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南醒過來的時候,下邊的舞台上,金陵大鼓已經說了半個多時辰。
王可見他醒來,微微一笑道:“你睡得可真香,敲鼓居然都沒驚醒你,看你睡得好,我也沒喊你。今天說的是《袁崇煥演義》。”
陳正南坐起身來,喝了一口涼茶,靜下心來去聽書。
這時,大鼓書正說道袁崇煥去皮島殺了毛文龍那一節,台下眾聽書的聽到這裏,不僅有人扼腕歎息,更有人責怪袁崇煥剛愎自用,蕭牆之內相殘。
說書的人聲音高低起伏,抑揚頓挫,拖腔之中帶著些戲曲的味道,聽起來韻味悠長,別有一番滋味。
講到了袁崇煥讓人綁了毛文龍,推出去正要砍頭之時,忽然來人求見袁大人,要為毛文龍講情。
就在這關鍵時刻,就聽那說書先生道:“要聽後事如何,且待我休息片刻再說!”
那說書先生敲了一下邊鼓,便站起身來,退到後麵喝茶去了。
這時,聽書的人們借此時機,也有出去上茅房的,有出去抽旱煙的,都起來活動。
王可輕聲對陳正南說道:“陳大哥,我也小憩一會兒。說完便將椅子放平躺下去,閉目小憩。
過了一會兒,有人從陳正南和王可所在的小包房門口走過,進了隔壁的小包間,隻聽到裏麵有人問道:“寧王府裏的事可有進展?”
那才過來的人答道:“目前還沒有消息,江寧知縣、江寧府的公差都撒出去了,長江水師大營、提督府也知道這件事了,幫著派了人過去,連江寧織造府也送去了十幾個人幫忙,學政和糧台兩府裏的大人,也在寧王府上。
這時,隻聽另外一人小聲說道:“你說這事可奇怪,這麽大一個人,怎麽就找不見了呢?”
隻聽剛才那人道:“這件事眼下還沒有什麽,如果到了晚上還沒有迴音,那可就麻煩。”
陳正南無意間聽到隔壁這些對話,覺得金陵果然是一個大地方,一個城市裏,旁邊的人隨便說說,便有這麽多的衙門、官府,果然是大城市,國家要害之地。
過了片刻,那說書先生又走了迴來,大鼓一響,全場寂靜,他便又開始接著說起袁崇煥。
下麵講了一會兒後,王可才睜開眼,坐起來津津有味地接著聽書。
等這場書說完,陳正南和王可走出說書場,外麵已是天色黃昏。
路上,王可問陳正南:“陳大哥,依你說,這崇禎皇帝殺了袁崇煥,他事後會不會後悔?”
陳正南道:“我想他是會後悔的,畢竟崇禎帝殺掉袁崇煥之後,明朝軍隊軍心渙散,再打仗就不是後金的對手,他手下大將投降的也多了,
朝中大臣人人自危,沒有人願意真正問事。至少,他如果不殺袁崇煥,亡國不會那麽快、那麽早,總還能支撐一段時間。所以我想他殺袁崇煥之後是後悔了。”
王可又問道:“大哥,那你覺得崇禎為什麽要殺袁崇煥呢。”
“崇禎要殺袁崇煥的原因,不是一條兩條。第一,袁崇煥曾經向崇禎誇下海口,五年平遼,結果根本就實現不了,這是吹牛惹禍。
另外,他私下裏和對手和談,被人告知了崇禎帝,怎麽能不懷疑他私通賣國。後來,皇太極又直接殺到了京城之下,崇禎皇帝怎能不怪他?又有人在他身邊說袁崇煥的壞話,他不更是生他的氣嗎?
還有,袁崇煥擅殺毛文龍,皇帝當時沒說什麽,是忍了,但到最後忍不住了隻有殺他,也可以說是小不忍,則亂大謀吧。”陳正南道。
王可道:“陳大哥,你可知道,袁崇煥被拘捕後,皇上讓人對他進行了長達八個月的審訊,是坐實了罪名的。內閣、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各省、道掌印官及總協,
錦衣衛都參與了。他既沒有自辯,也沒有抵賴,因為證據都是確鑿的,列出來的事,都是他明麵上做的冠冕堂皇的事,不是什麽暗地裏的小動作,賴都賴不掉的,因此他被殺不能算冤殺啊。”
陳正南道:“這個,我倒是不知道。”
王可笑道:“我也不知道,隻不過聽家大人和人閑說過,除了你剛才說的袁崇煥那幾條爛事,還有就是,閹黨的溫體仁又意圖入內閣當首輔,
梁廷棟又想代替王恰當兵部尚書,他們都把目標放在了袁崇煥身上,上了十幾封奏折請殺崇煥,不把袁弄死,崇禎皇帝的皇位定會動搖啊,
他最怕的就是沒了威信,怕之後的人不把他當迴事,所以一環扣一環,袁崇煥隻能被殺。崇禎殺了他,也不會後悔。”
陳正南道:“老弟這一席話,是有些道理。”陳正南不禁心道,這小孩才這麽大丁點,居然知道這麽多,又能說出這一番大道理。
他家裏養的的又有清客,可見他父親在金陵城也是一個不小的官,要不然哪裏會有這一般見識?平常人家像他這麽大的小孩,別說有這一番見識,
能去進學堂認字讀書的又有多少?哪能說出這麽多道理來?可見人的出生便是命運。”
王可又問:“陳大哥,你說,明朝為什麽會滅亡?”
陳正南道:“明朝滅亡啊,這原因太多了,他想不亡國都不行,比如國庫無錢,大臣有錢;農民無地無糧,地方惡霸地主有地有糧;
文官沒有見識又貪財;武官沒有策略又怕死,他如何能不亡呢?”
王可道:“陳大哥,你這見識還真不一般,我將來如若有機會,定要重用你。”
陳正南聽了這話,不由得一笑:“謝謝老弟關照!”他心也想笑,這是他第二次要重用我了,這小孩口氣不小,他爹莫非是這裏的知府大人?
兩人說著、走著,就近找了一家雞湯館,要了餛飩、雞湯和燒餅,隨便吃了一個飽,就叫了一輛馬車直奔夫子廟去遊玩秦淮河。
才吃了飯,坐在兩輪馬車上,陳正南隻覺得顛簸得厲害,想著家裏的那輛從陶俊直那裏沒收的四輪豪華馬車同樣顛簸,不由得暗想:我畢竟學過木工,待我有機會,一定造一輛不顛簸的馬車,讓人坐著舒服。
路上,陳正南和王可倍感有趣的是,這次為兩人趕車的,居然是一個秀才,據他自己說,考了十幾年沒能中舉,索性放棄了,
不去教書不說,甚至也不再讀書了,就以趕馬車為業,過得倒也輕鬆快活。
路上,車夫給兩人介紹說,這金陵夫子廟始建於東晉鹹康三年,乃王導為治國以培育人才而設,“立太學於秦淮河南岸”,如今是金陵孔廟、金陵文廟、金陵文宣王廟,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國四大文廟之一。
在夫子廟下了馬車後,王可仍然用銀幣結了車資,兩人便隨眾多的遊人一起,湧入那一片滴落著時光遺韻的軒屋高閣之中。
晚風裏,風鈴聲中,陳正南拉著王可行走在孔廟、學宮、貢院等老屋之間,直覺身處之地,便是在無盡的讀書人遺落的夢中。
從貢院裏走出來,便是傳說中的秦淮河。此刻,陳正南站在了六朝煙雨的十裏秦淮河畔。
如果說這叫做金陵的城,是歲月用千年的繁華堆砌而就,而秦淮河,則是多少代文人雅士用魂牽夢縈和浪漫所鑄成。
秦淮河,古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唐以後改稱秦淮,有南北兩源,北源句容河,發源於寶華山南麓;南源溧水河,發源於東廬山,
兩河在方山埭西北村匯合成秦淮河幹流,從東水關流入並橫貫金陵城,從西水關流出注入長江。
陳正南和王可居然來得晚了一些,第一撥的畫舫、遊船,已然給人叫完了。兩人無奈,隻得交錢訂了一隻小船,在附近等待。
河岸上,涼風拂麵,乍暖還寒。
陳正南站在如夢似幻又一片氤氳的河邊上,隻見滿目皆畫舫,船上彩燈如星光燦爛於天河,果真是碧城彩絢樓台,紫陌香生郭情,好一派十裏秦淮坐歌市,酒簾高曳紅搖翠。
人聲鼎沸裏,燈火輝煌。
秋夜的風撲麵而來,脂粉香夾雜著空氣,叫賣聲不絕於耳。船離岸,船上的人向岸上看去,岸上的人慢慢地也隻剩殘影;岸上的人看遠去的船,燈火輕搖如同夢幻飄散。
船行漾漾柔波之上,盈盈燈光透過船窗,船裏的人如在詩中,如在畫裏,朦朦朧朧,縹緲隱約間不可捉摸。
陳正南立於岸上石欄邊,隻見畫舫流燈之下,黯黯的秦淮水被映射得如同滿地彩色碎琉璃。
“十裏笙歌,三世長夢,煙波渺渺入金陵。”麵前一晃而過的一艘畫舫上,一位身材瘦長的男子低聲吟道,聽口音,他也是外地人,且已經有了酒意。
秋夜的風撫弄著河畔的殘柳,朱雀橋邊有溫暖的人間燈火,有此起彼伏的叫賣聲,有遊人的歡笑聲,有燈火盡頭悠揚的歌聲。
又一艘紅色畫舫迎麵而來,船大浪急。船上傳來琵琶語,一位粉衣麗人正撫弦咿咿呀呀地低唱:“夢醒人皆散,人去畫舫空,隻留下河水悠悠空自流,十裏秦淮,六朝煙雨,浮生若夢歡聚宴,明年君何處?”
王可見他醒來,微微一笑道:“你睡得可真香,敲鼓居然都沒驚醒你,看你睡得好,我也沒喊你。今天說的是《袁崇煥演義》。”
陳正南坐起身來,喝了一口涼茶,靜下心來去聽書。
這時,大鼓書正說道袁崇煥去皮島殺了毛文龍那一節,台下眾聽書的聽到這裏,不僅有人扼腕歎息,更有人責怪袁崇煥剛愎自用,蕭牆之內相殘。
說書的人聲音高低起伏,抑揚頓挫,拖腔之中帶著些戲曲的味道,聽起來韻味悠長,別有一番滋味。
講到了袁崇煥讓人綁了毛文龍,推出去正要砍頭之時,忽然來人求見袁大人,要為毛文龍講情。
就在這關鍵時刻,就聽那說書先生道:“要聽後事如何,且待我休息片刻再說!”
那說書先生敲了一下邊鼓,便站起身來,退到後麵喝茶去了。
這時,聽書的人們借此時機,也有出去上茅房的,有出去抽旱煙的,都起來活動。
王可輕聲對陳正南說道:“陳大哥,我也小憩一會兒。說完便將椅子放平躺下去,閉目小憩。
過了一會兒,有人從陳正南和王可所在的小包房門口走過,進了隔壁的小包間,隻聽到裏麵有人問道:“寧王府裏的事可有進展?”
那才過來的人答道:“目前還沒有消息,江寧知縣、江寧府的公差都撒出去了,長江水師大營、提督府也知道這件事了,幫著派了人過去,連江寧織造府也送去了十幾個人幫忙,學政和糧台兩府裏的大人,也在寧王府上。
這時,隻聽另外一人小聲說道:“你說這事可奇怪,這麽大一個人,怎麽就找不見了呢?”
隻聽剛才那人道:“這件事眼下還沒有什麽,如果到了晚上還沒有迴音,那可就麻煩。”
陳正南無意間聽到隔壁這些對話,覺得金陵果然是一個大地方,一個城市裏,旁邊的人隨便說說,便有這麽多的衙門、官府,果然是大城市,國家要害之地。
過了片刻,那說書先生又走了迴來,大鼓一響,全場寂靜,他便又開始接著說起袁崇煥。
下麵講了一會兒後,王可才睜開眼,坐起來津津有味地接著聽書。
等這場書說完,陳正南和王可走出說書場,外麵已是天色黃昏。
路上,王可問陳正南:“陳大哥,依你說,這崇禎皇帝殺了袁崇煥,他事後會不會後悔?”
陳正南道:“我想他是會後悔的,畢竟崇禎帝殺掉袁崇煥之後,明朝軍隊軍心渙散,再打仗就不是後金的對手,他手下大將投降的也多了,
朝中大臣人人自危,沒有人願意真正問事。至少,他如果不殺袁崇煥,亡國不會那麽快、那麽早,總還能支撐一段時間。所以我想他殺袁崇煥之後是後悔了。”
王可又問道:“大哥,那你覺得崇禎為什麽要殺袁崇煥呢。”
“崇禎要殺袁崇煥的原因,不是一條兩條。第一,袁崇煥曾經向崇禎誇下海口,五年平遼,結果根本就實現不了,這是吹牛惹禍。
另外,他私下裏和對手和談,被人告知了崇禎帝,怎麽能不懷疑他私通賣國。後來,皇太極又直接殺到了京城之下,崇禎皇帝怎能不怪他?又有人在他身邊說袁崇煥的壞話,他不更是生他的氣嗎?
還有,袁崇煥擅殺毛文龍,皇帝當時沒說什麽,是忍了,但到最後忍不住了隻有殺他,也可以說是小不忍,則亂大謀吧。”陳正南道。
王可道:“陳大哥,你可知道,袁崇煥被拘捕後,皇上讓人對他進行了長達八個月的審訊,是坐實了罪名的。內閣、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各省、道掌印官及總協,
錦衣衛都參與了。他既沒有自辯,也沒有抵賴,因為證據都是確鑿的,列出來的事,都是他明麵上做的冠冕堂皇的事,不是什麽暗地裏的小動作,賴都賴不掉的,因此他被殺不能算冤殺啊。”
陳正南道:“這個,我倒是不知道。”
王可笑道:“我也不知道,隻不過聽家大人和人閑說過,除了你剛才說的袁崇煥那幾條爛事,還有就是,閹黨的溫體仁又意圖入內閣當首輔,
梁廷棟又想代替王恰當兵部尚書,他們都把目標放在了袁崇煥身上,上了十幾封奏折請殺崇煥,不把袁弄死,崇禎皇帝的皇位定會動搖啊,
他最怕的就是沒了威信,怕之後的人不把他當迴事,所以一環扣一環,袁崇煥隻能被殺。崇禎殺了他,也不會後悔。”
陳正南道:“老弟這一席話,是有些道理。”陳正南不禁心道,這小孩才這麽大丁點,居然知道這麽多,又能說出這一番大道理。
他家裏養的的又有清客,可見他父親在金陵城也是一個不小的官,要不然哪裏會有這一般見識?平常人家像他這麽大的小孩,別說有這一番見識,
能去進學堂認字讀書的又有多少?哪能說出這麽多道理來?可見人的出生便是命運。”
王可又問:“陳大哥,你說,明朝為什麽會滅亡?”
陳正南道:“明朝滅亡啊,這原因太多了,他想不亡國都不行,比如國庫無錢,大臣有錢;農民無地無糧,地方惡霸地主有地有糧;
文官沒有見識又貪財;武官沒有策略又怕死,他如何能不亡呢?”
王可道:“陳大哥,你這見識還真不一般,我將來如若有機會,定要重用你。”
陳正南聽了這話,不由得一笑:“謝謝老弟關照!”他心也想笑,這是他第二次要重用我了,這小孩口氣不小,他爹莫非是這裏的知府大人?
兩人說著、走著,就近找了一家雞湯館,要了餛飩、雞湯和燒餅,隨便吃了一個飽,就叫了一輛馬車直奔夫子廟去遊玩秦淮河。
才吃了飯,坐在兩輪馬車上,陳正南隻覺得顛簸得厲害,想著家裏的那輛從陶俊直那裏沒收的四輪豪華馬車同樣顛簸,不由得暗想:我畢竟學過木工,待我有機會,一定造一輛不顛簸的馬車,讓人坐著舒服。
路上,陳正南和王可倍感有趣的是,這次為兩人趕車的,居然是一個秀才,據他自己說,考了十幾年沒能中舉,索性放棄了,
不去教書不說,甚至也不再讀書了,就以趕馬車為業,過得倒也輕鬆快活。
路上,車夫給兩人介紹說,這金陵夫子廟始建於東晉鹹康三年,乃王導為治國以培育人才而設,“立太學於秦淮河南岸”,如今是金陵孔廟、金陵文廟、金陵文宣王廟,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國四大文廟之一。
在夫子廟下了馬車後,王可仍然用銀幣結了車資,兩人便隨眾多的遊人一起,湧入那一片滴落著時光遺韻的軒屋高閣之中。
晚風裏,風鈴聲中,陳正南拉著王可行走在孔廟、學宮、貢院等老屋之間,直覺身處之地,便是在無盡的讀書人遺落的夢中。
從貢院裏走出來,便是傳說中的秦淮河。此刻,陳正南站在了六朝煙雨的十裏秦淮河畔。
如果說這叫做金陵的城,是歲月用千年的繁華堆砌而就,而秦淮河,則是多少代文人雅士用魂牽夢縈和浪漫所鑄成。
秦淮河,古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唐以後改稱秦淮,有南北兩源,北源句容河,發源於寶華山南麓;南源溧水河,發源於東廬山,
兩河在方山埭西北村匯合成秦淮河幹流,從東水關流入並橫貫金陵城,從西水關流出注入長江。
陳正南和王可居然來得晚了一些,第一撥的畫舫、遊船,已然給人叫完了。兩人無奈,隻得交錢訂了一隻小船,在附近等待。
河岸上,涼風拂麵,乍暖還寒。
陳正南站在如夢似幻又一片氤氳的河邊上,隻見滿目皆畫舫,船上彩燈如星光燦爛於天河,果真是碧城彩絢樓台,紫陌香生郭情,好一派十裏秦淮坐歌市,酒簾高曳紅搖翠。
人聲鼎沸裏,燈火輝煌。
秋夜的風撲麵而來,脂粉香夾雜著空氣,叫賣聲不絕於耳。船離岸,船上的人向岸上看去,岸上的人慢慢地也隻剩殘影;岸上的人看遠去的船,燈火輕搖如同夢幻飄散。
船行漾漾柔波之上,盈盈燈光透過船窗,船裏的人如在詩中,如在畫裏,朦朦朧朧,縹緲隱約間不可捉摸。
陳正南立於岸上石欄邊,隻見畫舫流燈之下,黯黯的秦淮水被映射得如同滿地彩色碎琉璃。
“十裏笙歌,三世長夢,煙波渺渺入金陵。”麵前一晃而過的一艘畫舫上,一位身材瘦長的男子低聲吟道,聽口音,他也是外地人,且已經有了酒意。
秋夜的風撫弄著河畔的殘柳,朱雀橋邊有溫暖的人間燈火,有此起彼伏的叫賣聲,有遊人的歡笑聲,有燈火盡頭悠揚的歌聲。
又一艘紅色畫舫迎麵而來,船大浪急。船上傳來琵琶語,一位粉衣麗人正撫弦咿咿呀呀地低唱:“夢醒人皆散,人去畫舫空,隻留下河水悠悠空自流,十裏秦淮,六朝煙雨,浮生若夢歡聚宴,明年君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