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陽安帝白鋒來說,每到年底的早朝事情都會變得特別多,畢竟年末總結,來年展望什麽的一大堆工作基本都集結在年末的最後一個月。
但大年三十的這最後一天早朝卻往往是最輕鬆的。
因為該辦的事前幾天就已經集中處理完了,這最後一天基本就剩下些場麵工作,比如給立了功的大臣一些獎賞,給懈怠的大臣講兩句警告,最後再提前說一句新年大吉就完事了。
可今早白鋒還沒到正殿呢,就聽到身旁的大監來報,說是於訓於禦史今天也來上朝了。
於訓的孫女昨天才死於非命,按理說這位老大人今天本該在家為孫女舉辦葬禮才對,白鋒甚至都準備好一會下了朝就派人去於訓家裏探望一下來著,結果你現在告訴我他居然來上朝了?
一抹不祥的預感瞬間讓白鋒心裏咯噔一下。
等到他親眼在正殿見到於訓以後,白鋒就知道,今天於訓是來給他上眼藥的,估計這位老噴子實在是忍無可忍了,今天打算大噴四方。
得想辦法盡量讓這人少說話,要不然所有人的心情估計都會很糟糕。
果然,早朝開始以後,在張安政的帶領下,百官們先是對這一年的一些工作進行了簡短的總結,朝廷六部的尚書們又一人幾句話暢享了一下來年要怎麽做,早朝就進行到了群臣進諫的環節。
往日裏但凡於訓不在,其他的禦史基本上沒事都懶得發言,因此進諫的環節很多時候都被跳過了。
可今天當大監宣布進入進諫環節以後,百官們十分默契的將目光投向了於訓。
隻見這位老大人整理了一下衣冠和朝服,迅速邁步上前,躬身行禮。
“臣於訓有事啟奏!”
白鋒捏了捏眉心,目光完全不敢和於訓對視,“說。”
“老臣要彈劾兩人!”
“你要彈劾誰?”
“太子和二皇子!”
於訓此言一出可謂是滿朝皆驚,以往於訓雖然說話難聽,但他彈劾的大多是群臣和百官,最不敬的一次也是彈劾宰相張安政,說他每天醉酒上朝不成體統。
但彈劾太子和皇子,這可是頭一遭。
一時間別說百官們個個噤若寒蟬,就連和於訓是同事的其他禦史們也都是一副大氣都不敢喘的樣子。
白鋒聞言愣了一下,但他並無生氣的樣子,反倒饒有興致的抬起頭,做了一個繼續的手勢。
於訓也很剛,他做了一個深唿吸,隨後一張嘴就跟連弩似的開始不斷的列舉太子和二皇子為了黨爭都做了哪些肮髒的勾當,還有一些朝堂官員為了站隊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搞得整個陽國上下可謂是雞犬不寧。
緊接著,於訓就表示要彈劾京兆尹府和大理寺,因為這兩者作為維護京都治安的執法部門,結果卻讓京都在最近幾個月裏頻繁發生各種惡性案件,前不久甚至還發生了肅國公意圖謀反的大事。
這些都是京兆尹府和大理寺無能的表現。
京兆尹府和大理寺的代表被噴的完全不敢吱聲,畢竟人家說的都是實話。
可緊接著於訓就將矛頭又重新指向了太子和二皇子,坦言上梁不正下梁歪,正是因為這兩名皇子一直在搞風搞雨,底下的人才會越發的目無法紀。
這話基本上就跟指著太子和二皇子兩人的鼻子罵說他們是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一樣。
太子涵養比較好,一直麵無表情的聽著於訓的斥責,既不反駁也不認同。
反倒是二皇子被罵的實在是有些忍不住了,但他又不敢直言說京都的亂象和他跟太子並無關係,所以二皇子隻能駁斥於訓有一句話說的不對。
上梁不正下梁歪這種話不應該用於他們這些皇室子弟的身上,因為這話基本上就等於把皇帝也給罵了,這是大不敬之罪。
然而於訓今日顯然是殺瘋了,他才不在乎皇帝到底怎麽想,因為哪怕是皇帝今日也在他的攻擊範圍之內。
“老臣以為,以上那些其實都不是根本問題,我陽國之所以會有如今的亂象,最主要的一點還在於陛下,老臣鬥膽,最後要彈劾的人便是陽安帝白鋒,也就是陛下您!”
寂靜,死一樣的寂靜。
於訓此言一出,整個朝堂可謂是落針可聞,所有人都在用一種複雜難明的眼神看向於訓。
腦子轉的快一點的人已經看出來了,於訓今日不是來開噴的,他是來求死的!
顯然白鋒也看穿了這一點,麵對於訓的貼臉開大,他依舊是一副雲淡風輕的模樣。
“於訓,朕知道你最近遭遇了很多禍事,你的小兒子和孫女接連遇害,這是悲劇,但這並不意味著你也得變成個悲劇,試想他們九泉之下難道想看到你這樣做嗎?”
白鋒的語氣已經算是盡量溫柔的了,但潛藏的怒意也是非常明顯的。
“正因為不想在九泉之下讓孩子們瞧不起自己的父親,爺爺,所以老臣就算是死也要死的轟轟烈烈!”於訓梗著脖子,神情堅定。
“你想青史留名?”白鋒冷笑。
“不,老臣做官從不為名,老臣想要的是還我陽國一個公道,一個正義,陛下,我陽國地處中原腹地,周遭被諸多強敵環伺,表麵上看我陽國如今還處於強盛階段,可如果任由當前這般局勢發展下去,用不了多久陽國就會開始衰落,而陽國一旦衰落,強敵們必然會毫不猶豫的瓜分了麵前的肥肉,為避免將來的生靈塗炭,還請陛下三思。”
於訓跪倒在地,用力的朝著白鋒磕了幾個響頭。
隨後,也不管白鋒到底什麽反應,百官們又是什麽反應,於訓就這麽坦然的站起來轉身離開了朝堂。
站在朝堂大門口,於訓突然高聲開口,中氣十足。
“今日,我於訓就明著告訴你們,沒錯,我就是來求死的,若是不殺了於訓,於訓會用餘生一直和你們作對,直至我死去,你們自己看著辦!”
喊完這句話,於訓仿佛卸下了千斤的重擔,他在所有人複雜難明的注視下摘掉了頭上的官帽,恭恭敬敬的放到了門前的地上,整個人瀟灑的繼續朝著宮外走去。
這一刻,他的背影完全不像個六七十歲的老人,反倒像個二三十歲的青年。
但大年三十的這最後一天早朝卻往往是最輕鬆的。
因為該辦的事前幾天就已經集中處理完了,這最後一天基本就剩下些場麵工作,比如給立了功的大臣一些獎賞,給懈怠的大臣講兩句警告,最後再提前說一句新年大吉就完事了。
可今早白鋒還沒到正殿呢,就聽到身旁的大監來報,說是於訓於禦史今天也來上朝了。
於訓的孫女昨天才死於非命,按理說這位老大人今天本該在家為孫女舉辦葬禮才對,白鋒甚至都準備好一會下了朝就派人去於訓家裏探望一下來著,結果你現在告訴我他居然來上朝了?
一抹不祥的預感瞬間讓白鋒心裏咯噔一下。
等到他親眼在正殿見到於訓以後,白鋒就知道,今天於訓是來給他上眼藥的,估計這位老噴子實在是忍無可忍了,今天打算大噴四方。
得想辦法盡量讓這人少說話,要不然所有人的心情估計都會很糟糕。
果然,早朝開始以後,在張安政的帶領下,百官們先是對這一年的一些工作進行了簡短的總結,朝廷六部的尚書們又一人幾句話暢享了一下來年要怎麽做,早朝就進行到了群臣進諫的環節。
往日裏但凡於訓不在,其他的禦史基本上沒事都懶得發言,因此進諫的環節很多時候都被跳過了。
可今天當大監宣布進入進諫環節以後,百官們十分默契的將目光投向了於訓。
隻見這位老大人整理了一下衣冠和朝服,迅速邁步上前,躬身行禮。
“臣於訓有事啟奏!”
白鋒捏了捏眉心,目光完全不敢和於訓對視,“說。”
“老臣要彈劾兩人!”
“你要彈劾誰?”
“太子和二皇子!”
於訓此言一出可謂是滿朝皆驚,以往於訓雖然說話難聽,但他彈劾的大多是群臣和百官,最不敬的一次也是彈劾宰相張安政,說他每天醉酒上朝不成體統。
但彈劾太子和皇子,這可是頭一遭。
一時間別說百官們個個噤若寒蟬,就連和於訓是同事的其他禦史們也都是一副大氣都不敢喘的樣子。
白鋒聞言愣了一下,但他並無生氣的樣子,反倒饒有興致的抬起頭,做了一個繼續的手勢。
於訓也很剛,他做了一個深唿吸,隨後一張嘴就跟連弩似的開始不斷的列舉太子和二皇子為了黨爭都做了哪些肮髒的勾當,還有一些朝堂官員為了站隊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搞得整個陽國上下可謂是雞犬不寧。
緊接著,於訓就表示要彈劾京兆尹府和大理寺,因為這兩者作為維護京都治安的執法部門,結果卻讓京都在最近幾個月裏頻繁發生各種惡性案件,前不久甚至還發生了肅國公意圖謀反的大事。
這些都是京兆尹府和大理寺無能的表現。
京兆尹府和大理寺的代表被噴的完全不敢吱聲,畢竟人家說的都是實話。
可緊接著於訓就將矛頭又重新指向了太子和二皇子,坦言上梁不正下梁歪,正是因為這兩名皇子一直在搞風搞雨,底下的人才會越發的目無法紀。
這話基本上就跟指著太子和二皇子兩人的鼻子罵說他們是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一樣。
太子涵養比較好,一直麵無表情的聽著於訓的斥責,既不反駁也不認同。
反倒是二皇子被罵的實在是有些忍不住了,但他又不敢直言說京都的亂象和他跟太子並無關係,所以二皇子隻能駁斥於訓有一句話說的不對。
上梁不正下梁歪這種話不應該用於他們這些皇室子弟的身上,因為這話基本上就等於把皇帝也給罵了,這是大不敬之罪。
然而於訓今日顯然是殺瘋了,他才不在乎皇帝到底怎麽想,因為哪怕是皇帝今日也在他的攻擊範圍之內。
“老臣以為,以上那些其實都不是根本問題,我陽國之所以會有如今的亂象,最主要的一點還在於陛下,老臣鬥膽,最後要彈劾的人便是陽安帝白鋒,也就是陛下您!”
寂靜,死一樣的寂靜。
於訓此言一出,整個朝堂可謂是落針可聞,所有人都在用一種複雜難明的眼神看向於訓。
腦子轉的快一點的人已經看出來了,於訓今日不是來開噴的,他是來求死的!
顯然白鋒也看穿了這一點,麵對於訓的貼臉開大,他依舊是一副雲淡風輕的模樣。
“於訓,朕知道你最近遭遇了很多禍事,你的小兒子和孫女接連遇害,這是悲劇,但這並不意味著你也得變成個悲劇,試想他們九泉之下難道想看到你這樣做嗎?”
白鋒的語氣已經算是盡量溫柔的了,但潛藏的怒意也是非常明顯的。
“正因為不想在九泉之下讓孩子們瞧不起自己的父親,爺爺,所以老臣就算是死也要死的轟轟烈烈!”於訓梗著脖子,神情堅定。
“你想青史留名?”白鋒冷笑。
“不,老臣做官從不為名,老臣想要的是還我陽國一個公道,一個正義,陛下,我陽國地處中原腹地,周遭被諸多強敵環伺,表麵上看我陽國如今還處於強盛階段,可如果任由當前這般局勢發展下去,用不了多久陽國就會開始衰落,而陽國一旦衰落,強敵們必然會毫不猶豫的瓜分了麵前的肥肉,為避免將來的生靈塗炭,還請陛下三思。”
於訓跪倒在地,用力的朝著白鋒磕了幾個響頭。
隨後,也不管白鋒到底什麽反應,百官們又是什麽反應,於訓就這麽坦然的站起來轉身離開了朝堂。
站在朝堂大門口,於訓突然高聲開口,中氣十足。
“今日,我於訓就明著告訴你們,沒錯,我就是來求死的,若是不殺了於訓,於訓會用餘生一直和你們作對,直至我死去,你們自己看著辦!”
喊完這句話,於訓仿佛卸下了千斤的重擔,他在所有人複雜難明的注視下摘掉了頭上的官帽,恭恭敬敬的放到了門前的地上,整個人瀟灑的繼續朝著宮外走去。
這一刻,他的背影完全不像個六七十歲的老人,反倒像個二三十歲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