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突然眼見陳正南出了這麽一大筆款子幫助他們,正是雪中送炭,當即感動的眼淚水就流了下來,走過來扶著陳正南便拜,連聲道:
“陳老弟,你簡直就是我們一家人的大恩人,也不知道我們兩口子前世積了什麽德,才遇到你這樣的好人。拉我們從泥地裏站起來,我都不知道說什麽好,說什麽也表達不了我現在的心情。即便將來,也不知道如何報答你。”
陳正南道:“嫂子說這話就客氣了,也見外了。不要放在心上。”
陳正南說完,又迴到自己的艙裏,讓杜秀瑩把臨淮關知縣文天佑送的禮物勻出來一部分給郭家,又把在臨淮關買的上好點心,送給郭家的幾個孩子,帶迴家吃。
郭士友夫人又是千恩萬謝,行禮作揖。
陳正南讓杜秀瑩結船錢的時候多給了二兩銀子,讓船家把郭士友一家往西送到運河集碼頭,再把船開到南照集碼頭,送趙旺和李建去淮河巡黃大營。
安排好這些事,船便到了正陽關碼頭。
郭士友和趙旺、李健都過來幫忙,將三人的行李和所帶的一應物品,抱在懷裏扛在肩上,送陳正南、吳郎中和杜秀瑩他們三個人下船,船夫將陳正南的棗紅馬也牽上了岸。
碼頭上自有招攬生意的馬車夫迎過來,杜秀瑩便要了一輛,將行李、物品都放到馬車上。
陳正南和船上的郭士友一家拱手作揖作別,郭士友夫人帶了三個孩子伏地致謝,說了許多感恩戴德的話,陳正南一揖到地迴了禮,又關照了李建和趙旺幾句,便讓船家開了船,繼續往西駛去。
陳正南迴頭上了馬,指引車夫將馬車趕到蔡舉人家附近,停下來等在路邊,他將事先分配好的禮物拿了一包,騎馬趕到蔡舉人府上,下了馬上前敲門。
轉眼間,程波探出頭來,見是他,慌忙叫了一聲陳老爺,便上來接了他手中的禮品,請陳正南進了院子,慌忙走在前麵叫道:“雯雨姐,陳老爺來了,陳老爺給你帶了好多東西呢。”
陳正南走到院中間,春燕和石頭便跑了過來,一左一右抱住陳正南,陳正南抱起春燕道:“春燕,你又長高了。”
石頭道:“大哥,我也長高了吧?”
陳正南又抱起石頭道:“你比以前還胖了呢,不隻是高了。”
正說著,雯雨和她娘也從裏麵走了出來,雯雨叫道:“你幾時從南京迴來的?這一趟怎麽走了這麽久?”
陳正南抬頭去看雯雨,隻見她身穿青藍色的素錦長裙,裙擺輕輕搖曳,臉上薄施脂粉,眉梢眼角,皆是春意,一雙水汪汪的眼睛緊緊盯著陳正南,眼神間似笑非笑,欲說還休。
陳正南忙道:“才剛下了船,就過來了。”
楊夫人道:“正南,你這是還沒有去家裏,就先到了這裏?”
陳正南道:“是,嬸子我還沒迴家呢。”他便指著程波手中的東西道:“這是從金陵給你們帶的一些禮品,給春燕和石頭買了一些吃的玩的,給雯雨買了一些南京的小玩意,小擺件,隻是一個意思,你們不一定喜歡。”
楊氏笑道:“你送來的,不論是什麽,都是好的。快到屋裏坐。”
幾個人走到正廳裏坐了,程波奉上茶來,陳正南交代他打開帶來的包袱,春燕和石頭便圍過去,拿了小玩意看稀奇,又吃又玩起來。
陳正南問道:“妽子,你們怎麽知道我去了金陵的?”
楊氏笑道:“家裏有事,去你府上兩趟了,都沒見你迴來。”
陳正南道:“妽子,有什麽事呢?”
聽了這話,雯雨卻站起來扭頭出去了。
楊氏笑道:“你還不知道呢,是雯雨的婚事,她婆家已經來提了兩次了,人家是擔心你蔡叔中了進士嫌我們瞧不上人家了,怕我們悔了這門婚事,想早做打算。
你蔡叔他那脾氣,他的為人你是知道的。我們家是老門老戶的人家,是講道理的,可才不會因為雯雨爸中了進士人就悔婚,看不上人家,因為怕親家多想,
這一次就應了,把日子定在下個月的初六,還有十來天,你蔡叔叔他在翰林院一時半會迴不來,專門寫了信來家,把雯雨出嫁的事交給你操辦,
接到信之後我就讓程波去陳家塬找你,和你談這事,這才知道你去了金陵,正著急得不得了,還好你迴來了。”
陳正南道:“這是大喜事,妹妹出嫁,自然是我來上前操持。嬸嬸隻要把你這家裏該準備的嫁妝,一應物品,該置辦的都準備齊了就好。”
楊氏道:“已經備下了。你蔡叔不在家,全靠我一個操心,如今你迴來了,我心裏才好些。我每日裏手邊上也有紙筆,想到什麽沒有考慮的,沒有買的,都記下了,隨時都讓程波去買去辦了。已經準備得八九不離十。”
陳正南道:“如果有哪些事情需要我出力,要我去辦的,妽子你盡管開口就好。銀子不夠,你也盡管和我說。”
楊氏道:“並不缺什麽,也不缺錢,隻是盼著你趕快迴來。眼下你迴來了,我這心裏一塊石頭也就落了地。”
陳正南又道:“嬸子,我有一件事要麻煩你。”
楊氏說:“你我娘兒們之間,哪裏有什麽麻煩的,你盡管說。”
陳正南問道:“淮河邊上那的那老屋子可還閑著?”
楊氏道:“一直閑著,並沒有其他的用處。”
陳正南道:“嬸子,我這次從南京迴來,帶了兩個朋友迴來,我想暫時安置他們住在那裏,不知可方便?”
楊氏笑道:“我當是什麽事呢,這件事哪裏有不方便的,前幾日我才讓程波又去收拾了一下,閑著也是閑著,再說房子有人住才更好,你要用,那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她說著,便讓程波取了鑰匙過來,交給陳正南,又說道“搬到這邊的時候,家用物品都是新購置的,老房子裏什麽都有,連鍋碗瓢盆都還是原先的,隻要洗刷一番就好。”
陳正南說道:“妽子,我帶來的客人還在外麵,我就不耽擱了,這邊先過去,也收拾一下那房子,迴頭我再和青竹過來看望你,一並說說妹妹出嫁的事。”
楊氏道:“你有事快去忙吧。”
程波送了陳正南出來,雯雨聽到陳正南要走,這才從房間裏走了出來,送陳正南出大門,陳正南要和她開一句她要出嫁的玩笑,卻見雯雨的眼睛有些微紅,深邃的眼眸如秋水含愁,眉宇間流露出淡淡的幽怨,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陳正南一時間心有所悟,又不知說什麽,便道:“雯雨妹、嬸子,我先走了。”
楊氏和雯雨將陳正南送到大門外,才迴來。
陳正南拿了鑰匙上了馬,上了大路,指引著馬車夫將車趕到淮河邊上蔡主人的老宅,幾個人開門進去,車夫幫著把行李搬下來。
陳正南開了正房的門,吳郎中四下裏打量著,倒也覺得滿意。當下,陳正同便讓吳郎中住在西邊蔡舉人夫妻原來住的東屋正房,杜玉瑩住了雯雨住過的西間。
杜秀瑩去廚房裏看了,果然一應俱全,隻要買些柴米油鹽和糧食就好。
安置好他們兩人,陳正南已是歸心似箭,便囑咐杜秀瑩照顧好吳郎中,告訴好在集上如何采買一應生活用品。
杜秀瑩笑道:“正南,剛才坐馬車來的路上我都看了,需要買什麽東西都是小事,不讓你操心。你離家這麽多日,趕快迴家吧。”
吳郎中這個時候才過來,握住陳正南的手道:“正南,正陽這地方不錯,我來到這裏安心養老,全靠了你。你的恩情,我以後再表示吧。”
陳正南道:“吳叔叔,你不要說這些客氣話?你我相遇有今天,那都是上天注定的緣分。我迴到家會忙上一段日子,忙好了,我就過來和你們商量以後的事。”
杜秀瑩道:“知道了,正南,你快迴去吧,我現在就要洗刷廚房,要幹活了。”
陳正南這才辭別了兩人,出來騎了馬,引著馬車穿過正陽城迴陳家塬。
馬車往北穿過正陽城,往左拐上了淮河大壩,正行走間,陳正南無意中看見,昔日審計木器社的同事劉賀和強子頭,兩人悠閑自在地淮河大壩上散步,邊走邊說著什麽。
看見昔日的故人,從前在一起共事的情景不由浮現在眼前,陳正南便讓馬車夫靠路邊停下,從馬上下來,走過去問道:“兩位大哥,你們今日怎麽得閑在這裏閑逛?”
大個子劉賀和強子頭見是陳正南,也有些意外,畢竟有些日子沒有相見,他們也聽說陳正南如今今非昔比,一步登天,成了淮河巡防大營的守備大人,連忙過來施禮道:“陳大人,怎麽在這裏見到你?”
陳正南道:“你我兄弟之間,哪裏有什麽陳大人,我還是你們當年的小老弟,我剛從金陵迴來,才下了船。兩位大哥今日怎麽得閑呢?”
劉賀答道:“陳老弟你還不知道呢,我們今天得閑在這裏閑逛,是因為木器社出了事,沒活幹了,在家裏無聊,就出來到這走兩步。”
“陳老弟,你簡直就是我們一家人的大恩人,也不知道我們兩口子前世積了什麽德,才遇到你這樣的好人。拉我們從泥地裏站起來,我都不知道說什麽好,說什麽也表達不了我現在的心情。即便將來,也不知道如何報答你。”
陳正南道:“嫂子說這話就客氣了,也見外了。不要放在心上。”
陳正南說完,又迴到自己的艙裏,讓杜秀瑩把臨淮關知縣文天佑送的禮物勻出來一部分給郭家,又把在臨淮關買的上好點心,送給郭家的幾個孩子,帶迴家吃。
郭士友夫人又是千恩萬謝,行禮作揖。
陳正南讓杜秀瑩結船錢的時候多給了二兩銀子,讓船家把郭士友一家往西送到運河集碼頭,再把船開到南照集碼頭,送趙旺和李建去淮河巡黃大營。
安排好這些事,船便到了正陽關碼頭。
郭士友和趙旺、李健都過來幫忙,將三人的行李和所帶的一應物品,抱在懷裏扛在肩上,送陳正南、吳郎中和杜秀瑩他們三個人下船,船夫將陳正南的棗紅馬也牽上了岸。
碼頭上自有招攬生意的馬車夫迎過來,杜秀瑩便要了一輛,將行李、物品都放到馬車上。
陳正南和船上的郭士友一家拱手作揖作別,郭士友夫人帶了三個孩子伏地致謝,說了許多感恩戴德的話,陳正南一揖到地迴了禮,又關照了李建和趙旺幾句,便讓船家開了船,繼續往西駛去。
陳正南迴頭上了馬,指引車夫將馬車趕到蔡舉人家附近,停下來等在路邊,他將事先分配好的禮物拿了一包,騎馬趕到蔡舉人府上,下了馬上前敲門。
轉眼間,程波探出頭來,見是他,慌忙叫了一聲陳老爺,便上來接了他手中的禮品,請陳正南進了院子,慌忙走在前麵叫道:“雯雨姐,陳老爺來了,陳老爺給你帶了好多東西呢。”
陳正南走到院中間,春燕和石頭便跑了過來,一左一右抱住陳正南,陳正南抱起春燕道:“春燕,你又長高了。”
石頭道:“大哥,我也長高了吧?”
陳正南又抱起石頭道:“你比以前還胖了呢,不隻是高了。”
正說著,雯雨和她娘也從裏麵走了出來,雯雨叫道:“你幾時從南京迴來的?這一趟怎麽走了這麽久?”
陳正南抬頭去看雯雨,隻見她身穿青藍色的素錦長裙,裙擺輕輕搖曳,臉上薄施脂粉,眉梢眼角,皆是春意,一雙水汪汪的眼睛緊緊盯著陳正南,眼神間似笑非笑,欲說還休。
陳正南忙道:“才剛下了船,就過來了。”
楊夫人道:“正南,你這是還沒有去家裏,就先到了這裏?”
陳正南道:“是,嬸子我還沒迴家呢。”他便指著程波手中的東西道:“這是從金陵給你們帶的一些禮品,給春燕和石頭買了一些吃的玩的,給雯雨買了一些南京的小玩意,小擺件,隻是一個意思,你們不一定喜歡。”
楊氏笑道:“你送來的,不論是什麽,都是好的。快到屋裏坐。”
幾個人走到正廳裏坐了,程波奉上茶來,陳正南交代他打開帶來的包袱,春燕和石頭便圍過去,拿了小玩意看稀奇,又吃又玩起來。
陳正南問道:“妽子,你們怎麽知道我去了金陵的?”
楊氏笑道:“家裏有事,去你府上兩趟了,都沒見你迴來。”
陳正南道:“妽子,有什麽事呢?”
聽了這話,雯雨卻站起來扭頭出去了。
楊氏笑道:“你還不知道呢,是雯雨的婚事,她婆家已經來提了兩次了,人家是擔心你蔡叔中了進士嫌我們瞧不上人家了,怕我們悔了這門婚事,想早做打算。
你蔡叔他那脾氣,他的為人你是知道的。我們家是老門老戶的人家,是講道理的,可才不會因為雯雨爸中了進士人就悔婚,看不上人家,因為怕親家多想,
這一次就應了,把日子定在下個月的初六,還有十來天,你蔡叔叔他在翰林院一時半會迴不來,專門寫了信來家,把雯雨出嫁的事交給你操辦,
接到信之後我就讓程波去陳家塬找你,和你談這事,這才知道你去了金陵,正著急得不得了,還好你迴來了。”
陳正南道:“這是大喜事,妹妹出嫁,自然是我來上前操持。嬸嬸隻要把你這家裏該準備的嫁妝,一應物品,該置辦的都準備齊了就好。”
楊氏道:“已經備下了。你蔡叔不在家,全靠我一個操心,如今你迴來了,我心裏才好些。我每日裏手邊上也有紙筆,想到什麽沒有考慮的,沒有買的,都記下了,隨時都讓程波去買去辦了。已經準備得八九不離十。”
陳正南道:“如果有哪些事情需要我出力,要我去辦的,妽子你盡管開口就好。銀子不夠,你也盡管和我說。”
楊氏道:“並不缺什麽,也不缺錢,隻是盼著你趕快迴來。眼下你迴來了,我這心裏一塊石頭也就落了地。”
陳正南又道:“嬸子,我有一件事要麻煩你。”
楊氏說:“你我娘兒們之間,哪裏有什麽麻煩的,你盡管說。”
陳正南問道:“淮河邊上那的那老屋子可還閑著?”
楊氏道:“一直閑著,並沒有其他的用處。”
陳正南道:“嬸子,我這次從南京迴來,帶了兩個朋友迴來,我想暫時安置他們住在那裏,不知可方便?”
楊氏笑道:“我當是什麽事呢,這件事哪裏有不方便的,前幾日我才讓程波又去收拾了一下,閑著也是閑著,再說房子有人住才更好,你要用,那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她說著,便讓程波取了鑰匙過來,交給陳正南,又說道“搬到這邊的時候,家用物品都是新購置的,老房子裏什麽都有,連鍋碗瓢盆都還是原先的,隻要洗刷一番就好。”
陳正南說道:“妽子,我帶來的客人還在外麵,我就不耽擱了,這邊先過去,也收拾一下那房子,迴頭我再和青竹過來看望你,一並說說妹妹出嫁的事。”
楊氏道:“你有事快去忙吧。”
程波送了陳正南出來,雯雨聽到陳正南要走,這才從房間裏走了出來,送陳正南出大門,陳正南要和她開一句她要出嫁的玩笑,卻見雯雨的眼睛有些微紅,深邃的眼眸如秋水含愁,眉宇間流露出淡淡的幽怨,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陳正南一時間心有所悟,又不知說什麽,便道:“雯雨妹、嬸子,我先走了。”
楊氏和雯雨將陳正南送到大門外,才迴來。
陳正南拿了鑰匙上了馬,上了大路,指引著馬車夫將車趕到淮河邊上蔡主人的老宅,幾個人開門進去,車夫幫著把行李搬下來。
陳正南開了正房的門,吳郎中四下裏打量著,倒也覺得滿意。當下,陳正同便讓吳郎中住在西邊蔡舉人夫妻原來住的東屋正房,杜玉瑩住了雯雨住過的西間。
杜秀瑩去廚房裏看了,果然一應俱全,隻要買些柴米油鹽和糧食就好。
安置好他們兩人,陳正南已是歸心似箭,便囑咐杜秀瑩照顧好吳郎中,告訴好在集上如何采買一應生活用品。
杜秀瑩笑道:“正南,剛才坐馬車來的路上我都看了,需要買什麽東西都是小事,不讓你操心。你離家這麽多日,趕快迴家吧。”
吳郎中這個時候才過來,握住陳正南的手道:“正南,正陽這地方不錯,我來到這裏安心養老,全靠了你。你的恩情,我以後再表示吧。”
陳正南道:“吳叔叔,你不要說這些客氣話?你我相遇有今天,那都是上天注定的緣分。我迴到家會忙上一段日子,忙好了,我就過來和你們商量以後的事。”
杜秀瑩道:“知道了,正南,你快迴去吧,我現在就要洗刷廚房,要幹活了。”
陳正南這才辭別了兩人,出來騎了馬,引著馬車穿過正陽城迴陳家塬。
馬車往北穿過正陽城,往左拐上了淮河大壩,正行走間,陳正南無意中看見,昔日審計木器社的同事劉賀和強子頭,兩人悠閑自在地淮河大壩上散步,邊走邊說著什麽。
看見昔日的故人,從前在一起共事的情景不由浮現在眼前,陳正南便讓馬車夫靠路邊停下,從馬上下來,走過去問道:“兩位大哥,你們今日怎麽得閑在這裏閑逛?”
大個子劉賀和強子頭見是陳正南,也有些意外,畢竟有些日子沒有相見,他們也聽說陳正南如今今非昔比,一步登天,成了淮河巡防大營的守備大人,連忙過來施禮道:“陳大人,怎麽在這裏見到你?”
陳正南道:“你我兄弟之間,哪裏有什麽陳大人,我還是你們當年的小老弟,我剛從金陵迴來,才下了船。兩位大哥今日怎麽得閑呢?”
劉賀答道:“陳老弟你還不知道呢,我們今天得閑在這裏閑逛,是因為木器社出了事,沒活幹了,在家裏無聊,就出來到這走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