離還很遠啊!”
“你成為武人嗎?”
“也不是,”她搖頭道,“世道混亂,匪徒猖獗,會點武功總比不會要安全得多。”
就連這麽小的孩子都有如此擔憂,真是天下不定,百姓不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