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還在混亂中,各色人物奔走遊說,錢謙益等人主張擁立潞王,而也有不少大臣按照正統程序,要求福王即位。可是身為南京最高長官的兵部尚書史可法,此時卻是猶豫不決。
立福王沒錯,完全符合正常程序。可是當年爭國本,以及後來的“庭擊”、“紅丸”、“移宮”三案,他的老師左光鬥可都是得力幹將。要是福王真的即位了,他肯定也會受到影響。因為當年他們審理逆案的時候,也是牽連甚廣,福王翻案,自然也不會客氣。
不過他們還有時間。自從京城陷落以來,南京的消息就相當閉塞,關於北京的消息都是從河南傳來的。可是河南又是李岩的地盤,崇禎皇帝生前還命令討伐河南的李岩,所以他們也不敢完全相信。
沒有準確的消息,自然也就會有無數的流言,有人說太子逃出來了,就在南下的路上。還有的說皇帝沒有死,和太子以及二王在海船上坐著呢,要不了多久就能來南京。
但是這些都是民間的流言,那些高官們,則是對河南的消息深信不疑。因為李岩沒有必要編造這樣的謠言,不論皇帝是不是還活著,李岩對於河南的掌控都是不會發生動搖的。不過官場上的高層卻是可以利用這個時間,盡量達到對他們最有利的結果。
史可法兩相為難,隻好去江北見馬士英。馬士英是鳳陽總督,高傑等人都是暫時投效在馬士英的麾下,所以馬士英對於新皇繼統也是有很大發言權的。
兩人商量過後,采取了兩不得罪的辦法,福王和潞王都不立了,打算去廣西迎桂王過來即位。錢謙益等東林一脈自然不會反對,他們反對的,隻是福王而已。這個事雖然定下來了,可是還不能宣布。北京那裏令百姓信服的消息還沒有傳過來,他們這裏就另立新君,實在是說不過去。
不過他們忽略了的是,他們能從河南得到北京的消息,高傑,黃得功等人也一樣可以。對於非軍事機密,河南是完全不封鎖的,任何人都能得到消息。而河南的文人已經意識到這是一件大事,還把公布出來的消息收集成冊,每日增修,作為將來修史的材料。
對於河南的文人來說,現在就顯得比較尷尬。李岩也沒有明確說不接納他們,不過要求必須通實務。去各科做官,必須要熟悉各科事務以及流程,而且是從基層做起,也就是做吏員做的活計。
可是小吏是不入流的,長久以來都是遭到讀書人鄙視,現在讓他們去做吏員,好多讀書人放不下這個臉麵。於是他們就開始鑽心研究學問,編纂曆史。反正在河南生活,要比在其他地方安心一些。首先是不用擔心餓肚子,河南的農業生產恢複的很好。再一個是不用擔心流賊土寇,李岩部隊的戰鬥力,足夠保證河南的安全。
所以黃得功等人很容易得到北京的消息。尤其是高傑,手裏有福王,更是奇貨可居。最關鍵是,南京守備太監盧九德,當初在北京的時候伺候過老福王。有這層關係在,自然不能讓潞王得了頭籌。
本來福王就是第一繼承人,又有盧九德從中聯絡,於是黃得功,劉良佐,高傑三人都支持福王即位。潞王在淮安,在劉澤清的控製之下,還有卜從善的支持,可是畢竟他們兩人的兵馬合起來,也不到高傑等人的一半,於是也隻好同意讓福王登基。
馬士英雖然是鳳陽總督,可是他沒有一個自己的兵馬。他看到各鎮將領們都要讓福王當皇帝,於是也立刻推翻了與史可法的約定,決定支持福王登基。文臣,太監,武將,三方勢力合理支持,福王的即位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隻等北京的確切消息傳來,就能付諸實現了。
而錢謙益和史可法等人還全然不知道,正在高興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東林黨人則是正在商量著以後的官員任職安排,以便他們東林君子能夠占據要職,讓江南半壁完全按照他們的意誌來運行。
在湘贛一帶的張獻忠,也同樣在攻城掠地。
本來最初是想去四川的,可是他突然發現李自成的主力去了陝西,而左良玉則是又占據了武昌。而後李自成又占山西,攻北京,似乎要在北方發展。
這樣一來,他和李自成就沒有接觸了。北邊有李岩擋著,南邊有左良玉阻隔。而且李自成控製了陝西,從漢中南下就是四川,他若是去了,豈不是又要和李自成正麵對決了嗎?
所以他改變計劃,繼續向南、向東攻城掠地。現在他名下的控製區域,已經南抵贛州,韶關,東到鄱陽,西達桂林。他控製的區域,也不小了。雖然還不如李自成,可是卻勝在地方富庶,物產豐饒。
同時他也終於在穩定的地盤上製造了一批火炮。不過他手下的匠人們不會隻會造明朝的大將軍炮。好在他給的工料足,薪俸也不低,而且處罰也嚴厲,工匠們不敢不盡心。這次一共鑄造五十門大炮,等最後檢驗驗收的時候,隻剩下十四門能用的。
就這,工匠們還興奮的向張獻忠報功呢。因為在給朝廷鑄炮的時候,他們的成功率可從來沒有多過兩成。
張獻忠無奈,隻好給工匠們一些酒飯,還有沒人發二兩銀子,讓他們再接再厲,繼續鑄炮。雖然火炮沒有李岩的打的遠,不過質量上倒是讓人放心不少,總算是敢足量的裝藥了。
不過張獻忠現在遇到了和李自成一樣的問題。占領的地盤兒太大了,部隊不夠用。收編了一些明朝的官軍,不過數量有限,不起什麽大用。而其他的都是聽說他要過來打了,才自發組織起來造反的農民。
這些人連鄉兵都如,派個人過來和他的人聯係一聲,就算是他的部曲了。而這些人的家鄉,則也算是他的控製區域了。而後他派出官員就了事,反正想要做官的讀書人多的是。不過到底能不能形成有效的控製,那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官軍在江西和兩廣建立了防線之後,張獻忠就基本停止了擴張,而是準備訓練一下部隊,鞏固一下地盤。就這方麵來看,他倒是比已經占了北京城的李自成還要強一些。
立福王沒錯,完全符合正常程序。可是當年爭國本,以及後來的“庭擊”、“紅丸”、“移宮”三案,他的老師左光鬥可都是得力幹將。要是福王真的即位了,他肯定也會受到影響。因為當年他們審理逆案的時候,也是牽連甚廣,福王翻案,自然也不會客氣。
不過他們還有時間。自從京城陷落以來,南京的消息就相當閉塞,關於北京的消息都是從河南傳來的。可是河南又是李岩的地盤,崇禎皇帝生前還命令討伐河南的李岩,所以他們也不敢完全相信。
沒有準確的消息,自然也就會有無數的流言,有人說太子逃出來了,就在南下的路上。還有的說皇帝沒有死,和太子以及二王在海船上坐著呢,要不了多久就能來南京。
但是這些都是民間的流言,那些高官們,則是對河南的消息深信不疑。因為李岩沒有必要編造這樣的謠言,不論皇帝是不是還活著,李岩對於河南的掌控都是不會發生動搖的。不過官場上的高層卻是可以利用這個時間,盡量達到對他們最有利的結果。
史可法兩相為難,隻好去江北見馬士英。馬士英是鳳陽總督,高傑等人都是暫時投效在馬士英的麾下,所以馬士英對於新皇繼統也是有很大發言權的。
兩人商量過後,采取了兩不得罪的辦法,福王和潞王都不立了,打算去廣西迎桂王過來即位。錢謙益等東林一脈自然不會反對,他們反對的,隻是福王而已。這個事雖然定下來了,可是還不能宣布。北京那裏令百姓信服的消息還沒有傳過來,他們這裏就另立新君,實在是說不過去。
不過他們忽略了的是,他們能從河南得到北京的消息,高傑,黃得功等人也一樣可以。對於非軍事機密,河南是完全不封鎖的,任何人都能得到消息。而河南的文人已經意識到這是一件大事,還把公布出來的消息收集成冊,每日增修,作為將來修史的材料。
對於河南的文人來說,現在就顯得比較尷尬。李岩也沒有明確說不接納他們,不過要求必須通實務。去各科做官,必須要熟悉各科事務以及流程,而且是從基層做起,也就是做吏員做的活計。
可是小吏是不入流的,長久以來都是遭到讀書人鄙視,現在讓他們去做吏員,好多讀書人放不下這個臉麵。於是他們就開始鑽心研究學問,編纂曆史。反正在河南生活,要比在其他地方安心一些。首先是不用擔心餓肚子,河南的農業生產恢複的很好。再一個是不用擔心流賊土寇,李岩部隊的戰鬥力,足夠保證河南的安全。
所以黃得功等人很容易得到北京的消息。尤其是高傑,手裏有福王,更是奇貨可居。最關鍵是,南京守備太監盧九德,當初在北京的時候伺候過老福王。有這層關係在,自然不能讓潞王得了頭籌。
本來福王就是第一繼承人,又有盧九德從中聯絡,於是黃得功,劉良佐,高傑三人都支持福王即位。潞王在淮安,在劉澤清的控製之下,還有卜從善的支持,可是畢竟他們兩人的兵馬合起來,也不到高傑等人的一半,於是也隻好同意讓福王登基。
馬士英雖然是鳳陽總督,可是他沒有一個自己的兵馬。他看到各鎮將領們都要讓福王當皇帝,於是也立刻推翻了與史可法的約定,決定支持福王登基。文臣,太監,武將,三方勢力合理支持,福王的即位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隻等北京的確切消息傳來,就能付諸實現了。
而錢謙益和史可法等人還全然不知道,正在高興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東林黨人則是正在商量著以後的官員任職安排,以便他們東林君子能夠占據要職,讓江南半壁完全按照他們的意誌來運行。
在湘贛一帶的張獻忠,也同樣在攻城掠地。
本來最初是想去四川的,可是他突然發現李自成的主力去了陝西,而左良玉則是又占據了武昌。而後李自成又占山西,攻北京,似乎要在北方發展。
這樣一來,他和李自成就沒有接觸了。北邊有李岩擋著,南邊有左良玉阻隔。而且李自成控製了陝西,從漢中南下就是四川,他若是去了,豈不是又要和李自成正麵對決了嗎?
所以他改變計劃,繼續向南、向東攻城掠地。現在他名下的控製區域,已經南抵贛州,韶關,東到鄱陽,西達桂林。他控製的區域,也不小了。雖然還不如李自成,可是卻勝在地方富庶,物產豐饒。
同時他也終於在穩定的地盤上製造了一批火炮。不過他手下的匠人們不會隻會造明朝的大將軍炮。好在他給的工料足,薪俸也不低,而且處罰也嚴厲,工匠們不敢不盡心。這次一共鑄造五十門大炮,等最後檢驗驗收的時候,隻剩下十四門能用的。
就這,工匠們還興奮的向張獻忠報功呢。因為在給朝廷鑄炮的時候,他們的成功率可從來沒有多過兩成。
張獻忠無奈,隻好給工匠們一些酒飯,還有沒人發二兩銀子,讓他們再接再厲,繼續鑄炮。雖然火炮沒有李岩的打的遠,不過質量上倒是讓人放心不少,總算是敢足量的裝藥了。
不過張獻忠現在遇到了和李自成一樣的問題。占領的地盤兒太大了,部隊不夠用。收編了一些明朝的官軍,不過數量有限,不起什麽大用。而其他的都是聽說他要過來打了,才自發組織起來造反的農民。
這些人連鄉兵都如,派個人過來和他的人聯係一聲,就算是他的部曲了。而這些人的家鄉,則也算是他的控製區域了。而後他派出官員就了事,反正想要做官的讀書人多的是。不過到底能不能形成有效的控製,那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官軍在江西和兩廣建立了防線之後,張獻忠就基本停止了擴張,而是準備訓練一下部隊,鞏固一下地盤。就這方麵來看,他倒是比已經占了北京城的李自成還要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