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親子關係
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 作者:孫長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厚熜看著彈幕裏,一條條都是對自己的口誅筆伐,心裏很不是滋味。
從小他受到的教育就是自己可以放開了玩,身為世子,又是王府的獨子,他想要什麽就有什麽。
現如今他當了皇帝,就更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他想幹的事情一定要幹成。
前兩年他將父親封為皇帝,母親封為太後,這就是他成功的最大證明。
朱厚熜在宮裏無能狂怒,又不能明目張膽的怪罪唐曉,心裏憋氣的不行。
他的後妃卻悄悄沉寂了下來。
宮中名頭較盛的妃子隻有兩人,文恭妃與張順妃,其餘被皇帝寵幸過的人,身份低賤,沒有名分。
她們兩人與皇後是一同選秀進宮的,平日裏最是掐尖要強,大家都是一塊兒進來,憑什麽姓陳的能當皇後?
現在兩人的想法轉了個大彎,以後皇帝還是不要再來他們的宮裏了,實在是有些可怕。
現在的皇帝雖說對她們不算溫柔,但也沒那麽暴躁,看來丹藥影響很大。
張順妃仔細一想,天幕中說的第二位皇後肯定是自己,未來自己會在冷宮中悲慘的死去,想想都覺得頭皮發麻。
陳皇後隻能連聲哀歎自己倒黴,不由的想起了那位錯失皇後之位的孫姑娘。
前戶部尚書孫交在老家生活的很好,他心裏唯一難受的事在聽了唐曉的話之後,也慢慢放下了。
他是老臣,早在朱佑杬活著的時候,兩人交情就不錯,當初王爺還想結個兒女親家,讓他家的世子朱厚熜娶自家的閨女。
戶部尚書和藩王結親,這實在是不太合適,孫交拒絕的理所當然。
可沒過幾年,朱厚熜當上了皇帝。
孫姑娘和皇帝以前算是議過親,不好再嫁人了。
現在大家對這方麵的理念有了些許變化,女兒再嫁人,世人不會說什麽。
可另外一個位麵的女兒必定是終身未嫁,愁就愁在了這裏,他隻覺得是自己害了女兒。
皇帝的性情這麽不好,女兒不嫁人,也不算壞事。
【嘉靖不僅和後妃相處不來,和兒子相處更加不好。
他的長子生下來沒多久就夭折了,太子之位理所當然的給了二皇子朱載壡。
這位皇子活的時間不算太長,僅僅14歲,就去世了。
更巧的是,他在加完冠的第二天突發惡疾,從時間線來看實在是太過巧合。
後世有不少人認為這位太子是政治鬥爭下的犧牲品。
老二沒了之後,按理來說,太子之位應該立刻由老三接手。
可這位三皇子從小就是個小可憐,他的生母是杜康妃,早就失寵於皇帝,嘉靖對這個兒子很冷淡。
遲遲不立他為太子,就這麽尬在了當場。
後來更是迷信二龍不相見的讖言,對兒子完全不管不問。
他不見兒子就算了,也不許老三朱載坖進宮看看母親,將孩子的所有親情斬斷。
嘉靖33年,杜康妃逝世,身為人子的朱載坖應當服喪。
朱厚熜不知道是怎麽想的,硬是不讓兒子服喪,說他這個父親還活著呢,兒子穿喪服是給誰看?
朱元璋時期,孫貴妃逝世時,周王朱橚為這位養母還服了三年喪。
現在杜康妃沒了,親生兒子卻不能服喪,完完全全踐踏了公序良俗。
嘉靖駕崩之後,皇位自然而然傳給了三兒子朱載坖,這時候,還活著的皇子也隻剩老三一個,朱厚熜就算再不願意也沒辦法。
從各方麵都能看出來,朱厚熜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極度自私的性子讓他隻在乎自己和他認為的家人,絲毫不關心別人的死活。
性情的改變應該和丹藥也有一些關係,每天嗑丹藥,讓自己活在虛幻的世界裏,越來越不在乎情感,這算是一種心理疾病。
其實好多皇家的人都有心理疾病,大家還是要早發現,早治療,正視自己的不正常,正視自己是錯的。
以免對別人造成更大的傷害。
之後我給大家發點有關心理方麵的書籍,希望大家能認真看,正視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成為一個好皇帝。】
朱厚熜的生母蔣太後心裏不是滋味。
兒子的性子後來變得那麽不好,和他這個母親是有關係的。
在她眼裏,兒子是全天下最好的孩子,聰明謹慎,孝順可愛。
沒想到後來的兒子風評如此不好。
老太太急匆匆的坐著肩輿趕去了乾清宮,耳提麵命的教訓兒子,以後萬萬不可吃丹藥,不能再修道。
蔣太後決定以後親自看看唐曉發的心理書籍,非要把兒子的性子掰過來不可。
母親的話,朱厚熜還是聽的,縱使心裏再不服氣唐曉,他也發誓會改變壞習慣,當好一個皇帝。
從小他受到的教育就是自己可以放開了玩,身為世子,又是王府的獨子,他想要什麽就有什麽。
現如今他當了皇帝,就更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他想幹的事情一定要幹成。
前兩年他將父親封為皇帝,母親封為太後,這就是他成功的最大證明。
朱厚熜在宮裏無能狂怒,又不能明目張膽的怪罪唐曉,心裏憋氣的不行。
他的後妃卻悄悄沉寂了下來。
宮中名頭較盛的妃子隻有兩人,文恭妃與張順妃,其餘被皇帝寵幸過的人,身份低賤,沒有名分。
她們兩人與皇後是一同選秀進宮的,平日裏最是掐尖要強,大家都是一塊兒進來,憑什麽姓陳的能當皇後?
現在兩人的想法轉了個大彎,以後皇帝還是不要再來他們的宮裏了,實在是有些可怕。
現在的皇帝雖說對她們不算溫柔,但也沒那麽暴躁,看來丹藥影響很大。
張順妃仔細一想,天幕中說的第二位皇後肯定是自己,未來自己會在冷宮中悲慘的死去,想想都覺得頭皮發麻。
陳皇後隻能連聲哀歎自己倒黴,不由的想起了那位錯失皇後之位的孫姑娘。
前戶部尚書孫交在老家生活的很好,他心裏唯一難受的事在聽了唐曉的話之後,也慢慢放下了。
他是老臣,早在朱佑杬活著的時候,兩人交情就不錯,當初王爺還想結個兒女親家,讓他家的世子朱厚熜娶自家的閨女。
戶部尚書和藩王結親,這實在是不太合適,孫交拒絕的理所當然。
可沒過幾年,朱厚熜當上了皇帝。
孫姑娘和皇帝以前算是議過親,不好再嫁人了。
現在大家對這方麵的理念有了些許變化,女兒再嫁人,世人不會說什麽。
可另外一個位麵的女兒必定是終身未嫁,愁就愁在了這裏,他隻覺得是自己害了女兒。
皇帝的性情這麽不好,女兒不嫁人,也不算壞事。
【嘉靖不僅和後妃相處不來,和兒子相處更加不好。
他的長子生下來沒多久就夭折了,太子之位理所當然的給了二皇子朱載壡。
這位皇子活的時間不算太長,僅僅14歲,就去世了。
更巧的是,他在加完冠的第二天突發惡疾,從時間線來看實在是太過巧合。
後世有不少人認為這位太子是政治鬥爭下的犧牲品。
老二沒了之後,按理來說,太子之位應該立刻由老三接手。
可這位三皇子從小就是個小可憐,他的生母是杜康妃,早就失寵於皇帝,嘉靖對這個兒子很冷淡。
遲遲不立他為太子,就這麽尬在了當場。
後來更是迷信二龍不相見的讖言,對兒子完全不管不問。
他不見兒子就算了,也不許老三朱載坖進宮看看母親,將孩子的所有親情斬斷。
嘉靖33年,杜康妃逝世,身為人子的朱載坖應當服喪。
朱厚熜不知道是怎麽想的,硬是不讓兒子服喪,說他這個父親還活著呢,兒子穿喪服是給誰看?
朱元璋時期,孫貴妃逝世時,周王朱橚為這位養母還服了三年喪。
現在杜康妃沒了,親生兒子卻不能服喪,完完全全踐踏了公序良俗。
嘉靖駕崩之後,皇位自然而然傳給了三兒子朱載坖,這時候,還活著的皇子也隻剩老三一個,朱厚熜就算再不願意也沒辦法。
從各方麵都能看出來,朱厚熜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極度自私的性子讓他隻在乎自己和他認為的家人,絲毫不關心別人的死活。
性情的改變應該和丹藥也有一些關係,每天嗑丹藥,讓自己活在虛幻的世界裏,越來越不在乎情感,這算是一種心理疾病。
其實好多皇家的人都有心理疾病,大家還是要早發現,早治療,正視自己的不正常,正視自己是錯的。
以免對別人造成更大的傷害。
之後我給大家發點有關心理方麵的書籍,希望大家能認真看,正視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成為一個好皇帝。】
朱厚熜的生母蔣太後心裏不是滋味。
兒子的性子後來變得那麽不好,和他這個母親是有關係的。
在她眼裏,兒子是全天下最好的孩子,聰明謹慎,孝順可愛。
沒想到後來的兒子風評如此不好。
老太太急匆匆的坐著肩輿趕去了乾清宮,耳提麵命的教訓兒子,以後萬萬不可吃丹藥,不能再修道。
蔣太後決定以後親自看看唐曉發的心理書籍,非要把兒子的性子掰過來不可。
母親的話,朱厚熜還是聽的,縱使心裏再不服氣唐曉,他也發誓會改變壞習慣,當好一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