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念通聽完了老頑童的講解,也不急著修煉。他先盤膝而坐,運使起先天功來。這先天功乃是玄門正宗內功,有著靜心寧息的妙用,周念通等到自己心神完全沉靜之後,才抬起手來開始嚐試分畫方圓。經過如此準備之後,果然很有效果,他初練之時雙手畫出來的就已經大概能分辨得出方圓形狀了。
周伯通見此情形甚是喜慰,他開口說道:“幸好你練過先天功,能一神守內、一神遊外,這雙手各成方圓的功夫怕是用不了多久你就夠能完全掌握了。”
周念通繼續嚐試,果然如他所言,又試了十來次後左右雙手便能任意各自畫出方圓。
待周念通掌握了分畫方圓的基礎之後,老頑童就讓他左右兩手分使不同的功夫。
周念通左手使一陽指,右手隨便折了根樹枝使哀牢山劍法,這兩門功夫都是他從小就隨師父開始學的,單獨運使哪一門,都自然是不用耗費半點心神,但要雙手分使,常常就會左右難以顧全。
老頑童在一旁盡力的教他諸般訣門,漸漸的,周念通已經找到了些門路,招式慢慢開始連貫,不再像最開始那樣斷斷續續的了。
倆人一直練到傍晚,待到啞仆又送飯來時才停下手來。
……
接下來的幾日裏,周念通一直在練習著這左右互博之術,終於粗通了這門功夫。
老頑童大喜,拉著他就要進行“四國大戰”:“來來來,兒子,這樣,你的右手和我的左手算是一夥兒,我的右手和你的左手則是他們的敵人,如此雙方來比試一下武藝。”
周念通對這種打法也很感興趣,他倆實力本來有差距,但經過老頑童這麽一劃分,交手的雙方就不相上下了,打起來也是旗鼓相當,更加激烈。
在兩人搏擊之際,老頑童又不斷教他如何方能攻得淩厲,怎樣才會守得穩固,周念通知道這是他爹多年來總結的武學經驗,忙一一牢記在心。
交手之餘,周伯通還在不斷的改進著這左右互博之術。
要知道但凡高深的功夫,都有著與之相對應的內息運氣之法。以前他隻是左手和右手打架,也無需使出內力,但經過周念通提示之後,如今想要練到能一人作二、左右均使用高深武功分擊對敵的程度,不但要能左右分使不同的招式,還得與之相對應的內息運氣也要左右分別、各不相涉才是。
老頑童不愧為武學奇才,此等難題他卻是沒用上幾天的工夫就想出了解決的辦法。
他先用手指按住鼻孔,分別左唿左吸、右唿右吸。待到練得熟了,再嚐試著運使兩種不同的內息。
如此習練了幾次之後,倒真是有所進境。老頑童便依照此法,開始練起拳來。
老頑童左手所打的是一套全真派掌法,這掌法周念通在重陽宮見那些全真弟子練過,但與他爹周伯通一比,高下立分。隻見周伯通每出一掌,勢道極慢,但擊出之後,卻帶著虎虎掌風,足見其中蘊含的勁力非同小可。而周伯通的右手,使出的卻是一套周念通從來都沒見過的拳法。他每一次出拳,力氣都不用足,似實還虛,很是精妙。
周念通料想,這應該就是當前天下至柔的拳術——空明拳了,沒想到他爹現在已經把它給創出來了。周念通仔細觀察這空明拳,發現它的拳理果然暗含道家真韻,如果能夠參悟一二,則自己對於道家功法的理解也將會更進一步。於是等到老頑童練完拳後,周念通連忙向他請教。
自從見到周念通後,老頑童就一直想把自己的功夫全都傳給他。此時周念通向他請教,他當然是求之不得,拉著周念通給他詳細講解起來:“這拳法嘛,是我在洞裏苦練十年後忽然參悟出來的。我師兄當年曾對我說過以虛擊實、以不足勝有餘的妙旨,不過當時我隻道是道家修心養性之道,聽了也不在意。直到前兩年,才在一次雙手拆招時忽然有所領悟,之後便豁然貫通,創出了這套拳法。使將出來主要就在這‘空、柔’二字,那就是所謂的‘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這幾句話你懂麽?”
這幾句話出自《道德經》第四十五篇,用白話來解釋就是“最完滿的東西,好似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似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
周念通前世就已經把《道德經》五千言背的滾瓜爛熟,自然知曉其中的含義。他略為思索迴憶了一下,便點了點頭。
看到周念通點頭,老頑童繼續講解:“‘空明空明’,就是要‘以空而明’,兒子我教你個十六字訣:‘空朦洞鬆、風通容夢、衝窮中弄、童庸弓蟲’,隻要你把這十六個字做到了,那這空明拳你就徹底掌握了。”
接著,他又把這十六字訣一個字一個字的給周念通詳加講解:“這‘空’是出拳要留有餘力,不可用實……這‘朦’是拳招糊裏糊塗,不可太過清楚……這‘鬆’是出拳勁道要虛……這‘蟲’是身子柔軟如蟲……”
待到周念通把這十六字要訣記牢之後,老頑童就開始給他演示起拳招來。
原書中他教郭靖這“空明拳”的時候,足足摔了他七八百交,隻把堂堂郭大俠給摔得全身都烏青淤腫,才終於把他教會。不過這樣的教法,讓郭靖的身體對每一招都有了直觀的感受和深刻的記憶,所以憑他那不算太高的領悟能力,才在那麽短的時間內學會這套精妙拳法。
現在周伯通教自己兒子,哪裏舍得用這種方法讓周念通摔到?他隻能自己先慢慢的打上一遍,讓周念通在一旁照著練習。不過這樣一來,拳法中的那些運勁方法、出手力道就要靠周念通自己慢慢揣摩了。好在周念通資質過人,領悟能力也比郭大俠要強上許多,再加上他通曉拳理中的道家真義,所以學起這七十二路“空明拳”時,進境倒也不慢。( )
周伯通見此情形甚是喜慰,他開口說道:“幸好你練過先天功,能一神守內、一神遊外,這雙手各成方圓的功夫怕是用不了多久你就夠能完全掌握了。”
周念通繼續嚐試,果然如他所言,又試了十來次後左右雙手便能任意各自畫出方圓。
待周念通掌握了分畫方圓的基礎之後,老頑童就讓他左右兩手分使不同的功夫。
周念通左手使一陽指,右手隨便折了根樹枝使哀牢山劍法,這兩門功夫都是他從小就隨師父開始學的,單獨運使哪一門,都自然是不用耗費半點心神,但要雙手分使,常常就會左右難以顧全。
老頑童在一旁盡力的教他諸般訣門,漸漸的,周念通已經找到了些門路,招式慢慢開始連貫,不再像最開始那樣斷斷續續的了。
倆人一直練到傍晚,待到啞仆又送飯來時才停下手來。
……
接下來的幾日裏,周念通一直在練習著這左右互博之術,終於粗通了這門功夫。
老頑童大喜,拉著他就要進行“四國大戰”:“來來來,兒子,這樣,你的右手和我的左手算是一夥兒,我的右手和你的左手則是他們的敵人,如此雙方來比試一下武藝。”
周念通對這種打法也很感興趣,他倆實力本來有差距,但經過老頑童這麽一劃分,交手的雙方就不相上下了,打起來也是旗鼓相當,更加激烈。
在兩人搏擊之際,老頑童又不斷教他如何方能攻得淩厲,怎樣才會守得穩固,周念通知道這是他爹多年來總結的武學經驗,忙一一牢記在心。
交手之餘,周伯通還在不斷的改進著這左右互博之術。
要知道但凡高深的功夫,都有著與之相對應的內息運氣之法。以前他隻是左手和右手打架,也無需使出內力,但經過周念通提示之後,如今想要練到能一人作二、左右均使用高深武功分擊對敵的程度,不但要能左右分使不同的招式,還得與之相對應的內息運氣也要左右分別、各不相涉才是。
老頑童不愧為武學奇才,此等難題他卻是沒用上幾天的工夫就想出了解決的辦法。
他先用手指按住鼻孔,分別左唿左吸、右唿右吸。待到練得熟了,再嚐試著運使兩種不同的內息。
如此習練了幾次之後,倒真是有所進境。老頑童便依照此法,開始練起拳來。
老頑童左手所打的是一套全真派掌法,這掌法周念通在重陽宮見那些全真弟子練過,但與他爹周伯通一比,高下立分。隻見周伯通每出一掌,勢道極慢,但擊出之後,卻帶著虎虎掌風,足見其中蘊含的勁力非同小可。而周伯通的右手,使出的卻是一套周念通從來都沒見過的拳法。他每一次出拳,力氣都不用足,似實還虛,很是精妙。
周念通料想,這應該就是當前天下至柔的拳術——空明拳了,沒想到他爹現在已經把它給創出來了。周念通仔細觀察這空明拳,發現它的拳理果然暗含道家真韻,如果能夠參悟一二,則自己對於道家功法的理解也將會更進一步。於是等到老頑童練完拳後,周念通連忙向他請教。
自從見到周念通後,老頑童就一直想把自己的功夫全都傳給他。此時周念通向他請教,他當然是求之不得,拉著周念通給他詳細講解起來:“這拳法嘛,是我在洞裏苦練十年後忽然參悟出來的。我師兄當年曾對我說過以虛擊實、以不足勝有餘的妙旨,不過當時我隻道是道家修心養性之道,聽了也不在意。直到前兩年,才在一次雙手拆招時忽然有所領悟,之後便豁然貫通,創出了這套拳法。使將出來主要就在這‘空、柔’二字,那就是所謂的‘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這幾句話你懂麽?”
這幾句話出自《道德經》第四十五篇,用白話來解釋就是“最完滿的東西,好似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似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
周念通前世就已經把《道德經》五千言背的滾瓜爛熟,自然知曉其中的含義。他略為思索迴憶了一下,便點了點頭。
看到周念通點頭,老頑童繼續講解:“‘空明空明’,就是要‘以空而明’,兒子我教你個十六字訣:‘空朦洞鬆、風通容夢、衝窮中弄、童庸弓蟲’,隻要你把這十六個字做到了,那這空明拳你就徹底掌握了。”
接著,他又把這十六字訣一個字一個字的給周念通詳加講解:“這‘空’是出拳要留有餘力,不可用實……這‘朦’是拳招糊裏糊塗,不可太過清楚……這‘鬆’是出拳勁道要虛……這‘蟲’是身子柔軟如蟲……”
待到周念通把這十六字要訣記牢之後,老頑童就開始給他演示起拳招來。
原書中他教郭靖這“空明拳”的時候,足足摔了他七八百交,隻把堂堂郭大俠給摔得全身都烏青淤腫,才終於把他教會。不過這樣的教法,讓郭靖的身體對每一招都有了直觀的感受和深刻的記憶,所以憑他那不算太高的領悟能力,才在那麽短的時間內學會這套精妙拳法。
現在周伯通教自己兒子,哪裏舍得用這種方法讓周念通摔到?他隻能自己先慢慢的打上一遍,讓周念通在一旁照著練習。不過這樣一來,拳法中的那些運勁方法、出手力道就要靠周念通自己慢慢揣摩了。好在周念通資質過人,領悟能力也比郭大俠要強上許多,再加上他通曉拳理中的道家真義,所以學起這七十二路“空明拳”時,進境倒也不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