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萬年以前,神朝一夜間崩塌,從此,泛陸地界,便開始進入了動蕩的年代。
神朝興盛之時,神皇聚天下之力,共鑄九鼎,以視為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之象征。後因神朝消弭於史,當時天下威望最高的九人,便作扛鼎大能,分立諸國。
而東土物產豐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農耕條件優越,向來是立國者別無二選的最佳地界,於是九人之中實力最為強盛的三人,便占下了浩大的東土,分立紀上、雲中、異下三國。而其餘的六人,便於南陵之丘,西極高原,中州之海,北荒牧野建立六國。其中南陵之丘有南孟、洛司兩國;西極高原有青陵大部;中州之海有長夏、啟舜兩國;而北荒牧野,便是楚庭王帳。
九國各執一鼎,契山海神靈,平定亂世,造田營舍,建邑築城,國力迅速恢複壯大,數千年來,泛陸地界重新煥發了祥和安泰的盛景,雖各國之間亦時而有摩擦,但就天下大勢而言,尚且處於家國和平的年代。
東土,紀上。
若人之修為達煉靈化神之境,神遊天外,一路往東走,沿著大去江的東逝水,追其歸處,便會見過一座連綿不絕的巍峨山脈,其將大去江夾於天門之下,洶湧浪濤的大去江便會如同一柄驚世之劍終將歸鞘般盤伏下來,進而分流成不同的大河溪流,流入東土地界,滋潤土地,厚澤子民,最後才悄無聲息地匯入東海。
此山係的首座山名叫朝歌,以其峰頂有天然石拱成門,於此山脈,亦喚作天門朝歌。
天門朝歌北連空桑山,東發檀水河係,雄踞東土平原,乃東土地界的一大天然屏障。其阻絕外土,橫梗於江北,南麓之處,還有一片廣袤無垠的大林,因此東土之地,山澤潤土,水脈流係廣泛,礦產木料資源富饒,於泛陸五地之中,最為受上天眷顧,所以世人又稱東土為——天之禦府。
天門朝歌臨於紀上上端,以其險峻之山勢,為紀上國之守禦建立了一道天險。
紀上之界依天門朝歌而畫,所以其都府之地,亦稱為——朝歌。
朝歌城,乃紀上的第一大都域,是東土地界中,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
“天門之上開龍庭,九天朝暮歌升平。”
作為東土第一帝國的紀上,朝歌城極盛的威望一直充當著東土三國中的中心都城地位,與雲中,異下兩國的都域相比,其厚重的文化交流底蘊,吸引了許多能人異士的到來。
朝歌城是博大而壯麗的,整座都域,宛如棋盤,井井有條。其方圓達百餘公頃,規模宏偉,形製規整,南貫大去江分流而成的渭水,西繞陽河,東臨末塗水,南望天門朝歌。它沿襲了神朝白帝城的形製,三層城郭內外有別,城中地域區分嚴密。縱橫交錯的大街將城劃分為百餘個區域,東西之外各有兩市,老百姓們住在各個坊裏。
而在朝歌城之中,卻有三大世家雄踞屹立於此。須知道,一座京城作為背靠皇殿的第一都域,其城中十有七八的麵積,都應用以建設皇城,歸於宮牆深處,凰椅之上的那人所有,何時聽聞有世家能夠設府於京師之內,庇蔭在皇室之下的異聞?
————————————
傍晚的時候,長山之西浮沉著橘紅的夕陽,秋末的黃昏來得總是很快,還沒等山野上被日光蒸發起的水氣消散.太陽就落進了西山。
山穀中的嵐風帶著濃重的涼意,驅趕著白色的霧氣,向山下遊蕩;而山峰的陰影,更快地倒壓在朝歌城之中。
城東,顧府。
斜陽餘暉返照山光水色,灑在河水上的光,像是許多金針銀線,隨著水波晃動著。雲霞如一五彩的雙手在其上似撥撚琴弦般勾挑,悠揚婉轉的琴音便隨之彌散在雅致幽靜的庭院裏。
一縷山風於庭院之中的湖麵上拂過,拂動湖麵清荷,帶起道道漣漪。湖水清澈,有魚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霞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
“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
湖中有一亭,連與長廊於湖岸,立於湖心。其用上等的梨花木作料,飛簷翹角,多有異獸麵相,靈花異草,流雲山川之紋路雕刻其上,而其中最為惹眼的,便是亭頂之處的雙鯉戲珠。其北向天門朝歌,南麵渭水,爭躍之間,亦有“鯉魚躍龍門”之大意。
是為知魚亭。
此時,橫跨半湖之遠,接駁知魚亭的長廊之上,一道身影,正在婆娑的樹影的城中高大角樓黑影的遮蔽下,向著湖心亭緩步走去,餘暉在陰影的間隙中照落到他的身上,勾勒出了他的衣著與麵容輪廓。
那是一位書生模樣的男子。烏發束著白色絲帶,一身雪白的綢緞,腰間束有一條白綾長穗絛,上係一塊南陵盛產的羊脂白玉,其外罩著煙羅輕紗,外袍胸間,更繡有一三足之鼎圖案。他眉長入鬢,挺鼻薄唇,細長清冷的雙眼稍顯冷意,膚色雖白,但卻像大病初愈般,略顯病態的敗色。
隻見他落步輕慢,但在每一處的光影轉換間,一步踏出,白衣男子的身影便會俶爾出現在數尺開外,隻消得十餘步距離,十餘裏的湖上長廊在他的腳下便如同咫尺天涯般,轉瞬之間,便來到了亭前。
亭內湖上,如山澗之中潺潺流出幽泉之聲的嫋嫋琴音逐漸消散於嵐風之中,隻見亭中的有一男子,他撫琴靜坐,琴弦在其袖外素手下溫潤如水,又仿若大澤水霧,錚然而不響,寧靜而致遠。
盤腿靜坐的撫琴男子將手歸於袖中,放於股上,其緩緩抬起頭來,天邊的餘霞劃過千裏江山,與風共舞,闖入了知魚亭內,微微吹拂起了遮掩那人麵容的墨發。
眼如丹鳳,眉似臥蠶,雙耳懸珠,雙睛點漆,寬大素白衣袍飄飄逸逸,一三足之鼎刺繡覆於胸間。他唇薄口正,地閣輕盈,額闊澤玉,皮肉天倉飽滿,器宇軒昂,恍惚之間,如有千丈淩雲之誌氣,如搖地貔貅臨於座上。
站在亭外的魏豐羽弓腰作揖,恭敬道:“世子。”
那亭內的男子緩緩起身,走到亭邊,放眼天光雲霞,晨昏落日。
城之大,山河千裏國,城闕九重門。
他便是紀上護鼎世家——顧家的世子——顧河山。
半響,背身麵對書生之人方才淡淡道:“二弟,不必如此多禮。”
“謝世子”
魏豐羽靜靜地站在亭外,神色疏遠,淡淡迴道。
望著天邊落霞的顧河山低聲輕笑了一聲,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不再貪戀山河之色,拂袖歸於座上,他一手拂過案幾之上的古琴,眨眼瞬間,案幾之上便換成了一套品質上好的青釉茶具。隻見顧河山屈指一彈,湖岸邊種植的金馥玉蘭花瓣便與湖中清水自四麵八方朝著亭內匯聚而來,如同一條條由流水落花化成的金蛇,劃過長空之際,花香襲人,香遠益清,院內湖上亭中芳香四溢,滾沸水意,已達凰羽浮刻的茶罏之內。
茶湯入盞,嫋嫋青霧升騰而上,深秋黃昏意濃,湖上微起涼風。
顧河山嘴角噙笑,略微抬眼望向亭外之人,淡笑道:“若我不喊你進來,你可打算一直站在外頭。”
魏豐羽抬手收於腹前,點頷低垂,沉聲道:“無世子令,豐羽不敢妄自猜度。”
顧河山輕歎一聲,笑意盎然,他穩杯抬起茶盞,空中微晃,茶水卻一滴不灑。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他悠悠道:“做人可不能那麽迂腐……雖說我這是茶,並不是酒,但起碼醺茶,可沒醉酒來的傷身。”
晚風撩起魏豐羽的烏發,他聽著這些若有所指的話語,沉默不語。
“進來坐下吧,老大不小了,還沒過罰站的年齡麽?”
顧河山左肘枕於幾案之上,右腿微曲立起,右手持杯搭在膝上,其神色散漫,墨發飛揚,橘紅霞光落於他的臉上,當真有幾分醉酒之意。
“是。”
魏豐羽步入亭內,盤膝坐下,雙手搭於雙膝之上,眼神低垂,神色靜默,氣息淡遠。
直至一杯明淨透徹的茶湯被推至於他麵前,他看到了一張氣色稍差的臉。
他木然地抬起頭來。
顧河山卻沒有看向他,不知何時他手中的茶盞卻已變成了裝酒的器皿,酒具在他的手中,一起一落之間,都會向他的嘴中流入醇香卻刺鼻的酒氣,天邊的雲霞也變得沉紅,他的臉更似酒肆裏酗酒的酒客。
魏豐羽不禁眉頭一皺,聲音又不禁清冷了幾分:“世子,如今大小事務繁多,紀上形勢隱有動蕩,多事之秋,還需少飲方好。”
顧河山卻有些微醺地斷斷續續說道:“迂……迂腐!我輩修道者…若連這…這小小的桂花釀都下肚都會醉….那、那豈不是讓人….讓人貽笑大方!”
魏豐羽眉間凝成了川字,心道你這個一杯倒的人是怎地有皮有臉地能夠說出如此大言不慚的話來,莫不是這世子當得久了,身份顯赫,便覺得自己的酒量也會隨之提升?
“來!我猜你這趟喝茶喝的不少,酒怕是沒有喝過幾兩,今日哥倆一醉方休!”
顧河山搖頭晃腦地喊著,手指卻指向亭中的一根木柱,若此時有平日裏見慣了世子大人溫和恭謙,禮貌有度模樣的下人在此,怕是怎地也不會相信這個醉酒浪子就是他們推崇至極頂禮膜拜的顧家世子吧。
“世子,你醉了!”
魏豐羽語氣不由加重了幾分,他望著瘋瘋癲癲地顧河山,低聲喝道。
顧河山緩緩扭過頭來,半闔著的雙眼,透著一絲茫然,他搖搖晃晃地將手中的酒盞向魏豐羽遞去,打著酒嗝說道。
“你、你…剩下的歸你了!”
說罷便要伏趴在案幾之上,手中酒盞脫落,魏豐羽眼疾手快,一手接住酒盞,一手提於顧河山的臂膀,讓其不至於用臉於這方硬木來個相撞。
“那、那什麽…謝謝啊……”
顧河山低聲喃喃宛如夢囈,他忽而重心不穩地向側一摔,幸虧及時一手撐在木柱上,靠著一旁的魏豐羽施力,才能勉強站立。
“酒量有這麽差麽?”
魏豐羽斂著目光,落於顧河山的臉上,他極力想看出些什麽來,但除了一臉的醉意,亦別無其他。
“二、二弟!送…送你大哥我迴房!”
顧河山喊道,卻也沒等魏豐羽反應過來,眨眼間便到了他的背上。
魏豐羽身形一穩,瞬間身影一僵,他低垂的眼眸內神色震驚卻複雜,他沉默了數息,忽覺天圓地方所視之處皆有一股隱晦卻鋒銳的氣息,這些氣息雖然隱藏的很深,但他作為常年與生死作伴的顧家暗刃,卻在為熟悉不過。
這是殺氣。
方才顧河山暗中在他的脖頸處兩次按捏,意為——快走。
換茶作酒,便是人走茶涼,溫酒斬命。
“是,世子。”
魏豐羽沉聲答道,一手拿著酒盞,雙臂勾起顧河山的腿節,緩步走出知魚亭,踏上長廊,走向湖岸。
並不是他走不快,而是他不敢走太快。
日薄西山,暗紫色與沉紅各染半邊天,角樓巨大的陰影籠罩在庭院內,如一柄柄喋血的黑刃長劍,劃出漫天血光與死意。
背著顧河山的魏豐羽在長廊上逐漸遠去,夜幕降臨,月上樹梢,方圓幾裏中的殺氣在一瞬之間盡數褪去,湖上空中,玉蘭花瓣被晚風打著旋,隻見忽然白芒一閃,於月芒之下,玉蘭花瓣化為金色的齏粉,隨風散去。
“到了,放我下來。”
湖岸棧道上,顧河山雙腳穩穩立於地麵,他神色微凜,目中沉穩有度,鼻息悠長,眉間的酒意瞬間化去,一股溫和卻讓人極有距離感的氣息臨於其身上,仿佛方才在亭中的醉酒之人,從來不曾出現過一般。
顧河山理了理衣袍,負起一隻手在身後,拂了拂衣擺長袖,便信步向前,就要離去。
“為何幫我?”
魏豐羽皺了下眉,盯著他的高大的背影,月芒穿過林葉間隙落於他的白袍之上,猶如閃爍著琉璃之色。
顧河山並沒有停下的意思,隻是一道略顯感慨的聲音從前方傳來,如臨耳畔,卻隱有令人膽顫的意味。
“好刀,不能輕易就折掉……”
他頓了頓:“……但,我不希望有第二次。”
“嘭!”
手中的酒盞碎裂,破碎的鋒銳瓷片卻在他的手掌中留下了細密的傷口,滾熱的鮮血不斷從他的手中滴落在一旁的草地上,他卻猶如渾然不知。
魏豐羽看著那人的身影消失在燈火闌珊處,嘴唇緊抿,瞳孔微縮,零星的月光碎芒之下,依舊隱藏在陰影中的臉龐,陡然陰厲起來。
“是,世子。”
神朝興盛之時,神皇聚天下之力,共鑄九鼎,以視為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之象征。後因神朝消弭於史,當時天下威望最高的九人,便作扛鼎大能,分立諸國。
而東土物產豐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農耕條件優越,向來是立國者別無二選的最佳地界,於是九人之中實力最為強盛的三人,便占下了浩大的東土,分立紀上、雲中、異下三國。而其餘的六人,便於南陵之丘,西極高原,中州之海,北荒牧野建立六國。其中南陵之丘有南孟、洛司兩國;西極高原有青陵大部;中州之海有長夏、啟舜兩國;而北荒牧野,便是楚庭王帳。
九國各執一鼎,契山海神靈,平定亂世,造田營舍,建邑築城,國力迅速恢複壯大,數千年來,泛陸地界重新煥發了祥和安泰的盛景,雖各國之間亦時而有摩擦,但就天下大勢而言,尚且處於家國和平的年代。
東土,紀上。
若人之修為達煉靈化神之境,神遊天外,一路往東走,沿著大去江的東逝水,追其歸處,便會見過一座連綿不絕的巍峨山脈,其將大去江夾於天門之下,洶湧浪濤的大去江便會如同一柄驚世之劍終將歸鞘般盤伏下來,進而分流成不同的大河溪流,流入東土地界,滋潤土地,厚澤子民,最後才悄無聲息地匯入東海。
此山係的首座山名叫朝歌,以其峰頂有天然石拱成門,於此山脈,亦喚作天門朝歌。
天門朝歌北連空桑山,東發檀水河係,雄踞東土平原,乃東土地界的一大天然屏障。其阻絕外土,橫梗於江北,南麓之處,還有一片廣袤無垠的大林,因此東土之地,山澤潤土,水脈流係廣泛,礦產木料資源富饒,於泛陸五地之中,最為受上天眷顧,所以世人又稱東土為——天之禦府。
天門朝歌臨於紀上上端,以其險峻之山勢,為紀上國之守禦建立了一道天險。
紀上之界依天門朝歌而畫,所以其都府之地,亦稱為——朝歌。
朝歌城,乃紀上的第一大都域,是東土地界中,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
“天門之上開龍庭,九天朝暮歌升平。”
作為東土第一帝國的紀上,朝歌城極盛的威望一直充當著東土三國中的中心都城地位,與雲中,異下兩國的都域相比,其厚重的文化交流底蘊,吸引了許多能人異士的到來。
朝歌城是博大而壯麗的,整座都域,宛如棋盤,井井有條。其方圓達百餘公頃,規模宏偉,形製規整,南貫大去江分流而成的渭水,西繞陽河,東臨末塗水,南望天門朝歌。它沿襲了神朝白帝城的形製,三層城郭內外有別,城中地域區分嚴密。縱橫交錯的大街將城劃分為百餘個區域,東西之外各有兩市,老百姓們住在各個坊裏。
而在朝歌城之中,卻有三大世家雄踞屹立於此。須知道,一座京城作為背靠皇殿的第一都域,其城中十有七八的麵積,都應用以建設皇城,歸於宮牆深處,凰椅之上的那人所有,何時聽聞有世家能夠設府於京師之內,庇蔭在皇室之下的異聞?
————————————
傍晚的時候,長山之西浮沉著橘紅的夕陽,秋末的黃昏來得總是很快,還沒等山野上被日光蒸發起的水氣消散.太陽就落進了西山。
山穀中的嵐風帶著濃重的涼意,驅趕著白色的霧氣,向山下遊蕩;而山峰的陰影,更快地倒壓在朝歌城之中。
城東,顧府。
斜陽餘暉返照山光水色,灑在河水上的光,像是許多金針銀線,隨著水波晃動著。雲霞如一五彩的雙手在其上似撥撚琴弦般勾挑,悠揚婉轉的琴音便隨之彌散在雅致幽靜的庭院裏。
一縷山風於庭院之中的湖麵上拂過,拂動湖麵清荷,帶起道道漣漪。湖水清澈,有魚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霞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
“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
湖中有一亭,連與長廊於湖岸,立於湖心。其用上等的梨花木作料,飛簷翹角,多有異獸麵相,靈花異草,流雲山川之紋路雕刻其上,而其中最為惹眼的,便是亭頂之處的雙鯉戲珠。其北向天門朝歌,南麵渭水,爭躍之間,亦有“鯉魚躍龍門”之大意。
是為知魚亭。
此時,橫跨半湖之遠,接駁知魚亭的長廊之上,一道身影,正在婆娑的樹影的城中高大角樓黑影的遮蔽下,向著湖心亭緩步走去,餘暉在陰影的間隙中照落到他的身上,勾勒出了他的衣著與麵容輪廓。
那是一位書生模樣的男子。烏發束著白色絲帶,一身雪白的綢緞,腰間束有一條白綾長穗絛,上係一塊南陵盛產的羊脂白玉,其外罩著煙羅輕紗,外袍胸間,更繡有一三足之鼎圖案。他眉長入鬢,挺鼻薄唇,細長清冷的雙眼稍顯冷意,膚色雖白,但卻像大病初愈般,略顯病態的敗色。
隻見他落步輕慢,但在每一處的光影轉換間,一步踏出,白衣男子的身影便會俶爾出現在數尺開外,隻消得十餘步距離,十餘裏的湖上長廊在他的腳下便如同咫尺天涯般,轉瞬之間,便來到了亭前。
亭內湖上,如山澗之中潺潺流出幽泉之聲的嫋嫋琴音逐漸消散於嵐風之中,隻見亭中的有一男子,他撫琴靜坐,琴弦在其袖外素手下溫潤如水,又仿若大澤水霧,錚然而不響,寧靜而致遠。
盤腿靜坐的撫琴男子將手歸於袖中,放於股上,其緩緩抬起頭來,天邊的餘霞劃過千裏江山,與風共舞,闖入了知魚亭內,微微吹拂起了遮掩那人麵容的墨發。
眼如丹鳳,眉似臥蠶,雙耳懸珠,雙睛點漆,寬大素白衣袍飄飄逸逸,一三足之鼎刺繡覆於胸間。他唇薄口正,地閣輕盈,額闊澤玉,皮肉天倉飽滿,器宇軒昂,恍惚之間,如有千丈淩雲之誌氣,如搖地貔貅臨於座上。
站在亭外的魏豐羽弓腰作揖,恭敬道:“世子。”
那亭內的男子緩緩起身,走到亭邊,放眼天光雲霞,晨昏落日。
城之大,山河千裏國,城闕九重門。
他便是紀上護鼎世家——顧家的世子——顧河山。
半響,背身麵對書生之人方才淡淡道:“二弟,不必如此多禮。”
“謝世子”
魏豐羽靜靜地站在亭外,神色疏遠,淡淡迴道。
望著天邊落霞的顧河山低聲輕笑了一聲,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不再貪戀山河之色,拂袖歸於座上,他一手拂過案幾之上的古琴,眨眼瞬間,案幾之上便換成了一套品質上好的青釉茶具。隻見顧河山屈指一彈,湖岸邊種植的金馥玉蘭花瓣便與湖中清水自四麵八方朝著亭內匯聚而來,如同一條條由流水落花化成的金蛇,劃過長空之際,花香襲人,香遠益清,院內湖上亭中芳香四溢,滾沸水意,已達凰羽浮刻的茶罏之內。
茶湯入盞,嫋嫋青霧升騰而上,深秋黃昏意濃,湖上微起涼風。
顧河山嘴角噙笑,略微抬眼望向亭外之人,淡笑道:“若我不喊你進來,你可打算一直站在外頭。”
魏豐羽抬手收於腹前,點頷低垂,沉聲道:“無世子令,豐羽不敢妄自猜度。”
顧河山輕歎一聲,笑意盎然,他穩杯抬起茶盞,空中微晃,茶水卻一滴不灑。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他悠悠道:“做人可不能那麽迂腐……雖說我這是茶,並不是酒,但起碼醺茶,可沒醉酒來的傷身。”
晚風撩起魏豐羽的烏發,他聽著這些若有所指的話語,沉默不語。
“進來坐下吧,老大不小了,還沒過罰站的年齡麽?”
顧河山左肘枕於幾案之上,右腿微曲立起,右手持杯搭在膝上,其神色散漫,墨發飛揚,橘紅霞光落於他的臉上,當真有幾分醉酒之意。
“是。”
魏豐羽步入亭內,盤膝坐下,雙手搭於雙膝之上,眼神低垂,神色靜默,氣息淡遠。
直至一杯明淨透徹的茶湯被推至於他麵前,他看到了一張氣色稍差的臉。
他木然地抬起頭來。
顧河山卻沒有看向他,不知何時他手中的茶盞卻已變成了裝酒的器皿,酒具在他的手中,一起一落之間,都會向他的嘴中流入醇香卻刺鼻的酒氣,天邊的雲霞也變得沉紅,他的臉更似酒肆裏酗酒的酒客。
魏豐羽不禁眉頭一皺,聲音又不禁清冷了幾分:“世子,如今大小事務繁多,紀上形勢隱有動蕩,多事之秋,還需少飲方好。”
顧河山卻有些微醺地斷斷續續說道:“迂……迂腐!我輩修道者…若連這…這小小的桂花釀都下肚都會醉….那、那豈不是讓人….讓人貽笑大方!”
魏豐羽眉間凝成了川字,心道你這個一杯倒的人是怎地有皮有臉地能夠說出如此大言不慚的話來,莫不是這世子當得久了,身份顯赫,便覺得自己的酒量也會隨之提升?
“來!我猜你這趟喝茶喝的不少,酒怕是沒有喝過幾兩,今日哥倆一醉方休!”
顧河山搖頭晃腦地喊著,手指卻指向亭中的一根木柱,若此時有平日裏見慣了世子大人溫和恭謙,禮貌有度模樣的下人在此,怕是怎地也不會相信這個醉酒浪子就是他們推崇至極頂禮膜拜的顧家世子吧。
“世子,你醉了!”
魏豐羽語氣不由加重了幾分,他望著瘋瘋癲癲地顧河山,低聲喝道。
顧河山緩緩扭過頭來,半闔著的雙眼,透著一絲茫然,他搖搖晃晃地將手中的酒盞向魏豐羽遞去,打著酒嗝說道。
“你、你…剩下的歸你了!”
說罷便要伏趴在案幾之上,手中酒盞脫落,魏豐羽眼疾手快,一手接住酒盞,一手提於顧河山的臂膀,讓其不至於用臉於這方硬木來個相撞。
“那、那什麽…謝謝啊……”
顧河山低聲喃喃宛如夢囈,他忽而重心不穩地向側一摔,幸虧及時一手撐在木柱上,靠著一旁的魏豐羽施力,才能勉強站立。
“酒量有這麽差麽?”
魏豐羽斂著目光,落於顧河山的臉上,他極力想看出些什麽來,但除了一臉的醉意,亦別無其他。
“二、二弟!送…送你大哥我迴房!”
顧河山喊道,卻也沒等魏豐羽反應過來,眨眼間便到了他的背上。
魏豐羽身形一穩,瞬間身影一僵,他低垂的眼眸內神色震驚卻複雜,他沉默了數息,忽覺天圓地方所視之處皆有一股隱晦卻鋒銳的氣息,這些氣息雖然隱藏的很深,但他作為常年與生死作伴的顧家暗刃,卻在為熟悉不過。
這是殺氣。
方才顧河山暗中在他的脖頸處兩次按捏,意為——快走。
換茶作酒,便是人走茶涼,溫酒斬命。
“是,世子。”
魏豐羽沉聲答道,一手拿著酒盞,雙臂勾起顧河山的腿節,緩步走出知魚亭,踏上長廊,走向湖岸。
並不是他走不快,而是他不敢走太快。
日薄西山,暗紫色與沉紅各染半邊天,角樓巨大的陰影籠罩在庭院內,如一柄柄喋血的黑刃長劍,劃出漫天血光與死意。
背著顧河山的魏豐羽在長廊上逐漸遠去,夜幕降臨,月上樹梢,方圓幾裏中的殺氣在一瞬之間盡數褪去,湖上空中,玉蘭花瓣被晚風打著旋,隻見忽然白芒一閃,於月芒之下,玉蘭花瓣化為金色的齏粉,隨風散去。
“到了,放我下來。”
湖岸棧道上,顧河山雙腳穩穩立於地麵,他神色微凜,目中沉穩有度,鼻息悠長,眉間的酒意瞬間化去,一股溫和卻讓人極有距離感的氣息臨於其身上,仿佛方才在亭中的醉酒之人,從來不曾出現過一般。
顧河山理了理衣袍,負起一隻手在身後,拂了拂衣擺長袖,便信步向前,就要離去。
“為何幫我?”
魏豐羽皺了下眉,盯著他的高大的背影,月芒穿過林葉間隙落於他的白袍之上,猶如閃爍著琉璃之色。
顧河山並沒有停下的意思,隻是一道略顯感慨的聲音從前方傳來,如臨耳畔,卻隱有令人膽顫的意味。
“好刀,不能輕易就折掉……”
他頓了頓:“……但,我不希望有第二次。”
“嘭!”
手中的酒盞碎裂,破碎的鋒銳瓷片卻在他的手掌中留下了細密的傷口,滾熱的鮮血不斷從他的手中滴落在一旁的草地上,他卻猶如渾然不知。
魏豐羽看著那人的身影消失在燈火闌珊處,嘴唇緊抿,瞳孔微縮,零星的月光碎芒之下,依舊隱藏在陰影中的臉龐,陡然陰厲起來。
“是,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