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一進宮,立馬就生下了兒子李弘,她成了後宮第一人,蕭淑妃都得往後稍稍,王皇後的這步棋走錯了。


    武則天的上位史很有意思,《新唐書》和《資治通鑒》都記載,武則天為了扳倒王皇後,殺了自己繈褓中的女兒嫁禍,最終使得王皇後被廢。


    不過這兩本書都成書於宋朝,對這件事的記述有多少真實性?


    成書於五代的《舊唐書》和《唐會要》隻記載了公主的暴卒,並未言明其死因。這兩本書距離唐朝更近一些。


    後世有人認為,公主的死亡大概率是意外或者本身身體不好,這個小生命的死亡剛巧是一個契機。


    李治本來就想打壓世家,他對王皇後不太滿意,早就想廢掉她。


    這下,有了現成的理由。


    皇後掐死公主,這件事有些不太合乎常理。


    長孫無忌不同意廢後,沒辦法,皇帝铩羽而歸。


    後來王皇後詛咒武則天,李治又提出廢後,長孫無忌又不同意。


    其實到這,大家也能看出來,不管是殺害公主,還是詛咒武則天,這些事是不是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治需要借著廢後,向天下證明,他這個皇帝是說了算的。


    最終,長孫無忌服軟了,他不再明麵上和皇帝外甥唱對台,王皇後被廢。


    七天之後,武則天就成了大唐新的皇後。】


    “看來,隻是一場權利之爭。”


    李世民明白事情的發展,自古以來,雖說皇帝的位置是父傳子,可威望沒有傳承這麽一說,每個皇帝想要完全掌控權力,都需要和有能力、有威望、有勢力的前朝遺臣鬥鬥法。


    贏了,就是名副其實的皇帝;輸了,就是個傀儡,是權臣手上的玩物。


    【武則天當上皇後不到半年,長孫無忌、於誌寧、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


    李治成為了真真正正的皇帝,他擁有了最大的權力,生殺予奪皆係於一人。


    剛過了一年,李治的身體出了問題,朝政隻能依賴武則天,兩人的關係慢慢有了裂痕。


    其實夫妻兩個鬧點矛盾沒啥,但這二位的矛盾直接害慘了上官儀一家。


    皇後執政,朝臣自然不滿。上官儀看出了皇帝和皇後的矛盾,他準備加把火,攛掇李治廢後。


    廢後自然是沒成,上官儀一家直接進了大牢,他與兒子一同被處死。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孫女上官婉兒因罪進了宮,後來也譜寫出了自己的傳奇。


    很難不懷疑皇帝皇後這一出又是釣魚執法。


    廢後的意思是皇帝自己告訴上官儀的,後來武則天一哭訴,他不廢了,轉頭就給武則天說,“我沒有想廢後,是上官儀攛掇的。”


    把隊友賣了個幹幹淨淨。】


    隻能說兒子的治國之法太過陰詭,但不管什麽方法,能好好幹下去就是好方法。


    李世民隻能這麽安慰自己。


    這麽下去,恐怕會讓朝臣心寒。


    李世民有些憂慮。


    【後世有人形容李治和武則天的感情,說他們兩個是真真正正的同類。


    他們最初因美色結識,後來並肩在朝堂權鬥,再後來鞏固朝堂、清除異己、把握權柄,最終一同分享權力。


    他們兩人像是老虎,不管是情人,還是子女,都隻是兔子,被他們玩弄於股掌之間。】


    唐高宗位麵


    李治又犯風疾了,頭疼的不行,眼神也不太好,隻能躺在床上靜靜的聽著天幕。武則天在一旁的書案上批閱著奏折。


    兩人有些歲月靜好的味道。


    對於媚娘將來會稱帝,他本人是有些意外的,不過中國注定要出現一個女帝,那他希望是媚娘。


    後來皇位到底迴到了李唐皇室的手裏, 他連最後一絲怨怪都沒了。


    後世對他們夫妻的形容還算貼切,本質上,他們當真是一樣的。


    【李治駕崩後,李顯登基,他想從母親的懷中搶走權力,這明顯是癡人說夢。


    一番折騰之下,新皇被廢。


    國家總要有皇帝,四兒子李旦成了新皇,這次,他比哥哥聰明一些,安安靜靜的當他的傀儡皇帝,等到時機成熟,直接將皇位讓給了母親。


    武則天能當上皇帝,也算是運氣,在別的朝代壓根是不可能的。


    她是太後的時候,沒人有資格讓她交出權力,她和以往那些掌控朝堂的太後不一樣,她們的權力來源是皇帝兒子,可武則天的權力,是她的丈夫李治賦予的,他們二聖臨朝多年,武則天早就不是深宮裏的菟絲花,已然成為了參天大樹。】


    武則天位麵


    李顯和李旦都不約而同想起了從前,他們兩個真是大冤種。


    有這麽一對父母,真真是倒了黴。


    不過他們到底年紀輕,將來的事誰都說不定。


    【那麽問題來了,當上皇帝的武則天幹的怎麽樣?


    我隻能說,她的才幹是有的,但也沒到一流皇帝之列,隻能說是合格偏上一點。


    女子稱帝,天下的讀書人自然不服,武則天為了監察百官,設立了舉報箱,這個舉措乍一聽挺好的。


    後世也有舉報箱,民眾有監督的權利,定罪需要切實的證據。


    可問題是,封建時代的司法漏洞太多,殺掉一個官員,甚至不需要什麽切實的證據,陷害人的成本太低了。


    好人為了保全自己畏畏縮縮,壞人在朝堂上如魚得水。但這項舉措也實實在在整頓了吏治,隻能說是有利有弊。


    武則天當朝期間,貶逐老臣,任用酷吏,濫殺無辜,人人自危。


    但同時舉行殿試,創武舉、自舉、試官等製,讓寒門子弟有了更多道路。


    殿試和武舉這兩項製度延續了一千多年,隨著清朝一起消亡。


    不說別的,單就武舉出了一個郭子儀,就直接夠本了,郭子儀有再創大唐之功,沒有郭子儀,唐朝大概率在安史之亂那時候就得完。


    經濟上采用取薄賦斂、息幹戈、省力役等主張,農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武則天前後當政四十餘年,她也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死前,兒子聯合大臣一起發動了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她死前,決定去除帝號,以皇後的身份和李治同葬乾陵。


    話說,曆史上的女子能留下名字的真的很少,武則天到底叫什麽?


    新唐書說她叫武珝,孤證存疑。據說,武則天進宮後,李世民給她賜名‘媚娘’。後來, 當上皇帝的她為自己取名‘瞾’,這個字也是她自己造的。


    後人稱唿武則天,實際是因為她的尊號是“則天大聖皇後”。


    這麽有名的女子都沒能留下確切的名字,我隻能說,你們這些史官給點力,記載曆史,名字很重要。】


    “定罪需要切實的證據。”


    宋慈從這句話就能聽出來,後世司法的不同,他現在對後世算是更加有興趣了。


    真想知道後世之人是如何尋找證據的,不過看他們那裏那麽先進,想必罪犯很容易被抓到。


    李治拉著武則天的手,他明白妻子的不容易,隻是,父皇看到這會有什麽想法呢?


    李世民也無話可說,事情發展到最後,已經不是一個人能夠決定的。慶幸的是,武則天幹的還湊活,後代子孫不爭氣,誰也沒辦法。


    那李顯、李旦要是本事大點,直接就能把權力奪迴來,可惜他倆看著資質平平。


    【武則天的乾陵有一塊無字碑,關於這個碑,說法眾多,但廣為流傳的是,她立“無字碑”,功過是非任憑後人評說。


    如果是真的的話,這確實是聰明的做法。


    實際上,往後的一千多年,武則天都是反派人物,是大家唾罵的典型,同樣的待遇還有秦始皇嬴政。


    現在大家基本能根據事實,給皇帝們一個相對公平的定位。


    嬴政成了千古一帝,武則天是功大於過的合格皇帝。】


    “後世到底還是有眼光的。”嬴政不太理解自己怎麽就成了人人喊打的暴君。


    不過功過任由後世評說也不錯,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長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長安並收藏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