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藝雖然獲得了決鬥的勝利,但體力消耗也不少。神聖同盟聯軍一方由三十多個王國組成,劍聖未必隻有納加一個。
要知道,獸人幾乎每個部落都能有一個擁有劍聖實力的超級強者。人類世界和獸人世界相比很和平,但那隻是獸人世界的競爭太過殘酷而已。人類世界同樣有紛爭,有爭鬥。
所以人類世界的劍聖比例雖然比獸人低一些,但三十多個王國裏,肯定有好幾個劍聖。
為了安全起見,羅藝便先聲奪人,聲稱自己繼續接受挑戰。
如果下一個挑戰者是劍聖,那麽羅藝就需要養精蓄銳,於是決鬥時間就推遲到第二天。
如果下一個挑戰者實力在劍聖以下,那麽羅藝就接受連續挑戰——反正人類世界又不是那種“血戰到底”模式的決鬥,和普通的對手決鬥,羅藝怕什麽?
羅藝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他想要更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格鬥能力。
雖然羅藝說不出道理,但他卻在冥冥之中有種感覺:當他的格鬥能力提升繼續提升到一定的程度,會有特別的驚喜。
羅藝期待的不僅僅是係統的獎勵。
之前羅藝獲得過係統三次獎勵,分別是身體素質達到普通人標準,二級運動員標準,再然後是一級運動員標準。
在羅藝原本想來,應該是當他的身體素質達到世界冠軍的標準時會再次給與獎勵。
然而羅藝的格鬥能力超過人類極限後,應該可以在不少運動項目中都獲得世界冠軍了。但,羅藝卻沒有獲得係統的第四次獎勵。
羅藝判斷自己的格鬥能力應該能夠媲美古代特別有名的猛將,比如蜀漢五虎上將,魏國典韋許褚等。
都這樣了卻還不能獲得係統獎勵,那麽似乎是需要成為傳說中那種無敵猛將才行,比如項羽,比如呂布。總之,就是那種同一個時代其他將領可以討論高下,卻必須單獨列出一個檔次獨屬於某人。
羅藝判斷自己的身體素質,距離獲得下次獎勵可能還差一點。
而既然能夠通過與超強對手決鬥提升格鬥能力,那麽顯然距離下次獎勵會更近一些。羅藝見獵心喜,自然不肯放過這種機會。
然而羅藝又擔心神聖同盟聯軍為求勝利會不擇手段,連續派出劍聖等級的強者對自己實施車輪戰,那樣他肯定吃不消。
所以,羅藝便搶先表明自己的合理要求。
在這個框架之下,聯軍一方就不能繼續兌子了。
想要繼續進行戰場決鬥,如果聯軍一方派出劍聖,羅藝自然樂得提升自己的格鬥能力。
聯軍一方如果隻派出普通的聖殿騎士,羅藝反正是來一個俘虜一個,來兩個俘虜一雙。既可以多抓俘虜又可以和聯軍消耗時間,何樂而不為?
……
羅藝的要求合情合理,劍聖之下的決鬥者羅藝全都接了,神聖同盟聯軍能挑出什麽毛病?
如果是劍聖挑戰羅藝,那麽羅藝要求一天時間休息,難道聯軍一方能夠說不?
聯軍一方嚐試性地派出聖殿騎士挑戰羅藝,結果苦澀地發現,羅藝打聖殿騎士毫不費力。
實力相當那才叫決鬥,實力相差懸殊還去挑戰,那叫送人頭。
而聖殿騎士身份很高,即便是國王也不能強迫。所以羅藝三下兩除二連續打敗五個聖殿騎士後,就再也沒有聖殿騎士肯送上門去受虐了。
於是神聖同盟聯軍隻好和羅藝約定明日再戰——聯軍一方寄希望於在決鬥中打敗羅藝,那樣整個戰爭就可以結束——這種結果於聯軍而言實在太有誘惑力,所以哪怕明知希望渺茫也不肯放棄。
……
第二天和第三天羅藝又分別俘虜了一名劍聖。
第三天的傍晚,聯軍得知後路被斷。
內部亂哄哄吵了一個晚上,第四天天還沒亮,其中一支部隊率先逃跑,結果導致整支聯軍爭先恐後開始逃跑,於是全軍潰散。
偏師雖然正兵人數不足一千,卻都是騎兵,因此趁勢掩殺。
這種戰鬥羅藝自然不用衝殺在第一線。但是為了防止意外,羅藝也隨軍出擊為其掠陣。
反擊時,“參謀總部”提出建議:將部隊分為兩個部分,輪流出擊,令聯軍片刻不得休息。
羅藝接受了這個建議。
追殺過程中,羅藝算是明白了什麽叫做自相踐踏。
追殺者不足千人,而逃亡大軍最開始兩萬有餘。兩者人數相差極其懸殊。不說聯軍打一個反擊就能讓羅藝這支偏師吃不消,即便留下部分軍隊進行阻擊,也能牽製偏師一段時間。
然而沒有任何反擊,也沒有阻擊。
就這樣一直追殺,還沒等前麵包抄的部隊前來合圍,整支聯軍就徹底崩潰了。
……
神聖同盟聯軍煙消雲散。
接下來,羅藝的擴張速度更快了。
神聖同盟聯軍全軍覆沒,參加聯軍的王國元氣大傷,甚至一些王國的國王都在那場戰役中被俘甚至死亡。
所以當羅藝的使者前去勸降時,總算出現了不戰而降的情況。
然後,全軍覆沒隻是文學角度的形容,並非神聖同盟聯軍真的一個都沒逃掉。一些運氣好的騎士繞小路逃迴自己的家鄉,也將恐懼帶迴了國內。
不僅如此,恐慌情緒還向周圍飛快地傳播著。
兩萬多人組成的大軍在戴森球世界,已經是一支無比龐大的軍隊了。然而這支大軍卻遭受如此慘敗,使得聽到消息的人完全無法想象。
因此消息在傳播過程中,一些人不免對消息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使得消息完全走樣——羅藝的大軍,於是便帶上了神秘且恐怖的色彩。
恐懼是謠言最好的催化劑,所以謠言傳播的速度很快,而且效果還很好。
地球曆史上meng古大軍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失敗,說來令人啼笑皆非:他們的敵人來自於偏遠地區,從來沒聽說過meng古大軍的威名,因此能夠正常地發揮戰鬥力——雖然那場戰役的結果是由很多因素綜合造成,但當時meng古大軍的敵人如果是未上陣便心懷畏懼的士兵,戰鬥結果想必不會如此。
簡而言之,無知者無畏。
之前萬王之王的名聲不響,所以那些王國不見棺材不落淚。
現在萬王之王能夠止小兒夜啼,所以越來越多的王國選擇了聞風而降。
要知道,獸人幾乎每個部落都能有一個擁有劍聖實力的超級強者。人類世界和獸人世界相比很和平,但那隻是獸人世界的競爭太過殘酷而已。人類世界同樣有紛爭,有爭鬥。
所以人類世界的劍聖比例雖然比獸人低一些,但三十多個王國裏,肯定有好幾個劍聖。
為了安全起見,羅藝便先聲奪人,聲稱自己繼續接受挑戰。
如果下一個挑戰者是劍聖,那麽羅藝就需要養精蓄銳,於是決鬥時間就推遲到第二天。
如果下一個挑戰者實力在劍聖以下,那麽羅藝就接受連續挑戰——反正人類世界又不是那種“血戰到底”模式的決鬥,和普通的對手決鬥,羅藝怕什麽?
羅藝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他想要更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格鬥能力。
雖然羅藝說不出道理,但他卻在冥冥之中有種感覺:當他的格鬥能力提升繼續提升到一定的程度,會有特別的驚喜。
羅藝期待的不僅僅是係統的獎勵。
之前羅藝獲得過係統三次獎勵,分別是身體素質達到普通人標準,二級運動員標準,再然後是一級運動員標準。
在羅藝原本想來,應該是當他的身體素質達到世界冠軍的標準時會再次給與獎勵。
然而羅藝的格鬥能力超過人類極限後,應該可以在不少運動項目中都獲得世界冠軍了。但,羅藝卻沒有獲得係統的第四次獎勵。
羅藝判斷自己的格鬥能力應該能夠媲美古代特別有名的猛將,比如蜀漢五虎上將,魏國典韋許褚等。
都這樣了卻還不能獲得係統獎勵,那麽似乎是需要成為傳說中那種無敵猛將才行,比如項羽,比如呂布。總之,就是那種同一個時代其他將領可以討論高下,卻必須單獨列出一個檔次獨屬於某人。
羅藝判斷自己的身體素質,距離獲得下次獎勵可能還差一點。
而既然能夠通過與超強對手決鬥提升格鬥能力,那麽顯然距離下次獎勵會更近一些。羅藝見獵心喜,自然不肯放過這種機會。
然而羅藝又擔心神聖同盟聯軍為求勝利會不擇手段,連續派出劍聖等級的強者對自己實施車輪戰,那樣他肯定吃不消。
所以,羅藝便搶先表明自己的合理要求。
在這個框架之下,聯軍一方就不能繼續兌子了。
想要繼續進行戰場決鬥,如果聯軍一方派出劍聖,羅藝自然樂得提升自己的格鬥能力。
聯軍一方如果隻派出普通的聖殿騎士,羅藝反正是來一個俘虜一個,來兩個俘虜一雙。既可以多抓俘虜又可以和聯軍消耗時間,何樂而不為?
……
羅藝的要求合情合理,劍聖之下的決鬥者羅藝全都接了,神聖同盟聯軍能挑出什麽毛病?
如果是劍聖挑戰羅藝,那麽羅藝要求一天時間休息,難道聯軍一方能夠說不?
聯軍一方嚐試性地派出聖殿騎士挑戰羅藝,結果苦澀地發現,羅藝打聖殿騎士毫不費力。
實力相當那才叫決鬥,實力相差懸殊還去挑戰,那叫送人頭。
而聖殿騎士身份很高,即便是國王也不能強迫。所以羅藝三下兩除二連續打敗五個聖殿騎士後,就再也沒有聖殿騎士肯送上門去受虐了。
於是神聖同盟聯軍隻好和羅藝約定明日再戰——聯軍一方寄希望於在決鬥中打敗羅藝,那樣整個戰爭就可以結束——這種結果於聯軍而言實在太有誘惑力,所以哪怕明知希望渺茫也不肯放棄。
……
第二天和第三天羅藝又分別俘虜了一名劍聖。
第三天的傍晚,聯軍得知後路被斷。
內部亂哄哄吵了一個晚上,第四天天還沒亮,其中一支部隊率先逃跑,結果導致整支聯軍爭先恐後開始逃跑,於是全軍潰散。
偏師雖然正兵人數不足一千,卻都是騎兵,因此趁勢掩殺。
這種戰鬥羅藝自然不用衝殺在第一線。但是為了防止意外,羅藝也隨軍出擊為其掠陣。
反擊時,“參謀總部”提出建議:將部隊分為兩個部分,輪流出擊,令聯軍片刻不得休息。
羅藝接受了這個建議。
追殺過程中,羅藝算是明白了什麽叫做自相踐踏。
追殺者不足千人,而逃亡大軍最開始兩萬有餘。兩者人數相差極其懸殊。不說聯軍打一個反擊就能讓羅藝這支偏師吃不消,即便留下部分軍隊進行阻擊,也能牽製偏師一段時間。
然而沒有任何反擊,也沒有阻擊。
就這樣一直追殺,還沒等前麵包抄的部隊前來合圍,整支聯軍就徹底崩潰了。
……
神聖同盟聯軍煙消雲散。
接下來,羅藝的擴張速度更快了。
神聖同盟聯軍全軍覆沒,參加聯軍的王國元氣大傷,甚至一些王國的國王都在那場戰役中被俘甚至死亡。
所以當羅藝的使者前去勸降時,總算出現了不戰而降的情況。
然後,全軍覆沒隻是文學角度的形容,並非神聖同盟聯軍真的一個都沒逃掉。一些運氣好的騎士繞小路逃迴自己的家鄉,也將恐懼帶迴了國內。
不僅如此,恐慌情緒還向周圍飛快地傳播著。
兩萬多人組成的大軍在戴森球世界,已經是一支無比龐大的軍隊了。然而這支大軍卻遭受如此慘敗,使得聽到消息的人完全無法想象。
因此消息在傳播過程中,一些人不免對消息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使得消息完全走樣——羅藝的大軍,於是便帶上了神秘且恐怖的色彩。
恐懼是謠言最好的催化劑,所以謠言傳播的速度很快,而且效果還很好。
地球曆史上meng古大軍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失敗,說來令人啼笑皆非:他們的敵人來自於偏遠地區,從來沒聽說過meng古大軍的威名,因此能夠正常地發揮戰鬥力——雖然那場戰役的結果是由很多因素綜合造成,但當時meng古大軍的敵人如果是未上陣便心懷畏懼的士兵,戰鬥結果想必不會如此。
簡而言之,無知者無畏。
之前萬王之王的名聲不響,所以那些王國不見棺材不落淚。
現在萬王之王能夠止小兒夜啼,所以越來越多的王國選擇了聞風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