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之前,大同總兵薑驤和山西總兵王鉞終於決定降清。他們利用設宴宴飲的機會,把大順軍的製將軍張天琳等人殺死,然後襲擊了大順軍的營盤。由於遇襲突然,而且又沒有指揮,所以大順軍在大同的一萬多守軍死傷慘重,大部被殲滅。
與其說是薑驤等人掩藏的好,倒不如說是張天琳完全沒有防範。即便是李自成率領部隊退出了北京,之後又迴到了陝西,大順軍也沒有認為他們的事業遭到了巨大挫折。他們對於這些明朝降將及其蔑視,根本沒有想到這些人會再一次背叛。
可是等薑驤終於控製了局麵,要向清軍投降的時候,卻是發現清軍撤走了。他有些著急,於是派人去打探消息,才知道是李岩把清軍打敗並且趕走了。不過李岩似乎暫時沒有來大同的打算,於是他和王鉞一商量,反正清軍來也是給崇禎皇帝報仇的,既然清軍被趕走了,那他們就自己立個皇帝好了。
於是就把棗強王的後裔朱鼎柵找了出來,用來號令山西各地打擊大順在山西各地的政權,恢複明朝的統治。同時他分兵四處,將寧武、代州等地控製在手中,做兩手準備。要是李岩派兵過來,他以大同等地投獻,自然能得到更多獎賞。若是李岩不著急,他也不見意割據稱雄。
而後又聯絡宣府、陽和地區的前明官員。這些地區的官軍也是效法薑驤,突然攻擊李自成的軍隊,而後加入到薑驤的叛亂行列中。他們這些人投降李自成的時候是前後腳,現在趁著權力真空搞割據,也是爭先恐後。
不但是大同叛亂,直隸其他地區也發生了叛亂。清軍和李自成一樣,打下一處地方,還是原官任用。現在清軍退走,地方上都是這些朝秦暮楚的官員軍將掌權,於是各自擁兵自重也是理所當然。
當然,也有人來向李岩投降的,大都是京城周圍的州縣。這些人也算有眼光,他們認為李岩連清軍都能打敗,又占據了北京,雖然現在還沒有建立政權,不過也應該快了。至於崇禎皇帝的仇,不是把李自成趕出北京城了嗎,也就算是報了吧。
李牟在京城裏做的事,主要是兩個。一個是不讓明朝的官員離開,再一個就是簽發文書,讓那些投誠的官員將軍們原職留任,控製好地方。這兩件事都是李岩囑咐他做的,雖然他並不明白這麽做有什麽用。
不過他還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原來投降了清軍的京營士兵的鞭子都剪掉了。現在京營的士兵全都是禿頭,京城的百姓們都笑稱這些人是“僧兵”。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有李岩控製北京之後的強有力的隔離措施,京城內的瘟疫已經好了很多,新的患病人數每天都在大量減少。京城的百姓們終於敢出門了,糧店又排起了買糧的長隊。好在清軍走的時候隻搶了一些金銀綢緞,沒有把糧倉的糧食燒掉,否則的話京城也要鬧糧荒了。
李岩並沒有去攻打將軍關,因為清軍在入夜之後就趁夜撤走了。等王仁甫帶著步兵趕過來之後,他留下了兩百人在這裏守禦。這裏的守軍和屯田的百姓除了一地的屍體和被燒毀的房屋,什麽也沒有留下,所以這裏他必須留下足夠多的人去守衛。
之後他讓王仁甫帶領一萬人去駐守薊鎮,統一防備長城沿線還有東邊的吳三桂。而他則是帶著剩餘部隊迴北京。
王仁甫雖然很高興能夠獨當一麵,可是也很擔憂自己做不好。不是他能力不夠,實在是他兵力太少,照顧不過來這麽大的區域呀。
“大帥,”王仁甫請求:“能不能再多給卑職一些兵力,光是長城的重要隘口就十多個。而且還要防備永平府的吳三桂等人,實在是不敷使用呀。”
李岩說道:“我受你全權,你可以在薊鎮範圍內分配田地,募練新兵,也可以招撫前明官軍。至於長城隘口,先讓明兵暫時原班守衛。優先給隘口附近的軍戶百姓分配田土,一個士兵給二十畝,稍加訓練就可以讓他們去守衛隘口。不用阻擋敵人的進攻,也基本阻擋不住,隻要能夠及時報送消息即可。而你這裏,則要留出足夠的預備隊,用來阻擋敵軍侵襲。”
“請大帥盡快從河南調些官吏來幫忙,”王仁甫又是請求道:“雖然卑職可以任用當地的吏員,不過一時也難以明辨賢能。而且軍中將士許久不做這些事情,難免會有些生疏。”
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分田確實是由軍隊來幫忙做的,不過當時是由李岩、李牟、李仲三人親自指導。可是之後就都是任用有經驗的吏員和村長,軍兵隻是維持治安和幫助建設村寨,所以他們軍隊中有些經驗的人都是把總千總以上的高官了,不夠,也不能派去各地指導。
李岩點頭:“嗯,你先穩住局麵,控製要點。一月之內,就會有官吏過來接手。”
“好,卑職領命。”王仁甫抱拳遵令。
李岩帶著部隊迴到京城之後,就立刻讓李牟帶著留守京城的部隊北上昌平、居庸,先把京城門戶控製起來。至於宣府和大同,過些時候再收拾不遲。
而後他在武英殿召集了北京的大小官員,讓滿朝文武給崇禎皇帝服喪三日。並且讓禮部官員給崇禎皇帝定廟號,讓工部官員重新規劃崇禎安葬的陵墓,要擴建成皇帝陵寢的規製。
崇禎是真節儉,一般皇帝一即位就會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寢;可是崇禎卻是沒有這麽做。也許是他覺得自己年輕,不用著急,把錢都留給了軍隊。可是沒想到他卻是亡國之君,等死社稷之後居然連安葬的地方都沒有。一些官員百姓們不忍心看崇禎一直放在外邊,就自發的把他和周皇後都安葬在了田貴妃的陵墓中。
京城的官員們都很詫異,也很恐懼。他們好些人當初攝於李自成的威嚴,可是沒有去給皇帝哭靈,現在李岩卻是要給崇禎皇帝重新修葺陵墓,這不是打他們的臉嗎。
李岩看著眾官員臉上或是悲戚,或是尷尬,或是驚異的表情,說道:“都迴去準備吧,這是你們給大明最後一次盡忠了。等服喪期滿,你們就可以自由出入了。”
眾官員都是唯唯諾諾的答應下來。他們對於坐在武英殿皇位上的李岩沒有一個指責的,反正他們已經屈從了好幾次了,早就沒有什麽勇氣了。
與其說是薑驤等人掩藏的好,倒不如說是張天琳完全沒有防範。即便是李自成率領部隊退出了北京,之後又迴到了陝西,大順軍也沒有認為他們的事業遭到了巨大挫折。他們對於這些明朝降將及其蔑視,根本沒有想到這些人會再一次背叛。
可是等薑驤終於控製了局麵,要向清軍投降的時候,卻是發現清軍撤走了。他有些著急,於是派人去打探消息,才知道是李岩把清軍打敗並且趕走了。不過李岩似乎暫時沒有來大同的打算,於是他和王鉞一商量,反正清軍來也是給崇禎皇帝報仇的,既然清軍被趕走了,那他們就自己立個皇帝好了。
於是就把棗強王的後裔朱鼎柵找了出來,用來號令山西各地打擊大順在山西各地的政權,恢複明朝的統治。同時他分兵四處,將寧武、代州等地控製在手中,做兩手準備。要是李岩派兵過來,他以大同等地投獻,自然能得到更多獎賞。若是李岩不著急,他也不見意割據稱雄。
而後又聯絡宣府、陽和地區的前明官員。這些地區的官軍也是效法薑驤,突然攻擊李自成的軍隊,而後加入到薑驤的叛亂行列中。他們這些人投降李自成的時候是前後腳,現在趁著權力真空搞割據,也是爭先恐後。
不但是大同叛亂,直隸其他地區也發生了叛亂。清軍和李自成一樣,打下一處地方,還是原官任用。現在清軍退走,地方上都是這些朝秦暮楚的官員軍將掌權,於是各自擁兵自重也是理所當然。
當然,也有人來向李岩投降的,大都是京城周圍的州縣。這些人也算有眼光,他們認為李岩連清軍都能打敗,又占據了北京,雖然現在還沒有建立政權,不過也應該快了。至於崇禎皇帝的仇,不是把李自成趕出北京城了嗎,也就算是報了吧。
李牟在京城裏做的事,主要是兩個。一個是不讓明朝的官員離開,再一個就是簽發文書,讓那些投誠的官員將軍們原職留任,控製好地方。這兩件事都是李岩囑咐他做的,雖然他並不明白這麽做有什麽用。
不過他還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原來投降了清軍的京營士兵的鞭子都剪掉了。現在京營的士兵全都是禿頭,京城的百姓們都笑稱這些人是“僧兵”。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有李岩控製北京之後的強有力的隔離措施,京城內的瘟疫已經好了很多,新的患病人數每天都在大量減少。京城的百姓們終於敢出門了,糧店又排起了買糧的長隊。好在清軍走的時候隻搶了一些金銀綢緞,沒有把糧倉的糧食燒掉,否則的話京城也要鬧糧荒了。
李岩並沒有去攻打將軍關,因為清軍在入夜之後就趁夜撤走了。等王仁甫帶著步兵趕過來之後,他留下了兩百人在這裏守禦。這裏的守軍和屯田的百姓除了一地的屍體和被燒毀的房屋,什麽也沒有留下,所以這裏他必須留下足夠多的人去守衛。
之後他讓王仁甫帶領一萬人去駐守薊鎮,統一防備長城沿線還有東邊的吳三桂。而他則是帶著剩餘部隊迴北京。
王仁甫雖然很高興能夠獨當一麵,可是也很擔憂自己做不好。不是他能力不夠,實在是他兵力太少,照顧不過來這麽大的區域呀。
“大帥,”王仁甫請求:“能不能再多給卑職一些兵力,光是長城的重要隘口就十多個。而且還要防備永平府的吳三桂等人,實在是不敷使用呀。”
李岩說道:“我受你全權,你可以在薊鎮範圍內分配田地,募練新兵,也可以招撫前明官軍。至於長城隘口,先讓明兵暫時原班守衛。優先給隘口附近的軍戶百姓分配田土,一個士兵給二十畝,稍加訓練就可以讓他們去守衛隘口。不用阻擋敵人的進攻,也基本阻擋不住,隻要能夠及時報送消息即可。而你這裏,則要留出足夠的預備隊,用來阻擋敵軍侵襲。”
“請大帥盡快從河南調些官吏來幫忙,”王仁甫又是請求道:“雖然卑職可以任用當地的吏員,不過一時也難以明辨賢能。而且軍中將士許久不做這些事情,難免會有些生疏。”
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分田確實是由軍隊來幫忙做的,不過當時是由李岩、李牟、李仲三人親自指導。可是之後就都是任用有經驗的吏員和村長,軍兵隻是維持治安和幫助建設村寨,所以他們軍隊中有些經驗的人都是把總千總以上的高官了,不夠,也不能派去各地指導。
李岩點頭:“嗯,你先穩住局麵,控製要點。一月之內,就會有官吏過來接手。”
“好,卑職領命。”王仁甫抱拳遵令。
李岩帶著部隊迴到京城之後,就立刻讓李牟帶著留守京城的部隊北上昌平、居庸,先把京城門戶控製起來。至於宣府和大同,過些時候再收拾不遲。
而後他在武英殿召集了北京的大小官員,讓滿朝文武給崇禎皇帝服喪三日。並且讓禮部官員給崇禎皇帝定廟號,讓工部官員重新規劃崇禎安葬的陵墓,要擴建成皇帝陵寢的規製。
崇禎是真節儉,一般皇帝一即位就會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寢;可是崇禎卻是沒有這麽做。也許是他覺得自己年輕,不用著急,把錢都留給了軍隊。可是沒想到他卻是亡國之君,等死社稷之後居然連安葬的地方都沒有。一些官員百姓們不忍心看崇禎一直放在外邊,就自發的把他和周皇後都安葬在了田貴妃的陵墓中。
京城的官員們都很詫異,也很恐懼。他們好些人當初攝於李自成的威嚴,可是沒有去給皇帝哭靈,現在李岩卻是要給崇禎皇帝重新修葺陵墓,這不是打他們的臉嗎。
李岩看著眾官員臉上或是悲戚,或是尷尬,或是驚異的表情,說道:“都迴去準備吧,這是你們給大明最後一次盡忠了。等服喪期滿,你們就可以自由出入了。”
眾官員都是唯唯諾諾的答應下來。他們對於坐在武英殿皇位上的李岩沒有一個指責的,反正他們已經屈從了好幾次了,早就沒有什麽勇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