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王恭廠
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 作者:孫長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唐曉伸了伸懶腰,終於要說到清朝了,馬上就快完了。
早在說到宋朝的時候她就迴了家,本來隻想說說皇帝陵墓,這一個朝代一個朝代下來,到明朝的,忍不住多說了一點兒。
相比於清朝,她自然更喜歡明朝一些,縱使明朝有很多缺點。
【明朝皇帝的陵墓雖然沒有被盜掘,後妃卻難逃魔爪。
最有名的就是萬貴妃,民國時期一群土匪,為了錢財,盜了萬貴妃的墓,挖了不少珍貴的東西。】
貞兒的墓竟被盜了!
朱見深滿眼心痛,現代人能豁達的看待死後,他不行。
就是因為自己沒有能力封貞兒為皇後,她隻能陪葬帝陵,不能和自己合葬,這才遭此橫禍。
【還有一個事情差點忘了,那就是朱家的起名規則。
大家也聽了這麽久,也聽了不少朱家人的名字,你們有沒有看出來他們的名字和別人的名字不一樣的地方?】
朱家的名字?
有人列舉了出來,從朱元璋到朱由校。
一留言看下來確實能發現規律,從朱高熾開始,他們家都是三個字,第二個字都是輩分,第三個字都有五行,都是火土金水木。
按五行相生之理來取名字確實妙。
這下歎氣的輪到了唐曉,不用她說,大家都已經猜的七七八八。
【朱元璋留下了一本書叫《皇明祖訓》。
這本書裏寫了很多為君之道,還特意規定了子子孫孫的字輩。
他有20多個兒子,每個兒子的子孫字輩都不一樣。
朱棣的子孫字輩是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第三個字則按五行排列。
有意思的是到現在,朱家的子孫還依著這個字輩取名,第三個字屬實取不出來了。
到明朝中期,含五行的字就已經被朱家的子孫用完了。
為了取名字,他們用了許多生僻字,比如鐳、錫、烷、鉀等等。
這些名字原本都是從古籍中摳字眼找出來的字,可到了現代卻解決了一個難題。
化學元素的命名要用中文,怎樣找出一個字能穩妥代表它,科學家們摸不著頭腦。
直到他們看見了明朝藩王的名字,這才有所啟發,問題也迎刃而解。
兌換了化學教科書的皇帝應該能看到,書籍最後一頁就是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這些物質就是世界的本質。】
這個法子好。
朱元璋立刻就采用了自己未來發明的方法。
剛剛降世的皇長孫,他給取的一個名字叫雄英。
想來想去都覺得這個名字有些一般,這才第一個孫子,他有那麽多兒子,子孫後代肯定很多,取名字成了難題。
這下子不用自己再多思考,直接拿來就能用。
【說完了大明,到了最後一個朝代,清朝。
清朝和別的朝代不太一樣,雖然他們有十二位皇帝,但是隻有十位皇帝有直播。】
別的朝代的人們看了個稀奇,隻有清朝皇帝不理解。
憑什麽?
【努爾哈赤原先是大明朝廷的建州左衛指揮使,後來才起兵反叛。
用了33年統一建州各個部族,直到1616年,就是萬曆四十四年,他才建國大金,為了與之前的大金做區分,後世人將之稱為後金。
努爾哈赤死於1626年,這一年是大明朝的天啟六年。
這一年大明朝廷也不安生,發生了王恭廠大爆炸,這個不屬於天災,所以之前給大家的記錄裏沒有。
在這裏我給朱由校提個醒,不管王恭廠在幹啥?
還是遷移到郊區比較好。
這場爆炸死了不少人,最重要的是影響到了宮裏,皇太子朱慈炅被當場震死,百姓死傷不少,就連在宮裏當職的禦史都死了好幾個。
衝擊波是不認人的,有時候傳播的範圍也有些跳躍。
還是應該當當心。】
王恭廠!
這是他的秘密研究基地,專門用來研究火器的。
發生爆炸,能影響到宮裏那百姓自然也是死了不少。
朱由校定了定神,趕緊讓心腹將王恭廠裏的東西轉移。
看看京城的地圖,王恭廠離皇宮確實不算太遠。
離遠些也好。
【後金的第二位大汗名叫皇太極,正是在他的手下,大金才改為了大清。
可一直到死,他也沒能入關。
他死於1643年,這一年是崇禎16年,大明還有一年就沒了,隻能說是他倒黴,死的有點兒太早。
這兩位皇帝雖說是清朝的皇帝,但他們控製的地域隻有建州那一塊,屬實不能算作是王朝的皇帝。】
這解釋雖然能說得通,可清朝皇帝心裏怎麽想怎麽不得勁。
唐曉快把他們家的底給漏完了。
在明朝的位麵裏,就算這兩位先帝再有能耐,怕是都難以取得天下。
這怎麽看怎麽不對勁。
【在這裏我把這兩位皇帝拎出來單獨說。
他們二人都有帝陵,都埋在了盛京,也就是明朝的沈陽。
他們兩人都實行了滿人傳統的火葬製度,就是將棺槨和屍骨火化之後再埋入陵墓。
努爾哈赤的福陵,皇太極的昭陵,還有埋葬愛新覺羅家六位先祖的永陵。
合起來被叫做盛京三陵。
因為地處偏遠,這幾座陵墓這麽多年以來沒有受到侵擾,也算是運氣好。】
???
運氣好?
清朝皇帝不滿意這個措辭。
明朝皇帝的帝陵都完好無損,按理來說清朝皇帝也應該是這樣。
難不成事情不是他們想的這樣?
他們好歹是皇家,就算是清朝滅亡,皇家還是有些影響力。
更何況最後一位皇帝是退位,而不是被殺,明麵上還是尊貴的。
這些人真有那麽膽大,敢動他們的帝陵?
早在說到宋朝的時候她就迴了家,本來隻想說說皇帝陵墓,這一個朝代一個朝代下來,到明朝的,忍不住多說了一點兒。
相比於清朝,她自然更喜歡明朝一些,縱使明朝有很多缺點。
【明朝皇帝的陵墓雖然沒有被盜掘,後妃卻難逃魔爪。
最有名的就是萬貴妃,民國時期一群土匪,為了錢財,盜了萬貴妃的墓,挖了不少珍貴的東西。】
貞兒的墓竟被盜了!
朱見深滿眼心痛,現代人能豁達的看待死後,他不行。
就是因為自己沒有能力封貞兒為皇後,她隻能陪葬帝陵,不能和自己合葬,這才遭此橫禍。
【還有一個事情差點忘了,那就是朱家的起名規則。
大家也聽了這麽久,也聽了不少朱家人的名字,你們有沒有看出來他們的名字和別人的名字不一樣的地方?】
朱家的名字?
有人列舉了出來,從朱元璋到朱由校。
一留言看下來確實能發現規律,從朱高熾開始,他們家都是三個字,第二個字都是輩分,第三個字都有五行,都是火土金水木。
按五行相生之理來取名字確實妙。
這下歎氣的輪到了唐曉,不用她說,大家都已經猜的七七八八。
【朱元璋留下了一本書叫《皇明祖訓》。
這本書裏寫了很多為君之道,還特意規定了子子孫孫的字輩。
他有20多個兒子,每個兒子的子孫字輩都不一樣。
朱棣的子孫字輩是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第三個字則按五行排列。
有意思的是到現在,朱家的子孫還依著這個字輩取名,第三個字屬實取不出來了。
到明朝中期,含五行的字就已經被朱家的子孫用完了。
為了取名字,他們用了許多生僻字,比如鐳、錫、烷、鉀等等。
這些名字原本都是從古籍中摳字眼找出來的字,可到了現代卻解決了一個難題。
化學元素的命名要用中文,怎樣找出一個字能穩妥代表它,科學家們摸不著頭腦。
直到他們看見了明朝藩王的名字,這才有所啟發,問題也迎刃而解。
兌換了化學教科書的皇帝應該能看到,書籍最後一頁就是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這些物質就是世界的本質。】
這個法子好。
朱元璋立刻就采用了自己未來發明的方法。
剛剛降世的皇長孫,他給取的一個名字叫雄英。
想來想去都覺得這個名字有些一般,這才第一個孫子,他有那麽多兒子,子孫後代肯定很多,取名字成了難題。
這下子不用自己再多思考,直接拿來就能用。
【說完了大明,到了最後一個朝代,清朝。
清朝和別的朝代不太一樣,雖然他們有十二位皇帝,但是隻有十位皇帝有直播。】
別的朝代的人們看了個稀奇,隻有清朝皇帝不理解。
憑什麽?
【努爾哈赤原先是大明朝廷的建州左衛指揮使,後來才起兵反叛。
用了33年統一建州各個部族,直到1616年,就是萬曆四十四年,他才建國大金,為了與之前的大金做區分,後世人將之稱為後金。
努爾哈赤死於1626年,這一年是大明朝的天啟六年。
這一年大明朝廷也不安生,發生了王恭廠大爆炸,這個不屬於天災,所以之前給大家的記錄裏沒有。
在這裏我給朱由校提個醒,不管王恭廠在幹啥?
還是遷移到郊區比較好。
這場爆炸死了不少人,最重要的是影響到了宮裏,皇太子朱慈炅被當場震死,百姓死傷不少,就連在宮裏當職的禦史都死了好幾個。
衝擊波是不認人的,有時候傳播的範圍也有些跳躍。
還是應該當當心。】
王恭廠!
這是他的秘密研究基地,專門用來研究火器的。
發生爆炸,能影響到宮裏那百姓自然也是死了不少。
朱由校定了定神,趕緊讓心腹將王恭廠裏的東西轉移。
看看京城的地圖,王恭廠離皇宮確實不算太遠。
離遠些也好。
【後金的第二位大汗名叫皇太極,正是在他的手下,大金才改為了大清。
可一直到死,他也沒能入關。
他死於1643年,這一年是崇禎16年,大明還有一年就沒了,隻能說是他倒黴,死的有點兒太早。
這兩位皇帝雖說是清朝的皇帝,但他們控製的地域隻有建州那一塊,屬實不能算作是王朝的皇帝。】
這解釋雖然能說得通,可清朝皇帝心裏怎麽想怎麽不得勁。
唐曉快把他們家的底給漏完了。
在明朝的位麵裏,就算這兩位先帝再有能耐,怕是都難以取得天下。
這怎麽看怎麽不對勁。
【在這裏我把這兩位皇帝拎出來單獨說。
他們二人都有帝陵,都埋在了盛京,也就是明朝的沈陽。
他們兩人都實行了滿人傳統的火葬製度,就是將棺槨和屍骨火化之後再埋入陵墓。
努爾哈赤的福陵,皇太極的昭陵,還有埋葬愛新覺羅家六位先祖的永陵。
合起來被叫做盛京三陵。
因為地處偏遠,這幾座陵墓這麽多年以來沒有受到侵擾,也算是運氣好。】
???
運氣好?
清朝皇帝不滿意這個措辭。
明朝皇帝的帝陵都完好無損,按理來說清朝皇帝也應該是這樣。
難不成事情不是他們想的這樣?
他們好歹是皇家,就算是清朝滅亡,皇家還是有些影響力。
更何況最後一位皇帝是退位,而不是被殺,明麵上還是尊貴的。
這些人真有那麽膽大,敢動他們的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