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背叛者?
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 作者:孫長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為袁世凱登基搖旗呐喊的孔令貽很快就收到了好處。
袁世凱剛剛稱帝,就封孔令貽為郡王。
整個曲阜都在為這個消息歡唿,可這場複辟注定隻是一個鬧劇,因為袁世凱本人僅僅隻做了83天名義上的皇帝。
袁家倒台之後,孔令貽就跟沒事人一樣,那些頑固派自然不可能追究聖人之後的責任。
接下來他還是照舊遵循著以往的做派。
康有為提出尊孔,孔令貽發電報要尊孔教為國教。
辮帥張勳帶著他的辮子軍進駐北京,請出了從兒童時代就在紫禁城養老的溥儀,孔令貽又發賀電表示“普天同慶”。
為了表達對張勳的感激,孔令貽還準備在曲阜為張勳建一個生祠。
這次複辟也隻持續了短短12天。
對當前局勢稍微有點認知的人都明白,大清已經是過去式了,是一具屍體。
一具屍體又怎麽可能會再活過來呢?】
唐曉沒有過多說清朝滅亡後的局勢,但一些不凡之人從她言語中露出來的一鱗半爪大致能猜測到一些東西。
清朝滅亡前幾十年,皇家就已經失去了威信。
師夷長技以製夷,那必然是要將國內聰明的年輕人送往西洋求學。
這些求學的人不一定都如滿清所願,他們之中自然會產生一些“新人”,會傳播一些“新思想”。
這樣的人多了,自然能夠改換天地。
人的思想是這世界上最神奇的東西,就算你再有權力也不能控製。
更何況,滿清後期已經爛成那個樣子,還有一旁虎視眈眈的強敵,要想發展、要圖強,也就隻有“重生”一條路可走了。
嬴政對當前的局勢不感興趣,他手裏有曆史教科書,這些東西他可都知道。
他隻對一樣東西感興趣,“電報。”
曲阜和北京雖然距離不遠,但也不算太近。
孔令貽對各方消息都知道的這麽快,想必就是因為電報。
不知道大秦什麽時候也能有這種技術?
他實在是想要。
要造出電,這可是一個大工程,雖然搶到了商城裏的太陽能發電機,但這東西總歸不夠用。
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快發展出自己的電廠,可這談何容易。
在他有生之年,大秦能造出電來,都算是不錯了。
【1919年,孔令貽進京給末代皇帝溥儀賀壽,溥儀還專門許他在紫禁城裏騎馬。
就在這一年的秋天,他又一次來到了北京,就這麽死在了北京。
孔令貽這一生活了48歲,但他卻一直左右搖擺,堪稱是表現最順滑的衍聖公,到處拍各個勢力的馬屁。
就算那時是亂世,也沒有哪個人像他一樣善變。
他死的時候沒有兒子,隻有一個懷孕五個月左右的妾室。
孔令貽病危之際,拖著一口氣給北洋政府以及溥儀去信,如果肚子裏的孩子生下來是男孩,那他就是下一任衍聖公。
1920年,在曲阜孔府內,出現了這樣一個奇景。
軍隊包圍了產房,外麵坐鎮的是將軍和山東省長。
孔家近支的老太太全都來了。
為了迎接他們口中的“小聖人”降生,他們打開了孔府的所有門,包括隻有重大活動才開的重光門。
產婦有些難產。
他們便打開了曲阜正南門,就是最開始寫著萬仞宮牆的那個門,平時那個門是不開的,隻有祭孔或者皇帝來臨才會開。
最終,最後一位衍聖公孔德生出生。
一時之間又敲鑼又打鼓,曲阜全城都在放鞭炮,北洋政府還鳴了禮炮。
這場景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是很可笑的。
這一時期新文化運動已經深入人心。
出現了白話文的小說,大家也都在使用標點符號,社會的潮流是民主和科學。
文化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隻有孔家和守舊派還抱著過去的尊榮不放。】
這樣的場景確實很割裂。
一個還沒有出生的孩子,大家對他的稱唿是“小聖人”,嬴政、劉邦等人很震驚。
他們承認孔子在教育方麵可以擔當“聖”這個字眼,但沒人會認為“聖”是可以遺傳的。
曆朝曆代對孔家的優待在那種社會條件下是應該的,但他們自己也未免太過高看自己了吧。
【世界已經不一樣了,孔德成也慢慢意識到了。
在他15歲那一年,他提出撤銷“衍聖公”的爵位,最後國民政府客氣了一番,將衍聖公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1931年,日本鬼子侵華,他們盯上了孔德成,想要利用他孔子聖人的身份來洗白自己侵略的事實。
隨著日本在東北發展壯大,1937年,日軍攻占北京之前,孔德成寫了一首詩,其中有這麽兩句話。
“江川珠泗源流合,況是同州豈異人。”
對詩的品鑒,各位比我專業,不用多說,也能明白這什麽意思。
日本在侵略之初就打著創建東亞共榮圈的名號,又把被趕出紫禁城的溥儀弄成了偽滿州國的皇帝。
他們所做的一切就是想為侵略提供方便。
而孔德成卻寫了這麽一首詩。】
這不就是妥妥的漢奸嗎?
大家可沒忘記孔德成在山東曲阜,這地界離日本和東北都不遠。
在日軍進攻北京之前鼓吹中日同源,要說之前沒有聯係,鬼都不信。
出了這檔子事,那些最為堅定的儒教弟子也不再認為孔家合該尊貴。
之前曆朝曆代的接替,孔家總能及時投降,這不能算是大錯。
人總歸是要活著的,隻是無奈生在了亂世朝代交替之中。
宋金元時期,孔家還能出來一個南宗,可真到了民族危亡之際,孔家反而是第一個站出來賣國,這無疑挑戰了所有人的底線。
袁世凱剛剛稱帝,就封孔令貽為郡王。
整個曲阜都在為這個消息歡唿,可這場複辟注定隻是一個鬧劇,因為袁世凱本人僅僅隻做了83天名義上的皇帝。
袁家倒台之後,孔令貽就跟沒事人一樣,那些頑固派自然不可能追究聖人之後的責任。
接下來他還是照舊遵循著以往的做派。
康有為提出尊孔,孔令貽發電報要尊孔教為國教。
辮帥張勳帶著他的辮子軍進駐北京,請出了從兒童時代就在紫禁城養老的溥儀,孔令貽又發賀電表示“普天同慶”。
為了表達對張勳的感激,孔令貽還準備在曲阜為張勳建一個生祠。
這次複辟也隻持續了短短12天。
對當前局勢稍微有點認知的人都明白,大清已經是過去式了,是一具屍體。
一具屍體又怎麽可能會再活過來呢?】
唐曉沒有過多說清朝滅亡後的局勢,但一些不凡之人從她言語中露出來的一鱗半爪大致能猜測到一些東西。
清朝滅亡前幾十年,皇家就已經失去了威信。
師夷長技以製夷,那必然是要將國內聰明的年輕人送往西洋求學。
這些求學的人不一定都如滿清所願,他們之中自然會產生一些“新人”,會傳播一些“新思想”。
這樣的人多了,自然能夠改換天地。
人的思想是這世界上最神奇的東西,就算你再有權力也不能控製。
更何況,滿清後期已經爛成那個樣子,還有一旁虎視眈眈的強敵,要想發展、要圖強,也就隻有“重生”一條路可走了。
嬴政對當前的局勢不感興趣,他手裏有曆史教科書,這些東西他可都知道。
他隻對一樣東西感興趣,“電報。”
曲阜和北京雖然距離不遠,但也不算太近。
孔令貽對各方消息都知道的這麽快,想必就是因為電報。
不知道大秦什麽時候也能有這種技術?
他實在是想要。
要造出電,這可是一個大工程,雖然搶到了商城裏的太陽能發電機,但這東西總歸不夠用。
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快發展出自己的電廠,可這談何容易。
在他有生之年,大秦能造出電來,都算是不錯了。
【1919年,孔令貽進京給末代皇帝溥儀賀壽,溥儀還專門許他在紫禁城裏騎馬。
就在這一年的秋天,他又一次來到了北京,就這麽死在了北京。
孔令貽這一生活了48歲,但他卻一直左右搖擺,堪稱是表現最順滑的衍聖公,到處拍各個勢力的馬屁。
就算那時是亂世,也沒有哪個人像他一樣善變。
他死的時候沒有兒子,隻有一個懷孕五個月左右的妾室。
孔令貽病危之際,拖著一口氣給北洋政府以及溥儀去信,如果肚子裏的孩子生下來是男孩,那他就是下一任衍聖公。
1920年,在曲阜孔府內,出現了這樣一個奇景。
軍隊包圍了產房,外麵坐鎮的是將軍和山東省長。
孔家近支的老太太全都來了。
為了迎接他們口中的“小聖人”降生,他們打開了孔府的所有門,包括隻有重大活動才開的重光門。
產婦有些難產。
他們便打開了曲阜正南門,就是最開始寫著萬仞宮牆的那個門,平時那個門是不開的,隻有祭孔或者皇帝來臨才會開。
最終,最後一位衍聖公孔德生出生。
一時之間又敲鑼又打鼓,曲阜全城都在放鞭炮,北洋政府還鳴了禮炮。
這場景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是很可笑的。
這一時期新文化運動已經深入人心。
出現了白話文的小說,大家也都在使用標點符號,社會的潮流是民主和科學。
文化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隻有孔家和守舊派還抱著過去的尊榮不放。】
這樣的場景確實很割裂。
一個還沒有出生的孩子,大家對他的稱唿是“小聖人”,嬴政、劉邦等人很震驚。
他們承認孔子在教育方麵可以擔當“聖”這個字眼,但沒人會認為“聖”是可以遺傳的。
曆朝曆代對孔家的優待在那種社會條件下是應該的,但他們自己也未免太過高看自己了吧。
【世界已經不一樣了,孔德成也慢慢意識到了。
在他15歲那一年,他提出撤銷“衍聖公”的爵位,最後國民政府客氣了一番,將衍聖公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1931年,日本鬼子侵華,他們盯上了孔德成,想要利用他孔子聖人的身份來洗白自己侵略的事實。
隨著日本在東北發展壯大,1937年,日軍攻占北京之前,孔德成寫了一首詩,其中有這麽兩句話。
“江川珠泗源流合,況是同州豈異人。”
對詩的品鑒,各位比我專業,不用多說,也能明白這什麽意思。
日本在侵略之初就打著創建東亞共榮圈的名號,又把被趕出紫禁城的溥儀弄成了偽滿州國的皇帝。
他們所做的一切就是想為侵略提供方便。
而孔德成卻寫了這麽一首詩。】
這不就是妥妥的漢奸嗎?
大家可沒忘記孔德成在山東曲阜,這地界離日本和東北都不遠。
在日軍進攻北京之前鼓吹中日同源,要說之前沒有聯係,鬼都不信。
出了這檔子事,那些最為堅定的儒教弟子也不再認為孔家合該尊貴。
之前曆朝曆代的接替,孔家總能及時投降,這不能算是大錯。
人總歸是要活著的,隻是無奈生在了亂世朝代交替之中。
宋金元時期,孔家還能出來一個南宗,可真到了民族危亡之際,孔家反而是第一個站出來賣國,這無疑挑戰了所有人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