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新城公主5
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 作者:孫長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管魏征做沒做過這件事,反正有心人成功的讓李世民認為魏征做過了。
魏征原本直臣、諍臣的人設在李世民眼裏全都成了假的,他成了一個作秀圖名的偽君子。
李世民是越想越氣,他想找魏征算賬,可這個時候魏征已經死了。
不知道中間又生出了多少波瀾,最終的結果是魏征的墳墓墓碑被推倒。
當然了,後來有很多野史傳言,說是魏征被李世民給挖墳刨屍了。
在此特地說明一下,並沒有,隻是單純的推倒了墓碑。】
最為尷尬的是,魏征也來到了李世民的宮門前,強硬如他,此時也說了一些軟話。
一番陳情可謂是句句真情。
他極力的說現在的自己真的不是那等為了名聲不擇手段之人,不過之後的事情,現在的他也不確定會不會真的是事實。
他很聰明的,沒有全盤否定。
要是他真把自己推脫的一幹二淨,那皇上豈不就成了一個反派人物,顯得十分愚蠢。
魏征都這麽說了,李世民自然也要給予迴應。
兩人各自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感覺心都更近了。
不管怎麽說,把人家的墓碑推了,這事顯得特別不地道。
【不過在兩年後,李世民親征高句麗之後想起了魏征,此時的他也感到了後悔。
於是親自接見了魏征的家人,並給予了賞賜,又重新命人把墓碑給立了起來。
魏征算是受了一場無妄之災,在太子謀反的那場動亂裏,他們家算是沒有受到什麽太大的牽連。
凡事都是要對比的嘛,至少比其他幾家好一點。
但婚約肯定是不可能了。
早在貞觀17年當年,李世民就取消了公主和魏叔玉的婚約。】
跌宕起伏又峰迴路轉,真別說,這樣的皇帝還是比較少見的。
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還給予彌補,是真的不容易。
有權力的人通常都很愛麵子,他們就算做錯了一些事情,但是要想讓他們承認真的是自己做錯了,那難如登天。
這麽看來,唐太宗李世民不愧是名聲最好的皇帝。
【當然這個時候小公主的年齡也不大,這段婚事沒成,也沒有什麽太大的妨礙。
接下來的幾年,李世民挑挑揀揀為愛女擇婿,最終定下了長孫家族的人。
新的駙馬都尉名叫長孫詮,是長孫家族長孫操的兒子。
長孫詮和新城公主的年紀差不多,但從輩分來看,他們卻是差了一輩。
長孫詮是長孫皇後的堂弟,他們兩人是同一個高祖父,論親疏關係沒出五服。
也就是說從親戚關係來論,公主得叫自己的丈夫,“堂舅”。】
嘿,這關係亂的。
有些人得掰著指頭算算,看他們這是什麽關係。
論親戚關係雖然比較遠,但是也算是沾親帶故。
在以前這種關係自然是可以成親的,但是現在大家都有些許顧慮。
【不過十五六歲的少男少女剛準備成親的時候,天可汗李世民駕崩了。
他在死前應該是想看到女兒出嫁的,但可惜,沒來得及。
要不說新城公主的一生一波三折呢。
就在她期待著當新娘子的時候,她最親的父親卻撒手人寰,他有多傷心也是可以預料的。
父親沒了,婚禮自然隻能中斷。
不過這麽一弄,卻讓新城公主的結婚年齡變得合理了,推遲了三年之後,他在永徽三年和駙馬完成了婚禮,此時的她19歲,總比三年前好一些。
也就是在這一年,她被哥哥李治封為了新城郡長公主,待遇上還提高了不少,直接給增加了5000戶的封邑。
新城公主嫁到長孫家之後,夫妻兩個相處還不錯,感情很好。
隻是可惜她沒有兒女。
也許是因為血緣關係的原因,嫁給長孫家族的兩個公主都沒有生下孩子。】
因為父親的死亡導致婚姻時間變得合理,想一想還真有點兒黑色幽默的感覺,歪打正著了。
不得不說這小公主投胎確實是命好,但是這一生可真是配不上她的命好呀!
在李世民死後嫁給了長孫家族,唉,長孫家族可是馬上就要覆滅的。
【沒辦法,新城公主嫁到了長孫家,也許這一切就是注定的。
夫妻兩個相濡以沫七年後,李治終於借著立武則天為後的契機扳倒了父親給他留的一些老臣。
在新皇奪權的路上,他掃除了很多障礙。
為首的就是他的親舅舅長孫無忌,除此之外還有褚遂良,於誌寧等等。
一番鬥爭下來,長孫無忌滿盤皆輸,也許在他看來,小外甥能當皇帝少不了自己的支持。
但他忘了一件事情,坐在帝王寶座上的新皇不需要一個指手畫腳的長輩。
長孫家族就這麽覆滅了,而新城公主的駙馬長孫詮同樣也遭到了連累。
他被流放到巂州(四川越西),光是流放還沒完,更倒黴的是他在流放地被殺了。】
呀?
很多人對於李治的狠辣沒有實感,雖然唐曉說過他是一位很有手段的帝王,不過大家也隻是聽聽。
誰讓隻要提起他,所有人都會想到他的老婆武則天。
可這麽來看,親妹夫都能直接被牽連至此,那長孫家族的其他人更是慘的不行。
一般政治鬥爭失敗之後,皇帝麵對自己的母族不會如此狠辣。
李世民都有些沒想到。
魏征原本直臣、諍臣的人設在李世民眼裏全都成了假的,他成了一個作秀圖名的偽君子。
李世民是越想越氣,他想找魏征算賬,可這個時候魏征已經死了。
不知道中間又生出了多少波瀾,最終的結果是魏征的墳墓墓碑被推倒。
當然了,後來有很多野史傳言,說是魏征被李世民給挖墳刨屍了。
在此特地說明一下,並沒有,隻是單純的推倒了墓碑。】
最為尷尬的是,魏征也來到了李世民的宮門前,強硬如他,此時也說了一些軟話。
一番陳情可謂是句句真情。
他極力的說現在的自己真的不是那等為了名聲不擇手段之人,不過之後的事情,現在的他也不確定會不會真的是事實。
他很聰明的,沒有全盤否定。
要是他真把自己推脫的一幹二淨,那皇上豈不就成了一個反派人物,顯得十分愚蠢。
魏征都這麽說了,李世民自然也要給予迴應。
兩人各自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感覺心都更近了。
不管怎麽說,把人家的墓碑推了,這事顯得特別不地道。
【不過在兩年後,李世民親征高句麗之後想起了魏征,此時的他也感到了後悔。
於是親自接見了魏征的家人,並給予了賞賜,又重新命人把墓碑給立了起來。
魏征算是受了一場無妄之災,在太子謀反的那場動亂裏,他們家算是沒有受到什麽太大的牽連。
凡事都是要對比的嘛,至少比其他幾家好一點。
但婚約肯定是不可能了。
早在貞觀17年當年,李世民就取消了公主和魏叔玉的婚約。】
跌宕起伏又峰迴路轉,真別說,這樣的皇帝還是比較少見的。
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還給予彌補,是真的不容易。
有權力的人通常都很愛麵子,他們就算做錯了一些事情,但是要想讓他們承認真的是自己做錯了,那難如登天。
這麽看來,唐太宗李世民不愧是名聲最好的皇帝。
【當然這個時候小公主的年齡也不大,這段婚事沒成,也沒有什麽太大的妨礙。
接下來的幾年,李世民挑挑揀揀為愛女擇婿,最終定下了長孫家族的人。
新的駙馬都尉名叫長孫詮,是長孫家族長孫操的兒子。
長孫詮和新城公主的年紀差不多,但從輩分來看,他們卻是差了一輩。
長孫詮是長孫皇後的堂弟,他們兩人是同一個高祖父,論親疏關係沒出五服。
也就是說從親戚關係來論,公主得叫自己的丈夫,“堂舅”。】
嘿,這關係亂的。
有些人得掰著指頭算算,看他們這是什麽關係。
論親戚關係雖然比較遠,但是也算是沾親帶故。
在以前這種關係自然是可以成親的,但是現在大家都有些許顧慮。
【不過十五六歲的少男少女剛準備成親的時候,天可汗李世民駕崩了。
他在死前應該是想看到女兒出嫁的,但可惜,沒來得及。
要不說新城公主的一生一波三折呢。
就在她期待著當新娘子的時候,她最親的父親卻撒手人寰,他有多傷心也是可以預料的。
父親沒了,婚禮自然隻能中斷。
不過這麽一弄,卻讓新城公主的結婚年齡變得合理了,推遲了三年之後,他在永徽三年和駙馬完成了婚禮,此時的她19歲,總比三年前好一些。
也就是在這一年,她被哥哥李治封為了新城郡長公主,待遇上還提高了不少,直接給增加了5000戶的封邑。
新城公主嫁到長孫家之後,夫妻兩個相處還不錯,感情很好。
隻是可惜她沒有兒女。
也許是因為血緣關係的原因,嫁給長孫家族的兩個公主都沒有生下孩子。】
因為父親的死亡導致婚姻時間變得合理,想一想還真有點兒黑色幽默的感覺,歪打正著了。
不得不說這小公主投胎確實是命好,但是這一生可真是配不上她的命好呀!
在李世民死後嫁給了長孫家族,唉,長孫家族可是馬上就要覆滅的。
【沒辦法,新城公主嫁到了長孫家,也許這一切就是注定的。
夫妻兩個相濡以沫七年後,李治終於借著立武則天為後的契機扳倒了父親給他留的一些老臣。
在新皇奪權的路上,他掃除了很多障礙。
為首的就是他的親舅舅長孫無忌,除此之外還有褚遂良,於誌寧等等。
一番鬥爭下來,長孫無忌滿盤皆輸,也許在他看來,小外甥能當皇帝少不了自己的支持。
但他忘了一件事情,坐在帝王寶座上的新皇不需要一個指手畫腳的長輩。
長孫家族就這麽覆滅了,而新城公主的駙馬長孫詮同樣也遭到了連累。
他被流放到巂州(四川越西),光是流放還沒完,更倒黴的是他在流放地被殺了。】
呀?
很多人對於李治的狠辣沒有實感,雖然唐曉說過他是一位很有手段的帝王,不過大家也隻是聽聽。
誰讓隻要提起他,所有人都會想到他的老婆武則天。
可這麽來看,親妹夫都能直接被牽連至此,那長孫家族的其他人更是慘的不行。
一般政治鬥爭失敗之後,皇帝麵對自己的母族不會如此狠辣。
李世民都有些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