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千裏奔夫被嫌?軍嫂太強國家盯上 作者:錦上甜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冰城農墾總局。
林紅櫻把拋秧育苗的數據記錄交給農彥平,農彥平看了很滿意。
林紅櫻說:“桂省的早稻預計將在六月份收割,如果畝產能達到預期的產量,我們的春耕可以部分應用上育苗拋秧技術,減輕勞動力壓力。”
她把寫給黑省、遼省的農業建議,交給農彥平。
“從曆史的氣象數據來看,重大的自然災害往往不會單獨存在,它們相互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我們應該盡量建立起大型災害的防禦體係。”
“我們要趁天晴時修建好防洪堤壩,洪澇時及時建立防疫應急體係。前段時間我在做地下找水儀的緣故,順手查了查資料,與地質局的技術員討論了一些問題。”
“東北的水係極其豐沛,導致了洪澇災害頻繁發生,例如1932年發生的特大洪災,有足足23.8萬人受災,5萬居民喪生。1934年、1956年、1957年都經曆過嚴重的洪災,這意味著我們修建防洪體係是十分重要、且迫在眉睫。”
農彥平聽了表情開始嚴肅,他歎了口氣:“你說的這件事我清楚,去年我跟部裏反映過幾次,但我們實在是條件有限,經費困難……你的建議我會跟上麵再反映。”
黑省開發也僅是這幾年的事,墾荒的勞動力都不足,更遑論去修建龐大的水利灌溉和防洪工程。
興修水利是一件罪在當下,功在千秋的行為。
因為修水利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資金。農墾一向積極申請資金興修水利,不過財政困難,沒辦法而已。
農彥平順便看了林紅櫻寫給遼省的建議,無一例外,同樣強調了修建防洪體係。
他便覺得林紅櫻這妮子是不是偷懶了……怎麽給桂省寫的就那麽五花八門,輪到他們就是單單的防洪抗災?
林紅櫻明白他們的難處,自然也想到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我有一個方法,可以搞到一點錢,但這件事的機緣暫時在遼省,不在我們身上。”
林紅櫻在老家的時候絞盡腦汁地想著如何應對東北的洪災,她把曆史上的事情順了一遍,忽然有了主意。
“嗯?這話怎麽說?”農彥平聽了,立馬來了濃厚的興趣。
林紅櫻匯報完工作後,搖了一個電話給遼省的錢局長。
“錢局長,你好,我是林紅櫻。”
錢偉輝不一會接到了電話,“哈哈,小林是你啊。老何剛跟我叨起你,真是說曹操,曹操到。”
“無事不登三寶殿,你這麽久沒給我打過電話,有什麽好事想到了我們嗎?”
錢偉輝心想要是這小討債鬼是打電話來要錢的,他就當沒接過這個電話!
誰料林紅櫻卻笑眯眯地說:“是的,錢局長。我替你們想到一個發財的路子。”
錢偉輝聽到這裏,是那種熟悉的感覺來了,手上的話筒已經隱隱落下、想要掛掉。
誰知林紅櫻卻開門見山地道:“錢局長了解過香江嗎?”
錢偉輝和農彥平都愣住。
“香江是位於我們祖國南部的一個島嶼,被清政府租借給了約翰牛。它的人口發達,工業密集,商業繁華。但苦於地理所限,島內沒有大型的河流湖泊,是以它是一個十分缺水的城市,最缺水的時候一個月中大半的時間都在停水。”
香江流傳著一句民謠,“月光光,照香江,山塘無水,地無糧;阿姐擔水去,阿媽上佛堂,唔知幾時沒水荒?”形容的便是這個時期香江的用水荒。
就連後來香江知名電影《功夫》裏的那句經典的台詞,“包租婆,怎麽沒有水了”也在折射著那個年代香江的用水困難。
現在的香江幹旱的時候,平均四天供水一次,供水僅幾個小時,很多老百姓都沒有水用。市民每天早早排隊接水,接水的桶長長的一條排滿街道。最艱難的時候,甚至連地裏稍微濕潤的泥土都會被人挖出來,擠出水分。
在極度的用水恐慌之下,很多人為了爭奪水源,不斷地上演打架、械鬥的暴力流血事件。
林紅櫻頓了頓說:“然而跟它遙遙相望的粵省,河流眾多,省內水網密布,極少缺過水。如果政府方麵牽頭把粵省的水引入香江,將自來水賣給香江,肯定能獲得一筆源源不斷的外匯!”
兩個人都被林紅櫻巨大的想象力,給震得久久不能言語。
錢偉輝已經聽得麻了,不假思索地問:“這個跟我們有關係?”
林紅櫻十分確定地說:“有,無論修建蓄水庫還是海底的通水管道內襯,都會用到鋼鐵,這就跟你們有關係!”
因為遼省的安鋼,這個時期的它承擔了鋼鐵用材的大半江山!
林紅櫻說的就是華國曆史上僅次於南水北調工程的——“東深供水”工程,1963年動工,靠著人海戰術僅花了11個月便完成了一期基本供水。
香江因為“東深供水”工程從此徹底擺脫用水荒,人口翻倍,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變成了日後的“東方明珠”,可以說香江的騰飛離不開“東深供水”工程,而粵省(國家)也因此獲得了一筆穩定的外匯收入。
現在的問題是東北缺錢,粵省缺鋼材、缺外匯,而香江缺水,這三個湊到一塊不是剛剛好?
林紅櫻把拋秧育苗的數據記錄交給農彥平,農彥平看了很滿意。
林紅櫻說:“桂省的早稻預計將在六月份收割,如果畝產能達到預期的產量,我們的春耕可以部分應用上育苗拋秧技術,減輕勞動力壓力。”
她把寫給黑省、遼省的農業建議,交給農彥平。
“從曆史的氣象數據來看,重大的自然災害往往不會單獨存在,它們相互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我們應該盡量建立起大型災害的防禦體係。”
“我們要趁天晴時修建好防洪堤壩,洪澇時及時建立防疫應急體係。前段時間我在做地下找水儀的緣故,順手查了查資料,與地質局的技術員討論了一些問題。”
“東北的水係極其豐沛,導致了洪澇災害頻繁發生,例如1932年發生的特大洪災,有足足23.8萬人受災,5萬居民喪生。1934年、1956年、1957年都經曆過嚴重的洪災,這意味著我們修建防洪體係是十分重要、且迫在眉睫。”
農彥平聽了表情開始嚴肅,他歎了口氣:“你說的這件事我清楚,去年我跟部裏反映過幾次,但我們實在是條件有限,經費困難……你的建議我會跟上麵再反映。”
黑省開發也僅是這幾年的事,墾荒的勞動力都不足,更遑論去修建龐大的水利灌溉和防洪工程。
興修水利是一件罪在當下,功在千秋的行為。
因為修水利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資金。農墾一向積極申請資金興修水利,不過財政困難,沒辦法而已。
農彥平順便看了林紅櫻寫給遼省的建議,無一例外,同樣強調了修建防洪體係。
他便覺得林紅櫻這妮子是不是偷懶了……怎麽給桂省寫的就那麽五花八門,輪到他們就是單單的防洪抗災?
林紅櫻明白他們的難處,自然也想到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我有一個方法,可以搞到一點錢,但這件事的機緣暫時在遼省,不在我們身上。”
林紅櫻在老家的時候絞盡腦汁地想著如何應對東北的洪災,她把曆史上的事情順了一遍,忽然有了主意。
“嗯?這話怎麽說?”農彥平聽了,立馬來了濃厚的興趣。
林紅櫻匯報完工作後,搖了一個電話給遼省的錢局長。
“錢局長,你好,我是林紅櫻。”
錢偉輝不一會接到了電話,“哈哈,小林是你啊。老何剛跟我叨起你,真是說曹操,曹操到。”
“無事不登三寶殿,你這麽久沒給我打過電話,有什麽好事想到了我們嗎?”
錢偉輝心想要是這小討債鬼是打電話來要錢的,他就當沒接過這個電話!
誰料林紅櫻卻笑眯眯地說:“是的,錢局長。我替你們想到一個發財的路子。”
錢偉輝聽到這裏,是那種熟悉的感覺來了,手上的話筒已經隱隱落下、想要掛掉。
誰知林紅櫻卻開門見山地道:“錢局長了解過香江嗎?”
錢偉輝和農彥平都愣住。
“香江是位於我們祖國南部的一個島嶼,被清政府租借給了約翰牛。它的人口發達,工業密集,商業繁華。但苦於地理所限,島內沒有大型的河流湖泊,是以它是一個十分缺水的城市,最缺水的時候一個月中大半的時間都在停水。”
香江流傳著一句民謠,“月光光,照香江,山塘無水,地無糧;阿姐擔水去,阿媽上佛堂,唔知幾時沒水荒?”形容的便是這個時期香江的用水荒。
就連後來香江知名電影《功夫》裏的那句經典的台詞,“包租婆,怎麽沒有水了”也在折射著那個年代香江的用水困難。
現在的香江幹旱的時候,平均四天供水一次,供水僅幾個小時,很多老百姓都沒有水用。市民每天早早排隊接水,接水的桶長長的一條排滿街道。最艱難的時候,甚至連地裏稍微濕潤的泥土都會被人挖出來,擠出水分。
在極度的用水恐慌之下,很多人為了爭奪水源,不斷地上演打架、械鬥的暴力流血事件。
林紅櫻頓了頓說:“然而跟它遙遙相望的粵省,河流眾多,省內水網密布,極少缺過水。如果政府方麵牽頭把粵省的水引入香江,將自來水賣給香江,肯定能獲得一筆源源不斷的外匯!”
兩個人都被林紅櫻巨大的想象力,給震得久久不能言語。
錢偉輝已經聽得麻了,不假思索地問:“這個跟我們有關係?”
林紅櫻十分確定地說:“有,無論修建蓄水庫還是海底的通水管道內襯,都會用到鋼鐵,這就跟你們有關係!”
因為遼省的安鋼,這個時期的它承擔了鋼鐵用材的大半江山!
林紅櫻說的就是華國曆史上僅次於南水北調工程的——“東深供水”工程,1963年動工,靠著人海戰術僅花了11個月便完成了一期基本供水。
香江因為“東深供水”工程從此徹底擺脫用水荒,人口翻倍,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變成了日後的“東方明珠”,可以說香江的騰飛離不開“東深供水”工程,而粵省(國家)也因此獲得了一筆穩定的外匯收入。
現在的問題是東北缺錢,粵省缺鋼材、缺外匯,而香江缺水,這三個湊到一塊不是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