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沙的張獻忠是既高興又不高興。高興的是,李自成吃癟了,還沒有在北京坐穩屁股呢,就被清軍給趕出來了。對於這個一直與他別苗頭的競爭者,他一直是比較忌憚的。兩人幾乎是同時稱帝,李自成的大順用永昌年號,而他的大西則是用大順做年號,其中的競爭一看就知道。
他不高興的是,廣東終究沒有攻進去。他好不容易弄出來了好用的火炮,炮兵們也還得用,可是卻遇上了梅雨時節,讓他的大炮沒有辦法發揮威力。等雨季過去,廣東方向的明軍已經做好了準備,再攻進去就不容易了。
他之前對拿下廣東寄予厚望,可是等他發現拿不下廣東之後,西邊的四川貴州,東邊的江西等地官軍都把防守做好了。他原來的手下本來就不多,到現在能占有這麽大的地盤兒,全靠的是投降過來的官軍,還有本地投效過來的一些盜匪。這些人打順風仗還湊和,讓他們去攻堅,倒是難為他們了。
至於北方,他壓根兒就沒有想著向這個方向發展。左良玉雖然是隻死老虎,可是他對自己的手下也完全沒有信心。他現在麾下的軍隊,連對付南方的明軍都沒有什麽優勢,對付最兵力雄厚而且戰鬥力不弱的左良玉,自然是力不從心。
而且北邊還有一個李岩,要是把左良玉給打跑了,與李岩的地盤兒接壤,那不是更危險了嗎?他至今對於李岩部隊的戰鬥力還是很忌憚,不敢有北顧得念頭。
雖然李岩現在隻是用一個安民平亂大元帥的名頭,可是李自成當初也是自命為大元帥,後來才稱帝的。所以他覺得李岩稱帝也是遲早的事,還是離的遠一些為好。更重要的是,他要在與李岩敵對之前,能訓練出一支精兵來才行。
他和李自成都是農民起義軍出身,所以對於農民很是寬容,政策也很粗放,宣揚的也是百姓免征三年。初期效果很好,百姓們揭竿而起,將當地的官府收拾掉,迎接他的部隊去控製。可是等他的部隊一接手,大部分農民都迴去種地去了,可是他的部隊卻是糧餉無著。所以他也隻能和李自成一樣,把主意打在了官紳們身上。
可是他們發展的速度太快,沒有對地方形成有效的控製,還是大量任用士紳階層。因此各地也開始出現官紳的叛亂,牽製了他們的不少精力。
長沙,吉王府,現在的大西皇城。
徐以顯奏對:“陛下,雖說現今咱們占據湖廣、江西大半,可是情況卻不容樂觀。各地士紳叛亂,糧餉坐吃山空,再過幾月,怕是就要無糧可食,無錢可發了。”
張獻忠笑著說道:“先生是不是記錯了吧,光是吉王、楚王、惠王、桂王這些宗室的家產就數不清,哪裏就到了坐吃山空的境地?”
“關鍵是糧食,”徐以顯提醒道:“陛下承諾各地免征三年,可是拿銀錢去購買,又會讓糧價大漲。而且還要給數十萬部隊開軍餉,這也是一筆巨大的支出。”
現在都開國了,自然不能還像流寇時代一樣,不把銀錢放在眼裏。當初他們弄到錢財的時候,他們甚至派人監督,讓士兵們把身上的銀錢全部扔進大河裏去,免得士兵們有了錢財逃迴家去當富家翁。現在為了穩定人心,也不能信手搶掠了,所以不但要給部隊供給糧食,還要給士兵發薪餉才行。
張獻忠撫著胸前的長須,沉默一會兒之後,淡淡的說道:“不是有人叛亂嘛。把那些人家抄了就是了,都是些地主官紳,有錢有糧。”
“這不是長久之計呀。”徐以顯繼續勸道。
潘獨鼇死後,徐以顯就是唯一能給張獻忠提些意見的人了。不過張獻忠自己很有主意,不論是提什麽建議,聽不聽就全在自己。所以徐以顯也隻能慢慢的勸導。
張獻忠直接問道:“先生有什麽想法,直說無妨。”
徐以顯終於說道:“陛下,咱們抄掠的朱朝藩王不少,浮財也都收繳。可是他們還有數百萬畝的田地,陛下卻是沒有處置。”
“不是讓那些佃戶繼續種了嘛。”張獻忠隨意的說著。
徐以顯立刻說道:“陛下,這些田產可不能歸到民田裏邊去。還有那些叛亂官紳的田產,也一樣要收歸官有,要收取稅賦才行。”
張獻忠想了一下,覺得沒什麽不好的,反正都是那些王府和逆犯的田產,對民心向背沒有什麽影響。於是同意:“嗯,就按先生說的辦吧。”
徐以顯還是繼續匯報:“微臣以為,稅賦也不宜過重,收五成就好,其他的都歸佃戶所有。如此一來,再加上出錢購買一些,基本也能讓兵將們吃飽了。”
張獻忠點頭,全盤同意了徐以顯的建議。之後問道:“那個賞功金、銀牌,弄好了沒有?兒郎們為國征戰,有功就要厚賞。還有銅錢,既然已經立國,就不能再用朱朝的銅錢了。”
“還在趕製當中。”徐以顯匯報:“不論是賞功金、銀牌,還是咱們的大順通寶,都是關係到新朝威儀,不能有絲毫馬虎。現正在讓最好的匠人雕琢樣版,等弄好了請陛下欽定。將來鑄造,也是要選最好的工匠和材料,讓百姓們看到咱們的大西的強盛。”
張獻忠此時卻是突然說道:“對了,那個銅錢少發一些,銅料優先用於鑄炮,剩下的再用來鑄錢。可是銅錢也不能參雜其他東西太多,像崇禎小兒一樣,銅錢、鐵錢亂發一氣,還不如不發呢。”
徐以顯拱手道:“陛下放心,此事微臣親自督理,定然不會讓朝廷失了顏麵。”
張獻忠點頭。之後對時遷問道:“張兄弟,士兵訓練的怎麽樣了?”
時遷是有苦說不出。他自己的部隊好說,可是讓他整訓別人的部隊,這不是為難他嗎?都是張獻忠的嫡係人馬,就算他想嚴厲一些,可是也沒人聽他的呀。所以到現在,他也就把他自己的五千兵馬訓練的有模有樣,張獻忠也隻允許他有這麽些人。其他的部隊都是做做樣子而已。
他躬身迴道:“迴稟陛下,各地戰事緊急,部隊征調頻繁,所以暫時隻訓練了少許步卒。”
張獻忠臉色不悅,不過也沒說什麽。現在也確實是亂,他隻能等過些時候再說。
他不高興的是,廣東終究沒有攻進去。他好不容易弄出來了好用的火炮,炮兵們也還得用,可是卻遇上了梅雨時節,讓他的大炮沒有辦法發揮威力。等雨季過去,廣東方向的明軍已經做好了準備,再攻進去就不容易了。
他之前對拿下廣東寄予厚望,可是等他發現拿不下廣東之後,西邊的四川貴州,東邊的江西等地官軍都把防守做好了。他原來的手下本來就不多,到現在能占有這麽大的地盤兒,全靠的是投降過來的官軍,還有本地投效過來的一些盜匪。這些人打順風仗還湊和,讓他們去攻堅,倒是難為他們了。
至於北方,他壓根兒就沒有想著向這個方向發展。左良玉雖然是隻死老虎,可是他對自己的手下也完全沒有信心。他現在麾下的軍隊,連對付南方的明軍都沒有什麽優勢,對付最兵力雄厚而且戰鬥力不弱的左良玉,自然是力不從心。
而且北邊還有一個李岩,要是把左良玉給打跑了,與李岩的地盤兒接壤,那不是更危險了嗎?他至今對於李岩部隊的戰鬥力還是很忌憚,不敢有北顧得念頭。
雖然李岩現在隻是用一個安民平亂大元帥的名頭,可是李自成當初也是自命為大元帥,後來才稱帝的。所以他覺得李岩稱帝也是遲早的事,還是離的遠一些為好。更重要的是,他要在與李岩敵對之前,能訓練出一支精兵來才行。
他和李自成都是農民起義軍出身,所以對於農民很是寬容,政策也很粗放,宣揚的也是百姓免征三年。初期效果很好,百姓們揭竿而起,將當地的官府收拾掉,迎接他的部隊去控製。可是等他的部隊一接手,大部分農民都迴去種地去了,可是他的部隊卻是糧餉無著。所以他也隻能和李自成一樣,把主意打在了官紳們身上。
可是他們發展的速度太快,沒有對地方形成有效的控製,還是大量任用士紳階層。因此各地也開始出現官紳的叛亂,牽製了他們的不少精力。
長沙,吉王府,現在的大西皇城。
徐以顯奏對:“陛下,雖說現今咱們占據湖廣、江西大半,可是情況卻不容樂觀。各地士紳叛亂,糧餉坐吃山空,再過幾月,怕是就要無糧可食,無錢可發了。”
張獻忠笑著說道:“先生是不是記錯了吧,光是吉王、楚王、惠王、桂王這些宗室的家產就數不清,哪裏就到了坐吃山空的境地?”
“關鍵是糧食,”徐以顯提醒道:“陛下承諾各地免征三年,可是拿銀錢去購買,又會讓糧價大漲。而且還要給數十萬部隊開軍餉,這也是一筆巨大的支出。”
現在都開國了,自然不能還像流寇時代一樣,不把銀錢放在眼裏。當初他們弄到錢財的時候,他們甚至派人監督,讓士兵們把身上的銀錢全部扔進大河裏去,免得士兵們有了錢財逃迴家去當富家翁。現在為了穩定人心,也不能信手搶掠了,所以不但要給部隊供給糧食,還要給士兵發薪餉才行。
張獻忠撫著胸前的長須,沉默一會兒之後,淡淡的說道:“不是有人叛亂嘛。把那些人家抄了就是了,都是些地主官紳,有錢有糧。”
“這不是長久之計呀。”徐以顯繼續勸道。
潘獨鼇死後,徐以顯就是唯一能給張獻忠提些意見的人了。不過張獻忠自己很有主意,不論是提什麽建議,聽不聽就全在自己。所以徐以顯也隻能慢慢的勸導。
張獻忠直接問道:“先生有什麽想法,直說無妨。”
徐以顯終於說道:“陛下,咱們抄掠的朱朝藩王不少,浮財也都收繳。可是他們還有數百萬畝的田地,陛下卻是沒有處置。”
“不是讓那些佃戶繼續種了嘛。”張獻忠隨意的說著。
徐以顯立刻說道:“陛下,這些田產可不能歸到民田裏邊去。還有那些叛亂官紳的田產,也一樣要收歸官有,要收取稅賦才行。”
張獻忠想了一下,覺得沒什麽不好的,反正都是那些王府和逆犯的田產,對民心向背沒有什麽影響。於是同意:“嗯,就按先生說的辦吧。”
徐以顯還是繼續匯報:“微臣以為,稅賦也不宜過重,收五成就好,其他的都歸佃戶所有。如此一來,再加上出錢購買一些,基本也能讓兵將們吃飽了。”
張獻忠點頭,全盤同意了徐以顯的建議。之後問道:“那個賞功金、銀牌,弄好了沒有?兒郎們為國征戰,有功就要厚賞。還有銅錢,既然已經立國,就不能再用朱朝的銅錢了。”
“還在趕製當中。”徐以顯匯報:“不論是賞功金、銀牌,還是咱們的大順通寶,都是關係到新朝威儀,不能有絲毫馬虎。現正在讓最好的匠人雕琢樣版,等弄好了請陛下欽定。將來鑄造,也是要選最好的工匠和材料,讓百姓們看到咱們的大西的強盛。”
張獻忠此時卻是突然說道:“對了,那個銅錢少發一些,銅料優先用於鑄炮,剩下的再用來鑄錢。可是銅錢也不能參雜其他東西太多,像崇禎小兒一樣,銅錢、鐵錢亂發一氣,還不如不發呢。”
徐以顯拱手道:“陛下放心,此事微臣親自督理,定然不會讓朝廷失了顏麵。”
張獻忠點頭。之後對時遷問道:“張兄弟,士兵訓練的怎麽樣了?”
時遷是有苦說不出。他自己的部隊好說,可是讓他整訓別人的部隊,這不是為難他嗎?都是張獻忠的嫡係人馬,就算他想嚴厲一些,可是也沒人聽他的呀。所以到現在,他也就把他自己的五千兵馬訓練的有模有樣,張獻忠也隻允許他有這麽些人。其他的部隊都是做做樣子而已。
他躬身迴道:“迴稟陛下,各地戰事緊急,部隊征調頻繁,所以暫時隻訓練了少許步卒。”
張獻忠臉色不悅,不過也沒說什麽。現在也確實是亂,他隻能等過些時候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