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駐地,羅汝才把玄珪叫了過來,吩咐道:“軍師,你學問高,給我想一個名號出來。要和李自成的差不多,不能被他比下去。”


    玄珪撫須而笑,說道:“主公,學生早就想好了。”


    “噢,想好了?”羅汝才驚訝的說道:“那說來聽聽。”


    玄珪搖頭晃腦的說道:“李自成既然是‘奉天倡義文武大將軍’,那麽主公就叫‘代天撫民威德大將軍’好了。”


    羅汝才一拍桌子,大笑道:“哈哈哈,好啊!他是奉天倡義,我是代天撫民。他是文武大將軍,我是威德大將軍。哈哈哈,他李自成一點兒便宜都沒有占著呀。不錯,不愧是舉人,有學問。”


    “主公謬讚了。”玄珪拱手謙虛著。


    羅汝才說道:“這樣,你想要什麽,去老營自己挑兩件。不論是物品還是女人,隻要是你看上的,領走就是。”


    玄珪拱手道:“學生沒有他求,隻求主公能夠善待百姓,恢複生產,讓天下早日恢複太平。”


    羅汝才一擺手,笑道:“行,這個事情我答應了,你迴去休息吧。”


    “學生告退。”玄珪欣慰的拱手告辭。


    等玄珪走了,羅汝才不屑的說道:“讀書讀壞了腦袋。我們是賊,縱橫四野。哪有時間留下來恢複生產,善待百姓?”


    他的親兵說道:“等咱們把官軍都打敗了,不就能安置百姓了?”


    “誰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打敗官軍?”羅汝才隨意的說道:“還是這樣四處攻殺自在。缺什麽東西了,直接去搶就行。等享受夠了,就去下一個地方。嘿嘿,這樣才是神仙般的好日子呀。”


    “將軍說的是呀。”親兵也是嘿嘿笑著說道。


    羅汝才吩咐道:“你去繡營,讓他們今晚就給我把那個‘代天撫民威德大將軍’的大旗給我弄出來。李自成的大旗用什麽料子,就給我用什麽料子。他的旗子有多大,就給我弄多大。還有旗杆也準備好,要和李自成的一樣高!我也不想壓他一頭,他也別想占我的便宜!”


    “遵命!”親兵抱拳應聲,立刻出去傳令。


    第二天,李自成讓人把羅汝才找來,要商量事情。


    羅汝才就把他的大旗給帶上了,讓手下往李自成的大旗旁邊一立,笑著說道:“自成,你看我這個名號怎麽樣?”


    李自成抬頭一看,發現羅汝才的大旗和他的大旗一模一樣,就連上麵的字數、顏色、字體都是一樣樣的。他仔細看了看,隨即念出聲來:“代天撫民威德大將軍?”之後嗬嗬幹笑兩聲,道:“嗯,不錯,是挺氣派的。”


    羅汝才滿意的點點頭,問道:“叫我過來,是有什麽事呀?”


    李自成把羅汝才請進屋裏,說道:“我的人哨探迴來,楊文嶽和傅宗龍帶著部隊已經過了黃河了,很快就會向這邊過來了。而湖廣的丁啟睿,也帶著部隊入河南了。我的意思是,既然湖廣空虛,那咱們就去湖廣發展。而且這河南連年大旱,也沒有多少糧食可吃,還是湖廣糧食足。你看怎麽樣?”


    羅汝才想了一下,點頭道:“嗯,不錯,說的有道理。那咱們就去湖廣好了。”


    李自成笑著說道:“好,就這麽說定了。咱們先準備兩天,之後就出發。”


    “好,沒問題。”羅汝才答應道:“我這剛過來,收拾起來也容易。隻要你準備好了,咱們就能出發。”


    北京,文華殿。


    結束了早朝的崇禎皇帝,在這裏召見陳新甲。


    “陛下。”陳新甲躬身道:“傅宗龍請糧兩萬石,請餉兩萬兩。丁啟睿請糧五萬石,請餉五萬兩。楊文嶽請糧~”


    崇禎擺擺手,皺眉道:“讓他們就地解決!朕也沒有錢糧!”


    陳新甲解釋道:“陛下,河南已經連續大旱三年,尤其是今年,旱情更加嚴重。各地都是減產或絕收,流民大增,這才讓闖賊在河南做大。”


    崇禎無奈的歎息一聲,用手扶著額頭,說道:“看看還能不能擠出一些糧草,給他們送些過去。中州要地,必須要快速平定下來。”


    “大部分糧草已經開始往天津運,準備海運去遼東。”陳新甲匯報道。


    崇禎不耐煩的命令道:“那也要給他們送些過去!遼東重要,河南也重要!”


    陳新甲趁機稟奏道:“陛下,遼東實在不能再拖了呀。不但河南流賊橫行,南直隸,瀘州、泗州、鳳陽等地也都是被流賊威脅。其他地方也是流民處處,土匪猖獗,必須要盡快解決流賊的問題才行。”


    崇禎還在猶豫,遼東可是他的夙願。隻要解決了遼東,他就能放心的調集邊兵來處理中原的流賊了。等流賊也被剿滅了,他就可以向祖宗告慰,向天下證明,他是大明的中興之主。


    “陛下,不能再拖了呀!”陳新甲繼續勸諫道:“現在咱們是兩線作戰,兩邊都需要大量的部隊還有糧餉。可是中原流賊肆虐,災荒遍地,糧餉越來越難以籌集。要是能夠先把錦州之圍解了,然後同清國和談,兩國先罷戰休兵,然後集中力量先把腹心之地的流賊剿滅。那個時候,咱們和清國之間,是戰是和,都就會從容許多。”


    “和談?”崇禎猶豫了好一會兒,才說道:“談何容易呀!”


    朝中重臣,地方鴻儒,有多少都是盯著朝中的政策。隻要一說到和談,肯定是交章上奏,引經據典。誰要是和談,誰就是國家的罪人,是民族的敗類。這些人還都站在道德的高峰上,作為一個明君,他連反駁的機會都沒有。他想想就有些害怕。


    “隻要咱們這次能獲勝,那咱們就能掌握主動。”陳新甲說道:“朝臣們反對的是像前宋那樣的城下之盟。隻要和談的條件對咱們有利,朝臣們自然會認可。”


    崇禎又燃起了希望,他也知道兩線作戰的弊端。他問道:“要是主動出擊的話,勝算幾何?”


    “至少在七成。”陳新甲信誓旦旦的說道:“咱們的兵力是清軍的三倍,糧餉充足,士飽馬騰。馬紹愉和張若麒都認為可以出戰,應該是有絕大勝算的。而且咱們現在是不得不戰,薊鎮來報,清兵聯合蒙古各部,準備從北邊破牆入關,所以必須要在秋末之前結束戰事,以備防邊。”


    崇禎終於下了決心,吩咐道:“給洪承疇下令,讓他克期出關,速解錦州之圍!”


    “還請陛下下旨。”陳新甲請求道。


    “朕自會給他下旨,兵部隻管下令。”


    “皇上英明。”陳新甲躬身稱頌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風雲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極光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極光芒並收藏明末風雲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