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中愈當然不能說聽出了姬蝶花的聲音,便胡說道:“我呀...會看,我看姬姑娘的體型、行走姿態,非常像練武之人。姬姑娘,難道你真沒有練過武嗎?”
“當然沒有了...”姬蝶花很幹脆的否定道:“我打小就是個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的弱女子,手無縛雞之力更甭提練武了。”
“哦...那是我看走眼了。”
“就是,”王貞慶說道:“姬姑娘一向柔柔弱弱的,哪裏像會練武的人呢!你這相呀,看得也太不準了。”
“嘿嘿,人有失手馬有失蹄、老虎還有打盹的時候呢!”方中愈心想她不會武她為什麽會吃驚、為什麽要把手藏起來,想騙我還差點兒。
哎喲!他忽然又想到一層,薛媽媽攔著不讓自己見她是不是就怕自己認出她來啊?如此說來,她也是鐵血十三鷹?
他腦中一轉說道:“那日百花會上聽姬姑娘彈奏一曲有如仙樂一般,今日能否請姑娘再彈上一曲?”
“好好好,”王貞慶立刻附和道:“我剛要提議呢!那就勞煩姬姑娘了,一會中午讓望江樓送桌魚翅宴來,咱們喝酒論詩。”
“這個...?”姬蝶花不經意的掃了方中愈一眼,微微嘟著紅唇說道:“稍微有一點...有點不方便,我的琴讓人借走了。”
這個理由可是有點莫名其妙,她自己是個清倌人,琴藝是她吸引人的主要技藝、琴便是她吃飯的家夥,誰會把吃飯的家夥借給別人?
再說了,鳳歸樓從裏到外裝飾奢華、所有家具用品都是一般官宦都用不起的珍惜木料,豈能缺買琴的銀子?
“喲...”王貞慶失望道:“真是不巧,無法聆聽天籟之音了。”
方中愈提議彈琴就是想看看姬蝶花的手、以確定自己的判斷,這時更有些懷疑了,看看一旁的書案上擺有筆墨紙硯便想提議寫字;
轉念又一想不行,因為姬蝶花似乎有所懷疑了,自己再說寫字怕是不妥、這話不能由自己來說。
他腦中一轉故意問道:“貞慶兄,既然姬姑娘的琴不在咱們就迴去吧?”
“急什麽呀?”王貞慶以目視之,滿是疑慮之色,“剛才不說論詩嘛...姬姑娘,你看如何?”
他是客人,隻要是進了這個門就是要花銀子的,不是非禮的要求姬蝶花必須答應、他之所以征求她的意見是因為尊重她。
“當然好啊!”姬蝶花高興的說道:“王公子是當朝大文士,能跟您論詩談詞可是我的榮幸。”
“姬姑娘過獎了,中愈文采斐然才是此中高手。”王貞慶把手中紙扇一合,說道:“那好,我先來...拋磚引玉。”
他說著站起身來低著頭踱步,方中愈偷眼去看姬蝶花、不想對方也在看著他,四目一碰又都裝作無事的移開去。
方中愈為了掩飾便說道:“貞慶兄,外麵就是秦淮河,何不以此為題。”
“好主意,中愈兄才思敏捷啊!”王貞慶走去窗邊遠看秦淮河,他的才學真是高,隻片刻功夫便吟道:“
紫燕分飛柳絮真,青蔥堤岸浪逐雲。輕送蓬舟,慢舒羅袖,軟語隱約聞。
斜日點黃昏,高風搖寺門。白鷺驚巡蘆葦,煙波裏,且寄一江春。”
詞畢方中愈二人不由得拍手叫好,姬蝶花說道:“當朝若是論起文才無人可出王公子其右,曹子健七步成詩也無法與您相比,尤其末一句:白鷺驚巡蘆葦,煙波裏,且寄一江春。最佳!”
王貞慶笑著謙虛,“姬姑娘過獎過獎,在下不過是拋磚引玉罷了,得看你二位的。”
“不忙不忙,”方中愈說道:“貞慶兄如此佳句得錄下來才是啊...!”
姬蝶花說道:“便請袁公子一展墨寶。”
方中愈本想讓她寫的不料卻被她搶了先,笑了笑說道:“按理應該主人家先來,袁某初來乍到怕露醜。”
“中愈兄還是你來吧!好久沒有欣賞你的字了。”王貞慶說道。
“不可,沒有客人搶主人家風頭的,再說是貞慶兄的大作也應該由主人來錄。”
“哎呀!你什麽時候學得如此不爽快了,這不是你平素的風格呀!你錄了這首詞,姬姑娘錄你的、我來寫姬姑娘所作...。”
姬蝶花也說道:“咱們以詩會友,不分主客,袁公子不必過謙。”
方中愈心裏這個氣啊!心想王貞慶你就是個大呆瓜,我讓她寫是有目的的、你跟著裹什麽亂啊?
話都說到這份上再推讓也說不過去了,方中愈隻好點頭答應,王貞慶親自跑過去幫他研墨;方中愈提筆在手,刷刷點點片刻工夫便寫完了。
連同小翠在內的三個人不覺叫起好來,王貞慶讚道:“中愈兄雖然棄文從武,這字卻是越寫越好了。”
“字字有骨、筆筆帶刀,袁公子的字如其人一般的英秀挺拔啊!”姬蝶花把目光在他臉上轉了轉,“請問袁公子,師從何人呀?”
“兩位過獎了,”方中愈答道:“我沒拜過師,隻是家父指點一二。”
“哦,原來是家學淵源,令尊定是飽學之士不知是...?”
“家父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私塾先生,久居鄉村僻壤之地,說出來姑娘也不可能知道。”
“僻壤之地...?”姬蝶花繼續審視著他,“袁公子太謙虛了吧!我看你的字體有宋濂公的風韻呀?”
哎喲!方中愈的字是學自其父,而他父親方孝孺雖然是宋濂的學生、但是字體卻自成一派,所以說到方中愈這隻是有一點點宋濂的痕跡了;
而他習武之後筆風又有所改變,可以說宋濂的筆體已經微乎其微了,一個勾欄女子居然能看出來說明她很不簡單啊!
方中愈隻好說道:“家父的確是宋濂公的學生,姬姑娘好眼力。”
“哦...”姬蝶花凝視著他,“但是...恕小女子孤陋寡聞,沒聽說宋濂公有袁姓的弟子啊?”
“嗬嗬...宋濂公弟子過千,”王貞慶笑著問:“難道姬姑娘全知道嗎?”
“家父追隨宋濂公日短,屬於最不成器的,所以姑娘不知。”
“哦,是袁公子太謙虛了。”
方中愈惦記讓姬蝶花寫字呢,這時便不推讓,“適才見貞慶兄微思成章有感,偶得了首七律請兩位雅正,
天曆諸公製作新,力排舊習祖唐人。
粗豪未脫風沙氣,難詆熙豐作後塵。”
王貞慶拍手說道:“好詩好詩,中愈兄一步未走便得七律,比之曹子健七步五律強去太多,便請姬姑娘揮毫潑墨吧!”...
“當然沒有了...”姬蝶花很幹脆的否定道:“我打小就是個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的弱女子,手無縛雞之力更甭提練武了。”
“哦...那是我看走眼了。”
“就是,”王貞慶說道:“姬姑娘一向柔柔弱弱的,哪裏像會練武的人呢!你這相呀,看得也太不準了。”
“嘿嘿,人有失手馬有失蹄、老虎還有打盹的時候呢!”方中愈心想她不會武她為什麽會吃驚、為什麽要把手藏起來,想騙我還差點兒。
哎喲!他忽然又想到一層,薛媽媽攔著不讓自己見她是不是就怕自己認出她來啊?如此說來,她也是鐵血十三鷹?
他腦中一轉說道:“那日百花會上聽姬姑娘彈奏一曲有如仙樂一般,今日能否請姑娘再彈上一曲?”
“好好好,”王貞慶立刻附和道:“我剛要提議呢!那就勞煩姬姑娘了,一會中午讓望江樓送桌魚翅宴來,咱們喝酒論詩。”
“這個...?”姬蝶花不經意的掃了方中愈一眼,微微嘟著紅唇說道:“稍微有一點...有點不方便,我的琴讓人借走了。”
這個理由可是有點莫名其妙,她自己是個清倌人,琴藝是她吸引人的主要技藝、琴便是她吃飯的家夥,誰會把吃飯的家夥借給別人?
再說了,鳳歸樓從裏到外裝飾奢華、所有家具用品都是一般官宦都用不起的珍惜木料,豈能缺買琴的銀子?
“喲...”王貞慶失望道:“真是不巧,無法聆聽天籟之音了。”
方中愈提議彈琴就是想看看姬蝶花的手、以確定自己的判斷,這時更有些懷疑了,看看一旁的書案上擺有筆墨紙硯便想提議寫字;
轉念又一想不行,因為姬蝶花似乎有所懷疑了,自己再說寫字怕是不妥、這話不能由自己來說。
他腦中一轉故意問道:“貞慶兄,既然姬姑娘的琴不在咱們就迴去吧?”
“急什麽呀?”王貞慶以目視之,滿是疑慮之色,“剛才不說論詩嘛...姬姑娘,你看如何?”
他是客人,隻要是進了這個門就是要花銀子的,不是非禮的要求姬蝶花必須答應、他之所以征求她的意見是因為尊重她。
“當然好啊!”姬蝶花高興的說道:“王公子是當朝大文士,能跟您論詩談詞可是我的榮幸。”
“姬姑娘過獎了,中愈文采斐然才是此中高手。”王貞慶把手中紙扇一合,說道:“那好,我先來...拋磚引玉。”
他說著站起身來低著頭踱步,方中愈偷眼去看姬蝶花、不想對方也在看著他,四目一碰又都裝作無事的移開去。
方中愈為了掩飾便說道:“貞慶兄,外麵就是秦淮河,何不以此為題。”
“好主意,中愈兄才思敏捷啊!”王貞慶走去窗邊遠看秦淮河,他的才學真是高,隻片刻功夫便吟道:“
紫燕分飛柳絮真,青蔥堤岸浪逐雲。輕送蓬舟,慢舒羅袖,軟語隱約聞。
斜日點黃昏,高風搖寺門。白鷺驚巡蘆葦,煙波裏,且寄一江春。”
詞畢方中愈二人不由得拍手叫好,姬蝶花說道:“當朝若是論起文才無人可出王公子其右,曹子健七步成詩也無法與您相比,尤其末一句:白鷺驚巡蘆葦,煙波裏,且寄一江春。最佳!”
王貞慶笑著謙虛,“姬姑娘過獎過獎,在下不過是拋磚引玉罷了,得看你二位的。”
“不忙不忙,”方中愈說道:“貞慶兄如此佳句得錄下來才是啊...!”
姬蝶花說道:“便請袁公子一展墨寶。”
方中愈本想讓她寫的不料卻被她搶了先,笑了笑說道:“按理應該主人家先來,袁某初來乍到怕露醜。”
“中愈兄還是你來吧!好久沒有欣賞你的字了。”王貞慶說道。
“不可,沒有客人搶主人家風頭的,再說是貞慶兄的大作也應該由主人來錄。”
“哎呀!你什麽時候學得如此不爽快了,這不是你平素的風格呀!你錄了這首詞,姬姑娘錄你的、我來寫姬姑娘所作...。”
姬蝶花也說道:“咱們以詩會友,不分主客,袁公子不必過謙。”
方中愈心裏這個氣啊!心想王貞慶你就是個大呆瓜,我讓她寫是有目的的、你跟著裹什麽亂啊?
話都說到這份上再推讓也說不過去了,方中愈隻好點頭答應,王貞慶親自跑過去幫他研墨;方中愈提筆在手,刷刷點點片刻工夫便寫完了。
連同小翠在內的三個人不覺叫起好來,王貞慶讚道:“中愈兄雖然棄文從武,這字卻是越寫越好了。”
“字字有骨、筆筆帶刀,袁公子的字如其人一般的英秀挺拔啊!”姬蝶花把目光在他臉上轉了轉,“請問袁公子,師從何人呀?”
“兩位過獎了,”方中愈答道:“我沒拜過師,隻是家父指點一二。”
“哦,原來是家學淵源,令尊定是飽學之士不知是...?”
“家父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私塾先生,久居鄉村僻壤之地,說出來姑娘也不可能知道。”
“僻壤之地...?”姬蝶花繼續審視著他,“袁公子太謙虛了吧!我看你的字體有宋濂公的風韻呀?”
哎喲!方中愈的字是學自其父,而他父親方孝孺雖然是宋濂的學生、但是字體卻自成一派,所以說到方中愈這隻是有一點點宋濂的痕跡了;
而他習武之後筆風又有所改變,可以說宋濂的筆體已經微乎其微了,一個勾欄女子居然能看出來說明她很不簡單啊!
方中愈隻好說道:“家父的確是宋濂公的學生,姬姑娘好眼力。”
“哦...”姬蝶花凝視著他,“但是...恕小女子孤陋寡聞,沒聽說宋濂公有袁姓的弟子啊?”
“嗬嗬...宋濂公弟子過千,”王貞慶笑著問:“難道姬姑娘全知道嗎?”
“家父追隨宋濂公日短,屬於最不成器的,所以姑娘不知。”
“哦,是袁公子太謙虛了。”
方中愈惦記讓姬蝶花寫字呢,這時便不推讓,“適才見貞慶兄微思成章有感,偶得了首七律請兩位雅正,
天曆諸公製作新,力排舊習祖唐人。
粗豪未脫風沙氣,難詆熙豐作後塵。”
王貞慶拍手說道:“好詩好詩,中愈兄一步未走便得七律,比之曹子健七步五律強去太多,便請姬姑娘揮毫潑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