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晚,朱浩和鐵血軍的軍官聽道格拉斯講關於,馬場的建設和各種馬匹的飼養。朱浩大少爺才知道,術業有專攻,俘虜的夷人道格拉斯是人才,大大的人才。


    這樣,朱浩大少爺給光榮特批道格拉斯修士,成為鐵血軍了軍令司後勤處黑龍馬場的一名少尉。親兵隊長牛紹告訴道格拉斯修士,鐵血軍的少尉比錦衣衛的校尉官要大得多了,喜得道格拉斯修士剛要跪倒在地,牛紹就輕輕的踹了一腳。牛紹便教道格拉斯修士行鐵血軍的軍禮。


    這一夜,道格拉斯修士是興奮的睡不著覺,而俘虜的黑龍緹騎錦衣衛們,忐忑不安的也睡不著覺。黑龍緹騎錦衣衛鎮撫徐化,肇慶府同知劉範明和安南王子黎維禧都被關押在,內宅中庭的三個廂房裏。


    安南王子黎維禧到是好睡,錦衣衛鎮撫徐化和肇慶府同知劉範明躺在床上夜不能眠。


    這裏說下黎維禧,安南王子黎維禧因是主動投降,在鐵血軍的戰地政策是有功,自然而然鐵血軍看守的軍官和士兵們對黎維禧是另一個待遇。


    鐵血軍的俘虜政策朱浩大少爺提出的是:“不殺,教育,選擇少數進步分子,給予長期訓練”的指示,也就是“教育、訓練,任用”的原則。


    自從崇禎九年十二歲的黎維禧來到大明京城,一住就是五六年。在大明京城住,剛開始黎維禧還小,花不了什麽銀子。但是隨著年歲大了。黎維禧跟著請的大明師爺流連於城內各大勾欄,成ri裏紙醉金迷。安南老國王留下的銀子,逐漸的花完了,這時黎維禧才心慌,過去了半年的啃鹹菜喝粥的歲月。


    直到那個,跑的無影無蹤的大明師爺,又出現在安南王子黎維禧的跟前。那個大明師爺對王子黎維禧講,發財的機會到了,他正巧認識剛到京城的廣東姓陸的大海商,姓陸的大海商說要和黎維禧做生意。於是,在師爺引薦之下,姓陸的大海商就手把手的教黎維禧,從幾千裏路的黎維禧家鄉安南,運海貨去京城賣,這樣一來就緩解了黎維禧對銀子的緊張感。


    安南王子黎維禧和姓陸的大海商就成了莫逆之交。這兩年,尤其是今年,姓陸的大海商,不怎麽來京城了。


    但是,姓陸的大海商通過安南王子黎維禧,在京城開的店,運進了許多南洋貨,其中有一人高的試衣鏡,製作精美的玻璃酒具、茶具,肥皂、香煙,火柴等等,其中一人多高的阿拉伯數字的台鍾,姓陸的大海商賣了八千兩銀子分了三千兩給安南王子黎維禧,喜得安南王子黎維禧笑開了心。


    當然也真叫一年才做一萬幾千兩的黎維禧開了眼了。此後王子黎維禧突然不去各大勾欄紙醉金迷了,黎維禧就想在大明賺錢他覺得,賺錢很有意思,他努力的幫陸魏敏的所開的“上川島聯合”在鴻臚寺的番邦小國的來使之中進行宣傳,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尤其是倭國,倭國來使花了十萬兩的銀子拖走了,一船玻璃鏡子玻璃酒具、茶具,肥皂、香煙,火柴,和製作精美的台鍾座鍾。


    黎維禧直到他父王病危,王子黎維禧在依依不舍得離開了京城,趕赴安南。說真的,黎維禧厭惡迴安南升龍(現河內)城做傀儡。黎維禧雖然是安南國的王子,但安南國現在處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狀態。


    朱浩知道,明末的安南跟大明一樣,都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安南最早是因唐朝時期的安南都護府而得名,南宋朝淳熙元年初,李朝國王李天祚遣使入貢,南宋孝宗始正式“詔賜國名安南,封南平王李天祚為安南國王”;次年八月,又“賜安南國王印”。“安南國”之名自此始。


    此後數百年間,安南曆經李朝,陳朝,胡朝,黎朝,可謂是混亂無比。1471年,後黎朝滅占婆國,疆土逐漸向南擴張。1527年,莫登庸篡奪後黎朝,建立莫朝。1531年後黎朝在鄭、阮兩大家族的支持下複辟,並占據南方,與莫朝對峙,安南開始進入了2oo多年的南北分裂時期。


    1592年,後黎朝滅莫朝,安南重新分裂,北部由鄭氏家族控製,南部則由阮氏家族控製,兩大家族不斷生戰爭,史稱“鄭阮紛爭”。而名義上的共主--後黎朝皇帝則完全是傀儡,處於鄭氏控製之下。現在安南雖然名義上還屬於黎朝統治中,但是黎朝的鄭氏據有升龍府統治安南的北方。而阮氏據有南方富春,雖然黎朝的鄭氏阮氏名義上都擁護黎朝的統治,但是基本上是南北兩個國家。


    1640年,耶穌會傳教士亞曆山大·德·羅德來到阮氏朝廷的所在地富春進行傳教,並建立了教堂。但兩年多之後。富春阮福瀾向鄭梉一樣,意識到夷人的天主教可能對自己的統治產生威脅,就取締了天主教。羅德被控以死罪,最後被判處流放。羅德雖然被驅逐出國,但安南的天主教依然在秘密傳播。


    在將近半個世紀的南北惡鬥中,北鄭動員兵力最高達10萬,而地廣人稀的南阮常備兵力則隻有2萬人左右。南阮以有限的人力物力,在鄭阮戰爭中自保有餘甚至能主動北伐,這與曆代阮主不遺餘力地對越南南部進行深入的開發建設是分不開的,火器的作用也不容忽視。據西人數據,1642年阮氏擁有火炮200門。


    在1642年五月,鄭氏再度挾安南王子黎維禧的老爸,安南神宗黎維祺南征,對阮氏的城防工事發動攻擊;時值夏季,北兵在炎暑之下紛紛病倒,南阮的城壘屢攻不下,在荷蘭人火炮的幫助下,鄭軍雖然攻破了第一道城牆,但在攻擊第二道防線時失敗收場。在海上,盡管有荷艦奇威,納雪、威肯德·布來助戰,鄭軍依然敗給阮氏的艦隊與葡萄牙船艦。安南國王黎維祺裝作病情很重,於是第三次南征無功而還。


    鄭氏特辟交州城東南的庯憲(今越南海興省興安)為商賈集中互市的商埠。1580年(萬曆八年)葡萄牙人所繪地圖在庯憲地方標有quibenhn或quichenhn的商業中心。1637年(崇禎十年),鄭主鄭梉準許荷蘭人在庯憲設立商館,倭國人、暹羅人也大批進入庯憲,各國商人約計2,000家。


    當南海馬六甲的華商甲必丹陸魏敏,投靠朱浩以後,鐵血會派人到交州城的庯憲鎮,在陸魏敏開的鋪子旁邊,開多了一家上川島聯合,平常也不做什麽生意。主要是鐵血軍測量人員的後勤點。


    這兩個月,鐵血軍測量尋礦人員隨著陸魏敏在安南下鄉走貨的貨郎一起,踏遍了安南北部的山山水水。在朱浩大少爺的絕密小冊子的幫助下,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


    不過,鐵血軍的測量尋礦人員,最近發現,他們尋礦和測量的沿海地方,歐洲的夷人偷偷摸摸也在測量。這件事,安南測量尋礦大隊的何隊長,本著事無巨細,統統寫道報告中。六月一日通過陸魏敏的海船送到了上川島軍寨。


    此刻,朱浩大少爺還在瀧水縣,這些平常的三等文件,朱浩要迴上川島在看了。


    史載安南城市“京畿居首,庯憲次之”。天應寺永祚二年(1625)碑文稱庯憲為“小長安”,說明會安庯憲對外貿易已相當繁榮。


    安南北方,庯憲(今越南海興省興安)是作為安南北方的商港和對外交流窗口,實際上卻不是安南人的創造,而應歸功於一代代的華人,尤其是廣東、福建商人。華人主要從事中介業務,經營中藥、布料、香料、蜂蜜、絲及絲織品等生意,這裏是中國生絲和熟絲的唯一來源。


    而荷蘭人、英國人在大明建立不了殖民地,就到這裏來建立商館,經營絲綢貿易。平常看起來,那幫夷人,老老實實做生意,可老實的背後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此時安南並非是普通的“蕞爾小邦”,多年以來其四處征伐老撾、暹羅(泰國),甚至年年騷擾大明的廣西、雲南邊境。其部分火器裝備,比明軍還要先進。


    而明末,大明廣東沿海衛所空虛,水師士氣低落。無力跑到北部灣來巡邏。正向朱俊祥,朱浩的二叔所在的廣海衛水軍是世襲的職業軍隊,待遇微薄,每一月僅一石,加之受軍官的盤剝,生活困苦。廣海衛不是個例,廣東其他衛所也都差不多。


    糧餉不濟,士兵大量逃亡,如廣州七衛在明末缺額達69.8%,福建鎮海衛缺額為76.1%,在數量銳減的同時,士兵士氣低落,戰鬥力嚴重下降,士兵衣食無著,漫無紀律,軍官不知作戰,隻知道盤剝士兵,官兵互相視若仇敵,可謂“無用之將統無製之兵”。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暴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封他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封他號並收藏暴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