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千裏奔夫被嫌?軍嫂太強國家盯上 作者:錦上甜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送走邵青峰後,林紅櫻繼續埋頭繪製圖紙。繪製東方紅75的同時,她為桂省設計了一款適合山地用的輕便型拖拉機——手扶拖拉機。
她的腦海中閃過很多片段,選定了她熟悉的一台農機——桂花牌手扶拖拉機。
這是林紅櫻家裏曾經擁有的一台手扶拖拉機,購於九十年代,等林紅櫻懂事後它已經很老、很舊了。年輕人都進了城裏打工,農村的勞動力很少,上了年紀的老人不如年輕人那般有力氣耕地,幾家人便湊錢買了一台手扶拖拉機。
奶奶推著拖拉機在前麵耕地、播種,小紅櫻就跟在它的身後。
它輕巧卻能幹,沉默地代替了很多工作。
它也是林紅櫻的啟蒙老師,每次它壞了都要請維修工來村裏維修,維修費並不便宜。
每當技術工下鄉修拖拉機,林紅櫻都會去湊熱鬧,邊看邊學,漸漸地學會了初級的維修技巧、電焊技術。
農民種地不賺錢,在她的那個時代,一斤大米收購價一塊二毛錢,賣得比礦泉水還要便宜。一畝地扣掉的種子、化肥、農藥費、機械添置費、機械保養費,忙碌一年所獲不過幾百塊。
碰到風雨不順的年份更是血本無歸,他們的錢,每一分錢都要絞盡腦汁花在刀刃上,能省則省。如果學會維修拖拉機,每年就能省下一筆維修費。
林紅櫻熱愛機械,起初是生計所迫,想給奶奶省錢。
後來她學農業,是希望讓像奶奶那樣的農民過上好日子。
林紅櫻開始繪製桂花牌手扶拖拉機——她最熟悉的一台機械。
這款桂花牌拖拉機產於邕城手扶拖拉機廠,一五期間156個國家重點項目沒有一個落戶桂省,省委決定依靠自身的力量發展機械工業,於是把一家汽車維修廠改成了機械合作社,後來這家廠子因文革而擱淺,七十年代後它開始自主研究生產了輕便型農機。
它生產的桂花牌手扶拖拉機曾是七、八十年代的“弄潮兒”,拿過國家質量銀獎,暢銷全國,一度銷量位居全國第二,遠銷東南亞。
它的結構十分輕巧、簡便,林紅櫻隻需花半天的功夫便能將它的圖紙繪製完畢。
……
日暮降臨,林紅櫻放下了桌上厚厚的一摞圖紙。
她去了鎮上一趟,給農彥平撥了電話,告知他自己已經把根據td-54型拖拉機改良的發動機、及其配套係統繪製完畢。
農彥平吃驚於她的速度,他隻是催她迴來幹活,沒想到她迴家的幾天功夫居然把發動機設計出來了?
讓她幹活,不是讓她把別人的飯碗踹了!
林紅櫻停頓片刻,說:“122廠拆發動機的時候我就在旁邊看,參數和零件規格都是我記錄的,我聽說過兩天冰城有幹部來出差,到時我正好把圖紙交給他們轉機帶迴去。”
“當然,如果您有空親自來會更好,不過您那麽忙,這件事交給別人也不錯。”
“圖紙帶迴去後,請把它交給我的老師江有為教授,讓他老人家幫我把把關。他是這方麵的專家……這次也在我們的拖拉機項目中擔任顧問。”
林紅櫻暫時離不開桂省,得找個靠譜的人負責。她敢打包票,江教授看到這份圖紙會忍不住動手幹活。
至於春節休假期讓他老人家加班什麽的,咳咳……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徒兒闖下的“禍”自然要由老師負責。拜師學藝圖的不就是師傅這一身本領麽?
這份發動機設計圖也是林紅櫻交給他的第一份作業,希望他老人家能夠滿意。
林紅櫻頓了頓,跟農彥平說起了一件事:“我現在在研究一個新的種植技術,拜托夏海教授幫我做了點東西,您派人幫我把那個東西帶過來吧。”
“哦,什麽新技術?”
林紅櫻說:“電話裏一時半會說不清楚,等我迴黑省或者您來這邊,我再跟您詳談。”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農彥平哪怕原本沒計劃來桂省,也被林紅櫻勾得想過來親自帶迴圖紙!他臨時訂了去桂省的機票,強行加入了去桂省的考察隊伍。
掛了電話後,林紅櫻給夏海的塑料廠單位搖了一個電話,希望他能加急做一批育秧要用到的薄膜秧盤,用聚乙烯材料製成的,工藝要求不高。
她簡述了盤薄膜的參數和要求,“沒有模具不要緊,每孔的深度和直徑盡量給弄標準,第一次做要求不高。”
夏海在電話裏應下了林紅櫻的要求,“行,我讓工人加班給你趕一批。”
……
石九村,林家。
林紅櫻花了兩天的功夫繪製圖紙,接著開始思考春耕的準備。
算算節氣,二月份應該開始育秧了。
除了推廣機械能解決勞動力不足之外,還需要配套先進的種植技術,生產效率才能大大提高。
電光火石之間,林紅櫻聯想到一個問題——那項被普遍運用在春耕的“育苗拋秧”技術,58年才引入華國,至今還未推廣!
雖然這項技術在她那個時代已經作為常識被農民應用在水稻種植上,但算算時間它還遠遠未被推廣。
育苗拋秧技術改變了千年來農民“麵朝黃土背朝天”插、拔秧苗的習慣,擁有省工、省力、省種子,兼具高產、穩產的特點,拋秧的稻每公頃可以節約22.5~37.5個人工。
浩浩蕩蕩的大墾荒結束後,依舊要麵對缺乏勞動力的現實。
倘若有了這項育苗拋秧技術,春耕就能大大節約勞動力、提高生產效率,而桂省的早稻田就是一個很好的試驗機會!
林紅櫻文思泉湧,唰唰地動手把“育苗拋秧”技術寫了下來,拿著筆寫字的時候恨不得把筆換成打字機。
不過,她剛開始提起筆寫起具體實施方法後便放棄了。
林紅櫻揉了揉鼻梁,謹慎思考起來。
拋秧育苗法在推廣之初就遭受過很多質疑,自古從來沒有農民用過這種方法,水稻一年至多隻能種三季,一旦失敗不僅要承受浪費種子的成本,還有農民的時間成本、耕地成本。
沒有哪個農民敢隨便拿自己活命的口糧開玩笑。
最後,林紅櫻隻寫了一個簡易的草圖繪製,簡述它的思路和方法。
次日。
林紅櫻去了一趟農墾局,找到何聰,跟他提了兩件事。
“領導,我想跟你匯報兩件事。第一件事,我最近在負責黑省的農機升級改造項目,順手給咱們省設計了適合山地地形使用的手扶拖拉機,不知道你是否會感興趣?”
何聰聽到這裏握著搪瓷杯的手一頓。
今天是什麽好日子,居然有這種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這段時間,何聰每天都在聽下屬匯報他們在農村鑽了多少水井,聽得樂嗬嗬的。
何聰這幾天忙兩省農業合作,沒空去找林紅櫻,加上去一趟鄉下不容易。
否則他都想去找她來談談話!
昨天,他跟區農業廳的領導開了幾場會,散會後陳建英聊起了林紅櫻,提到了她設計的核磁共振找水技術十分先進,隱隱有招攬人才的想法。
何聰非常欣賞林紅櫻寫的那份建議書,於是大家聊了幾句,要不要把農彥平手下這個人才“截留”下來?
但想到人家已經嫁人,戶籍和糧油關係都已經轉到冰城,截留下來是不可能的。一人罵了一句讓農彥平白撿了便宜,把他們省的人才白白拐走了!
沒想到林紅櫻今天主動上門送了一件“手扶拖拉機”的大禮!
看著手裏這摞手扶拖拉機設計圖,何聰心頭一會發熱、一會又被冷水潑醒,更舍不得放她走了……
【何聰1級怨念+100】
【何聰1級怨念+100】
【何聰1級怨念+100】
嗯?這怨念來得莫名其妙,雖然不知道它從何而來,林紅櫻咽了咽嘴邊的話,還是閉上了嘴。
她懷疑現在何聰已經聽不進任何話。
等何聰終於看完手扶拖拉機的圖紙,林紅櫻跟他簡述了拋秧育苗這種“新潮”的技術。
“我曾經聽毛熊的專家提到過腳盆雞一種特殊的插秧技術,先用營養土育苗,後將秧苗分開,向田中拋秧,秧苗的根部營養土因重力散落田裏,生根發芽。
當時聽說不僅省人工、還省種子,兩年前我國從腳盆雞引入了這項技術,我認為它很值得研究!”
她的腦海中閃過很多片段,選定了她熟悉的一台農機——桂花牌手扶拖拉機。
這是林紅櫻家裏曾經擁有的一台手扶拖拉機,購於九十年代,等林紅櫻懂事後它已經很老、很舊了。年輕人都進了城裏打工,農村的勞動力很少,上了年紀的老人不如年輕人那般有力氣耕地,幾家人便湊錢買了一台手扶拖拉機。
奶奶推著拖拉機在前麵耕地、播種,小紅櫻就跟在它的身後。
它輕巧卻能幹,沉默地代替了很多工作。
它也是林紅櫻的啟蒙老師,每次它壞了都要請維修工來村裏維修,維修費並不便宜。
每當技術工下鄉修拖拉機,林紅櫻都會去湊熱鬧,邊看邊學,漸漸地學會了初級的維修技巧、電焊技術。
農民種地不賺錢,在她的那個時代,一斤大米收購價一塊二毛錢,賣得比礦泉水還要便宜。一畝地扣掉的種子、化肥、農藥費、機械添置費、機械保養費,忙碌一年所獲不過幾百塊。
碰到風雨不順的年份更是血本無歸,他們的錢,每一分錢都要絞盡腦汁花在刀刃上,能省則省。如果學會維修拖拉機,每年就能省下一筆維修費。
林紅櫻熱愛機械,起初是生計所迫,想給奶奶省錢。
後來她學農業,是希望讓像奶奶那樣的農民過上好日子。
林紅櫻開始繪製桂花牌手扶拖拉機——她最熟悉的一台機械。
這款桂花牌拖拉機產於邕城手扶拖拉機廠,一五期間156個國家重點項目沒有一個落戶桂省,省委決定依靠自身的力量發展機械工業,於是把一家汽車維修廠改成了機械合作社,後來這家廠子因文革而擱淺,七十年代後它開始自主研究生產了輕便型農機。
它生產的桂花牌手扶拖拉機曾是七、八十年代的“弄潮兒”,拿過國家質量銀獎,暢銷全國,一度銷量位居全國第二,遠銷東南亞。
它的結構十分輕巧、簡便,林紅櫻隻需花半天的功夫便能將它的圖紙繪製完畢。
……
日暮降臨,林紅櫻放下了桌上厚厚的一摞圖紙。
她去了鎮上一趟,給農彥平撥了電話,告知他自己已經把根據td-54型拖拉機改良的發動機、及其配套係統繪製完畢。
農彥平吃驚於她的速度,他隻是催她迴來幹活,沒想到她迴家的幾天功夫居然把發動機設計出來了?
讓她幹活,不是讓她把別人的飯碗踹了!
林紅櫻停頓片刻,說:“122廠拆發動機的時候我就在旁邊看,參數和零件規格都是我記錄的,我聽說過兩天冰城有幹部來出差,到時我正好把圖紙交給他們轉機帶迴去。”
“當然,如果您有空親自來會更好,不過您那麽忙,這件事交給別人也不錯。”
“圖紙帶迴去後,請把它交給我的老師江有為教授,讓他老人家幫我把把關。他是這方麵的專家……這次也在我們的拖拉機項目中擔任顧問。”
林紅櫻暫時離不開桂省,得找個靠譜的人負責。她敢打包票,江教授看到這份圖紙會忍不住動手幹活。
至於春節休假期讓他老人家加班什麽的,咳咳……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徒兒闖下的“禍”自然要由老師負責。拜師學藝圖的不就是師傅這一身本領麽?
這份發動機設計圖也是林紅櫻交給他的第一份作業,希望他老人家能夠滿意。
林紅櫻頓了頓,跟農彥平說起了一件事:“我現在在研究一個新的種植技術,拜托夏海教授幫我做了點東西,您派人幫我把那個東西帶過來吧。”
“哦,什麽新技術?”
林紅櫻說:“電話裏一時半會說不清楚,等我迴黑省或者您來這邊,我再跟您詳談。”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農彥平哪怕原本沒計劃來桂省,也被林紅櫻勾得想過來親自帶迴圖紙!他臨時訂了去桂省的機票,強行加入了去桂省的考察隊伍。
掛了電話後,林紅櫻給夏海的塑料廠單位搖了一個電話,希望他能加急做一批育秧要用到的薄膜秧盤,用聚乙烯材料製成的,工藝要求不高。
她簡述了盤薄膜的參數和要求,“沒有模具不要緊,每孔的深度和直徑盡量給弄標準,第一次做要求不高。”
夏海在電話裏應下了林紅櫻的要求,“行,我讓工人加班給你趕一批。”
……
石九村,林家。
林紅櫻花了兩天的功夫繪製圖紙,接著開始思考春耕的準備。
算算節氣,二月份應該開始育秧了。
除了推廣機械能解決勞動力不足之外,還需要配套先進的種植技術,生產效率才能大大提高。
電光火石之間,林紅櫻聯想到一個問題——那項被普遍運用在春耕的“育苗拋秧”技術,58年才引入華國,至今還未推廣!
雖然這項技術在她那個時代已經作為常識被農民應用在水稻種植上,但算算時間它還遠遠未被推廣。
育苗拋秧技術改變了千年來農民“麵朝黃土背朝天”插、拔秧苗的習慣,擁有省工、省力、省種子,兼具高產、穩產的特點,拋秧的稻每公頃可以節約22.5~37.5個人工。
浩浩蕩蕩的大墾荒結束後,依舊要麵對缺乏勞動力的現實。
倘若有了這項育苗拋秧技術,春耕就能大大節約勞動力、提高生產效率,而桂省的早稻田就是一個很好的試驗機會!
林紅櫻文思泉湧,唰唰地動手把“育苗拋秧”技術寫了下來,拿著筆寫字的時候恨不得把筆換成打字機。
不過,她剛開始提起筆寫起具體實施方法後便放棄了。
林紅櫻揉了揉鼻梁,謹慎思考起來。
拋秧育苗法在推廣之初就遭受過很多質疑,自古從來沒有農民用過這種方法,水稻一年至多隻能種三季,一旦失敗不僅要承受浪費種子的成本,還有農民的時間成本、耕地成本。
沒有哪個農民敢隨便拿自己活命的口糧開玩笑。
最後,林紅櫻隻寫了一個簡易的草圖繪製,簡述它的思路和方法。
次日。
林紅櫻去了一趟農墾局,找到何聰,跟他提了兩件事。
“領導,我想跟你匯報兩件事。第一件事,我最近在負責黑省的農機升級改造項目,順手給咱們省設計了適合山地地形使用的手扶拖拉機,不知道你是否會感興趣?”
何聰聽到這裏握著搪瓷杯的手一頓。
今天是什麽好日子,居然有這種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這段時間,何聰每天都在聽下屬匯報他們在農村鑽了多少水井,聽得樂嗬嗬的。
何聰這幾天忙兩省農業合作,沒空去找林紅櫻,加上去一趟鄉下不容易。
否則他都想去找她來談談話!
昨天,他跟區農業廳的領導開了幾場會,散會後陳建英聊起了林紅櫻,提到了她設計的核磁共振找水技術十分先進,隱隱有招攬人才的想法。
何聰非常欣賞林紅櫻寫的那份建議書,於是大家聊了幾句,要不要把農彥平手下這個人才“截留”下來?
但想到人家已經嫁人,戶籍和糧油關係都已經轉到冰城,截留下來是不可能的。一人罵了一句讓農彥平白撿了便宜,把他們省的人才白白拐走了!
沒想到林紅櫻今天主動上門送了一件“手扶拖拉機”的大禮!
看著手裏這摞手扶拖拉機設計圖,何聰心頭一會發熱、一會又被冷水潑醒,更舍不得放她走了……
【何聰1級怨念+100】
【何聰1級怨念+100】
【何聰1級怨念+100】
嗯?這怨念來得莫名其妙,雖然不知道它從何而來,林紅櫻咽了咽嘴邊的話,還是閉上了嘴。
她懷疑現在何聰已經聽不進任何話。
等何聰終於看完手扶拖拉機的圖紙,林紅櫻跟他簡述了拋秧育苗這種“新潮”的技術。
“我曾經聽毛熊的專家提到過腳盆雞一種特殊的插秧技術,先用營養土育苗,後將秧苗分開,向田中拋秧,秧苗的根部營養土因重力散落田裏,生根發芽。
當時聽說不僅省人工、還省種子,兩年前我國從腳盆雞引入了這項技術,我認為它很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