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程依然十分艱險,瑛姑又碰到過幾次野獸的襲擊,好在她仗著身懷功夫一一應付過去。一連走了半個多月,當瑛姑終於從南疆密林出來的時候,身上已經是傷痕累累。不但如此,由於這一個多月她一直待在密林之中,所以不知不覺間已經吸入了不少的瘴氣。
此前瑛姑一直心憂兒子病情所以沒太在意,等迴到家中之時,繃著的那口心氣一鬆,就再也堅持不住,直接病倒在床了。好在之前那家好心的山民不但繼續幫瑛姑照顧著周念通,還到大理城內叫了大夫前來為她診治。
那山民找的大夫對於瘴毒入體的病症很是熟悉,用的藥也很對症,不過就算這樣,瑛姑也足足調養了幾個月才逐漸康複。
瑛姑為兒子所作的一切讓周念通想起了自己前世的母親,當初她也是如此不辭勞苦的照顧著體弱多病的自己,因此,周念通打從心眼裏認同了瑛姑這個娘親,把她當成了自己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人。
等到周念通稍微大一點了,瑛姑知道他身體虛弱,不能像一般小孩一樣跑跳嬉戲,就盡量省吃儉用買些發蒙的書來教他識字。周念通也很好學,畢竟前世自己學的那些都是簡體字,跟繁體字還是有著一定的差別,不過他學起來可就比一般孩童要快多了。
瑛姑驚訝於周念通的學習速度,高興的抱著他說道:“我的兒子這麽聰明,將來當個狀元公也沒有問題。”頓了頓又繼續說:“要當狀元公也不當他大理的,咱將來上大宋當去。”
周念通不禁暗自苦笑,心想自己這娘還真是恨屋及烏啊。
……
大理城外的山腳下,有一個普通的小木屋,木屋周圍是竹篾圍成的籬笆,圈起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院子。院子裏,一個年約五歲的總角孩童正安靜的在樹下看著書,這個孩童,就是當年的嬰孩周念通。
周念通手裏拿的正是瑛姑好不容易給他買到的《論語》,當他讀到述而篇的“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時,不禁想到:前世的人們都太過浮躁,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讀一讀古時聖賢的書了,如今自己有機會重新研讀,倒是學了不少為人處事的道理。就好比現在的自己雖然如同前世一樣體弱多病,但是畢竟又多活了一世,而且都有那麽一個悉心嗬護自己的母親,哪怕生活再清苦,確實也值得自己“樂亦在其中”了。
就在周念通有所感悟之時,院子外邊突然傳來一陣叩門之聲,他抬頭一看,隻見一個慈眉善目的大和尚立在門口,正輕輕敲著院門。
周念通仔細的打量著來人,見他雖是出家人打扮,但一番雍容高華的神色,卻是一望而知。
周念通心下暗自揣測:“這老和尚是什麽人?到我家來幹什麽?看這樣子肯定不是來化緣的,這北麵倒是有個天龍寺,難道這個和尚是從那兒來的?”
他一邊想著一邊來到門前,出聲詢問。但見那和尚雙手合十,念了聲佛號,溫和的向周念通說道:“阿彌陀佛,老衲法號一燈,此次前來是來找劉瑛施主和小施主你的。”
周念通一聽心下一驚:“一燈啊,那不就是當世的五大牛叉高手之一——南帝段皇爺嗎?周念通可是對自己的爹娘以及眼前這位段皇爺的那些恩恩怨怨清楚的很,真要說起來人家段皇爺其實也算是夠大度的了,不但沒有責怪周伯通和瑛姑,反而還打算成人之美撮合他們,就算後來“喜當爹”了也並沒有把瑛姑趕出宮去,而是裝作不知。要是換了其他男人攤上這種事,別說是見死不救,就是再往周念通身上來上一掌都有可能。
現在見一燈找到這兒來,周念通心中也是惴惴,難道他是來跟自己和娘過不去的?”
“念通,外麵是誰來了?”就在這時,瑛姑聽到院子裏的聲音,也從屋裏走了出來,想要看看發生了什麽事。
“是你?!”她一見門口站著個和尚,愣了一下,再仔細端詳了片刻,終於認出了此人竟是那個曾經讓自己恨得要命的段皇爺,雖然不知道他此時為何放著好好的大理皇帝不做,而是當起了和尚。
瑛姑二話不說,扭頭就迴屋了,然後衝周念通喊道:“念通孩兒,不要理他,快跟娘進屋來。”
周念通還想詢問一下一燈的來意,但老娘已經發話了,他隻好跟著瑛姑迴到屋中。
要說這段皇爺怎麽找到這兒來了呢,那就要從三年前他那次見死不救說起了。
自從那天晚上瑛姑抱著兒子離去之後,段皇爺覺得心中愧疚難當,他不飲不食,苦思了三日三夜,終於大徹大悟,將皇位傳給大兒子,就此出家為僧,取法名為“一燈”。
當時的大丞相、大將軍、水軍都督、禦林軍總管跟隨段皇爺多年,不願離他而去,也就隨著他一起到大理城外的天龍寺居住,這四人就是後來他的四位徒弟“漁、樵、耕、讀”。在這三年裏,他們四人輪流在朝輔佐新皇,直到新皇熟悉了政務,國家清平無事後他們四人便不再過問俗事,一同在天龍寺裏服侍師父。
就在前不久,他其中的一位徒弟朱子柳去大理城中辦事,見到了前去醫館抓藥的瑛姑。朱子柳隻覺得那婦人有些麵熟,仔細打量了一番才驀的想起,這不正是三年前失蹤的劉貴妃嗎?
朱子柳記得當時傳出劉貴妃失蹤的消息不久,師父就出家為僧了,這件事也被他老人家壓了下來不許別人再繼續過問,誰曾想今天這劉貴妃竟然被自己碰到了。於是他一路悄悄跟在瑛姑身後,來到她的住處後發現這劉貴妃竟然就住在大理城附近,還有了個兒子,心下驚疑不定,急忙趕迴天龍寺向自己的師父一燈大師稟報。( )
此前瑛姑一直心憂兒子病情所以沒太在意,等迴到家中之時,繃著的那口心氣一鬆,就再也堅持不住,直接病倒在床了。好在之前那家好心的山民不但繼續幫瑛姑照顧著周念通,還到大理城內叫了大夫前來為她診治。
那山民找的大夫對於瘴毒入體的病症很是熟悉,用的藥也很對症,不過就算這樣,瑛姑也足足調養了幾個月才逐漸康複。
瑛姑為兒子所作的一切讓周念通想起了自己前世的母親,當初她也是如此不辭勞苦的照顧著體弱多病的自己,因此,周念通打從心眼裏認同了瑛姑這個娘親,把她當成了自己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人。
等到周念通稍微大一點了,瑛姑知道他身體虛弱,不能像一般小孩一樣跑跳嬉戲,就盡量省吃儉用買些發蒙的書來教他識字。周念通也很好學,畢竟前世自己學的那些都是簡體字,跟繁體字還是有著一定的差別,不過他學起來可就比一般孩童要快多了。
瑛姑驚訝於周念通的學習速度,高興的抱著他說道:“我的兒子這麽聰明,將來當個狀元公也沒有問題。”頓了頓又繼續說:“要當狀元公也不當他大理的,咱將來上大宋當去。”
周念通不禁暗自苦笑,心想自己這娘還真是恨屋及烏啊。
……
大理城外的山腳下,有一個普通的小木屋,木屋周圍是竹篾圍成的籬笆,圈起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院子。院子裏,一個年約五歲的總角孩童正安靜的在樹下看著書,這個孩童,就是當年的嬰孩周念通。
周念通手裏拿的正是瑛姑好不容易給他買到的《論語》,當他讀到述而篇的“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時,不禁想到:前世的人們都太過浮躁,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讀一讀古時聖賢的書了,如今自己有機會重新研讀,倒是學了不少為人處事的道理。就好比現在的自己雖然如同前世一樣體弱多病,但是畢竟又多活了一世,而且都有那麽一個悉心嗬護自己的母親,哪怕生活再清苦,確實也值得自己“樂亦在其中”了。
就在周念通有所感悟之時,院子外邊突然傳來一陣叩門之聲,他抬頭一看,隻見一個慈眉善目的大和尚立在門口,正輕輕敲著院門。
周念通仔細的打量著來人,見他雖是出家人打扮,但一番雍容高華的神色,卻是一望而知。
周念通心下暗自揣測:“這老和尚是什麽人?到我家來幹什麽?看這樣子肯定不是來化緣的,這北麵倒是有個天龍寺,難道這個和尚是從那兒來的?”
他一邊想著一邊來到門前,出聲詢問。但見那和尚雙手合十,念了聲佛號,溫和的向周念通說道:“阿彌陀佛,老衲法號一燈,此次前來是來找劉瑛施主和小施主你的。”
周念通一聽心下一驚:“一燈啊,那不就是當世的五大牛叉高手之一——南帝段皇爺嗎?周念通可是對自己的爹娘以及眼前這位段皇爺的那些恩恩怨怨清楚的很,真要說起來人家段皇爺其實也算是夠大度的了,不但沒有責怪周伯通和瑛姑,反而還打算成人之美撮合他們,就算後來“喜當爹”了也並沒有把瑛姑趕出宮去,而是裝作不知。要是換了其他男人攤上這種事,別說是見死不救,就是再往周念通身上來上一掌都有可能。
現在見一燈找到這兒來,周念通心中也是惴惴,難道他是來跟自己和娘過不去的?”
“念通,外麵是誰來了?”就在這時,瑛姑聽到院子裏的聲音,也從屋裏走了出來,想要看看發生了什麽事。
“是你?!”她一見門口站著個和尚,愣了一下,再仔細端詳了片刻,終於認出了此人竟是那個曾經讓自己恨得要命的段皇爺,雖然不知道他此時為何放著好好的大理皇帝不做,而是當起了和尚。
瑛姑二話不說,扭頭就迴屋了,然後衝周念通喊道:“念通孩兒,不要理他,快跟娘進屋來。”
周念通還想詢問一下一燈的來意,但老娘已經發話了,他隻好跟著瑛姑迴到屋中。
要說這段皇爺怎麽找到這兒來了呢,那就要從三年前他那次見死不救說起了。
自從那天晚上瑛姑抱著兒子離去之後,段皇爺覺得心中愧疚難當,他不飲不食,苦思了三日三夜,終於大徹大悟,將皇位傳給大兒子,就此出家為僧,取法名為“一燈”。
當時的大丞相、大將軍、水軍都督、禦林軍總管跟隨段皇爺多年,不願離他而去,也就隨著他一起到大理城外的天龍寺居住,這四人就是後來他的四位徒弟“漁、樵、耕、讀”。在這三年裏,他們四人輪流在朝輔佐新皇,直到新皇熟悉了政務,國家清平無事後他們四人便不再過問俗事,一同在天龍寺裏服侍師父。
就在前不久,他其中的一位徒弟朱子柳去大理城中辦事,見到了前去醫館抓藥的瑛姑。朱子柳隻覺得那婦人有些麵熟,仔細打量了一番才驀的想起,這不正是三年前失蹤的劉貴妃嗎?
朱子柳記得當時傳出劉貴妃失蹤的消息不久,師父就出家為僧了,這件事也被他老人家壓了下來不許別人再繼續過問,誰曾想今天這劉貴妃竟然被自己碰到了。於是他一路悄悄跟在瑛姑身後,來到她的住處後發現這劉貴妃竟然就住在大理城附近,還有了個兒子,心下驚疑不定,急忙趕迴天龍寺向自己的師父一燈大師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