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拓展
重生八零:成為糙漢知青的小祖宗 作者:茹茹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廠裏頭產量跟得上,外國人那邊訂單一個接一個。
祝廠長最近那叫一個春風得意。
要知道,這個幹貨廠剛建立的那會兒。
因為員工們不熟悉生產流程,再加上一個廠再大,工位也就那麽多。
就算工作熱情再怎麽高,產量也就那樣。
可自從漁民村的那個加工廠成立就不一樣了。
雖說那邊都是靠人力,沒啥機器,但那產量,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啊。
現在幹貨廠的產量,不但能滿足外國人,甚至還有富餘,在國內自產自銷。
如此大的變化,別說是祝廠長了,就是連上頭的人聽了,都很高興。
看著掛在自己辦公室的錦旗,祝廠長喝著杯子裏的茶都是甜的。
因此,當老支書和高曉鬆來到祝廠長辦公室的時候,看到的就是他如沐春風般的笑容。
這……祝廠長好像心情很好啊。
隻看一眼,高曉鬆這心就落到肚子裏去了。
心情好就好,心情好,才好談事情。
“老支書,高經理,來來來,快來坐。”
一看見倆人,祝廠長臉上的笑容就沒下去過,“二位今天過來,是不是加工廠那邊有什麽重要的事兒?”
“莫不是又要提前交貨了,你們等著,我這就讓高主任派車……”
村民們工作熱情高,提前交貨這種事情不是第一次,祝廠長已經熟門熟路了。
但是,高曉鬆聽了卻連連擺手說:“祝廠長,您誤會了,我們這次過來並不是為了交貨的事兒。”
“而是想來問問看,你們幹貨廠這邊能不能開拓其他貨源……”
其他貨源?
有文化的人說話就是不一樣,旁邊老支書還在疑惑這是啥意思?
祝廠長就已經明白了,他看了一眼高曉鬆,心說年輕人就是敢想。
不過,他們廠裏頭也正好有這個想法呢。
畢竟,外國人那一單生意,再多也有飽和的時候。
他們這麽大一個幹貨廠,雖然是因為跨國合作項目而建的,但可不能就指著外國人這一單生意過日子。
他們廠想要可持續地發展下去,遲早都得發展其他業務,尤其是國內的。
畢竟,這個時候跨國合作不是啥時候都有的。
就算有,也不一定輕易能談成。
要發展,還是得靠國內。
“這個嘛,廠裏肯定是要發展的,畢竟現在都講究什麽多元化,單一的生產項目是不可能持久的,隻是……”
停頓一下,祝廠長審視著高曉鬆,“不知道高經理說的,拓展貨源是什麽意思,可有具體章程?”
“我們目前就是有這個想法,至於具體章程,這不是在跟您商量嘛。”
祝廠長既然有這個意向,高曉鬆就放心了。
他坐在對麵,臉上的笑容十分真誠,“至於拓展貨源,我們是想著,加工廠都已經成立了,村民們閑著也是閑著。”
“就想問問,廠裏頭除了特定的幹貨,還收不收其他海產品,要是收,我們也好跟村民們說說,正好他們現在工作熱情高漲。”
這個嘛……
祝廠長當然知道村民們工作十分熱情,從每次提前交貨就能看出來。
但是,這個其他的海產品,他們幹貨廠就是要收,那也不可能是新鮮的海產品。
必須得是幹貨才行,不然怎麽叫幹貨廠呢。
既然是幹貨,那對於晾曬,那必須是有技術要求的。
這般想著,祝廠長就問了,“你們要發展其他海產品,那技術怎麽樣?能像之前那樣有質量保障嗎?”
“有。”聞言,高曉鬆迴答得斬釘截鐵。
要知道,他這個高經理的名頭可不是白叫的。
他既然負責了這個事兒,那對於這個領域,肯定是要去做相關了解的。
不然,怎麽對得起許秋秋的信任呢?
“年輕人,這話可不能說得太滿啊。”對於高曉鬆的自信,祝廠長當然是欣賞的。
可是祝廠長作為一廠之長,肩負的是整個廠子的發展。
高曉鬆也不是自家小輩,敢在他麵前打包票,祝廠長臉上神色難免嚴肅,“這個拓展貨源的事,說起來簡單,辦起來難,具體是怎麽樣的規劃,你們都想好了嗎?”
“要知道,許秋秋當初找我談事兒的時候,那可是連加工廠該怎麽建設的計劃書都寫好了。”
言外之意是,你們這個準備不充分啊。
其實,高曉鬆作為念過書的知青,有當副校長的爸爸從旁教導,自己又出去送過貨。
論見識和能力都是不差的,從前,祝廠長其實對年輕人的要求也不會很高。
可誰讓他先看見了許秋秋呢,那個丫頭做事兒還真讓人沒處挑,方方麵麵都很周全。
而且還都是年輕人,祝廠長這不很容易就對比起來了嗎?
好在,高曉鬆是許秋秋親自選出來負責加工廠的人,跟在她身後的那幾天也學了一手。
他敢和老支書找上祝廠長自然是提前做了準備的。
聽了這話,他立馬點點頭說,“這個我自然知道,所以我今天來見祝廠長也不是空手來的。”
說著,就從自己隨身攜帶的包裏拿出自己寫的加工廠發展規劃書。
雖然不如許秋秋那般方方麵麵都考慮到。
但好歹也是有計劃的,祝廠長拿過來看了看。
沒一會兒,他臉色溫和了許多,“你這個規劃書寫得不錯,老百姓才是實實在在的受益人啊。”
說著,他又看向老支書,“老支書,你們村裏有福氣啊,一個兩個都是做事實的人。”
“哪裏哪裏,都是年輕人自己有出息。”
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老支書也不知道該說啥。
現在年輕人的思維都活躍,可不是他們老人家能跟得上的了。
“嗯。”對於老支書的話,祝廠長深表讚同。
年輕人,就該一代比一代強。
看著那規劃書,祝廠長又說起了自己的意見,“你說,你們這個加工廠,業務能向其他行業輻射嗎?”
“其他行業?”
這話,莫說是老支書,就是高曉鬆也被問住了。
他們村子就住在海邊,一開始做的就是海產幹貨。
因此,哪怕是拓展,也隻往海產品這方麵去想。
至於其他行業,他們完全沒想過啊。
看了眼祝廠長,高曉鬆猶豫著沒說話。
祝廠長也知道,年輕人能想到這個程度,已經很不錯了。
祝廠長最近那叫一個春風得意。
要知道,這個幹貨廠剛建立的那會兒。
因為員工們不熟悉生產流程,再加上一個廠再大,工位也就那麽多。
就算工作熱情再怎麽高,產量也就那樣。
可自從漁民村的那個加工廠成立就不一樣了。
雖說那邊都是靠人力,沒啥機器,但那產量,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啊。
現在幹貨廠的產量,不但能滿足外國人,甚至還有富餘,在國內自產自銷。
如此大的變化,別說是祝廠長了,就是連上頭的人聽了,都很高興。
看著掛在自己辦公室的錦旗,祝廠長喝著杯子裏的茶都是甜的。
因此,當老支書和高曉鬆來到祝廠長辦公室的時候,看到的就是他如沐春風般的笑容。
這……祝廠長好像心情很好啊。
隻看一眼,高曉鬆這心就落到肚子裏去了。
心情好就好,心情好,才好談事情。
“老支書,高經理,來來來,快來坐。”
一看見倆人,祝廠長臉上的笑容就沒下去過,“二位今天過來,是不是加工廠那邊有什麽重要的事兒?”
“莫不是又要提前交貨了,你們等著,我這就讓高主任派車……”
村民們工作熱情高,提前交貨這種事情不是第一次,祝廠長已經熟門熟路了。
但是,高曉鬆聽了卻連連擺手說:“祝廠長,您誤會了,我們這次過來並不是為了交貨的事兒。”
“而是想來問問看,你們幹貨廠這邊能不能開拓其他貨源……”
其他貨源?
有文化的人說話就是不一樣,旁邊老支書還在疑惑這是啥意思?
祝廠長就已經明白了,他看了一眼高曉鬆,心說年輕人就是敢想。
不過,他們廠裏頭也正好有這個想法呢。
畢竟,外國人那一單生意,再多也有飽和的時候。
他們這麽大一個幹貨廠,雖然是因為跨國合作項目而建的,但可不能就指著外國人這一單生意過日子。
他們廠想要可持續地發展下去,遲早都得發展其他業務,尤其是國內的。
畢竟,這個時候跨國合作不是啥時候都有的。
就算有,也不一定輕易能談成。
要發展,還是得靠國內。
“這個嘛,廠裏肯定是要發展的,畢竟現在都講究什麽多元化,單一的生產項目是不可能持久的,隻是……”
停頓一下,祝廠長審視著高曉鬆,“不知道高經理說的,拓展貨源是什麽意思,可有具體章程?”
“我們目前就是有這個想法,至於具體章程,這不是在跟您商量嘛。”
祝廠長既然有這個意向,高曉鬆就放心了。
他坐在對麵,臉上的笑容十分真誠,“至於拓展貨源,我們是想著,加工廠都已經成立了,村民們閑著也是閑著。”
“就想問問,廠裏頭除了特定的幹貨,還收不收其他海產品,要是收,我們也好跟村民們說說,正好他們現在工作熱情高漲。”
這個嘛……
祝廠長當然知道村民們工作十分熱情,從每次提前交貨就能看出來。
但是,這個其他的海產品,他們幹貨廠就是要收,那也不可能是新鮮的海產品。
必須得是幹貨才行,不然怎麽叫幹貨廠呢。
既然是幹貨,那對於晾曬,那必須是有技術要求的。
這般想著,祝廠長就問了,“你們要發展其他海產品,那技術怎麽樣?能像之前那樣有質量保障嗎?”
“有。”聞言,高曉鬆迴答得斬釘截鐵。
要知道,他這個高經理的名頭可不是白叫的。
他既然負責了這個事兒,那對於這個領域,肯定是要去做相關了解的。
不然,怎麽對得起許秋秋的信任呢?
“年輕人,這話可不能說得太滿啊。”對於高曉鬆的自信,祝廠長當然是欣賞的。
可是祝廠長作為一廠之長,肩負的是整個廠子的發展。
高曉鬆也不是自家小輩,敢在他麵前打包票,祝廠長臉上神色難免嚴肅,“這個拓展貨源的事,說起來簡單,辦起來難,具體是怎麽樣的規劃,你們都想好了嗎?”
“要知道,許秋秋當初找我談事兒的時候,那可是連加工廠該怎麽建設的計劃書都寫好了。”
言外之意是,你們這個準備不充分啊。
其實,高曉鬆作為念過書的知青,有當副校長的爸爸從旁教導,自己又出去送過貨。
論見識和能力都是不差的,從前,祝廠長其實對年輕人的要求也不會很高。
可誰讓他先看見了許秋秋呢,那個丫頭做事兒還真讓人沒處挑,方方麵麵都很周全。
而且還都是年輕人,祝廠長這不很容易就對比起來了嗎?
好在,高曉鬆是許秋秋親自選出來負責加工廠的人,跟在她身後的那幾天也學了一手。
他敢和老支書找上祝廠長自然是提前做了準備的。
聽了這話,他立馬點點頭說,“這個我自然知道,所以我今天來見祝廠長也不是空手來的。”
說著,就從自己隨身攜帶的包裏拿出自己寫的加工廠發展規劃書。
雖然不如許秋秋那般方方麵麵都考慮到。
但好歹也是有計劃的,祝廠長拿過來看了看。
沒一會兒,他臉色溫和了許多,“你這個規劃書寫得不錯,老百姓才是實實在在的受益人啊。”
說著,他又看向老支書,“老支書,你們村裏有福氣啊,一個兩個都是做事實的人。”
“哪裏哪裏,都是年輕人自己有出息。”
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老支書也不知道該說啥。
現在年輕人的思維都活躍,可不是他們老人家能跟得上的了。
“嗯。”對於老支書的話,祝廠長深表讚同。
年輕人,就該一代比一代強。
看著那規劃書,祝廠長又說起了自己的意見,“你說,你們這個加工廠,業務能向其他行業輻射嗎?”
“其他行業?”
這話,莫說是老支書,就是高曉鬆也被問住了。
他們村子就住在海邊,一開始做的就是海產幹貨。
因此,哪怕是拓展,也隻往海產品這方麵去想。
至於其他行業,他們完全沒想過啊。
看了眼祝廠長,高曉鬆猶豫著沒說話。
祝廠長也知道,年輕人能想到這個程度,已經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