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南微微一笑,說道:“雯雨,今天我們就不要說這個了吧。”
雯雨道:“不,我今天就要說天,再不說就沒有機會,沒有時間和你說了。”雯雨倔強地抬起頭,眼角一抹淚花在閃動,最終還是流落了下來,她也不理會臉上的淚痕,隻抬頭深情地看著陳正南說道:“正南哥,我要你答應我,下輩子我們早點相遇,我換個地方等你,你正逢娶妻,我正逢要嫁,你許我一世所愛皆我,我應你,一生滿眼都是你,可好?!”
陳正南低下頭,一時之間不知如何迴答。
雯雨又問道:“正南哥,你心裏就沒有一點點我嗎?現在,我就要嫁了,你就沒有一句話給我嗎?”
陳正南這才抬起頭,直視著蔡雯雨,良久之後才悠悠地歎了一口氣,說道:“雯雨妹,你我今生有緣無分,隻願來生再相逢,到那時再了結今生願,白首齊眉,鴛鴦比翼。可好?”
聽了這話,蔡雯雨臉上這才有了一點喜色,她走到陳正南麵前,癡癡地望著他,看了好一會兒才說道:“正南哥,有你這句話,我就知足了。”
她說著,就伸出玉臂扳過陳正南的脖子,踮起腳尖,仰頭往他唇上長久地深深一吻,陳正南隻得本能地扶住雯雨的腰身,兩人緊緊擁在一起。
這鼓唇弄舌的一吻,直讓陳正南全身骨軟筋麻,有天旋地轉之感,渾然間忘卻了外麵的一切喧嘩和熱鬧。
良久,蔡雯雨終於放開他,一往情深地迎著他的目光,眼神中笑意闌珊,語氣中卻茫然若失地說:“好了,正南哥,我知足了,你可以出去了。”
陳正南愣了片刻,才醒過神來,轉過身開門出去,心裏隻覺自己如同累世的罪人一般,滿心惶惶,慚愧不已。
這時,外麵又響起短暫的爆竹聲,那是接親隊伍的催妝炮。
陳正南走到院子裏,繼續幫著張羅招唿賓客,為他們指引座位,坐下喝茶、吃糖,可是,他做這些事時,整個人卻魂不守舍一般,動作機械,表情木訥。
就在這時,他聽到有人喊:“正南,你快過來,就要發嫁了,你還不快換衣裳?”
他聽出這是林青竹的聲音,忙奔著她走了過去,林青竹拉了他到一間安靜的小廂房裏,打開包裹,取出衣服為他換上。
陳正南換衣服的時候,林青竹一臉壞笑地說:你什麽時候又喜歡上吃女人的唇紅啦?還是你剛才顧影自憐,給自己塗的唇紅?”
陳正南連忙拿手去擦自己的嘴。
林青竹冷笑道:“擦什麽呀,好不容易吃到嘴上的,你怎麽舍得就擦掉了,那豈不可惜?”
她一邊嘲笑陳正南,一邊給他係腰間的束帶,梳了頭發,紮束好,戴了鑲碧鎏金冠。
陳正南知道,剛才的事情被林青竹瞧破了,他想解釋一番,卻覺得無論說什麽怕是也說不清,又怕越描越黑,所以隻得低頭訕笑,任憑林青竹譏笑、嘲弄,也不敢吭聲。
林青竹慢慢地將他全身上下收拾好了,才開了門,推了他出去,突然又拉他迴來,在他耳邊兇狠的低語道:“以後你可要小心了,別再處處留情,真招惹出什麽亂子來,看我怎麽收拾你!”
陳正南這才轉過身來,向林青竹躬身行禮,皮笑肉不笑地道:“姐姐,我知道了,從此以後,我隻小心翼翼,夾著尾巴做人可好?”
林青竹瞥了他一眼,冷哼一聲:“現在我懶得理你,快去吧,迴頭我再和你算賬!”
陳正南走到院子裏站了剛一會兒,就聽到主持的司儀高聲喊道:“佳日良辰,吉時已到,貴人出閣,龍鳳呈祥,一生平順,世代安康!奏樂!鳴炮———”
那接親的長長隊伍,早已經在門前整理好,隻等新人出去,上轎,其他人魚貫而出,抬陪嫁嫁妝箱籠的隊伍走在最後。
陳正南穿了一身大紅直裰官服,腰間紮條同色金絲蛛紋帶,黑發束起,以鑲碧鎏金冠固定著,整個人豐神俊朗,最後走出大院,程波扶著他上了馬,跟在了隊伍的末尾。
迎親的隊伍穿過正陽城大街,一路的紅裝,隊伍穿街過市,井然有序。
街上湧動的人群絡繹不絕,摩肩接踵。街邊的攤販、店鋪裏的夥計,櫃台前的顧客,一個個均出來到街邊站著,皆伸頭探腦去觀望這正陽城蔡翰林女兒出閣的盛大場麵。
長長的隊伍走到了淮河邊,兩隻官船早已準備停當,鋪了寬寬的跳板。
新人由伴娘扶侍下了轎,從跳板上了船上之後,其他吹嗩呐的、抬香籠的、接親的、送親的才依次上了兩艘大船。
陳正南見眾人都已上船,便喊了一聲號令,又有人在岸上鳴炮,兩艘船便離了岸順水東下,往壽州縣駛去
蔡雯雨要嫁的這戶人家,住在壽州縣城南門外的黃家莊,原是蔡翰林少年時代的同窗,名字叫做黃遠,兩人自幼交好,前後中了秀才,所以在他們的孩子七八歲上定下了婚事。
黃遠因為自己學業艱難,進舉無望,所以他自己的孩子,學業倒也沒放在心上,隻隨他們隨便進了三五年的學,認些字,能讀書,能記賬,就放任自流。
小孩子哪有幾個能從書本中找到樂趣的呢?所以蔡雯雨嫁的這黃家長子黃子炎,十三四歲上便無心讀書,就由他父親托人送到壽州縣一家雜貨鋪裏做學徒,如今早已學徒期滿,成了一名櫃上的熟練夥計。
讓陳正南有些吃驚的是,黃家自然知道有人來送親,也知道送親的人和蔡家關係密切,但是當他們知道他們娶迴來的新人,是由淮河巡防大營裏的兩艘官船送來的,還是吃驚不已。
所以,當新人進了洞房之後,送親的陳正南最後下了馬,黃家人迎上前接待時,立刻跪了一片,口中隻聲稱給陳大人請安。
陳正南哪裏料到這些,慌忙扔了手中的馬韁繩,一個個上前攙扶起,口中連忙說道:”快快請起,今天我隻是來送親的親家,這裏可沒有什麽陳大人。”
可是眾人還是先後磕了頭才起來,恭恭敬敬地立在兩邊迎著,請陳正南進入院中,到上房裏坐下喝茶,說話。
中午,陪陳正南吃飯喝酒的,自然也全是這莊子裏的鄉紳、財主等頭麵人物,其中又有兩位是在壽州縣城裏有些臉麵的親戚。
眾人畢恭畢敬奉了陳正南坐上首,中午的宴席自然豐盛不已,眾人勸酒既熱烈又克製,談話間都文質彬彬的,沒有人敢高聲大語。
六隻碟子六大碗菜上來,菜便是上了一半,陳正南便按這裏的風俗,取出六兩銀子的紅包交給端方盤上菜的小廝,由他交到廚上,賞給廚師們和一眾跑腿的。
片刻後,新人夫婦專門趕過來給陳正南敬酒。
陳正南仔細打量了黃子炎,見他身材健壯,生著一副四方大臉,濃眉大眼睛,人看上去既和善又聰穎,很合陳正南的眼緣。
敬酒的時候,蔡雯雨拿眼睛瞅了瞅陳正南,又瞅了瞅他旁邊的夫君,再瞅了瞅陳正南,眼神中做了一個發狠的一瞥,又調皮地擠了一下眼,之後又衝陳正南冷笑,陳正南隻當沒有看見。
兩人給陳正南敬了酒,陳正南連喝三杯,新人夫婦又給其他客人一起敬了三杯酒,這才退下,
因為畢竟有送親的責任在身,陳正南不敢多吃酒,不多時便叫上飯。
吃罷了飯之後,陳正南便按禮儀走到正堂裏,拜見蔡雯雨的公爹、公婆,小夫妻和黃子炎的一弟一妹也同過來坐了。
陳正南便當眾叮囑蔡雯雨:“叔叔、妽子,小妹年幼,還不懂事,以後你們要多關照,多包涵。她哪裏有不當的地方,你們盡管教導,但凡她有不聽的,盡管和我說了,我來教訓她,讓她知道為人處世的道理。”
說完這些公式化的官腔,陳正南又轉臉望向蔡雯雨說:“小妹,從今往後你就是黃家的人了,自今日起,你要與黃家老少同甘共苦,一心孝敬公婆,手腳放勤些,眼皮放活些,多幹活,多做事,少說話,愛護好弟弟妹妹,幫助婆婆料理好家務,要省吃儉用,不要讓公婆為你單獨操心.......”
陳正南如此說了一番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蔡雯雨一開始聽的時候隻低著頭,偶爾點頭,後來聽到他說的那些長篇大道理,竟不由得捂嘴笑了一下,連忙又抿住嘴,再去低頭靜聽。
陳正南知道她聽自己說話如同看表演一般,不由自主地就發笑,也就說不下去了,忙端過茶來喝了一口,又說了幾句場麵話,便告辭了。
雯雨的公爹黃遠慌忙起身送了出來,拿出一隻精致的小筐,裏麵全是紅包,忙著給陳正南帶來的兵弁們每人發了一個。
陳正南道了謝,便帶了眾人迴到壽州縣淮河碼頭,登了船,逆流而上,迴到淮河巡防大營。
雯雨道:“不,我今天就要說天,再不說就沒有機會,沒有時間和你說了。”雯雨倔強地抬起頭,眼角一抹淚花在閃動,最終還是流落了下來,她也不理會臉上的淚痕,隻抬頭深情地看著陳正南說道:“正南哥,我要你答應我,下輩子我們早點相遇,我換個地方等你,你正逢娶妻,我正逢要嫁,你許我一世所愛皆我,我應你,一生滿眼都是你,可好?!”
陳正南低下頭,一時之間不知如何迴答。
雯雨又問道:“正南哥,你心裏就沒有一點點我嗎?現在,我就要嫁了,你就沒有一句話給我嗎?”
陳正南這才抬起頭,直視著蔡雯雨,良久之後才悠悠地歎了一口氣,說道:“雯雨妹,你我今生有緣無分,隻願來生再相逢,到那時再了結今生願,白首齊眉,鴛鴦比翼。可好?”
聽了這話,蔡雯雨臉上這才有了一點喜色,她走到陳正南麵前,癡癡地望著他,看了好一會兒才說道:“正南哥,有你這句話,我就知足了。”
她說著,就伸出玉臂扳過陳正南的脖子,踮起腳尖,仰頭往他唇上長久地深深一吻,陳正南隻得本能地扶住雯雨的腰身,兩人緊緊擁在一起。
這鼓唇弄舌的一吻,直讓陳正南全身骨軟筋麻,有天旋地轉之感,渾然間忘卻了外麵的一切喧嘩和熱鬧。
良久,蔡雯雨終於放開他,一往情深地迎著他的目光,眼神中笑意闌珊,語氣中卻茫然若失地說:“好了,正南哥,我知足了,你可以出去了。”
陳正南愣了片刻,才醒過神來,轉過身開門出去,心裏隻覺自己如同累世的罪人一般,滿心惶惶,慚愧不已。
這時,外麵又響起短暫的爆竹聲,那是接親隊伍的催妝炮。
陳正南走到院子裏,繼續幫著張羅招唿賓客,為他們指引座位,坐下喝茶、吃糖,可是,他做這些事時,整個人卻魂不守舍一般,動作機械,表情木訥。
就在這時,他聽到有人喊:“正南,你快過來,就要發嫁了,你還不快換衣裳?”
他聽出這是林青竹的聲音,忙奔著她走了過去,林青竹拉了他到一間安靜的小廂房裏,打開包裹,取出衣服為他換上。
陳正南換衣服的時候,林青竹一臉壞笑地說:你什麽時候又喜歡上吃女人的唇紅啦?還是你剛才顧影自憐,給自己塗的唇紅?”
陳正南連忙拿手去擦自己的嘴。
林青竹冷笑道:“擦什麽呀,好不容易吃到嘴上的,你怎麽舍得就擦掉了,那豈不可惜?”
她一邊嘲笑陳正南,一邊給他係腰間的束帶,梳了頭發,紮束好,戴了鑲碧鎏金冠。
陳正南知道,剛才的事情被林青竹瞧破了,他想解釋一番,卻覺得無論說什麽怕是也說不清,又怕越描越黑,所以隻得低頭訕笑,任憑林青竹譏笑、嘲弄,也不敢吭聲。
林青竹慢慢地將他全身上下收拾好了,才開了門,推了他出去,突然又拉他迴來,在他耳邊兇狠的低語道:“以後你可要小心了,別再處處留情,真招惹出什麽亂子來,看我怎麽收拾你!”
陳正南這才轉過身來,向林青竹躬身行禮,皮笑肉不笑地道:“姐姐,我知道了,從此以後,我隻小心翼翼,夾著尾巴做人可好?”
林青竹瞥了他一眼,冷哼一聲:“現在我懶得理你,快去吧,迴頭我再和你算賬!”
陳正南走到院子裏站了剛一會兒,就聽到主持的司儀高聲喊道:“佳日良辰,吉時已到,貴人出閣,龍鳳呈祥,一生平順,世代安康!奏樂!鳴炮———”
那接親的長長隊伍,早已經在門前整理好,隻等新人出去,上轎,其他人魚貫而出,抬陪嫁嫁妝箱籠的隊伍走在最後。
陳正南穿了一身大紅直裰官服,腰間紮條同色金絲蛛紋帶,黑發束起,以鑲碧鎏金冠固定著,整個人豐神俊朗,最後走出大院,程波扶著他上了馬,跟在了隊伍的末尾。
迎親的隊伍穿過正陽城大街,一路的紅裝,隊伍穿街過市,井然有序。
街上湧動的人群絡繹不絕,摩肩接踵。街邊的攤販、店鋪裏的夥計,櫃台前的顧客,一個個均出來到街邊站著,皆伸頭探腦去觀望這正陽城蔡翰林女兒出閣的盛大場麵。
長長的隊伍走到了淮河邊,兩隻官船早已準備停當,鋪了寬寬的跳板。
新人由伴娘扶侍下了轎,從跳板上了船上之後,其他吹嗩呐的、抬香籠的、接親的、送親的才依次上了兩艘大船。
陳正南見眾人都已上船,便喊了一聲號令,又有人在岸上鳴炮,兩艘船便離了岸順水東下,往壽州縣駛去
蔡雯雨要嫁的這戶人家,住在壽州縣城南門外的黃家莊,原是蔡翰林少年時代的同窗,名字叫做黃遠,兩人自幼交好,前後中了秀才,所以在他們的孩子七八歲上定下了婚事。
黃遠因為自己學業艱難,進舉無望,所以他自己的孩子,學業倒也沒放在心上,隻隨他們隨便進了三五年的學,認些字,能讀書,能記賬,就放任自流。
小孩子哪有幾個能從書本中找到樂趣的呢?所以蔡雯雨嫁的這黃家長子黃子炎,十三四歲上便無心讀書,就由他父親托人送到壽州縣一家雜貨鋪裏做學徒,如今早已學徒期滿,成了一名櫃上的熟練夥計。
讓陳正南有些吃驚的是,黃家自然知道有人來送親,也知道送親的人和蔡家關係密切,但是當他們知道他們娶迴來的新人,是由淮河巡防大營裏的兩艘官船送來的,還是吃驚不已。
所以,當新人進了洞房之後,送親的陳正南最後下了馬,黃家人迎上前接待時,立刻跪了一片,口中隻聲稱給陳大人請安。
陳正南哪裏料到這些,慌忙扔了手中的馬韁繩,一個個上前攙扶起,口中連忙說道:”快快請起,今天我隻是來送親的親家,這裏可沒有什麽陳大人。”
可是眾人還是先後磕了頭才起來,恭恭敬敬地立在兩邊迎著,請陳正南進入院中,到上房裏坐下喝茶,說話。
中午,陪陳正南吃飯喝酒的,自然也全是這莊子裏的鄉紳、財主等頭麵人物,其中又有兩位是在壽州縣城裏有些臉麵的親戚。
眾人畢恭畢敬奉了陳正南坐上首,中午的宴席自然豐盛不已,眾人勸酒既熱烈又克製,談話間都文質彬彬的,沒有人敢高聲大語。
六隻碟子六大碗菜上來,菜便是上了一半,陳正南便按這裏的風俗,取出六兩銀子的紅包交給端方盤上菜的小廝,由他交到廚上,賞給廚師們和一眾跑腿的。
片刻後,新人夫婦專門趕過來給陳正南敬酒。
陳正南仔細打量了黃子炎,見他身材健壯,生著一副四方大臉,濃眉大眼睛,人看上去既和善又聰穎,很合陳正南的眼緣。
敬酒的時候,蔡雯雨拿眼睛瞅了瞅陳正南,又瞅了瞅他旁邊的夫君,再瞅了瞅陳正南,眼神中做了一個發狠的一瞥,又調皮地擠了一下眼,之後又衝陳正南冷笑,陳正南隻當沒有看見。
兩人給陳正南敬了酒,陳正南連喝三杯,新人夫婦又給其他客人一起敬了三杯酒,這才退下,
因為畢竟有送親的責任在身,陳正南不敢多吃酒,不多時便叫上飯。
吃罷了飯之後,陳正南便按禮儀走到正堂裏,拜見蔡雯雨的公爹、公婆,小夫妻和黃子炎的一弟一妹也同過來坐了。
陳正南便當眾叮囑蔡雯雨:“叔叔、妽子,小妹年幼,還不懂事,以後你們要多關照,多包涵。她哪裏有不當的地方,你們盡管教導,但凡她有不聽的,盡管和我說了,我來教訓她,讓她知道為人處世的道理。”
說完這些公式化的官腔,陳正南又轉臉望向蔡雯雨說:“小妹,從今往後你就是黃家的人了,自今日起,你要與黃家老少同甘共苦,一心孝敬公婆,手腳放勤些,眼皮放活些,多幹活,多做事,少說話,愛護好弟弟妹妹,幫助婆婆料理好家務,要省吃儉用,不要讓公婆為你單獨操心.......”
陳正南如此說了一番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蔡雯雨一開始聽的時候隻低著頭,偶爾點頭,後來聽到他說的那些長篇大道理,竟不由得捂嘴笑了一下,連忙又抿住嘴,再去低頭靜聽。
陳正南知道她聽自己說話如同看表演一般,不由自主地就發笑,也就說不下去了,忙端過茶來喝了一口,又說了幾句場麵話,便告辭了。
雯雨的公爹黃遠慌忙起身送了出來,拿出一隻精致的小筐,裏麵全是紅包,忙著給陳正南帶來的兵弁們每人發了一個。
陳正南道了謝,便帶了眾人迴到壽州縣淮河碼頭,登了船,逆流而上,迴到淮河巡防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