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他想,潁州府暴亂自己處置不當,釀成災禍,禍及城市,傷及百姓,可是這地方位處淮河岸邊,地處偏遠,憑自己這多年的老油條功夫,上下其手,糊弄一番自然能夠擺平,說不定自己平白還能得一份好處。
所以他先和沈知府通了氣,見沈知府並無異議,才憑著自己的如意算盤寫了奏報,朝廷中又有吳王給他做後台,自然也不要擔心。
讓人想不到的是,堂堂一國兵部尚書,此時竟然突然蒞臨自己這小小兵營!
震驚之餘,劉知元便意識到自己可能惹下了麻煩,可是短時間之內,卻不知這麻煩由何而來,哪裏出了岔子,誰捅了簍子。
之後,他忽然想到自己的奏報中有許多不實之處,心下不禁凜然,自是驚慌、害怕。
當下,劉知元本能地為自己辯解說道:“稟大人,卑職兵營在這淮河邊上,南照集距離潁州府六十裏,潁州府二郎教匪徒騷亂一事,卑職為保地方平安,提前一日就帶兵去了潁州府,提前布置。
可惜地方上頭腦貪戀權勢,互相掣肘,竟以致沒有安排妥當,造成匪禍災難,禍及城市和百姓。”
兵部尚書江向陽聽到他這段為自己辯白的解釋,心中不禁冷笑,當即說道:“劉守備,有些事情我已經知道了。”
當下便懶得理他,就在這時,隻見從外麵走進來一位兵士服裝的年輕人,闊步走進衙門正堂之後,到了案前,雙腳並立,利索地跪下行禮:“卑職陳正南,叩見大人!”
他磕頭之後抬起頭來,江向陽驚奇地發現,這人居然就是剛才在營房裏看見,旁邊圍著一群士兵擺弄環形盾牌的年輕兵士。看年齡果然年輕,最多不過20歲,可看上去卻氣宇軒昂,朝氣蓬勃,一臉英氣。
江尚書當下便感到喜歡,連忙說道:“陳千萬,快快請起!”他說著,向旁邊的人擺手,指著自己旁邊說道:“快給陳千總搬一把椅子過來。”
立刻就有軍校取了椅子過來,放在江尚書的旁邊,陳正南又給江尚書行了一個禮:“謝大人賜坐。”
說完,他方才在那椅子上正襟坐下,麵向江上書,臉上不卑不亢。
江尚書微微一笑,問道:“陳千總,你入營之前做什麽營生?”
陳正南大聲答道:“稟大人,卑職從前是一名木木匠。”
江尚書不禁有些驚奇,又問道:“你可曾看過一些兵書戰策?”
陳正南答道:“啟稟大人,也曾看過三兩本,隻是隻淺淺地讀了一些,知道一些皮毛而已。”
江尚書見他如此謙虛,心下便有好感,就問道:“我聽說這一次殲滅、捉拿二郎教匪眾,是你的功勞,據說你用了一個什麽自己琢磨的陣法,可有這事?”
陳正南答道:“稟大人,卑職也隻是首次試驗一下,僥幸得逞。”
江向陽滿意地點點頭:“你用的是什麽法子呢?可否說來聽聽?”
陳正南便道:“大人。兵法有雲,用兵之要領,無非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敵則能避之。
我這陣法,名曰兄弟陣,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六人如同親兄弟一般,以守為攻,守則拚命相互守望保全;攻則以多打少,至少也是二打一。”
江向陽道:“好,陳千總果然有心得,此乃用兵之核心要義也,先存自己,再攻敵,是以先保全而後得勝。那麽,統兵禦敵,陳千總可有體會?”
陳正南道:“大人,卑職是千總之職,於陣前衝撞砍殺勉強還好,也是我職責所在,哪裏敢在大人麵前大談統兵之道,請大人恕罪。”
江向陽撫掌笑著:“哎,陳千總不必顧慮,須知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誌,你如此年輕有為,胸中必有韜略,統兵禦敵自然有所心得,不妨試談一番,講來我聽。”
聽了這話,陳正南心說:我的孩喲,幸虧二少爺才送給我兩本兵書,姐姐又給我找了一本《孫子兵法》,我也剛好看了幾頁,要不然今天我可就難看了,哪裏能說得出一句來。當下便說:“大人,卑職鬥膽了。
先賢有雲,古之治兵,先求將而後選兵。今之言兵者,先招兵而並不擇將。譬之振衣者,不提其領而摯其綱,是棼之也,將自斃矣。所以,卑職以為,選將勝於選兵;帶兵之法,卑職以為,為將者一定要身先士卒,讓士兵做的事情自己要先做,才能有經驗體會,才能真正地帶領好他們。
兵書又說,如將視兵如子,則兵事將如父;將視兵如弟,則兵事將如兄,所以,卑職認為,平日裏為將者應該與士兵同伍,即同吃同住,情若手足,如此更能知兵、用兵,才能戰場上同甘苦,共命運。
卑職竊以為,為將者還應不貪財,上有賞,不私占,重賞有功兵士,賞罰講究公道、明察、心服,則兵士心力專一,拚殺之時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為國奮力。”
兵部尚書江向陽聽陳正南說到這裏,不禁用手掌敲擊了一下桌子,大聲說道:“好好一個賞罰公道,置之死地而後生,為國奮力,此乃真正帶兵之要義也!”
江向陽說著站了起來,大聲道:“陳千總,這一次你在潁州府西邊設置防線,成功阻擊斬殺了二郎教匪眾,未曾有一人漏網。且說說看,你此番建此大功原因何在呢?”
陳正南道:“稟大人,大功談不上,不過是職責所在的小勝而已。卑職以為,第一,卑職提前派人偵查,經過觀察、判斷,掌握了二郎教匪徒的活動動向,斷定他們事後必然西逃;第二,卑職手下七百多人,之前專門演練了陣法,二郎教的匪眾一時之間難以適應,所以才被我斬殺。
第三,兵書有雲,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當其之時,我率部下迎擊二郎教匪眾,正值其僥幸得勝之後一心西逃,銳氣已消,全無鬥誌,其惰性十足,是以為我所擊敗。”
江向陽聽到這裏,連連點頭,不禁向眾人說道:“陳千總雖然年輕,卻是不可多得的將才,此乃我輩之幸,國家之幸也!”
劉守備在旁邊聽到這話,連忙說道:“大人,卑職此前疏忽,正在改正,將重新書寫奏表給陳千總表功,以不埋沒人才,為國家盡力,為皇上盡忠。”
兵部尚書江向陽聽了他這話,便點頭道:“好,我等你的奏表。”
說完,他便轉頭向陳正南道:“陳千總,你現在列一張單子給劉守備,將你手下有戰功之人,全部寫上。你剛才說的‘賞罰講究公道、明察、心服,則兵士心力專一’,這乃是千破萬破,隻有這一條不破的真理,我學了就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
劉守備聽到這裏,意識到是自己上次的奏表捅出了簍子,可是他怎麽也想不通,兵部和皇上怎麽這麽快就知道了?並且,兵部尚書江向陽來到之後,第一個要見的居然是陳千位,還知道他立下的戰功被自己埋沒,因而心頭慚愧不已。
這時,就聽兵部尚書江向陽又大聲說道:“劉守備,你現在召集那些在潁州府參加過行動的汛頭以上的將校,讓他們都過來,給他們每人一份紙筆。”
劉守備聽到這裏,一時不明就裏,但隻得向站在下麵的校尉揮了一下手,那校尉連忙跑出去叫人,辦理筆墨紙硯。
這時,軍營裏的人都知道兵部的人已經到了大營,劉守備的兒子還把兵部的一名官員捆了起來,弄了一場誤會,都很緊張。
阮奎等十幾名到潁州府參加過平叛的校官,忽然聽到後部的老爺在守備正堂召見,都慌忙趕來,伏在堂下叩拜。
兵部尚書江向陽對他們說道:“你們各位可都是參加過潁州府剿滅二郎教匪眾的?”
眾人躬身答道:“啟稟大人,我等參加過。”
江向陽道:“現在,你們每人領一份紙筆,把你們參加剿滅二郎教匪眾的前後經過,寫一張陳情表。記住,不得相互詢問,不得相互抄寫,違令者責罰五十軍棍,你們可都聽明白了?”
眾人連忙答道:“標下明白。”
當下,便有校官過來給每人發了筆和紙,這些人便四處找桌椅凳子書寫起來。
陳正南也拿了一張紙寫了,另又要了一張紙,給周大山、手下十幾個汛長和崔標、姚猛等人報功。
約莫過了半個時辰,那些將校修修改改,終於寫完了陳情表,兵部的筆貼式當場收了。
江向陽當時也不去看,便拉了陳正南,由劉守備陪著又去參觀了營房,查看了訓練場,詢問了士兵的夥食,軍餉發放情況,其他也沒有說什麽。
中午,劉守備安排了一場盛宴,招待兵部一行眾人,江向陽也不拒絕,不再與他談公事,眾人暢快地喝了一場酒,解了幾天來的疲乏。
第二天一早,江向陽一行就要從淮河巡防大營碼頭登船北歸,陳正南陪著劉守備和大營裏的校官們,直送到碼頭上,侍候著兵部的老爺們上了船,順流東下,奔揚州迴京城。
船開了之後,那船上做飯的廚娘過來說:“各位大老爺,你們沒有上船的時候,營房裏邊頭送來兩壇我們這邊有名的臨泉芥菜。
說是給你們路上吃,我搬了一下,卻特別的重,哪裏能搬得動,打開一看,裏邊並沒有芥菜,請老爺們來看一下,不然出了閃失,怪在我這老婦人身上,可是擔待不起。”
江向陽等人聽到她這麽說,也覺得驚奇,便和兩名侍王走過去查看,拿開水封壇的蓋子,隻見裏麵全是金瓜子。
江向陽看了之後,倒吸一口涼氣,讓計侍郎收了那兩壇金瓜子,妥善保存。
上午,江向陽站在船舷邊看著河水東流,心中不由得暗想:還是皇上英明,如若我派其他人來調查這事,這劉守備就算不拿出兩壇金瓜子,至少也拿出半壇,哪裏還有人能夠不被收買,不蒙蔽我,不欺騙皇上的?
真是膽大妄為,豈有此理!還好,所幸這一趟是我自己來了。由此看來,以後很多工作上的事,還是要親力親為最好。
所以他先和沈知府通了氣,見沈知府並無異議,才憑著自己的如意算盤寫了奏報,朝廷中又有吳王給他做後台,自然也不要擔心。
讓人想不到的是,堂堂一國兵部尚書,此時竟然突然蒞臨自己這小小兵營!
震驚之餘,劉知元便意識到自己可能惹下了麻煩,可是短時間之內,卻不知這麻煩由何而來,哪裏出了岔子,誰捅了簍子。
之後,他忽然想到自己的奏報中有許多不實之處,心下不禁凜然,自是驚慌、害怕。
當下,劉知元本能地為自己辯解說道:“稟大人,卑職兵營在這淮河邊上,南照集距離潁州府六十裏,潁州府二郎教匪徒騷亂一事,卑職為保地方平安,提前一日就帶兵去了潁州府,提前布置。
可惜地方上頭腦貪戀權勢,互相掣肘,竟以致沒有安排妥當,造成匪禍災難,禍及城市和百姓。”
兵部尚書江向陽聽到他這段為自己辯白的解釋,心中不禁冷笑,當即說道:“劉守備,有些事情我已經知道了。”
當下便懶得理他,就在這時,隻見從外麵走進來一位兵士服裝的年輕人,闊步走進衙門正堂之後,到了案前,雙腳並立,利索地跪下行禮:“卑職陳正南,叩見大人!”
他磕頭之後抬起頭來,江向陽驚奇地發現,這人居然就是剛才在營房裏看見,旁邊圍著一群士兵擺弄環形盾牌的年輕兵士。看年齡果然年輕,最多不過20歲,可看上去卻氣宇軒昂,朝氣蓬勃,一臉英氣。
江尚書當下便感到喜歡,連忙說道:“陳千萬,快快請起!”他說著,向旁邊的人擺手,指著自己旁邊說道:“快給陳千總搬一把椅子過來。”
立刻就有軍校取了椅子過來,放在江尚書的旁邊,陳正南又給江尚書行了一個禮:“謝大人賜坐。”
說完,他方才在那椅子上正襟坐下,麵向江上書,臉上不卑不亢。
江尚書微微一笑,問道:“陳千總,你入營之前做什麽營生?”
陳正南大聲答道:“稟大人,卑職從前是一名木木匠。”
江尚書不禁有些驚奇,又問道:“你可曾看過一些兵書戰策?”
陳正南答道:“啟稟大人,也曾看過三兩本,隻是隻淺淺地讀了一些,知道一些皮毛而已。”
江尚書見他如此謙虛,心下便有好感,就問道:“我聽說這一次殲滅、捉拿二郎教匪眾,是你的功勞,據說你用了一個什麽自己琢磨的陣法,可有這事?”
陳正南答道:“稟大人,卑職也隻是首次試驗一下,僥幸得逞。”
江向陽滿意地點點頭:“你用的是什麽法子呢?可否說來聽聽?”
陳正南便道:“大人。兵法有雲,用兵之要領,無非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敵則能避之。
我這陣法,名曰兄弟陣,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六人如同親兄弟一般,以守為攻,守則拚命相互守望保全;攻則以多打少,至少也是二打一。”
江向陽道:“好,陳千總果然有心得,此乃用兵之核心要義也,先存自己,再攻敵,是以先保全而後得勝。那麽,統兵禦敵,陳千總可有體會?”
陳正南道:“大人,卑職是千總之職,於陣前衝撞砍殺勉強還好,也是我職責所在,哪裏敢在大人麵前大談統兵之道,請大人恕罪。”
江向陽撫掌笑著:“哎,陳千總不必顧慮,須知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誌,你如此年輕有為,胸中必有韜略,統兵禦敵自然有所心得,不妨試談一番,講來我聽。”
聽了這話,陳正南心說:我的孩喲,幸虧二少爺才送給我兩本兵書,姐姐又給我找了一本《孫子兵法》,我也剛好看了幾頁,要不然今天我可就難看了,哪裏能說得出一句來。當下便說:“大人,卑職鬥膽了。
先賢有雲,古之治兵,先求將而後選兵。今之言兵者,先招兵而並不擇將。譬之振衣者,不提其領而摯其綱,是棼之也,將自斃矣。所以,卑職以為,選將勝於選兵;帶兵之法,卑職以為,為將者一定要身先士卒,讓士兵做的事情自己要先做,才能有經驗體會,才能真正地帶領好他們。
兵書又說,如將視兵如子,則兵事將如父;將視兵如弟,則兵事將如兄,所以,卑職認為,平日裏為將者應該與士兵同伍,即同吃同住,情若手足,如此更能知兵、用兵,才能戰場上同甘苦,共命運。
卑職竊以為,為將者還應不貪財,上有賞,不私占,重賞有功兵士,賞罰講究公道、明察、心服,則兵士心力專一,拚殺之時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為國奮力。”
兵部尚書江向陽聽陳正南說到這裏,不禁用手掌敲擊了一下桌子,大聲說道:“好好一個賞罰公道,置之死地而後生,為國奮力,此乃真正帶兵之要義也!”
江向陽說著站了起來,大聲道:“陳千總,這一次你在潁州府西邊設置防線,成功阻擊斬殺了二郎教匪眾,未曾有一人漏網。且說說看,你此番建此大功原因何在呢?”
陳正南道:“稟大人,大功談不上,不過是職責所在的小勝而已。卑職以為,第一,卑職提前派人偵查,經過觀察、判斷,掌握了二郎教匪徒的活動動向,斷定他們事後必然西逃;第二,卑職手下七百多人,之前專門演練了陣法,二郎教的匪眾一時之間難以適應,所以才被我斬殺。
第三,兵書有雲,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當其之時,我率部下迎擊二郎教匪眾,正值其僥幸得勝之後一心西逃,銳氣已消,全無鬥誌,其惰性十足,是以為我所擊敗。”
江向陽聽到這裏,連連點頭,不禁向眾人說道:“陳千總雖然年輕,卻是不可多得的將才,此乃我輩之幸,國家之幸也!”
劉守備在旁邊聽到這話,連忙說道:“大人,卑職此前疏忽,正在改正,將重新書寫奏表給陳千總表功,以不埋沒人才,為國家盡力,為皇上盡忠。”
兵部尚書江向陽聽了他這話,便點頭道:“好,我等你的奏表。”
說完,他便轉頭向陳正南道:“陳千總,你現在列一張單子給劉守備,將你手下有戰功之人,全部寫上。你剛才說的‘賞罰講究公道、明察、心服,則兵士心力專一’,這乃是千破萬破,隻有這一條不破的真理,我學了就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
劉守備聽到這裏,意識到是自己上次的奏表捅出了簍子,可是他怎麽也想不通,兵部和皇上怎麽這麽快就知道了?並且,兵部尚書江向陽來到之後,第一個要見的居然是陳千位,還知道他立下的戰功被自己埋沒,因而心頭慚愧不已。
這時,就聽兵部尚書江向陽又大聲說道:“劉守備,你現在召集那些在潁州府參加過行動的汛頭以上的將校,讓他們都過來,給他們每人一份紙筆。”
劉守備聽到這裏,一時不明就裏,但隻得向站在下麵的校尉揮了一下手,那校尉連忙跑出去叫人,辦理筆墨紙硯。
這時,軍營裏的人都知道兵部的人已經到了大營,劉守備的兒子還把兵部的一名官員捆了起來,弄了一場誤會,都很緊張。
阮奎等十幾名到潁州府參加過平叛的校官,忽然聽到後部的老爺在守備正堂召見,都慌忙趕來,伏在堂下叩拜。
兵部尚書江向陽對他們說道:“你們各位可都是參加過潁州府剿滅二郎教匪眾的?”
眾人躬身答道:“啟稟大人,我等參加過。”
江向陽道:“現在,你們每人領一份紙筆,把你們參加剿滅二郎教匪眾的前後經過,寫一張陳情表。記住,不得相互詢問,不得相互抄寫,違令者責罰五十軍棍,你們可都聽明白了?”
眾人連忙答道:“標下明白。”
當下,便有校官過來給每人發了筆和紙,這些人便四處找桌椅凳子書寫起來。
陳正南也拿了一張紙寫了,另又要了一張紙,給周大山、手下十幾個汛長和崔標、姚猛等人報功。
約莫過了半個時辰,那些將校修修改改,終於寫完了陳情表,兵部的筆貼式當場收了。
江向陽當時也不去看,便拉了陳正南,由劉守備陪著又去參觀了營房,查看了訓練場,詢問了士兵的夥食,軍餉發放情況,其他也沒有說什麽。
中午,劉守備安排了一場盛宴,招待兵部一行眾人,江向陽也不拒絕,不再與他談公事,眾人暢快地喝了一場酒,解了幾天來的疲乏。
第二天一早,江向陽一行就要從淮河巡防大營碼頭登船北歸,陳正南陪著劉守備和大營裏的校官們,直送到碼頭上,侍候著兵部的老爺們上了船,順流東下,奔揚州迴京城。
船開了之後,那船上做飯的廚娘過來說:“各位大老爺,你們沒有上船的時候,營房裏邊頭送來兩壇我們這邊有名的臨泉芥菜。
說是給你們路上吃,我搬了一下,卻特別的重,哪裏能搬得動,打開一看,裏邊並沒有芥菜,請老爺們來看一下,不然出了閃失,怪在我這老婦人身上,可是擔待不起。”
江向陽等人聽到她這麽說,也覺得驚奇,便和兩名侍王走過去查看,拿開水封壇的蓋子,隻見裏麵全是金瓜子。
江向陽看了之後,倒吸一口涼氣,讓計侍郎收了那兩壇金瓜子,妥善保存。
上午,江向陽站在船舷邊看著河水東流,心中不由得暗想:還是皇上英明,如若我派其他人來調查這事,這劉守備就算不拿出兩壇金瓜子,至少也拿出半壇,哪裏還有人能夠不被收買,不蒙蔽我,不欺騙皇上的?
真是膽大妄為,豈有此理!還好,所幸這一趟是我自己來了。由此看來,以後很多工作上的事,還是要親力親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