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軍的遠程火炮部隊開始將陣地後移,他們所配備的連珠遠程炮並不是從葡萄牙或者澳門帶過來的裝備,這是大明人的智慧結晶,西方火器專家並不知其為何物。連珠炮是早在萬曆抗倭援朝時便已被應用於實戰的明軍製式裝備,隻不過抗倭時期的連珠炮口徑比如今的連珠炮小了許多。
經過多年的實驗和研發,工部終於將這種大口徑連珠炮從最初的圖紙轉化為實用兵器。這種連珠炮的構造大概可以描述為將紅夷大炮的尾部上方打開一個五分之一長,五分之二寬的缺口。作戰時大炮將配備多個內膽,每個內膽都事先填裝好火藥和彈丸,火藥引信在內膽之上,發射時將內膽放入炮管的缺口內,再點燃引信,一輪發射完畢後,炮手立刻取出舊膽填裝新膽,新一輪的炮擊便立刻可以開始。
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技術加上葡軍炮手最精準的觀瞄技術,成就了這場戰鬥。這些葡軍炮兵是不會同清軍騎兵拚刺刀的,當清軍騎兵即將逼近陣地前沿時,炮兵陣地被轉移了。明軍陣前各類戰車上的小炮、虎尊炮和火箭等近距離火器開始對清軍騎兵進行平射。就連明軍裝備的重型床弩的殺傷力也是血腥的,它們被安置在明軍的戰車之上,和弓箭手以及刀盾手相配合。
騎兵的馬弓也開始還擊了,然而明軍有刀盾手和戰車作為屏障,馬弓帶給他們的殺傷可以說微乎其微。禦營五軍的刀盾手還沿襲了明軍舊製,每名刀盾手配備梭槍兩到三根,三十步之內投擲梭槍,趁敵人處於混亂之際再抽刀衝鋒。可這場戰役,由於清軍騎兵數量無比龐大,明軍又有戰車作為屏障,所以刀盾手並不需要衝鋒,他們隻需要讓手中的梭槍陪伴敵人走完這最後三十步的距離就好。
臨陣不過三矢,轉眼間就到了那些剛剛還飽受打擊的騎兵們發威的時刻了,騎兵們唿嘯著衝到明軍陣前的缺口處,抽出了馬刀開始迴敬明軍。即將發生的事情依然是慘烈的,龐大的戰場中,兩軍交鋒之處更像是一個搏命的血磨盤。人類的智慧和冷靜已經統統被拋棄,留下的隻有仇恨的刀和複仇的血。
這血何止濺出七步,血已經澆注了整個大地。八旗健兒們是在與敵人以命換命,死者在最後時刻還是將刀鋒對準敵人砍去;傷者折斷身上的箭、拔出胸中的槍,推倒敵人的戰車繼續瘋狂的拚殺。死掉戰馬的戰士在徒步向前衝鋒、挎著戰馬的勇士們不惜一切代價。
另一邊,明軍的英勇也不逞多讓,麵對洪水般的騎兵,他們用槍林和盾海對抗。就算營陣被衝散、武器被打飛了,也絕不會後退!他們會騰空而起,抱住敵人的腿、揪住戰馬的尾。就算殺不死敵人,也要讓他們慢下來、也要拚命阻止這股洪流。天平
當人海變成血海、當英雄變作英靈,天空中的風雪越來越大、戰場上的人揮汗如雨。這不是兩支人類軍隊的戰爭,這是兩群野獸在相互的撕咬。天空中的雪花不敢落地,因為地上有刀劍作為武器,還有拳腳和鋼牙。明軍有如狼群一般,哪怕被戰馬踢爛了腸肚,牙齒還在狠狠的撕咬著馬群!清軍如同公牛,他們被遍地的血紅徹底激怒了,哪怕身上的箭再多出一千支,也要野蠻到底!
天上的雪柔柔地,雪花點點隨風。地上的血腥腥地,凝固一層再堆積起又一層。天上的風是北風,帶著死去的亡魂一路向南、直奔大海。地上的風是暴風,卷起著一切、吞噬著一切。短短一個上午的時間,禦營五軍之中就已有整整一軍全部覆滅;清軍選鋒也傷亡大半。禦營五軍是大明的精銳,清軍選鋒更是精銳中的精銳。僅僅一個上午,明軍之中便戰死了正三品指揮使(5600人為一衛)七人,指揮同知(從三品)、僉事(正四品)及千戶以上戰死者三十八人,千戶以下至百戶戰死者三百餘人。三萬清軍選鋒戰死了甲喇額真五人,牛錄額真二十九人。
多爾袞已經在命令第二波部隊增援博洛了,這是一隊步甲,人數為,由鑲黃旗梅勒章京卓布泰帶領,卓布泰是鼇拜的二哥,此次隨征多爾袞的還有他們的一個弟弟穆裏瑪。卓布泰帶領這支步兵在騎兵剛剛衝入敵營後就開始前進,一路之上還能為後續的部隊清理紮馬釘和鹿角,他們又將所遇到的明軍戰車和營壘的柵欄全部破壞掉。隨後便開始分兵沿著明軍由內外兩排戰車布置的兩道防線之間向南拓展進攻,試圖擴大清軍騎兵衝擊的正麵。他們一路向南前進,一邊用繩索拽住明軍的戰車,將戰車的鐵鎖拆卸掉,又一輛接著一輛的將戰車拉開、拉散,還將被拆開的戰車、鹿角和拒馬一並焚毀。
清軍步甲這一路的戰鬥從剛一開始就異常激烈,由於卓布泰的布甲在正麵進攻中突然的右拐,掠過了明軍的正麵轉而向南進攻。這一突然的變化讓洪承疇和堵胤錫措手不及,但是洪承疇的調整依然很快,二人以整個右哨軍的人全部壓向了卓布泰的步兵。
明軍以一整軍的人馬應對卓布泰,有合理之處,也存在很大的漏洞,然而戰局就是訊息萬變的,洪承疇以進攻迎擊敵人的進攻已經是在破釜沉舟了。指揮過鬆錦之戰的他當然清楚,如果不能在敵人找到己方弱點之前給予他們最沉痛的打擊,如果喪失了外圍的戰車防線這一堅硬的外殼。處於大平原上的步兵就是被砸碎了外皮的核桃、就是失去了牧羊犬保護的綿羊,剩下再多的人也隻是人家案板上的一道小菜。
明軍也狂爆了起來,他們的前鋒根本不是在去與清軍搏殺,而是用肩膀貼住手中的盾牌,直接撞向敵人。至於怎麽殺死被撞到的敵人,就是後排長槍手的事情了。兩軍在南麵的戰場就像兩股浪潮一樣相護對撞著,在大浪相交之處將一切撞得粉碎。大浪之後是大浪,後浪再助推前浪,一浪又一浪、一潮又一潮,如同死亡之海。最後在這相交之處積屍如山,連屍山都形成了一座海島。
經過多年的實驗和研發,工部終於將這種大口徑連珠炮從最初的圖紙轉化為實用兵器。這種連珠炮的構造大概可以描述為將紅夷大炮的尾部上方打開一個五分之一長,五分之二寬的缺口。作戰時大炮將配備多個內膽,每個內膽都事先填裝好火藥和彈丸,火藥引信在內膽之上,發射時將內膽放入炮管的缺口內,再點燃引信,一輪發射完畢後,炮手立刻取出舊膽填裝新膽,新一輪的炮擊便立刻可以開始。
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技術加上葡軍炮手最精準的觀瞄技術,成就了這場戰鬥。這些葡軍炮兵是不會同清軍騎兵拚刺刀的,當清軍騎兵即將逼近陣地前沿時,炮兵陣地被轉移了。明軍陣前各類戰車上的小炮、虎尊炮和火箭等近距離火器開始對清軍騎兵進行平射。就連明軍裝備的重型床弩的殺傷力也是血腥的,它們被安置在明軍的戰車之上,和弓箭手以及刀盾手相配合。
騎兵的馬弓也開始還擊了,然而明軍有刀盾手和戰車作為屏障,馬弓帶給他們的殺傷可以說微乎其微。禦營五軍的刀盾手還沿襲了明軍舊製,每名刀盾手配備梭槍兩到三根,三十步之內投擲梭槍,趁敵人處於混亂之際再抽刀衝鋒。可這場戰役,由於清軍騎兵數量無比龐大,明軍又有戰車作為屏障,所以刀盾手並不需要衝鋒,他們隻需要讓手中的梭槍陪伴敵人走完這最後三十步的距離就好。
臨陣不過三矢,轉眼間就到了那些剛剛還飽受打擊的騎兵們發威的時刻了,騎兵們唿嘯著衝到明軍陣前的缺口處,抽出了馬刀開始迴敬明軍。即將發生的事情依然是慘烈的,龐大的戰場中,兩軍交鋒之處更像是一個搏命的血磨盤。人類的智慧和冷靜已經統統被拋棄,留下的隻有仇恨的刀和複仇的血。
這血何止濺出七步,血已經澆注了整個大地。八旗健兒們是在與敵人以命換命,死者在最後時刻還是將刀鋒對準敵人砍去;傷者折斷身上的箭、拔出胸中的槍,推倒敵人的戰車繼續瘋狂的拚殺。死掉戰馬的戰士在徒步向前衝鋒、挎著戰馬的勇士們不惜一切代價。
另一邊,明軍的英勇也不逞多讓,麵對洪水般的騎兵,他們用槍林和盾海對抗。就算營陣被衝散、武器被打飛了,也絕不會後退!他們會騰空而起,抱住敵人的腿、揪住戰馬的尾。就算殺不死敵人,也要讓他們慢下來、也要拚命阻止這股洪流。天平
當人海變成血海、當英雄變作英靈,天空中的風雪越來越大、戰場上的人揮汗如雨。這不是兩支人類軍隊的戰爭,這是兩群野獸在相互的撕咬。天空中的雪花不敢落地,因為地上有刀劍作為武器,還有拳腳和鋼牙。明軍有如狼群一般,哪怕被戰馬踢爛了腸肚,牙齒還在狠狠的撕咬著馬群!清軍如同公牛,他們被遍地的血紅徹底激怒了,哪怕身上的箭再多出一千支,也要野蠻到底!
天上的雪柔柔地,雪花點點隨風。地上的血腥腥地,凝固一層再堆積起又一層。天上的風是北風,帶著死去的亡魂一路向南、直奔大海。地上的風是暴風,卷起著一切、吞噬著一切。短短一個上午的時間,禦營五軍之中就已有整整一軍全部覆滅;清軍選鋒也傷亡大半。禦營五軍是大明的精銳,清軍選鋒更是精銳中的精銳。僅僅一個上午,明軍之中便戰死了正三品指揮使(5600人為一衛)七人,指揮同知(從三品)、僉事(正四品)及千戶以上戰死者三十八人,千戶以下至百戶戰死者三百餘人。三萬清軍選鋒戰死了甲喇額真五人,牛錄額真二十九人。
多爾袞已經在命令第二波部隊增援博洛了,這是一隊步甲,人數為,由鑲黃旗梅勒章京卓布泰帶領,卓布泰是鼇拜的二哥,此次隨征多爾袞的還有他們的一個弟弟穆裏瑪。卓布泰帶領這支步兵在騎兵剛剛衝入敵營後就開始前進,一路之上還能為後續的部隊清理紮馬釘和鹿角,他們又將所遇到的明軍戰車和營壘的柵欄全部破壞掉。隨後便開始分兵沿著明軍由內外兩排戰車布置的兩道防線之間向南拓展進攻,試圖擴大清軍騎兵衝擊的正麵。他們一路向南前進,一邊用繩索拽住明軍的戰車,將戰車的鐵鎖拆卸掉,又一輛接著一輛的將戰車拉開、拉散,還將被拆開的戰車、鹿角和拒馬一並焚毀。
清軍步甲這一路的戰鬥從剛一開始就異常激烈,由於卓布泰的布甲在正麵進攻中突然的右拐,掠過了明軍的正麵轉而向南進攻。這一突然的變化讓洪承疇和堵胤錫措手不及,但是洪承疇的調整依然很快,二人以整個右哨軍的人全部壓向了卓布泰的步兵。
明軍以一整軍的人馬應對卓布泰,有合理之處,也存在很大的漏洞,然而戰局就是訊息萬變的,洪承疇以進攻迎擊敵人的進攻已經是在破釜沉舟了。指揮過鬆錦之戰的他當然清楚,如果不能在敵人找到己方弱點之前給予他們最沉痛的打擊,如果喪失了外圍的戰車防線這一堅硬的外殼。處於大平原上的步兵就是被砸碎了外皮的核桃、就是失去了牧羊犬保護的綿羊,剩下再多的人也隻是人家案板上的一道小菜。
明軍也狂爆了起來,他們的前鋒根本不是在去與清軍搏殺,而是用肩膀貼住手中的盾牌,直接撞向敵人。至於怎麽殺死被撞到的敵人,就是後排長槍手的事情了。兩軍在南麵的戰場就像兩股浪潮一樣相護對撞著,在大浪相交之處將一切撞得粉碎。大浪之後是大浪,後浪再助推前浪,一浪又一浪、一潮又一潮,如同死亡之海。最後在這相交之處積屍如山,連屍山都形成了一座海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