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陶器
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 作者:孫長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咱們可以再往前看看,很多年前這裏不僅生活著藍田人,還有大荔人。
這種人生活在大約20萬年前,1978年在陝西大荔被發現。】
鏡頭一轉,整麵牆被透明展櫃包裹著,裏麵放的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唐曉正在介紹的正是一個頭蓋骨。
【大荔人是早期智人,比藍田人先進的多。
以前學者認為這些年代久遠的猿人是我們的祖先,直到近些年才有了新的認知。
我們是智人的後代,天生就會擁有聰明的小腦袋瓜。
猿人隻是那個時代生活的一種“人”而已,對於智人來說,他們不是一個物種,甚至猿人還可能是智人的食物來源。
我以前上學的時候,教科書上會仔細介紹這些猿人,除了藍田人,還有元謀人……
現在好多東西都被刪了。
學術研究就是這樣,有錯誤就會立馬改正,特別是有關曆史的一些東西,也許開發商一鏟子下去,又發現了一個新的古墓。
通過這對這個古墓的研究,可能會推翻某些曆史記載。
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看看人家,再看看今日的大唐。
柳宗元滿是悲苦。
他年輕的時候,和孔子儒學打過擂台,結果成功得罪了不少人。
那些人不會想著追求真相,隻是狂熱的迷信所謂的大家之言。
然後再利用這種言論一步一步的為自己謀求利益。
要是同樣的事情放在現在,教科書絕對不可能改變,很多人隻想著將錯就錯。
隻要改變就說明他們錯了,這對他們來說是不被允許的事情。
【大家可以看到,大荔人的額頭雖然基本沒有,但是他的顱頂挺發達,他的腦容量經到了1100毫升左右。】
看著確實有進步,不過和人類相比,這明顯還是不太行。
宋慈仔細看了看單獨放置的頭蓋骨。
【大概1萬年前,我們真正的祖先智人已經開始懂得了打磨器具,他們學會了種地,可以不用再過吃飯完全靠運氣的生活。
這個時期的人類已經擁有了一些手藝,他們會製作陶器。
大家看那邊。】
牆上放置了兩個石頭樣的東西,打磨的確實光滑,乍一看還以為是在河邊撿的。
再看看台子上放著的泥土樣的兩件陶器,這和所有人用的東西樣子都差不多。
一個是盆狀的,另外一個是很深的桶形。
秦漢時期的人們對這兩樣陶器感觸頗深,普通人家現在做飯主要還是靠陶器。
沒想到1萬年前的老祖宗們竟然已經開始會燒陶了。
【有了這些手藝,標誌著他們進入了新石器時代,之前的時代被現在人稱為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的開端距離現在大概是1.5萬年到1萬年左右,在陝西地區關於新石器時代比較有名的文化就是臨潼華縣的老官台文化。
這些人生活在大概七八千年之前,算是仰韶文化的源頭之一。
大家看到的東西就是在老官台遺址挖掘的。】
華縣!
嬴政看了看地圖,這才發現這是大秦的鄭州,這地方距離鹹陽很近,就在西嶽附近。
不過這仰韶文化又是什麽?
【大概在6000年之前,黃河流域附近是母係氏族的繁榮時期,這一時期被稱為仰韶時代,她們擁有獨特的仰韶文化。
大家可以看看牆上的陶器。】
一麵牆上展示了好多種各式各樣的陶器,器形都有些怪誕。
很多陶器的底部都是尖的,最奇怪的是一個中型的陶器。
形狀像一個梭子,頭尾小、肚子大。
“這種形狀怎麽放在地上呀?還怎麽用?”
他們不理解。
【這個底部尖尖的陶器到底怎麽用?
沒有證據來證實。我們也隻能發揮想象力。
有人認為這是一個汲水器,這種器型的東西放在水裏,比較好打水。
他們把同樣器型的複製品放在水裏,這些尖的陶器竟然會立起來。
還有人認為是祭祀用品,尾部那麽尖,是為了方便插到土裏。
各種猜想,不一而足,至今也沒有定論。】
原來對於不懂的東西,後世人也隻能靠猜呀。
認識到了這一點,很多人也意識到了人究竟是人。
別的朝代距離後世年頭長,他們大多數人認為後世有那麽神奇的科技是應該的。
雖然唐曉說過中華是近100多年來才走向了科技時代。
可這麽多年,其他朝代也是陸陸續續在發展的。
對於清朝人來說,那些東西狠狠的衝擊了他們的三觀。
那些在彈幕上發言的前輩們可能不理解清朝到底是個什麽情況,他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更明白這個時代和其他朝代也沒有什麽太多不同。
看看周圍的建築,再看看身邊的人。
後世完完全全像是變了一個世界,陌生的厲害。
他們對後世有一種盲目的崇拜,認為這些人都是先知先能的天才。
唐曉一個孤兒出身的女流之輩就懂得那麽多東西,大清再淵博的人也比不上。
現在他們才慢慢有了實感,大家都是人,大家都在努力學習,都在認真生活,他們和我們沒有什麽不同。
【大家可以看到身邊的這個大甕,這種體型的圓桶陶器在當時是不好做的。
那時候的人不像我們,他們還不懂得製作會轉的圓盤來弄陶器。
隻會手工將泥土搓成泥條,再一圈圈盤成現在這個形狀。這種製作陶器的方法被稱為泥條盤築法。】
其實說是大甕,對於所有人來說,這器型明顯不算大。
唐曉那邊,很多人估計都不會再使用大甕存水,後世有水龍水,打開就能用。
各朝各代的人,上至帝王、下至貧民,家家戶戶都有存水的大甕,絕大部分都是陶製的。
需求量這麽高,會製作的師傅自然不少,老張就是其中一員。
他仔細想了想唐曉說的方法,確實有可能做好燒製成型,但這明顯太過耗費時間。
泥條盤好之後,還要把裏外的壁抹平,弄的溜光水滑之後才能進窯燒。
這也太過笨拙了。
還是技術進步好呀!
這種人生活在大約20萬年前,1978年在陝西大荔被發現。】
鏡頭一轉,整麵牆被透明展櫃包裹著,裏麵放的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唐曉正在介紹的正是一個頭蓋骨。
【大荔人是早期智人,比藍田人先進的多。
以前學者認為這些年代久遠的猿人是我們的祖先,直到近些年才有了新的認知。
我們是智人的後代,天生就會擁有聰明的小腦袋瓜。
猿人隻是那個時代生活的一種“人”而已,對於智人來說,他們不是一個物種,甚至猿人還可能是智人的食物來源。
我以前上學的時候,教科書上會仔細介紹這些猿人,除了藍田人,還有元謀人……
現在好多東西都被刪了。
學術研究就是這樣,有錯誤就會立馬改正,特別是有關曆史的一些東西,也許開發商一鏟子下去,又發現了一個新的古墓。
通過這對這個古墓的研究,可能會推翻某些曆史記載。
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看看人家,再看看今日的大唐。
柳宗元滿是悲苦。
他年輕的時候,和孔子儒學打過擂台,結果成功得罪了不少人。
那些人不會想著追求真相,隻是狂熱的迷信所謂的大家之言。
然後再利用這種言論一步一步的為自己謀求利益。
要是同樣的事情放在現在,教科書絕對不可能改變,很多人隻想著將錯就錯。
隻要改變就說明他們錯了,這對他們來說是不被允許的事情。
【大家可以看到,大荔人的額頭雖然基本沒有,但是他的顱頂挺發達,他的腦容量經到了1100毫升左右。】
看著確實有進步,不過和人類相比,這明顯還是不太行。
宋慈仔細看了看單獨放置的頭蓋骨。
【大概1萬年前,我們真正的祖先智人已經開始懂得了打磨器具,他們學會了種地,可以不用再過吃飯完全靠運氣的生活。
這個時期的人類已經擁有了一些手藝,他們會製作陶器。
大家看那邊。】
牆上放置了兩個石頭樣的東西,打磨的確實光滑,乍一看還以為是在河邊撿的。
再看看台子上放著的泥土樣的兩件陶器,這和所有人用的東西樣子都差不多。
一個是盆狀的,另外一個是很深的桶形。
秦漢時期的人們對這兩樣陶器感觸頗深,普通人家現在做飯主要還是靠陶器。
沒想到1萬年前的老祖宗們竟然已經開始會燒陶了。
【有了這些手藝,標誌著他們進入了新石器時代,之前的時代被現在人稱為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的開端距離現在大概是1.5萬年到1萬年左右,在陝西地區關於新石器時代比較有名的文化就是臨潼華縣的老官台文化。
這些人生活在大概七八千年之前,算是仰韶文化的源頭之一。
大家看到的東西就是在老官台遺址挖掘的。】
華縣!
嬴政看了看地圖,這才發現這是大秦的鄭州,這地方距離鹹陽很近,就在西嶽附近。
不過這仰韶文化又是什麽?
【大概在6000年之前,黃河流域附近是母係氏族的繁榮時期,這一時期被稱為仰韶時代,她們擁有獨特的仰韶文化。
大家可以看看牆上的陶器。】
一麵牆上展示了好多種各式各樣的陶器,器形都有些怪誕。
很多陶器的底部都是尖的,最奇怪的是一個中型的陶器。
形狀像一個梭子,頭尾小、肚子大。
“這種形狀怎麽放在地上呀?還怎麽用?”
他們不理解。
【這個底部尖尖的陶器到底怎麽用?
沒有證據來證實。我們也隻能發揮想象力。
有人認為這是一個汲水器,這種器型的東西放在水裏,比較好打水。
他們把同樣器型的複製品放在水裏,這些尖的陶器竟然會立起來。
還有人認為是祭祀用品,尾部那麽尖,是為了方便插到土裏。
各種猜想,不一而足,至今也沒有定論。】
原來對於不懂的東西,後世人也隻能靠猜呀。
認識到了這一點,很多人也意識到了人究竟是人。
別的朝代距離後世年頭長,他們大多數人認為後世有那麽神奇的科技是應該的。
雖然唐曉說過中華是近100多年來才走向了科技時代。
可這麽多年,其他朝代也是陸陸續續在發展的。
對於清朝人來說,那些東西狠狠的衝擊了他們的三觀。
那些在彈幕上發言的前輩們可能不理解清朝到底是個什麽情況,他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更明白這個時代和其他朝代也沒有什麽太多不同。
看看周圍的建築,再看看身邊的人。
後世完完全全像是變了一個世界,陌生的厲害。
他們對後世有一種盲目的崇拜,認為這些人都是先知先能的天才。
唐曉一個孤兒出身的女流之輩就懂得那麽多東西,大清再淵博的人也比不上。
現在他們才慢慢有了實感,大家都是人,大家都在努力學習,都在認真生活,他們和我們沒有什麽不同。
【大家可以看到身邊的這個大甕,這種體型的圓桶陶器在當時是不好做的。
那時候的人不像我們,他們還不懂得製作會轉的圓盤來弄陶器。
隻會手工將泥土搓成泥條,再一圈圈盤成現在這個形狀。這種製作陶器的方法被稱為泥條盤築法。】
其實說是大甕,對於所有人來說,這器型明顯不算大。
唐曉那邊,很多人估計都不會再使用大甕存水,後世有水龍水,打開就能用。
各朝各代的人,上至帝王、下至貧民,家家戶戶都有存水的大甕,絕大部分都是陶製的。
需求量這麽高,會製作的師傅自然不少,老張就是其中一員。
他仔細想了想唐曉說的方法,確實有可能做好燒製成型,但這明顯太過耗費時間。
泥條盤好之後,還要把裏外的壁抹平,弄的溜光水滑之後才能進窯燒。
這也太過笨拙了。
還是技術進步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