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


    一個似乎十分平常普通的日子。


    但是對於世界各國的宇航局而言,這天下午的14點左右,像是一個纏繞了多日的噩夢終結了般,那個斷斷續續的神秘信號,過了這個點後,終於徹底消失了。


    困擾科學家們多日,讓他們焦慮慌亂的神秘電波事件,終於告一段落。


    ……


    星條國宇航局。


    會議室內。


    一名眼裏泛紅,神情疲憊,像是多日沒有睡好的專家,匯報說道:


    “羅伯特局長,根據我們信息專家多日的破譯,那段包含120個字節信息的電磁信號,所表達的大致意思,應該是‘求助’、‘求救’之意,當然這隻是大概的推測,真實的含義,或許不一定是。”


    “我看隻能是‘求救’之意,要不然那個神秘信號,何必持續90天,重複無數多遍?就像公海上的船隻,一旦遇到危險,也會不斷地發出sos信號,這兩者具有相似的行為邏輯。”另一位專家說道。


    “另外,羅伯特局長,神秘信號的源頭,我們也基本確定,並非來自於宇宙深空,而是來自於環繞藍水星運動的近地軌道,隻有在藍水星附近的軌道運動,才有可能讓發射出的信號,讓每顆科學衛星都接收到。”


    “也就是說,神秘信號的源頭,是近地軌道上的一顆衛星。”


    聽著這些信息匯報。


    局長羅伯特·帕森斯,兩手十指交叉,手肘放在桌子上,陷入了一陣沉思中,腦子裏,則是無數的問號。


    神秘信號來自近地軌道的一顆衛星,那麽,是那個國家製造和發射的衛星?


    160ghz的信號頻率,星條國都沒有製造出過產生這個頻率信號的設備,更別說送上天。


    大毛國?


    還是夏國?


    或者甌洲的小夥伴們?


    可是讓人打電話過去詢問,他們都是搖頭,否認發射過高頻通信衛星。


    想了想,他問道:“是否可以采用大口徑地基雷達,搜尋並鎖定那顆神秘衛星,以其能發射高頻短波的能力,衛星的體積和質量,至少在十噸級以上,必定能被雷達鎖定!”


    “抱歉局長,我們使用了克洛蒙達洲的地基雷達基陣,掃描了太空中所有體積大於棒球的衛星,並沒有找到那個體積碩大的衛星,那個神秘的太空裝置,像是幽靈一般存在。”


    又一名專家說道。


    但實際上,他們的地基雷達基陣,其實應該掃描到了那個能發射高頻短波的神秘裝置,體積恰好比棒球大一些,隻不過他們從來沒有想過神秘裝置會那麽小。


    其次,太空中棒球大的物體無數,絕大部分屬於“太空垃圾”,即便他們的判斷方向正確,也很難從大量的太空垃圾中,找到真正的目標。


    而且現在神秘信號消失了,更加無法鎖定神秘裝置的方位。


    所以宇航局的會議開了一場又一場,除了更加困惑,終是一無所獲。


    ……


    甌洲宇航局,大毛、島國、印三等國的宇航局,情況也是類似。


    他們商量一番後,也得出共識:神秘信號的源頭,就在藍水星近地軌道,但怎麽都鎖定不了具體源頭。


    隻能提出各種各樣的猜測。


    “那肯定是某個大國發射的新型太空驗證性武器,利用高頻短波的較大破壞力,損壞他國的太空衛星。”


    “太空應該是人類文明最後的淨土,唿籲各國和平利用太空,禁止軍事用途。”


    “其實也可能是某個大國在實驗新型的太空通訊技術,160ghz的高頻短波,承載的信息密度是普通兆波的數千倍,可瞬間傳輸數tb的數據,這種通訊技術的出現,同樣將影響各國太空力量的平衡。”


    “話說,有沒有可能是外星人發射到太空的求救信號,目的,是希望召喚它們的同胞前來營救?”


    也有一位科學家腦洞大開的猜測道。


    不過他的猜測,並未得到多數人的認可,畢竟神秘信號事件,就發生在藍水星的附近,有外星人的話,早就暴露並捕捉了起來,上了解剖台,遭遇徹底的研究。


    畢竟受影視文化的影響,即便在這些科學家的腦中,也認為那些外星人,應該長得跟章魚類似,碩大的腦袋和眼睛,有三條足爪,或者形似昆蟲、異常醜陋,反正跟人類有很大區別。


    故而神秘信號產生裝置,應該是某大國的傑作!


    ……


    另一邊。


    夏國宇航局。


    卻是陷入了更詭異的平靜之中。


    尤其是知道真實情況的高層領導、數十名重要專家,更是被下達了封口令,嚴禁私下討論。


    10月12號這天,下午六點。


    各國宇航局討論紛紛的“神秘信號”,消失四個小時後。


    緊急會議室內。


    局長楊偉、副局長田克華,幾個重要部門的負責人,多名高級專家,坐滿了大圓桌。


    即便會議已經開始,但他們也隻是麵麵相覷,相對沉默了很長時間。


    最終,打破沉默的,是之前那位負責衛星審核的老專家吳萬舟。


    他歎了一口氣說道:


    “我也沒有想到,鋼比亞國送來的那顆小衛星,裏麵竟然有那麽多的名堂。”


    “那位鋼比亞國的夏裔年輕人,就那顆衛星的性能參數,說的每一句都是真話。”


    “160ghz的工作頻率,不連續短波,廣域隨機算法,以及三個月的工作壽命。”


    “那個年輕人說的輕描淡寫,卻不明白,這些詞匯,放在一顆5公斤重的小衛星上,對我們這些科學家,究竟意味著什麽?”


    “單就工作頻率而言,不說160ghz,便是16ghz的信號發生器,我們都至少用到卡車那麽大的設備!如星條國用於監視導彈發射的x波段雷達(頻率8-12ghz),漂浮在海麵上,重量高達五萬噸,看起來像個石油鑽井平台。”


    “但他們卻做到了,在一個比保溫杯略大的設備裏,發出160ghz的短波。”


    “而且發出的不連續短波,每一份都是120個字節,均勻地發送到各個角落……這其中蘊含的工業控製技術,恐怕遠在高精密導彈陀螺儀、衛星原子鍾之上,價值超過e級超級計算機。”


    “最後,以那顆小衛星發射短波的功耗,如果使用普通的鋰電池,最多工作三個小時,就會耗盡電量,但它工作了足足90天!一天都沒有少!”


    “這其中蘊含的電池技術,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各位想想吧,隻是一顆五公斤重的小衛星,裏麵卻蘊含了那麽多我們難以想象、難以實現隻能仰望的技術,到底是鋼比亞人掌握了我們所沒有科技,或者鋼比亞人學會了魔法,”


    “還是說……那顆小衛星的來源,有可能存在問題?”


    “我是科學家,我更傾向於第三個猜測!”


    老專家吳萬舟說道。


    在場眾人都點了點頭,認可他的猜測。


    因為這三個月,他們代表夏國宇航局,主動向鋼比亞提出了在航天領域進行合作,伸出橄欖枝,希望雙方互派人員互相學習。


    可是鋼比亞連專門的航天部門都沒有,更看不到任何專家的蹤影。


    即便夏國宇航局提出合作,鋼比亞那邊,也隻是點點頭,表示可以,但什麽後續都沒有。


    所以,隻能是那顆衛星的來曆,存在巨大的問題!


    甚至,有可能是不屬於藍水星的科技物品。


    故而在場的眾人,都對那顆漂浮在太空如今處於“太空垃圾”狀態的小衛星,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


    恰好,那顆小衛星,是利用他們的遠征二號火箭發射上去的,對於其軌道參數信息,盡在掌握,了然於胸。


    眾人又討論了一會,商量製訂了一個《打撈計劃》。


    楊偉站起身最後總結道:


    “我會馬上把《打撈計劃》,反饋到上麵,爭取在最快的時間內,發射‘巡天一號’,將那顆小衛星打撈迴來,組織專家進行詳細研究。”


    “不過,在此之前,我們也得讓外交部配合行動,提前通知鋼比亞,打個招唿,爭取得到他們的同意,允許我們打撈。”


    不告而取是為偷,即便小衛星已經成了太空垃圾,但也是屬於鋼比亞的太空垃圾,不管鋼比亞同不同意,必要的通知還是要做的,不然一旦曝光,輿論上會有不利影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一支星際艦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漸並收藏我有一支星際艦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