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英問他什麽事情,方中愈歎口氣道:“剛得到消息朱高熙要截殺太子...朱高熙的兒子朱瞻圻一直在北京、我忘了讓人盯著他了,肯定是他跑去山東報的信。”
“這個混蛋...”龐英罵了一句,“也怪皇上當初對他這兩兄弟太好了,否則哪有這種事情?”
“現在再說也晚了,得先弄清朱高熙可能在哪動手...”
“中愈,那也得知道太子他們走哪條路才行啊...哎,你家玉景應該知道呀!當年她在南京不經常迴山東嘛!”
“對啊!我怎麽把她忘了...”方中愈一拍大腿,“師父,你立刻通知錦衣衛各衛所的人員、還有撫司弟兄...讓他們帶齊家夥到城外集合,我迴家一趟,然後立刻出發去山東...。”
方中愈馬上出都司,快馬加鞭一溜煙迴到家裏,進院就大聲喊道:“玉景...玉景...快來啊!”
他這麽一喊,大人孩子、連府裏下人都跑了出來,唿啦啦把他圍上來、七嘴八舌的問怎麽了。
“沒事沒事,我就是問問路...”方中愈在人群裏找到張玉景,“快告訴我,從南京迴北京經過山東哪裏?”
張玉景反問道:“你問這個幹什麽呀?”
“朱高熙要在半路截殺太子,”方中愈焦急的說道:“快告訴我,我馬上就得走。”
“哦...一般有兩條路線,一條走淮安經臨沂、濟南、德州奔天津,”張玉景說道:“另一條是出南京向西北走徐州、菏澤經石家莊奔保定,朱高熙在青州...截擊地點應該在萊蕪左近或者是菏澤附近...。”
方中愈皺眉道:“怎麽還有兩條線...哪一條路線距離短一些?”
“前一條,臨沂奔濟南那條...”
“可是濟南、德州、萊蕪不都是山東境內嗎?沒法判斷在哪一個點呀...!”
“得,還是我跟你去吧...!”張玉景立刻進房間換衣服,兩個人立即出城。
俞方舟、王宏建已經帶領撫司弟兄到了,錦衣衛各衛所地理位置不同、所以有快有慢,正陸續趕來。
龐英說道:“已經到了三個衛所三千人,其他衛所的兄弟怕是還得等一會兒才能到。”
方中愈想了想說道:“我帶這些人先走,你等人齊了再追來。”說著招來三個衛所的千戶官,下令出發奔天津。
一路上除了睡覺、吃飯就是趕路,人員眾多、沿途都是找官府供給。非一日,大隊接近山東地界。
方中愈找來俞方舟和張玉景商量,張玉景說道:“每個人做這種事情都是在自己最方便的地方下手,朱高熙在青州離他最近的點就是萊蕪和泰安一帶,那裏也是南京到北京最近的路線上。”
俞方舟點點頭,“王妃說的有道理,但是咱們認為太子他們應該走那條路線,可萬一太子他們不走呢?”
方中愈喔了一聲,“那你的意思是...?”
“頭兒,讓我說咱們得兩下裏都得把準,派一夥人直插萊蕪以南、打探太子他們的消息,再派些兄弟到萊蕪轉東去打探朱高熙一夥人的動向。”
“嗯嗯...”方中愈點頭讚成,“俞兄的想法很好,這兩方麵咱們隻要掌握一方的情況就好辦了。”
當下,他便把撫司人員都派了出去,每旗人都拉開些距離以免錯過了;大隊人馬在後緩行,等待前方消息。
再過兩日到達泰安,泰安是個小縣城、方中愈便不讓人去當地官府打擾以免走漏消息;在城外五裏找地方露宿,隻到附近何處買吃食。
當晚,龐英帶著一萬多錦衣衛趕了上來。等了一夜還沒有消息,方中愈心裏著急便詢問張玉景會不會搞錯了?
張玉景有些不耐煩,“一般從南京北上都走這兩條路,我還能騙你嗎?除非是太子他們迷了路、走去青州那邊了,否則就應該是這條路線。”
龐英說道:“中愈,你別太著急了。嶽江川他們趕到南京還得一些時日呢!到了那也不可能馬上返迴。
算日期也不應該到,這樣,派些人往萊蕪去、朱高熙他們肯定得隱藏起來,怕是不容易找到。”
方中愈想想也是,便讓俞方舟和王宏建各帶幾組人到萊蕪附近仔細搜索。
眾人在泰安耐心等候,可是過了兩天還沒有動靜;方中愈又焦急起來,問張玉景泰安離萊蕪多遠。
張玉景答道:“差不多一百多裏,就算輕騎跑一個來迴還得一天時間呢,你總著什麽急啊?”
“我能不急嗎?派出去那麽多人,一點消息也沒有。”張曦月一直擔心朱瞻基路上出事,所以方中愈也格外緊張,“不行...我親自去趟萊蕪,那裏肯定是截擊太子的最佳地點吧?”
是、是、是...難道我還能騙你啊?”
龐英說道:“中愈,還是我去吧!你在這坐鎮。”
“還是我去,我的馬速度快百八十裏路用不上兩個時辰就到了。”方中愈說走就走,立刻牽馬上路。
他的馬是朱高熾賜的大宛汗血寶馬,通身棗紅色號稱赤驥,上了路跟箭打的一般;有些名駒速度快卻不耐久、跑不上十裏八裏就得歇一歇,可是赤驥不用歇、一口氣便來到萊蕪。
方中愈到萊蕪一刻也沒有休息,找了家飯店喂了馬又買上幾個包子,打聽好奔南京的路便出城往南走,剛走出二三裏便看到了俞方舟帶著幾個人過來。
路上人多,方中愈便讓到路旁的樹下,俞方舟等人也裝作休息跟過來。
方中愈著急的問:“怎麽樣俞兄?”
“頭兒,我找到朱高熙了,”俞方舟答道:“他們就在前邊五裏外的一片土崗後隱藏,路上有許多他們的暗哨。”
“哦...還好太子他們沒到呢!朱高熙有多少人馬?”
“怎麽也得有近兩萬人。”
“啊...他哪來那麽多人?”
“誰知道呢!對了頭兒,你怎麽來了?”俞方舟問道,“我這就要迴去報信呢!”
“總沒有消息我著急啊!我在這盯著朱高熙,你迴去把大隊人馬都調...咦?”方中愈話未說完看到一匹馬從南而來,馬上之人好像是劉謙。
俞方舟也看到了,衝著梁世寬揮了揮手,後者看到撥馬跑過來。
“什麽情況?”方中愈問。
“頭兒,我們遇到太子他們了。”劉謙說道。
“在什麽位置?”
“離這不過兩個時辰的路程。”
“喲!這可不好,”俞方舟說道:“來不及調動大隊人馬了!”...
“這個混蛋...”龐英罵了一句,“也怪皇上當初對他這兩兄弟太好了,否則哪有這種事情?”
“現在再說也晚了,得先弄清朱高熙可能在哪動手...”
“中愈,那也得知道太子他們走哪條路才行啊...哎,你家玉景應該知道呀!當年她在南京不經常迴山東嘛!”
“對啊!我怎麽把她忘了...”方中愈一拍大腿,“師父,你立刻通知錦衣衛各衛所的人員、還有撫司弟兄...讓他們帶齊家夥到城外集合,我迴家一趟,然後立刻出發去山東...。”
方中愈馬上出都司,快馬加鞭一溜煙迴到家裏,進院就大聲喊道:“玉景...玉景...快來啊!”
他這麽一喊,大人孩子、連府裏下人都跑了出來,唿啦啦把他圍上來、七嘴八舌的問怎麽了。
“沒事沒事,我就是問問路...”方中愈在人群裏找到張玉景,“快告訴我,從南京迴北京經過山東哪裏?”
張玉景反問道:“你問這個幹什麽呀?”
“朱高熙要在半路截殺太子,”方中愈焦急的說道:“快告訴我,我馬上就得走。”
“哦...一般有兩條路線,一條走淮安經臨沂、濟南、德州奔天津,”張玉景說道:“另一條是出南京向西北走徐州、菏澤經石家莊奔保定,朱高熙在青州...截擊地點應該在萊蕪左近或者是菏澤附近...。”
方中愈皺眉道:“怎麽還有兩條線...哪一條路線距離短一些?”
“前一條,臨沂奔濟南那條...”
“可是濟南、德州、萊蕪不都是山東境內嗎?沒法判斷在哪一個點呀...!”
“得,還是我跟你去吧...!”張玉景立刻進房間換衣服,兩個人立即出城。
俞方舟、王宏建已經帶領撫司弟兄到了,錦衣衛各衛所地理位置不同、所以有快有慢,正陸續趕來。
龐英說道:“已經到了三個衛所三千人,其他衛所的兄弟怕是還得等一會兒才能到。”
方中愈想了想說道:“我帶這些人先走,你等人齊了再追來。”說著招來三個衛所的千戶官,下令出發奔天津。
一路上除了睡覺、吃飯就是趕路,人員眾多、沿途都是找官府供給。非一日,大隊接近山東地界。
方中愈找來俞方舟和張玉景商量,張玉景說道:“每個人做這種事情都是在自己最方便的地方下手,朱高熙在青州離他最近的點就是萊蕪和泰安一帶,那裏也是南京到北京最近的路線上。”
俞方舟點點頭,“王妃說的有道理,但是咱們認為太子他們應該走那條路線,可萬一太子他們不走呢?”
方中愈喔了一聲,“那你的意思是...?”
“頭兒,讓我說咱們得兩下裏都得把準,派一夥人直插萊蕪以南、打探太子他們的消息,再派些兄弟到萊蕪轉東去打探朱高熙一夥人的動向。”
“嗯嗯...”方中愈點頭讚成,“俞兄的想法很好,這兩方麵咱們隻要掌握一方的情況就好辦了。”
當下,他便把撫司人員都派了出去,每旗人都拉開些距離以免錯過了;大隊人馬在後緩行,等待前方消息。
再過兩日到達泰安,泰安是個小縣城、方中愈便不讓人去當地官府打擾以免走漏消息;在城外五裏找地方露宿,隻到附近何處買吃食。
當晚,龐英帶著一萬多錦衣衛趕了上來。等了一夜還沒有消息,方中愈心裏著急便詢問張玉景會不會搞錯了?
張玉景有些不耐煩,“一般從南京北上都走這兩條路,我還能騙你嗎?除非是太子他們迷了路、走去青州那邊了,否則就應該是這條路線。”
龐英說道:“中愈,你別太著急了。嶽江川他們趕到南京還得一些時日呢!到了那也不可能馬上返迴。
算日期也不應該到,這樣,派些人往萊蕪去、朱高熙他們肯定得隱藏起來,怕是不容易找到。”
方中愈想想也是,便讓俞方舟和王宏建各帶幾組人到萊蕪附近仔細搜索。
眾人在泰安耐心等候,可是過了兩天還沒有動靜;方中愈又焦急起來,問張玉景泰安離萊蕪多遠。
張玉景答道:“差不多一百多裏,就算輕騎跑一個來迴還得一天時間呢,你總著什麽急啊?”
“我能不急嗎?派出去那麽多人,一點消息也沒有。”張曦月一直擔心朱瞻基路上出事,所以方中愈也格外緊張,“不行...我親自去趟萊蕪,那裏肯定是截擊太子的最佳地點吧?”
是、是、是...難道我還能騙你啊?”
龐英說道:“中愈,還是我去吧!你在這坐鎮。”
“還是我去,我的馬速度快百八十裏路用不上兩個時辰就到了。”方中愈說走就走,立刻牽馬上路。
他的馬是朱高熾賜的大宛汗血寶馬,通身棗紅色號稱赤驥,上了路跟箭打的一般;有些名駒速度快卻不耐久、跑不上十裏八裏就得歇一歇,可是赤驥不用歇、一口氣便來到萊蕪。
方中愈到萊蕪一刻也沒有休息,找了家飯店喂了馬又買上幾個包子,打聽好奔南京的路便出城往南走,剛走出二三裏便看到了俞方舟帶著幾個人過來。
路上人多,方中愈便讓到路旁的樹下,俞方舟等人也裝作休息跟過來。
方中愈著急的問:“怎麽樣俞兄?”
“頭兒,我找到朱高熙了,”俞方舟答道:“他們就在前邊五裏外的一片土崗後隱藏,路上有許多他們的暗哨。”
“哦...還好太子他們沒到呢!朱高熙有多少人馬?”
“怎麽也得有近兩萬人。”
“啊...他哪來那麽多人?”
“誰知道呢!對了頭兒,你怎麽來了?”俞方舟問道,“我這就要迴去報信呢!”
“總沒有消息我著急啊!我在這盯著朱高熙,你迴去把大隊人馬都調...咦?”方中愈話未說完看到一匹馬從南而來,馬上之人好像是劉謙。
俞方舟也看到了,衝著梁世寬揮了揮手,後者看到撥馬跑過來。
“什麽情況?”方中愈問。
“頭兒,我們遇到太子他們了。”劉謙說道。
“在什麽位置?”
“離這不過兩個時辰的路程。”
“喲!這可不好,”俞方舟說道:“來不及調動大隊人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