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大唐政變2
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 作者:孫長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唐肅宗李亨在外稱帝,從結果來看,馬嵬驛兵變,李亨是幕後大boss。
無論怎麽樣,結果是好的,安史之亂最終被平定了。
大唐人民挺過了苦難,但是大唐再也不會有盛世了。】
麵對兵災,各朝的百姓都懂那種苦。
百姓們是十分不願意打仗的群體,一旦開始打仗,每家每戶得出壯丁。
運氣好的,打完仗就迴來了;運氣中等的,去打仗,死了,家裏孤兒寡母還能繼續過活;運氣最差的就是唐曉先前說的安史之亂這種情況。
家裏的兒郎一個一個往前線送,一個一個的戰死,然後就輪到了婦女,地裏的糧食沒有人種植,眼看著變成了荒地,一家人最後就算有人活著,也隻能餓死。
到了這種地步,就隻剩絕望。
【唐肅宗,李亨死後,唐代宗李豫幹的還可以,唐朝也在一步步恢複生氣。
就在李豫的兒子德宗李適那朝,發生了涇原兵變。
783年,涇原鎮士卒兵變,攻陷長安;唐德宗李適倉皇出逃至奉天,也就是乾縣。
兵變起因是士卒沒得到賞賜,但後來卻被野心家利用。
這件事在當時可能沒有特別大,但是它的影響卻很深遠。
大唐天子的威嚴直接掃地,自至此之後,皇帝不敢再相信朝中大臣,這也為之後的亂象埋下伏筆。】
藩鎮割據,這種局麵隻有能力超絕、有大魄力的人才能扭轉過來。
我大唐是出不了這樣的人才了。
李世民歎息道。
看了這麽多曆史,他也總結出了規律。
皇帝越想避免什麽,為了避免這個東西所立的政策,在以後,往往會成為大雷,也基本是這個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人可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但皇帝萬萬不能這樣。
【下一任皇帝是唐順宗李誦,這位皇帝當了20多年太子,按理來說朝政方麵也很熟了,權力也會很穩固。
當然,他也是這麽想的。
繼位之初,他就開始了改革,然後他就死了。
是的,僅僅一年,利益受損的宦官和藩鎮合謀害死了皇帝,扶立了太子李純登基。
這個時候,皇權已經成了一個笑話,一旦不聽話,等待你的就隻有死亡。
這場政變被後世稱為永貞內禪。】
何至於此?
20多年的太子,剛一上位就被人殺了。
李世民不敢置信。
那些人殺個奶娃娃他是相信的,但是一個有成熟政治班底的皇帝,死的未免也太過簡單。
【新上位的李純就是唐憲宗。
先前我們也說過,他的死因是因為求長生,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他和他的父親一模一樣,動搖了宦官的利益,然後就被毒死了。
毒死了,不好明說,就隻說是皇帝自己吃丹藥,人沒了。
這位皇帝是安史之亂之後,有作為的皇帝。
也被稱為唐朝的中興之主,但是唐朝到底是沒有徹底中興起來。】
李純心裏有一句髒話,不知道怎麽說。
他就說,怎麽看他都不像是吃丹藥,把自己吃死的人,結果真是個烏龍。
他現在剛剛繼位,大權還沒有收迴來。
別的皇帝都在積極改革,他隻能望洋興歎,暗暗羨慕。
先前大家都以為他是吃丹藥暴斃的,所以大家也都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裏,現在不一樣了。
民心現在在他這兒,大權收迴指日可待。
【接下來是目光短淺的享樂天子穆宗李恆,最短命的唐朝皇帝敬宗李湛。
這倆加起來也才當了六年的皇帝。
835年,爆發了甘露之變。
文宗李昂想誅殺宦官,結果以失敗告終。
宦官集團瘋狂反撲,他們誅殺了大量的朝廷重臣,皇帝本人也被軟禁了起來。
在絕境的時候總會迎來轉機,下一任皇帝他締造了會昌中興。
他就是武宗李炎。
雖說他在位期間打擊宦官勢力,可他死了之後,宦官仍舊權勢很大,他們扶了一個傻子當皇帝,那就是宣宗李忱。
這次宦官集團又看走了眼。
李忱從小扮作癡傻隻為保全自身。
他按身份來說算是敬宗,文宗,武宗的叔叔。
宦官也是覺得他好操控,才讓他當了皇帝。
結果,搬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李忱之後,唐朝再也沒有有能力的皇帝。
擺爛的懿宗李漼,隻知道踢馬球的僖宗李儇,純純是傀儡的昭宗李曄和哀帝李柷。
唐朝也就這麽完蛋了。
在封建時代,皇權沒有威信就會是這樣的下場。
各位皇帝還是要收著點兒自己,要是真的隻想著享樂的話,那還是趁早禪位有能力的人。不要誤了自己,誤了國家,誤了百姓。
宋徽宗趙佶就很好,在他剛剛當上皇帝沒幾年的那個位麵,那就認清楚了自己,早都退位了。
大家還是要多學習。】
北宋
東京人民團結一心,打退了金軍。
太上皇趙佶和皇帝趙桓隻能乖乖在殿上當個吉祥物。
老年的趙佶就是後悔當了這個皇帝,結果年輕的他真的退了位。
他這個例子立的好,有幾位皇帝也有了心思,但是到底把皇位傳給誰,這是一個大問題。
無論怎麽樣,結果是好的,安史之亂最終被平定了。
大唐人民挺過了苦難,但是大唐再也不會有盛世了。】
麵對兵災,各朝的百姓都懂那種苦。
百姓們是十分不願意打仗的群體,一旦開始打仗,每家每戶得出壯丁。
運氣好的,打完仗就迴來了;運氣中等的,去打仗,死了,家裏孤兒寡母還能繼續過活;運氣最差的就是唐曉先前說的安史之亂這種情況。
家裏的兒郎一個一個往前線送,一個一個的戰死,然後就輪到了婦女,地裏的糧食沒有人種植,眼看著變成了荒地,一家人最後就算有人活著,也隻能餓死。
到了這種地步,就隻剩絕望。
【唐肅宗,李亨死後,唐代宗李豫幹的還可以,唐朝也在一步步恢複生氣。
就在李豫的兒子德宗李適那朝,發生了涇原兵變。
783年,涇原鎮士卒兵變,攻陷長安;唐德宗李適倉皇出逃至奉天,也就是乾縣。
兵變起因是士卒沒得到賞賜,但後來卻被野心家利用。
這件事在當時可能沒有特別大,但是它的影響卻很深遠。
大唐天子的威嚴直接掃地,自至此之後,皇帝不敢再相信朝中大臣,這也為之後的亂象埋下伏筆。】
藩鎮割據,這種局麵隻有能力超絕、有大魄力的人才能扭轉過來。
我大唐是出不了這樣的人才了。
李世民歎息道。
看了這麽多曆史,他也總結出了規律。
皇帝越想避免什麽,為了避免這個東西所立的政策,在以後,往往會成為大雷,也基本是這個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人可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但皇帝萬萬不能這樣。
【下一任皇帝是唐順宗李誦,這位皇帝當了20多年太子,按理來說朝政方麵也很熟了,權力也會很穩固。
當然,他也是這麽想的。
繼位之初,他就開始了改革,然後他就死了。
是的,僅僅一年,利益受損的宦官和藩鎮合謀害死了皇帝,扶立了太子李純登基。
這個時候,皇權已經成了一個笑話,一旦不聽話,等待你的就隻有死亡。
這場政變被後世稱為永貞內禪。】
何至於此?
20多年的太子,剛一上位就被人殺了。
李世民不敢置信。
那些人殺個奶娃娃他是相信的,但是一個有成熟政治班底的皇帝,死的未免也太過簡單。
【新上位的李純就是唐憲宗。
先前我們也說過,他的死因是因為求長生,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他和他的父親一模一樣,動搖了宦官的利益,然後就被毒死了。
毒死了,不好明說,就隻說是皇帝自己吃丹藥,人沒了。
這位皇帝是安史之亂之後,有作為的皇帝。
也被稱為唐朝的中興之主,但是唐朝到底是沒有徹底中興起來。】
李純心裏有一句髒話,不知道怎麽說。
他就說,怎麽看他都不像是吃丹藥,把自己吃死的人,結果真是個烏龍。
他現在剛剛繼位,大權還沒有收迴來。
別的皇帝都在積極改革,他隻能望洋興歎,暗暗羨慕。
先前大家都以為他是吃丹藥暴斃的,所以大家也都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裏,現在不一樣了。
民心現在在他這兒,大權收迴指日可待。
【接下來是目光短淺的享樂天子穆宗李恆,最短命的唐朝皇帝敬宗李湛。
這倆加起來也才當了六年的皇帝。
835年,爆發了甘露之變。
文宗李昂想誅殺宦官,結果以失敗告終。
宦官集團瘋狂反撲,他們誅殺了大量的朝廷重臣,皇帝本人也被軟禁了起來。
在絕境的時候總會迎來轉機,下一任皇帝他締造了會昌中興。
他就是武宗李炎。
雖說他在位期間打擊宦官勢力,可他死了之後,宦官仍舊權勢很大,他們扶了一個傻子當皇帝,那就是宣宗李忱。
這次宦官集團又看走了眼。
李忱從小扮作癡傻隻為保全自身。
他按身份來說算是敬宗,文宗,武宗的叔叔。
宦官也是覺得他好操控,才讓他當了皇帝。
結果,搬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李忱之後,唐朝再也沒有有能力的皇帝。
擺爛的懿宗李漼,隻知道踢馬球的僖宗李儇,純純是傀儡的昭宗李曄和哀帝李柷。
唐朝也就這麽完蛋了。
在封建時代,皇權沒有威信就會是這樣的下場。
各位皇帝還是要收著點兒自己,要是真的隻想著享樂的話,那還是趁早禪位有能力的人。不要誤了自己,誤了國家,誤了百姓。
宋徽宗趙佶就很好,在他剛剛當上皇帝沒幾年的那個位麵,那就認清楚了自己,早都退位了。
大家還是要多學習。】
北宋
東京人民團結一心,打退了金軍。
太上皇趙佶和皇帝趙桓隻能乖乖在殿上當個吉祥物。
老年的趙佶就是後悔當了這個皇帝,結果年輕的他真的退了位。
他這個例子立的好,有幾位皇帝也有了心思,但是到底把皇位傳給誰,這是一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