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之後就到了唐朝,李唐皇室將自家的先祖追認成了老子李耳。


    光認祖宗還不夠,到了李隆基時期,他還給這位認來的祖宗封了皇帝,那就是唐聖祖。


    老子要是在天有靈,看見千年後自己還成了皇帝,恐怕也是會哭笑不得。


    趙匡胤認為他們大宋是金德王朝,而五行裏麵土生金,那他們的先祖定然也要是一位土係牛人。


    最後黃帝遭了殃,自此也成了宋聖祖,這能找誰去說理?


    後來那位將泰山檔次拉低的宋真宗在胡編亂造夢境的時候,又給自家重新安了一個祖宗。


    那就是趙公明,自此之後,趙公明就成了軒轅黃帝的化身之一,也是有夠離譜的。】


    啊!


    宋朝之前的道教中人全都愣了,好家夥,這位宋真宗可真敢編。


    我們道教的財神爺都成了人家的祖宗。


    這還真是一個比一個編的離譜。


    朱元璋聽著那些前朝王朝的笑話,樂的像一個傻子。


    當初他聽了別人的建議,想為自己認一個祖宗。


    幸好幸好,這事兒沒成。


    趙匡胤更是不自在極了,他上位的手段本來就不光彩,自然要給自己認一個名聲較大的祖宗。


    嬴政聽著宋朝的那幾句五德相生相克,總感覺有些怪怪的。


    如今大家普遍認同的理論是朝代傳承是下克上,周朝是火德,那我大秦自然是水的,畢竟水滅火嗎。


    大家沒怎麽研究五行相生,盡在那兒研究相克了。


    可宋朝明顯不是這樣,他們好像很注重相生。


    對此,嬴政隻能認為這套五行學說可能在後來發生了一些變化。


    實際上他想的沒有錯,在王莽之前王朝與王朝之間改朝換代普遍是下任王朝克了上任王朝,之後經過他那邊兒人這麽一改,就變成了下任王朝是上任王朝孕育的,反正這種話就是隨便編。


    【前麵的皇家都這麽幹了,大明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後,自然也要考慮要不要這麽幹。


    大臣們開始往上搗鼓老朱家的先祖,一直追溯到生活在南宋末年的五代祖,可這位祖宗仍然隻是一個普通的農民。


    也就是說能追溯到的祖宗全都是普通的農民,別說是當官的了,壓根連識字的都少。


    既然沒有大人物的祖宗,那些人就想著自己編一個,最後尋尋覓覓,將目標定到了宋朝的朱熹身上。


    這個人選一提出來,很多大臣都提出了反對,朱元璋本人也覺得這麽幹不合適,畢竟他自己是什麽出身,自己明白。


    這件事最終也就這麽不了了之了。


    無論過程怎麽樣,反正結果是明朝沒有亂給自己認什麽祖宗,這就挺好的了。


    他們本來就是普通農戶出身,實在沒有必要亂認那些所謂的大人物。


    再說了,如果真的認了朱熹,那現代的人恐怕笑掉大牙,因為朱熹那離譜的理論,在如今名聲可不太好。


    而且朱元璋的那句話,“朕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十分霸氣,這也是為什麽很多人喜歡明朝,覺得他得國最正。】


    這些讚譽一出來,老朱家的子孫下巴尖都不由得抬高了一點兒。


    沒有出身顯赫的先祖又怎麽樣?


    他們一家照樣開創了大明王朝。


    同樣都是布衣出身,朱元璋最後不為自己亂認祖宗,劉邦看著這些,心裏有點怪怪的。


    他這人瞧不上那些沒有本事、純靠祖宗遺德混日子的人。


    唐曉之前說其餘各個王朝,他本人覺得那些開國皇帝沒什麽大不了的。


    一個個出身都很不錯,家裏至少都是當官兒的。


    所以相比於盛唐,他對大明王朝更感興趣。


    他相信自己和朱元璋如果能聊天的話,想必會有很多話聊。


    可現在,自己在這一方麵好似輸了一籌,沒有那位朱老弟光明磊落。


    【除了皇室,大家眼中的一些世家大族也很愛亂認祖宗,他們比較聰明,一般認的祖宗都是前朝或者前前朝比較有名的大臣。


    像是琅琊王氏,他們給自己認祖宗是東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為這位被廢之後,他的兒子當上了司徒,很多人管他們家叫王家。


    後來他們家族就以王為氏了。


    光有這麽久遠的出身還不夠,他們又說秦朝的大將王翦也是這一脈出身,也是自己的祖宗。


    實際上這有點兒不太可信。】


    嬴政笑了一聲,後來的人可真有意思。


    王翦此時頗為尷尬,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竟然是周王室出身。


    實際上,姓氏合流的這些年以來,憑空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姓氏,要真把所有的姓氏都往王室上靠,也倒能靠得上,但這真的是有點兒假。


    不說別的了,單從這個邏輯上來說,以王為氏的人可不少,不能確定就一定是那位太子的後人。


    【有據可考的琅琊王氏第一個發跡的人,叫王吉。


    王吉讀書很好,又聰明,在西漢時被舉了孝廉,從縣丞開始努力,到最後成了五經博士、諫大夫,中間他還在海昏侯劉賀的封國當過官,人生經曆實在是豐富。】


    漢宣帝時期


    被廢的皇帝劉賀喝著小酒,想起了這位王吉。


    在他看來,王吉確實是聰明,跟著自己從封地到了長安,自己被扒了衣服趕出來了,人家照樣在長安當官。


    隻能說是有本事,識時務者為俊傑,怪不得後來琅琊王氏能發展成那樣。


    【王吉很聰明,算是把家立起來了,他還有一個厲害的兒子,叫王駿。


    琅琊王氏就在這父子倆的努力之下,枝繁葉茂。


    就跟滾雪球一樣,家族有權有勢之後,生的孩子越多,生出來聰明又有本事的人,概率自然也越大。


    這些人經過家族的扶持,幹出的事業也會越來越大,這也就是世家大族為什麽會成為世家大族。


    到了東漢時期,琅琊王氏出了一位名人,那就是臥冰求鯉的王祥。】


    自元朝《二十四孝》成書之後,之後誰沒讀過?


    還不僅僅是識字的人,普通百姓也聽說過各種各樣的故事,可以說是全民皆知。


    以前隻知道王祥是個大孝子,為了孝順繼母朱氏,不惜臥冰求鯉,實在是感天動地。


    可現在再品味這個故事,總感覺怪怪的。


    一個出身世家大族的人會這麽幹嗎?


    怕是演和編的成分更大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長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長安並收藏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