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遺寶主人
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 作者:孫長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裏麵參觀我就不多給大家囉嗦了,大家認真看看就行。
看的時候可以猜測一下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麽人埋在了這裏。】
鏡頭一寸一寸的掃過,這裏大概都是分區域的。
有人注意到了第一個區域的名字叫典章器用。
這個部分裏麵的文物基本全都是金銀玉器,珍貴是珍貴,看著也不是那種光彩奪目、寶貴至極的文物。
有些碗看著應當就是就是平時會用到的東西。
現在大家的見識也長了,百姓們不會再認為皇帝每天都拿著金鋤頭鋤地了。
這裏麵無非就是那些大人物煎藥吃飯的器皿,材質確實是貴重了一些,這和百姓也沒有什麽關係。
看完了這幾個器物,下一件東西就不一般了。
大唐人民看著眼前的這塊銀餅,實在有些不解。
有錢人把一些寶貝埋在地裏很正常,隻是這塊銀餅絕對不應該出現在這裏。
銀餅上刻著很多字,標簽上也都寫了,這叫懷集庸調銀餅,認識繁體字的人也能看明白上麵刻著的東西。
這是懷集縣繳納的賦稅,這些賦稅被折算成了銀子,做成了銀餅,應當充入國庫,怎麽會留存到這瓦罐中,而且還埋了1000多年。
旁邊還有幾個銀餅,上麵也都刻著不同縣的名字。
還有一件銀鋌,相關官員能看出來這應該是大明宮太府寺朝堂庫的東西。
越想越奇怪了。
李世民有些納悶,國庫的東西跑到了別人家裏的地下,這也實實在在說不通呀。
難不成這批東西是安史之亂的時候情急之下埋的?
再往下看,一個銀盒子裏滿滿裝著的全是藥材,蓋子上還寫著上上乳一十八兩。
不用說,李世民也能看明白這是什麽東西,這些全是最上等的鍾乳石,磨成粉能入藥,同樣也能煉丹。
再往後看,所有人的疑惑更大了。
眼前好多種錢幣,一時間都看花了眼。這些錢幣全都來自各朝各代,從標簽上來看。
不管是春秋時期的刀幣,還是戰國時期的布幣,還是西漢、新莽、東漢,季漢、孫吳、前涼、南朝陳、北周,這些朝代的錢幣全都有。
甚至還有國外的,像什麽西域高昌國的高昌吉利、薩珊波斯的銀幣、東羅馬的金幣、倭國的合同開珎。
這前前後後、裏裏外外的,也是夠能收藏的了。
除了這些還有當時流通的開元通寶,不僅有銅的,還有銀的和金的。
這對於大唐人民來說真的是可怕了,他們平常用的都是銅的,從來沒見過銀的和金的呀,從來都不知道還有另外兩個版本。
很明顯,他的主人隻能是王公貴族,不可能是別人了。
後麵的那些玉帶、蹀躞,更是亮瞎了普通人的眼。
他們哪裏見過這麽精美絕倫的腰帶呀?
不是白玉的就是瑪瑙的,他們實在不能想象普通人帶上這種腰帶的效果,怎麽看都感覺不配。
除了各式各樣的腰帶,還有金梳子、金釧、白玉臂釧、金釵。
這裏麵的東西明顯比剛才看過的文物全。
想想也確實是,這些東西是人藏起來的,都是人家的生活用品,要不就是收藏的寶貝。
上麵的那些文物,大部分可都是從墓葬裏出土的,隻是陪葬品,自然不一樣。
再往後走走,這些器物變得更加精美了,大家還看到了同樣的一個鴛鴦蓮瓣紋金碗。
很多人對這隻碗還印象深刻,上麵刻了好幾十瓣蓮花,每瓣蓮花裏麵還都雕刻著小動物,這樣的東西看過一次就不會忘了。
這麽看來,這東西想必是一對,隻是一隻被挪到了上麵而已。
除了這隻金碗還有各種各樣做工十分精致的銀器,還有六隻比小拇指還細的金龍。
一件一件的欣賞過去,很快也都看完了。
這個展覽隻擺放了部分文物,不是何家村窖藏的全部。
看完了,大家還對裏麵的某件東西念念不忘,討論的最多的還是一個鑲金的獸首瑪瑙杯。
棕色、金色和白色交相輝映,在燈光的照映下,這隻杯子有一種獨特的美,實在是好看。
【大家可以說說,你們覺得這些東西是什麽人埋的,或者大概是什麽時間埋的?】
這還用說,東西基本都是大唐,肯定是逃難的時候埋的。
“我認為是安史之亂發生之後埋的。”
這句話一出來,很多人紛紛點頭,在他們看來,絕對就是那個時期沒跑了。
唐曉笑了一下,又開了口。
【我給大家再補充一個小細節,可能有的人沒有注意到。
這些東西出土的時候,是有一個專門的清單的,可能清單不太全麵,但也是有的。】
清單,沒看見呀,哪兒有呀?
就算有的話,幾張紙放在上麵,千年之後恐怕也早就成了渣渣了吧,還能看出來啥呀?
有些記性好的人好似有點兒印象,那些銀盒子的蓋子上有字,當時很多人隻是瞟了一眼,沒有注意。
【1000多件東西要裝進那三個罐子裏,這絕對是做過規劃的,直接塞肯定塞不進去。
大家看到的這些罐子都是大罐子套小罐子,小罐子裏麵甚至還會再塞一些東西。
就拿剛才放藥材的盒子來說,裏麵當時不隻有藥材,還有玉帶,還有一些別的東西。
主人在埋的時候都把這些東西一個個的稱了斤兩,然後寫在了盒蓋子上。】
一些人若有所思,要真是安史之亂的話,好像是有點兒說不通。
當時潼關未破,大唐人民從來不認為安祿山能打進來,潼關破了之後,接到消息的人才倉皇逃走。
滿打滿算也就一點點時間,不可能將這麽多東西一一稱重再大的套小的全部放在了這幾個罐裏。
要弄好這麽多東西,沒個幾天時間,怕是不行。
它的主人要是非富即貴,在安史之亂發生的時候,不至於家族皆亡吧。
隻要有一個知道這個消息的人活著迴來,那這東西在當時就肯定會被挖出來,不可能任由他就這麽到了後世。
除非是知道這個消息的人數極少,很可能也就隻有一個人知道,結果後來巧合之下這個人死了。
這個秘密才被完全埋葬在了地下。
韓愈仔細迴想了一下,剛才有些器物的紋樣好似也就是在這幾十年間流行起來的,萬萬不可能是安史之亂時期的東西。
別人哪有他們大唐人了解的清楚,對於那些王公貴胄來說,任何東西都是變化的。
什麽花樣、什麽器型流行過後,也就沒人再愛了。
潮流最重要。
這麽看來,這些東西可能就是在這幾十年間才被埋的。
看的時候可以猜測一下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麽人埋在了這裏。】
鏡頭一寸一寸的掃過,這裏大概都是分區域的。
有人注意到了第一個區域的名字叫典章器用。
這個部分裏麵的文物基本全都是金銀玉器,珍貴是珍貴,看著也不是那種光彩奪目、寶貴至極的文物。
有些碗看著應當就是就是平時會用到的東西。
現在大家的見識也長了,百姓們不會再認為皇帝每天都拿著金鋤頭鋤地了。
這裏麵無非就是那些大人物煎藥吃飯的器皿,材質確實是貴重了一些,這和百姓也沒有什麽關係。
看完了這幾個器物,下一件東西就不一般了。
大唐人民看著眼前的這塊銀餅,實在有些不解。
有錢人把一些寶貝埋在地裏很正常,隻是這塊銀餅絕對不應該出現在這裏。
銀餅上刻著很多字,標簽上也都寫了,這叫懷集庸調銀餅,認識繁體字的人也能看明白上麵刻著的東西。
這是懷集縣繳納的賦稅,這些賦稅被折算成了銀子,做成了銀餅,應當充入國庫,怎麽會留存到這瓦罐中,而且還埋了1000多年。
旁邊還有幾個銀餅,上麵也都刻著不同縣的名字。
還有一件銀鋌,相關官員能看出來這應該是大明宮太府寺朝堂庫的東西。
越想越奇怪了。
李世民有些納悶,國庫的東西跑到了別人家裏的地下,這也實實在在說不通呀。
難不成這批東西是安史之亂的時候情急之下埋的?
再往下看,一個銀盒子裏滿滿裝著的全是藥材,蓋子上還寫著上上乳一十八兩。
不用說,李世民也能看明白這是什麽東西,這些全是最上等的鍾乳石,磨成粉能入藥,同樣也能煉丹。
再往後看,所有人的疑惑更大了。
眼前好多種錢幣,一時間都看花了眼。這些錢幣全都來自各朝各代,從標簽上來看。
不管是春秋時期的刀幣,還是戰國時期的布幣,還是西漢、新莽、東漢,季漢、孫吳、前涼、南朝陳、北周,這些朝代的錢幣全都有。
甚至還有國外的,像什麽西域高昌國的高昌吉利、薩珊波斯的銀幣、東羅馬的金幣、倭國的合同開珎。
這前前後後、裏裏外外的,也是夠能收藏的了。
除了這些還有當時流通的開元通寶,不僅有銅的,還有銀的和金的。
這對於大唐人民來說真的是可怕了,他們平常用的都是銅的,從來沒見過銀的和金的呀,從來都不知道還有另外兩個版本。
很明顯,他的主人隻能是王公貴族,不可能是別人了。
後麵的那些玉帶、蹀躞,更是亮瞎了普通人的眼。
他們哪裏見過這麽精美絕倫的腰帶呀?
不是白玉的就是瑪瑙的,他們實在不能想象普通人帶上這種腰帶的效果,怎麽看都感覺不配。
除了各式各樣的腰帶,還有金梳子、金釧、白玉臂釧、金釵。
這裏麵的東西明顯比剛才看過的文物全。
想想也確實是,這些東西是人藏起來的,都是人家的生活用品,要不就是收藏的寶貝。
上麵的那些文物,大部分可都是從墓葬裏出土的,隻是陪葬品,自然不一樣。
再往後走走,這些器物變得更加精美了,大家還看到了同樣的一個鴛鴦蓮瓣紋金碗。
很多人對這隻碗還印象深刻,上麵刻了好幾十瓣蓮花,每瓣蓮花裏麵還都雕刻著小動物,這樣的東西看過一次就不會忘了。
這麽看來,這東西想必是一對,隻是一隻被挪到了上麵而已。
除了這隻金碗還有各種各樣做工十分精致的銀器,還有六隻比小拇指還細的金龍。
一件一件的欣賞過去,很快也都看完了。
這個展覽隻擺放了部分文物,不是何家村窖藏的全部。
看完了,大家還對裏麵的某件東西念念不忘,討論的最多的還是一個鑲金的獸首瑪瑙杯。
棕色、金色和白色交相輝映,在燈光的照映下,這隻杯子有一種獨特的美,實在是好看。
【大家可以說說,你們覺得這些東西是什麽人埋的,或者大概是什麽時間埋的?】
這還用說,東西基本都是大唐,肯定是逃難的時候埋的。
“我認為是安史之亂發生之後埋的。”
這句話一出來,很多人紛紛點頭,在他們看來,絕對就是那個時期沒跑了。
唐曉笑了一下,又開了口。
【我給大家再補充一個小細節,可能有的人沒有注意到。
這些東西出土的時候,是有一個專門的清單的,可能清單不太全麵,但也是有的。】
清單,沒看見呀,哪兒有呀?
就算有的話,幾張紙放在上麵,千年之後恐怕也早就成了渣渣了吧,還能看出來啥呀?
有些記性好的人好似有點兒印象,那些銀盒子的蓋子上有字,當時很多人隻是瞟了一眼,沒有注意。
【1000多件東西要裝進那三個罐子裏,這絕對是做過規劃的,直接塞肯定塞不進去。
大家看到的這些罐子都是大罐子套小罐子,小罐子裏麵甚至還會再塞一些東西。
就拿剛才放藥材的盒子來說,裏麵當時不隻有藥材,還有玉帶,還有一些別的東西。
主人在埋的時候都把這些東西一個個的稱了斤兩,然後寫在了盒蓋子上。】
一些人若有所思,要真是安史之亂的話,好像是有點兒說不通。
當時潼關未破,大唐人民從來不認為安祿山能打進來,潼關破了之後,接到消息的人才倉皇逃走。
滿打滿算也就一點點時間,不可能將這麽多東西一一稱重再大的套小的全部放在了這幾個罐裏。
要弄好這麽多東西,沒個幾天時間,怕是不行。
它的主人要是非富即貴,在安史之亂發生的時候,不至於家族皆亡吧。
隻要有一個知道這個消息的人活著迴來,那這東西在當時就肯定會被挖出來,不可能任由他就這麽到了後世。
除非是知道這個消息的人數極少,很可能也就隻有一個人知道,結果後來巧合之下這個人死了。
這個秘密才被完全埋葬在了地下。
韓愈仔細迴想了一下,剛才有些器物的紋樣好似也就是在這幾十年間流行起來的,萬萬不可能是安史之亂時期的東西。
別人哪有他們大唐人了解的清楚,對於那些王公貴胄來說,任何東西都是變化的。
什麽花樣、什麽器型流行過後,也就沒人再愛了。
潮流最重要。
這麽看來,這些東西可能就是在這幾十年間才被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