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朱瞻基拉著她的手,覺得黏糊糊的不舒服,抬手看時不由驚呆了,“血啊?”
張曦月看到他手上的血也嚇了一跳,急忙去看自己手掌,這才發現掌心劃破了好幾個地方、應該是跳牆時弄的。
這時隻能笑著說沒事兒,是栽倒時在地上擦破的。擔心瞻基看了害怕,便讓小玉給他洗手然後帶上樓去午睡、又讓丫鬟婆子們都去忙自己的事情。
遣散了眾人房間裏隻剩下印曉苔了,她也意識到自己闖了禍,一臉內疚的不說話。
事已至此再埋怨也沒有用,張曦月便說道:“沒事兒了...你打點水給我洗手,我得吃東西。”
印曉苔答應著去打了盆溫水來,張曦月洗手時她小聲問:“小姐,到底怎麽迴事呀...小紅她...?”
“小紅是個臥底,”張曦月說道:“不是朱高燧就是朱棣派來的,跑去皇宮了...我沒能追上她。”
“啊...?”印曉苔驚訝萬分,“她...她是不是聽到我說鐵血盟的事情了?”
張曦月沒有迴答擦幹手坐下吃飯,這時候哪還有心情吃飯?如同嚼蠟一般,但是...不吃東西又能幹什麽呢?
手掌心都擦破了拿著筷子撕辣辣的疼,她心裏告訴自己:這就是教訓!要記住了!如果這關能熬過去,以後必須得加萬分小心才行!
“小姐,那怎麽辦啊?”印曉苔一臉焦急和自責。
“我也不知道該怎麽辦...等著看吧!就看咱們的運氣怎麽樣了。”張曦月心想若是方中愈在還會好辦一些,實在不行就讓他偷偷進宮去殺了小紅,但是現在隻能憑天由命了。
本來形勢一片大好的,朱高熙因為梅殷案被斥責、關禁閉,朱高燧也因為結交鐵血盟而落下了把柄在手,朱高熾提拔的大臣逐漸占據朝廷重要崗位。
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接連出了這兩件事情都很致命呀!張曦月早就意識到,自己要想完成計劃需要方中愈的幫助,他的出逃絕對等於折斷了自己一條手臂。
最致命的還是小紅這件事,弄不好就能要了自己的命,自己還沒有任何補救的辦法、隻能等著這琢磨不透的命運降臨。
“小姐...”印曉苔囁嚅道:“對不起,都怪我說話沒注意...”
“算了...”張曦月擺了擺手,“咱們倆情同姐妹,風風雨雨同甘共苦這麽多年沒有必要說客氣話。萬事天注定,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你也不用自責。”
“好吧小姐...我就納悶了,你說你對小紅那麽好,她怎麽能做出這種事情呢?我真是...怎麽也沒有想到她會是叛徒!”
“世事難料呀,誰又能說得清楚呢?我感覺...她應該是有什麽苦衷吧,否則...真是不應該這樣的...”
這一直是個困擾張曦月的迷團,每天提心吊膽的等著事情發生。讓人感到奇怪的是,當天沒事...第二天沒有事...第四天還是沒有什麽動靜...一直過了正月十五還是沒有任何人就這這件事情來找張曦月。
私下裏張曦月和印曉苔商量原因,想來想去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小紅良心發現沒有說出去。從那之後小紅一直沒有露麵,也無從知道猜測的準不準。
轉眼之間出了正月,春風吹起草吐新綠花樹發芽,小紅的事情已經逐漸淡忘了;方中愈的事情朱高熾問了紀剛兩次,對方始終沒有正麵迴應。
後來朱棣跟朱高熾說了句話:叛逆就是叛逆,否則他也用不著跑了!至此,朱高熾便沒法介入這件事情了,海捕文書發往全國緝拿方中愈...
趁著朱高熙氣勢低落,張曦月把張露華的哥哥張懋提為左軍都督府都督,那時張懋還隨他父親張輔在安南。
二月底發來戰報:明朝大軍橫掃安南全境。朱棣大喜,下旨命廣西駐軍進駐安南。到了四月間百花盛開,張輔父子帶領大軍迴歸京師。
這可是件大喜事,朱棣下令嘉獎三軍,重賞張家父子,張輔俸祿加倍另增太師稱號、張懋正式上任左軍都督。
出兵安南是朱高熾的提議,朱棣自然也是大加讚揚,但是也隻能局限於口頭;畢竟他已經是太子,所有用度都是宮裏負擔,還能獎勵什麽?
到了五月北方也暖和起來,蟄伏了一冬的北元人又開始蠢蠢欲動,不時騷.擾大明邊境。朱高熙為了重振自己的士氣,主動請纓帶兵出征。
朱棣先是沒有答應,廣泛征求眾大臣的意見,張曦月認為是個機會、讓朱高熾舉薦梅順昌跟著出征。
朱高熾很是疑惑,問道:“高熙跟梅家弄得那麽僵,你卻保舉梅順昌隨著高熙出征?這是什麽意思啊?”
“其實沒有太子爺想的那麽僵,”張曦月說道:“梅殷駙馬身死高熙去憑吊了,兩個兇手也伏法了,不管背後指使之人是不是高熙兩家畢竟沒有撕破臉皮。
另外父皇升了梅家兄弟的官也算是一種安撫,三姑姑大智大慧應該能明白三姑丈的死沒有那麽簡單,我想梅家人也不會如何嫉恨高熙。
讓梅順昌隨征一是要向父皇證明他的能力,二是削弱高熙在軍中的影響,梅順昌去高熙的親信便會少一人去,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朱高熾思索了好一會兒,點頭道:“愛妃說的有道理,明天我就向父皇舉薦,隻是...不知道父皇答不答應。”
到明天朱高熾在早朝上疏,沒想到朱棣立刻就允了,不僅是朱高熾就連其他大臣都感覺很意外。
後天,朱高熙為主將、梅順昌為副將,率領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開赴北方。
朱高熾迴來把張曦月好一番誇,又向她詢問為什麽她知道父皇會讚同。
張曦月便說道:“太子爺沒看到這幾年父皇在逐漸削弱幾個藩王叔叔的兵權嗎?父皇自己是經曆靖難之役才坐上了皇位,所以他忌諱軍權集中;
高熙持寵而嬌行為乖張、加上他在軍中影響太大了,又有許多藩王叔叔和將領擁護他,我便猜想父皇也不願意他一枝獨秀、肯定要設法限製他。”
“厲害...!”朱高熾佩服道:“愛妃具有非凡的洞察力,非一般人可比啊...!”
這一點他還真說對了,張曦月的感覺很靈敏、能通過一些細微之事判斷其人的思維;隻有一件事情令她耿耿於懷、那就是方中愈,至今她也沒有辦法讓他迴來...
張曦月看到他手上的血也嚇了一跳,急忙去看自己手掌,這才發現掌心劃破了好幾個地方、應該是跳牆時弄的。
這時隻能笑著說沒事兒,是栽倒時在地上擦破的。擔心瞻基看了害怕,便讓小玉給他洗手然後帶上樓去午睡、又讓丫鬟婆子們都去忙自己的事情。
遣散了眾人房間裏隻剩下印曉苔了,她也意識到自己闖了禍,一臉內疚的不說話。
事已至此再埋怨也沒有用,張曦月便說道:“沒事兒了...你打點水給我洗手,我得吃東西。”
印曉苔答應著去打了盆溫水來,張曦月洗手時她小聲問:“小姐,到底怎麽迴事呀...小紅她...?”
“小紅是個臥底,”張曦月說道:“不是朱高燧就是朱棣派來的,跑去皇宮了...我沒能追上她。”
“啊...?”印曉苔驚訝萬分,“她...她是不是聽到我說鐵血盟的事情了?”
張曦月沒有迴答擦幹手坐下吃飯,這時候哪還有心情吃飯?如同嚼蠟一般,但是...不吃東西又能幹什麽呢?
手掌心都擦破了拿著筷子撕辣辣的疼,她心裏告訴自己:這就是教訓!要記住了!如果這關能熬過去,以後必須得加萬分小心才行!
“小姐,那怎麽辦啊?”印曉苔一臉焦急和自責。
“我也不知道該怎麽辦...等著看吧!就看咱們的運氣怎麽樣了。”張曦月心想若是方中愈在還會好辦一些,實在不行就讓他偷偷進宮去殺了小紅,但是現在隻能憑天由命了。
本來形勢一片大好的,朱高熙因為梅殷案被斥責、關禁閉,朱高燧也因為結交鐵血盟而落下了把柄在手,朱高熾提拔的大臣逐漸占據朝廷重要崗位。
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接連出了這兩件事情都很致命呀!張曦月早就意識到,自己要想完成計劃需要方中愈的幫助,他的出逃絕對等於折斷了自己一條手臂。
最致命的還是小紅這件事,弄不好就能要了自己的命,自己還沒有任何補救的辦法、隻能等著這琢磨不透的命運降臨。
“小姐...”印曉苔囁嚅道:“對不起,都怪我說話沒注意...”
“算了...”張曦月擺了擺手,“咱們倆情同姐妹,風風雨雨同甘共苦這麽多年沒有必要說客氣話。萬事天注定,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你也不用自責。”
“好吧小姐...我就納悶了,你說你對小紅那麽好,她怎麽能做出這種事情呢?我真是...怎麽也沒有想到她會是叛徒!”
“世事難料呀,誰又能說得清楚呢?我感覺...她應該是有什麽苦衷吧,否則...真是不應該這樣的...”
這一直是個困擾張曦月的迷團,每天提心吊膽的等著事情發生。讓人感到奇怪的是,當天沒事...第二天沒有事...第四天還是沒有什麽動靜...一直過了正月十五還是沒有任何人就這這件事情來找張曦月。
私下裏張曦月和印曉苔商量原因,想來想去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小紅良心發現沒有說出去。從那之後小紅一直沒有露麵,也無從知道猜測的準不準。
轉眼之間出了正月,春風吹起草吐新綠花樹發芽,小紅的事情已經逐漸淡忘了;方中愈的事情朱高熾問了紀剛兩次,對方始終沒有正麵迴應。
後來朱棣跟朱高熾說了句話:叛逆就是叛逆,否則他也用不著跑了!至此,朱高熾便沒法介入這件事情了,海捕文書發往全國緝拿方中愈...
趁著朱高熙氣勢低落,張曦月把張露華的哥哥張懋提為左軍都督府都督,那時張懋還隨他父親張輔在安南。
二月底發來戰報:明朝大軍橫掃安南全境。朱棣大喜,下旨命廣西駐軍進駐安南。到了四月間百花盛開,張輔父子帶領大軍迴歸京師。
這可是件大喜事,朱棣下令嘉獎三軍,重賞張家父子,張輔俸祿加倍另增太師稱號、張懋正式上任左軍都督。
出兵安南是朱高熾的提議,朱棣自然也是大加讚揚,但是也隻能局限於口頭;畢竟他已經是太子,所有用度都是宮裏負擔,還能獎勵什麽?
到了五月北方也暖和起來,蟄伏了一冬的北元人又開始蠢蠢欲動,不時騷.擾大明邊境。朱高熙為了重振自己的士氣,主動請纓帶兵出征。
朱棣先是沒有答應,廣泛征求眾大臣的意見,張曦月認為是個機會、讓朱高熾舉薦梅順昌跟著出征。
朱高熾很是疑惑,問道:“高熙跟梅家弄得那麽僵,你卻保舉梅順昌隨著高熙出征?這是什麽意思啊?”
“其實沒有太子爺想的那麽僵,”張曦月說道:“梅殷駙馬身死高熙去憑吊了,兩個兇手也伏法了,不管背後指使之人是不是高熙兩家畢竟沒有撕破臉皮。
另外父皇升了梅家兄弟的官也算是一種安撫,三姑姑大智大慧應該能明白三姑丈的死沒有那麽簡單,我想梅家人也不會如何嫉恨高熙。
讓梅順昌隨征一是要向父皇證明他的能力,二是削弱高熙在軍中的影響,梅順昌去高熙的親信便會少一人去,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朱高熾思索了好一會兒,點頭道:“愛妃說的有道理,明天我就向父皇舉薦,隻是...不知道父皇答不答應。”
到明天朱高熾在早朝上疏,沒想到朱棣立刻就允了,不僅是朱高熾就連其他大臣都感覺很意外。
後天,朱高熙為主將、梅順昌為副將,率領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開赴北方。
朱高熾迴來把張曦月好一番誇,又向她詢問為什麽她知道父皇會讚同。
張曦月便說道:“太子爺沒看到這幾年父皇在逐漸削弱幾個藩王叔叔的兵權嗎?父皇自己是經曆靖難之役才坐上了皇位,所以他忌諱軍權集中;
高熙持寵而嬌行為乖張、加上他在軍中影響太大了,又有許多藩王叔叔和將領擁護他,我便猜想父皇也不願意他一枝獨秀、肯定要設法限製他。”
“厲害...!”朱高熾佩服道:“愛妃具有非凡的洞察力,非一般人可比啊...!”
這一點他還真說對了,張曦月的感覺很靈敏、能通過一些細微之事判斷其人的思維;隻有一件事情令她耿耿於懷、那就是方中愈,至今她也沒有辦法讓他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