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在如今這個時代能接著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那自然是有兩把刷子的。


    唐曉作為西安人,從小接觸的最多的戲曲其實就是秦腔和豫劇。


    在福利院裏照顧他們的人裏麵也有很多年齡比較大的爺爺奶奶,他們就是妥妥的戲迷,沒事兒也能唱上幾嗓子。


    每次園裏有什麽活動需要表演,總有這種節目。


    要是有機會去公園玩的時候,就能看到一群老年“合唱團”組織表演,談不上什麽正式不正式,但也絕不糊弄人。


    有拉二胡的,打板的,周圍的人誰要是想唱也都能上去唱。


    沒有舞台,但隻要大爺大媽們一開口,瞬間就能圍上去一圈人。


    因為要搜羅戲曲片段,她這才發現有很多劇種她以前都沒有聽說過。


    隻能感慨還是我們國家地大物博,各個地方有各個地方的特色,不過這麽多劇種裏,她最陌生的應該是“評劇”。


    一查才發現,評劇也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而且在河北、東北那邊兒廣受歡迎。


    唐曉表示,還是自己的見識不夠多呀。


    【剛才咱們聽的豫劇是河南的,接下來就要介紹最後一個大劇種–評劇。】


    前麵的那些劇種基本上都是以地名命名,通過名字能大概看出起源於哪兒或者是流行於哪兒?


    但這個劇種的名字確實有些特殊。


    【評劇實際上形成的時間比較晚,與其他劇種不同,評劇形成自己特有的戲曲藝術時,大清已經亡了。】


    人言否


    本來清朝的皇帝們都高高興興的,乾隆更是樂的不行,他應該算得上是清朝皇帝裏最癡迷戲劇的一位了。


    嘉慶可是知道自己這位阿瑪,紫禁城裏的大戲台就是阿瑪在位的時候修的。


    正欣賞著節目呢?結果唐曉來了這麽一句話。


    乾隆頓時連聽戲的興趣都沒了。


    【要說起評劇,那還有一位藝術形式不得不說,那就是蓮花落。


    評劇就是在蓮花落的基礎上脫胎而來的。】


    啥


    蓮花落這個詞秦皇漢武他們自然是不懂,但是明清時代的人誰不知道。


    說好聽點兒叫蓮花落,說難聽點兒,這不就是乞丐討飯的時候說的話嗎一般情況下他們還是邊敲碗邊說。


    有時候碰到小孩子跟著學的時候,父母還會罵孩子,說這樣不吉利、晦氣。


    被視為晦氣的東西還能用藝術形式這個詞來形容,這可真是天底下最奇怪的事情了。


    更別說這東西最終還形成了一個劇種,這樣的現實讓很多反感蓮花落的人頓時像吞了蒼蠅一樣難受。


    很多人都皺起了眉,覺得有些奇怪,有些不太容易接受。


    心裏也都在打突突,“後世子孫怎麽什麽都學呀?這種東西都能被傳承下去”


    其實這倒是大家以偏概全了。


    很多藝術在最開始的時候都是被人看不起,因為他們最開始出現的時候不可能就是高雅的。


    再說了,陽春白雪固然是好,但是下裏巴人也不錯呀。


    以前乞丐們遇上了好心人,就會唱一段蓮花落來表達感謝,可能在大家眼裏他們是乞丐,但是事實上,這也算是用表演來填飽肚子,和賣藝也沒有本質區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長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長安並收藏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