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帝後
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 作者:孫長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晚年的朱見深逐漸怠於政事,朝中多了一些無能之輩。
成化二十三年正月,萬貞兒病死,朱見深傷心不已,同年八月,他也駕崩了。
在史書中記載他是病逝,大家也以為他最多就是憂思成疾,鬱鬱而終。
可專家研究了一些資料之後,不禁讓人心驚。
朱見深原本隻是生了小病,可太醫開了方子之後,喝完藥他就腹瀉不止,整整拉了十多天,他才沒了命。
太醫醫死了皇帝,竟然沒有受到大的處罰,全身而退,仍舊在太醫院做太醫,順著這個思路想下去,明朝好幾位皇帝的死因都有些蹊蹺。
這和朱元璋當初創下的製度有關,我們先一一說完各位皇帝,後麵再繼續說。】
這段話不長,但信息量著實不少。
朱元璋曆經了多少事,也被這段話擾亂了心神。
後代子孫的死和他有什麽關係?
值得唐曉專門拿出來說。
【朱見深死後,太子朱佑樘即位。
這位皇帝身上最大的標簽是專情,人人常說皇帝都有三宮六院,不可能隻有一個女人,但是這位皇帝做到了,從始至終,他都隻有他的皇後張氏。
也許是看慣了後宮的爭寵,也許是看慣了朱見深對萬貴妃的偏愛,還可能是他為他母親紀氏的遭遇不平。
當上皇帝的他心中想的是一生一世一雙人,後宮空置。
這位皇帝是個好人,性格和宋仁宗趙禎一模一樣。
這種皇帝最得文人喜歡,評價往往都很好,但其實是有些言過其詞。
最多隻是合格的守成之君而已。
朱佑樘和張皇後育有二子一女,但是長成的隻有朱厚照這個長子。
他對張皇後是毫無原則的寵愛,連帶著張皇後的家人。
張皇後的兩個弟弟十分不懂事,算是明朝最囂張的外戚。
兄弟兩個心中沒有任何規矩,朱佑樘也都慣著他們。
兄弟倆在宮中堂而皇之的拿著皇帝的金冠玩耍,在宮中強迫宮女,朱佑樘見狀不僅不處罰,反而將狀告兄弟兩人的太監下獄,這位忠心的太監也冤死獄中。
按理來說,一生一世一雙人應該是一樁美談,可這位張皇後硬生生將這樁美談弄成了惡心人的事情。
身為皇後,她不知節製兄弟,整日讓這兩個人渣上躥下跳。】
朱佑樘正和他的愛妻撫琴作畫,沉浸在美好的時光裏。
唐曉的話讓張皇後像吞了蒼蠅一樣難受。
她這一生最幸運的事情就是進了宮,她進宮當了皇後,對自己的弟弟好點兒,有什麽錯?唐曉憑什麽這麽說自己?
小時候她家裏情況不好,家裏的全部積蓄都用來供養父親讀書。
父親好不容易進了國子監,卻一直沒能考上功名,全家在京城隻能寄人籬下。
張氏小時候吃夠了苦頭,好不容易成了皇帝欽選的太子妃,她這才覺得苦盡甘來。
皇後小時候受過的委屈朱佑樘都知道,所以他才會竭盡全力的對皇後好,對張家好。
在他的眼裏,兩位小舅子隻是頑皮了一些,遠遠沒有唐曉說的這麽可惡。
難道他真的做錯了?
張皇後是令人羨慕,她得到了她的皇帝丈夫一心一意的愛。
不僅別的位麵的後妃和皇後羨慕,隻要是家裏有妻妾的女子都羨慕。
但也隻是羨慕,細想之下,又覺得悲哀。
在她們看來,這位張皇後雖然得到了愛,但確實沒能做好她該做的事情。
以後的她成了反麵典型,不僅傷害的是她自己,更是所有值得被愛的女人。
世人會說一生一世一雙人是錯的,女人不配得到丈夫全部的愛,這對夫妻就是明晃晃的例子。
【朱佑樘年僅35歲,就早早病逝,當然,史書上說他還是病逝。
太子朱厚照繼位。
這位皇帝在史書上的記載是妥妥的昏君。
但事實也並非如此,他被黑純粹是沒有孩子,在他之後的下一任皇帝就是道長皇帝朱厚熜,小宗入大宗,前麵皇帝越昏庸越能襯托當朝皇帝越靠譜。
聰明的朱厚照意識到了文官集團的一手遮天。
他在皇宮中,看不到百姓到底是什麽樣子?
為了和官員們鬥法,他變得荒誕不經,老是跑出去微服私訪,常常耍的那些文官頭疼。
隻可惜還沒做出什麽成就,皇帝莫名其妙的掉進了水裏,半年後直接駕崩,年僅31歲,活的比他的父親還短。
他幹的那些荒唐事被人大肆傳頌,朱厚照也被釘在了昏君的恥辱柱上。
其實在以前的朝代中,被汙蔑、被中傷或者洗白成功的皇帝肯定是有的,史書是人寫的,隻要是人,他心中自然就會有偏向。
事實真相到底如何,一句兩句話是說不清的。
幸虧明朝離現在近,除了正史之外,還有很多資料,很多東西,可以查詢。
我們才能還原出那些皇帝本來的麵目,而不是隨波逐流,被大眾的聲音左右。】
昏君、荒唐皇帝!
朱厚照冷笑一聲,無怪乎別人這麽看自己。
掉進水裏半年之後駕崩,這話說誰都有可能,就是在自己身上太不可能了。
父皇身體不好,所以格外在乎自己這個唯一長成的兒子。
朱厚照從小文武兼備,身體硬朗。
身為皇帝莫名其妙掉進水裏就罷了,既然沒淹死,又怎麽可能在半年之後駕崩?
唯一的解釋就是有人坐不住了,有人想讓自己這個皇帝死。
看來以後還要徐徐圖之,首先是要學會遊泳。
唐曉說母親那段,朱厚照隻想拍手叫好。
自己這兩位舅舅是什麽德行,他早就明白了,之前也敲打過。
舅舅聽了敲打還是一意孤行,鬧出了事。他想重罰的時候,母親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過來求情。
沒辦法,隻能警告一下。
他最討厭母親這般性子的女子,從小看慣了父親母親的膩歪。
他對愛情早就沒了什麽期盼,隻覺得無聊。
成化二十三年正月,萬貞兒病死,朱見深傷心不已,同年八月,他也駕崩了。
在史書中記載他是病逝,大家也以為他最多就是憂思成疾,鬱鬱而終。
可專家研究了一些資料之後,不禁讓人心驚。
朱見深原本隻是生了小病,可太醫開了方子之後,喝完藥他就腹瀉不止,整整拉了十多天,他才沒了命。
太醫醫死了皇帝,竟然沒有受到大的處罰,全身而退,仍舊在太醫院做太醫,順著這個思路想下去,明朝好幾位皇帝的死因都有些蹊蹺。
這和朱元璋當初創下的製度有關,我們先一一說完各位皇帝,後麵再繼續說。】
這段話不長,但信息量著實不少。
朱元璋曆經了多少事,也被這段話擾亂了心神。
後代子孫的死和他有什麽關係?
值得唐曉專門拿出來說。
【朱見深死後,太子朱佑樘即位。
這位皇帝身上最大的標簽是專情,人人常說皇帝都有三宮六院,不可能隻有一個女人,但是這位皇帝做到了,從始至終,他都隻有他的皇後張氏。
也許是看慣了後宮的爭寵,也許是看慣了朱見深對萬貴妃的偏愛,還可能是他為他母親紀氏的遭遇不平。
當上皇帝的他心中想的是一生一世一雙人,後宮空置。
這位皇帝是個好人,性格和宋仁宗趙禎一模一樣。
這種皇帝最得文人喜歡,評價往往都很好,但其實是有些言過其詞。
最多隻是合格的守成之君而已。
朱佑樘和張皇後育有二子一女,但是長成的隻有朱厚照這個長子。
他對張皇後是毫無原則的寵愛,連帶著張皇後的家人。
張皇後的兩個弟弟十分不懂事,算是明朝最囂張的外戚。
兄弟兩個心中沒有任何規矩,朱佑樘也都慣著他們。
兄弟倆在宮中堂而皇之的拿著皇帝的金冠玩耍,在宮中強迫宮女,朱佑樘見狀不僅不處罰,反而將狀告兄弟兩人的太監下獄,這位忠心的太監也冤死獄中。
按理來說,一生一世一雙人應該是一樁美談,可這位張皇後硬生生將這樁美談弄成了惡心人的事情。
身為皇後,她不知節製兄弟,整日讓這兩個人渣上躥下跳。】
朱佑樘正和他的愛妻撫琴作畫,沉浸在美好的時光裏。
唐曉的話讓張皇後像吞了蒼蠅一樣難受。
她這一生最幸運的事情就是進了宮,她進宮當了皇後,對自己的弟弟好點兒,有什麽錯?唐曉憑什麽這麽說自己?
小時候她家裏情況不好,家裏的全部積蓄都用來供養父親讀書。
父親好不容易進了國子監,卻一直沒能考上功名,全家在京城隻能寄人籬下。
張氏小時候吃夠了苦頭,好不容易成了皇帝欽選的太子妃,她這才覺得苦盡甘來。
皇後小時候受過的委屈朱佑樘都知道,所以他才會竭盡全力的對皇後好,對張家好。
在他的眼裏,兩位小舅子隻是頑皮了一些,遠遠沒有唐曉說的這麽可惡。
難道他真的做錯了?
張皇後是令人羨慕,她得到了她的皇帝丈夫一心一意的愛。
不僅別的位麵的後妃和皇後羨慕,隻要是家裏有妻妾的女子都羨慕。
但也隻是羨慕,細想之下,又覺得悲哀。
在她們看來,這位張皇後雖然得到了愛,但確實沒能做好她該做的事情。
以後的她成了反麵典型,不僅傷害的是她自己,更是所有值得被愛的女人。
世人會說一生一世一雙人是錯的,女人不配得到丈夫全部的愛,這對夫妻就是明晃晃的例子。
【朱佑樘年僅35歲,就早早病逝,當然,史書上說他還是病逝。
太子朱厚照繼位。
這位皇帝在史書上的記載是妥妥的昏君。
但事實也並非如此,他被黑純粹是沒有孩子,在他之後的下一任皇帝就是道長皇帝朱厚熜,小宗入大宗,前麵皇帝越昏庸越能襯托當朝皇帝越靠譜。
聰明的朱厚照意識到了文官集團的一手遮天。
他在皇宮中,看不到百姓到底是什麽樣子?
為了和官員們鬥法,他變得荒誕不經,老是跑出去微服私訪,常常耍的那些文官頭疼。
隻可惜還沒做出什麽成就,皇帝莫名其妙的掉進了水裏,半年後直接駕崩,年僅31歲,活的比他的父親還短。
他幹的那些荒唐事被人大肆傳頌,朱厚照也被釘在了昏君的恥辱柱上。
其實在以前的朝代中,被汙蔑、被中傷或者洗白成功的皇帝肯定是有的,史書是人寫的,隻要是人,他心中自然就會有偏向。
事實真相到底如何,一句兩句話是說不清的。
幸虧明朝離現在近,除了正史之外,還有很多資料,很多東西,可以查詢。
我們才能還原出那些皇帝本來的麵目,而不是隨波逐流,被大眾的聲音左右。】
昏君、荒唐皇帝!
朱厚照冷笑一聲,無怪乎別人這麽看自己。
掉進水裏半年之後駕崩,這話說誰都有可能,就是在自己身上太不可能了。
父皇身體不好,所以格外在乎自己這個唯一長成的兒子。
朱厚照從小文武兼備,身體硬朗。
身為皇帝莫名其妙掉進水裏就罷了,既然沒淹死,又怎麽可能在半年之後駕崩?
唯一的解釋就是有人坐不住了,有人想讓自己這個皇帝死。
看來以後還要徐徐圖之,首先是要學會遊泳。
唐曉說母親那段,朱厚照隻想拍手叫好。
自己這兩位舅舅是什麽德行,他早就明白了,之前也敲打過。
舅舅聽了敲打還是一意孤行,鬧出了事。他想重罰的時候,母親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過來求情。
沒辦法,隻能警告一下。
他最討厭母親這般性子的女子,從小看慣了父親母親的膩歪。
他對愛情早就沒了什麽期盼,隻覺得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