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家對科舉考試最大的認知就是這是一條通天梯,是貧寒人家鯉魚躍農門最快的一條渠道。


    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所謂的考試內容合不合理?


    隻會一門心思研究學問。


    現在赤裸裸的試卷就擺放在大家的眼前,要說這是為了考察儒學弟子,這試卷不可謂不合理。


    可要是將整個尺度放大到了全國,好似有些牽強。


    對於那些隻知道死讀書的老儒生來說,他們讀一輩子書,最後混個舉人,甚至還能有個官階。


    這些人家平常是什麽做派大家都是知道的,有些家產的還好,可以供養的起。


    要是貧寒人家,讀書的那個人絕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家裏裏裏外外都得要婦人操持。


    他們作為一家之主什麽都不管,一輩子連廚房都沒有踏進去過,好多人連五穀都分不清。


    這樣的人當了官,他能為百姓做什麽實事?


    不把百姓剮下一層皮,都算是善人。


    嬴政看著眼前的試卷,這是一份後世的公考卷子,他嚐試著做了幾個題,一看答案選的都不對。


    不過這不妨礙他對這份試卷的欣賞。


    這份試卷幾乎囊括了所有知識,天文地理、人情往來、邏輯思維,還有最重要的具體事情具體分析。


    大題裏會出現一些實務,讓考生根據這些做一個文章,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更為關鍵的是,他會給出一些數據,至少讓一些東西有了可操作的空間,不再那麽紙上談兵。


    這種模式正是大秦如今所需要的。


    就在這份試卷的對麵,一個碩大的玻璃展櫃裏陳列了好幾百件小小的人俑,看陣勢有些像是大人物出行時能用到的儀仗隊。


    他們大多數都穿著朱紅的服飾,每個人俑的麵部表情也都刻畫的很細致,從手上的動作不難看出,每人手裏都拿著東西,隻是東西又沒了。


    浩浩蕩蕩那麽多人,光看著就能想象這份排場有多大了。


    【這是一組明代的儀仗俑,它的主人是第七代秦王朱誠泳。


    這個儀仗隊應該是最為完整的一個明代的儀仗隊,總共有269人,端的是皇家威儀,氣派不凡。


    這些人俑也都是從這位王爺的墓裏出土出來的,隻是可惜墓被人盜過,這些人俑是從盜墓賊那裏追迴來的。】


    一個王爺都有如此龐大的儀仗隊,可想而知皇帝老兒出門那不更加浩浩蕩蕩。


    嘖嘖嘖,怪不得人人都想當皇帝呢,這份享受確實是舒服。


    19歲的秦王朱樉正呲著個大牙哢哢樂,還在想不知道是哪位兄弟的子孫,這麽倒黴。


    其他人都用一言難盡的目光看著這位哥哥,不就是子孫後代墓被盜了嗎?至於這麽瘋嗎?


    等他意識到其餘弟弟們看上他那奇怪的眼神,再仔細想想,好像這位是秦王,自己也是秦王。


    嘿,原來這是他的子孫後代呀!


    這位墓都被盜了,自己作為第一代秦王,必然也是會葬在那裏的,那他的墓看著看起來很危險呀。


    朱元璋看著二兒子這副德行,越看越不順眼。


    小時候這孩子看著挺聰慧的呀,怎麽越長大越不成器?


    小時候二兒子聰慧,一度也有些不太服氣標兒。


    孩子們鬧了口角,最害怕的反而是作為父親的他。


    這麽多年終於混出來個樣子,他最害怕兄弟不和,隻希望孩子們都好好的,和和氣氣的。


    說起來他有些對不住樉兒,當初為了招降王保保,硬要他娶了王保保的妹妹觀音奴。


    身為皇帝,他做出這番決定,一是想真的招降王保保,二也是想讓樉兒絕了做皇帝的念頭。


    這幾年夫妻兩個關係不好,一直沒能誕下子嗣,也許這步棋他是走錯了。


    【這位秦王朱誠泳在大明的所有藩王裏也算得上是一代賢王了,更是吊打了秦王一脈。


    要說朱元璋的兒子,也真的是奇怪,按理來說,後代們出現混賬的可能性比較大。


    畢竟一出生就是王子王孫,這些人是否有才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別對皇位有非分之想,隻要沒幹出什麽大事,草菅人命都不算什麽罪過。


    可老朱家是從第二代就開始出現瘋批了,秦湣王朱樉、魯荒王朱檀、代簡王朱桂、伊厲王朱?,這四位可以稱得上大明初代的四大惡人了。


    就看他們的諡號都能看出來了,前麵兩位的諡號可是朱元璋這個親爹親自定的。】


    好家夥,一個平諡一個惡諡,這還是親爹親自給定下的,這麽看來,可惡等級還要再上升一級。


    話頭到了這兒,朱元璋整個人都有些不可置信。


    在他看來,自己這些兒子們雖然個個都不能說是多有才幹,至少不是那等禍國殃民之人。


    沒想到呀!


    還是看走了眼。


    朱樉到這裏已經完全反應過來了,唐曉這話意思是說他走的竟比父親還早。


    何至於此?


    整座宮廷裏最恐慌,最害怕的就是郭寧妃了,作為朱檀的母親她不能接受年僅四歲的兒子以後會死的如此早。


    要說他們家也算是有識人之能,當初朱元璋迴老家招人的時候,當時有點小勢力的郭山甫就立刻投奔了這位人傑。


    不僅出錢出力,還將自己的女兒送給了朱元璋。


    他們家兒子也很爭氣,郭興、郭英都立下了不少功勞。


    眼看著以後都是好日子了,這消息驟然讓人心情跌到了穀底。


    【其實這幾個王爺在京城的時候,都還不錯。


    史書記載都是聰明好學、敦厚有禮。


    一旦就藩全都開始搞天搞地,解放天性。


    這種情況那就隻有兩種可能了。


    一是在京城大家都被管束的嚴,就藩之後,本性才顯現。


    二就是他們是那種必須要人管的孩子,一旦要自己做主,就容易走上歪路。】


    這話說的,在大家看來意思都差不多呀。


    朱元璋聽懂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有強大的自控能力,他相信孩子們本性都不壞,隻是就藩之後沒有人規勸他們,這才幹了一些不好的事情。


    既然如此,不能不考慮這種情況。


    這等性子的孩子還是留在京城吧,說不定過幾年也不用孩子就藩了。


    他原本的是設想是由藩王組成兩道屏障,抵禦元軍。


    要不是唐曉出現,他也不能確定大明王朝究竟能不能傳下去?


    如今雖說有了一些小小的成就,可北元仍有反擊之心,兩方的勢力差別也不算太大,誰勝誰負也都是說不定的事情。


    現在他的心可以放下了一點,等槍械研製成功,能批量生產之後,那些蒙古韃子們要不投降,要不就隻能往更北邊兒去,沒有第三條路可以走。


    到那個時候,藩王就成了多餘的東西,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長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長安並收藏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