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這些話,這些舉報的人也沒脾氣了。


    反而是一個個跑到漁民村去,都想在廠子裏摻上一腳。


    但他們先走的是看老支書這一條路,心想好歹是村裏的幹部,多少有點發言權吧。


    但老支書看看在生產線上忙得不可開交的孫女,再看看帶領著村裏的老大爺們編籃子,編得熱火朝天,時不時還出去送貨的兒子。


    以及自己手上還拿著一個照著樣品沒編完的籃子。


    老支書果斷地搖搖頭,“我人老了,早就不管這些事了,要不你們直接去廠裏試試?”


    好吧……


    來都來了,既然老支書都這麽說了,他們就到廠裏去看一看吧。


    正好,即便他們沒來,高曉鬆也是要出去找人的。


    因為加工廠裏麵的工人忙不過來了。


    畢竟除了幹貨廠那邊之外,他們加工廠最近也接受了不少其他產品的加工。


    就像許秋秋說的,他們加工廠不拘於海產品加工。


    還有其他的小吃食之類的,隻要能加工的,他們都來者不拒。


    縣城裏包括省城裏大廠小廠一堆,人也多,家庭條件好的人也就更多了。


    有些家庭裏雙職工都是常見的,家裏頭兩個人都上班,自然是沒什麽時間迴家做飯的。


    而且兩個人都有收入,自然是不差錢的。


    鄉下這邊的東西送過去,在他們眼裏那就是土特產。


    甚至有些還多買了寄給遠方親戚嚐嚐。


    這就導致了,不止是幹貨廠那邊,就連他們自己加工廠這邊的貨都不夠了。


    而這個時候,通過薑燮遠知道這些事的薑小舅就想起來了。


    當初這小子跟他說許秋秋建立這個加工廠,那可不是與民爭利。


    而是為了增加村民的收入,和支援國家發展和建設。


    這不,他們果然做得很好。


    加工廠建立這一段時間,不隻是底下村民的收入增加了。


    連整個縣裏的消費都被刺激了,老百姓的購買力是杠杠上漲啊。


    “要想法子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刺激消費,漁民村加工廠這一點做得很好,咱們縣裏的工廠要多向他們學習啊。”


    薑小舅在會議上,甚至單獨拿出漁民村來舉例。


    搞的在座的人都酸掉了牙。


    知道國家現在各處都在搞建設,搞發展,他們也十分努力了。


    但是,這人啊,不是一個個都是商業天才。


    怎麽可能像許秋秋一樣,在這麽短的時間裏把一個廠子做得這麽風生水起呢?


    但是既然領導說了,讓他們像漁民村的加工廠學習,那就學唄!


    反正領導不是說了嘛,漁民村加工廠這邊的模式很新。


    那直接套用他們的模式開幹不就行了嗎?


    於是,會議結束之後,縣裏頭許多廠子都開始走這個模式。


    擴大業務,加大生產,主動去找客戶,還跟自己廠子周邊的村子開始合作。


    這……


    一時間整個縣裏都風風火火。


    漁民村這邊,倒是一點都不慌。


    反正他們已經吃了搶鮮的紅利,別說他們。現在手裏的活一大堆,根本就忙不完。


    就是沒有活兒,高曉鬆也會按照許秋秋的思路給他們找活兒幹,積極給廠子裏增加收益。


    這波村裏的男人們,手上的活計都基本進入了正軌。


    高曉鬆又把目光盯上了村裏麵的婦女同誌們。


    要知道加工廠能加工的不隻是海鮮,食品,還有衣服啊。


    在村裏頭挑幾個針線活幹的好的,或者是縫紉機踩的快的,給這些婦女同誌們簡單地培訓一下。


    高曉鬆就去跑了,縣裏的好幾個服裝廠,問他們需不需要工人幹活。


    如果不需要,他就到省裏去問問了。


    畢竟他已經找到了省城的路子。


    但是都是一個縣裏的,有發展的機會肯定要先給自己人。


    所以,這才先到縣裏的服裝廠來問問。


    高曉鬆是懂得語言藝術的,知道怎麽說才能把話說的漂亮。


    縣裏的服裝廠已經立馬就表示,“要的,當然要的。”


    “有多少人都城,要衣服做的合格有質量,咱也不怕多。”


    反正東西在這總不會賣不出去。


    縣裏頭好些廠子可是聽說過。幹貨廠跟漁民村的加工廠合作的事。


    而且上頭之前開會。還特意下發文件指出來,要讓他們向漁民村的加工廠學習。


    縣裏頭許多服裝廠都還在琢磨這個事情呢。


    心想那漁民村的加工廠都做的是一些海鮮食品之類的。


    也不知道他們在服裝廠要從哪裏去找一些願意加工服裝的村民來合作喲。


    而且就算是找到了,那也要從頭開始。


    第一個村裏要有帶頭的人,而且還要經過一係列技術培訓這些。


    隻要想想這些,那些廠子裏的領導頭都大了。


    心理正為難著呢。


    沒想到他們漁民村加工廠那邊的人自己就找上門來了。


    說是願意接一些服裝加工的工作,而且員工人家自己都培訓好了。


    這不正好給他們省了事了嗎?


    而且這段時間,他們也去幹貨場那邊打聽過了。


    跟漁民村的加工廠合作,那是真的舒心啊。


    花的成本不多不說,而且收到的迴報率還賊高。


    沒聽幹貨廠那邊的員工說,比起他們這幫正式員工,人家廠長都更願意用底下那幫村民了呢。


    聽了這些消息,服裝廠的領導想想也是。


    就這麽說吧,請正式工或臨時工,每個月都要固定給那麽多工資。


    但是人家拿了工資,卻不一定會幹那麽多活。


    可把貨轉到加工廠那邊來幹就不一樣了。


    人家不需要你給員工發工資,隻要商定好,令雙方都滿意的價格。


    人家交多少貨你給多少錢,而且還保質保量。


    聽說幹貨廠那邊,上個月就超額完成了任務,還受到了縣裏的表揚呢。


    這能夠在縣裏開廠子的人,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把算盤。


    如今上麵正在大力支持發展,誰不想當那個獲得表揚的人。


    或者成為某某某企業家代表呢?


    等他們想要拿出更好的成績來的時候,卻發現已經有人領先了。


    這些人心裏本來就鬱悶著呢,現在加工廠那邊的人找上門來,他們自然十分樂意。


    都想著下個月報一次產量也好,讓自己的廠子評一個先進積極單位什麽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八零:成為糙漢知青的小祖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茹茹小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茹茹小寶並收藏重生八零:成為糙漢知青的小祖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