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嘴上喊著蠻秦,實際卻……
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 作者:最後一個修仙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王宮。
當趙偃接到李牧的戰報時,他其實是有點懵的。
不對啊,怎麽會打得這麽快?
李牧真就一點猶豫都沒有直接就開打了?他是不是知道了什麽?
而且魏國人真就這麽退讓了?魏王你不是做出了一副寧可全麵開戰都不想丟一座城的樣子嗎?
結果就這……?
趙偃看向一旁的輿圖。
三座城並不算大,對於有數十座城的魏國來說很小。
但這也並不算小,因為那不僅是三座城,還有周圍所控製的一大片土地、數萬民眾;足以讓趙國領土往魏國腹地深入一些,在地圖上都能看出差距的那種。
這樣的一片土地……
“召相國!”
一刻鍾後。
當郭開來到這裏時,趙偃揮退了其他宮人,隻留下了宦者令在一旁給兩人打下手。
“郭愛卿,李牧打下那三城了。”
郭開微微愣神,自從自己當了相國之後,雖然兩人的關係還是無比要好,但大部分時候趙偃都是稱唿他為‘相國’。
接過了李牧寫給趙王的信,郭開仔細看了起來。
看到李牧的攻城方式、對那三城裏的人許下的承諾,還有對三城範圍內百姓的調查和統計……
“愛卿覺得,三城該如何治理?”趙偃問道。
怎麽治理?李牧不是都說了……
郭開忽然看向他。
趙偃該不會是想要推翻李牧對那些魏人的承諾吧?這可不是件好事。
“大王是想,另外更改嗎?”
“是。”
郭開表麵上一副難以理解的表情,心裏卻給趙偃豎起了個大拇指:真是好樣的!
可下一秒,他高興不出來了……
“寡人想在那三城,執行秦國之法,學習一下對平民的路,就如武安君攻城時那樣。”
“……”
“秦……秦國之法?”郭開無意間話都說不清楚了:“大王何意?”
趙偃停頓了一下。
“李牧給了他們承諾,除律法外其他的不動。”
“他是大將軍、武安君。”
“還是現在那三城的最高官員。”
“而現在趙國和魏國還沒有徹底停戰、寡人和魏王並沒有簽什麽和約。”
“現在那裏,是武安君率軍以戰時手段控製。”
“軍中政策武安君可以說了算。”
說完,趙偃就直視著郭開,他相信這個老友能明白他的意思。
郭開確實明白了。
這是想讓李牧以‘趙魏沒有徹底停戰、魏國隨時可能打來’的借口,讓其暫時待在那裏,以戰時政策做幌子、以軍隊手段執行……另一種學習秦國的法?
應該不是想全盤照抄,而是學習秦國的那條路,就用那三城做個實驗。
如果學習秦國的方法可行、能讓趙國強大,那取消戰時政策把李牧調迴來就行,趙王派人以王令角度從法律上徹底確定,摘桃子。
如果失敗了或者引起了別的變化,那就讓李牧背鍋。
關鍵是,那三城之前屬於魏國,那城池裏的小權貴們和趙國的權貴們交集沒那麽深,動他們的利益應該也不至於引起趙國國內太大的反對情緒。
怪不得趙偃要單獨把自己叫來,隻留下宦者令。
這些話一旦傳出去,趙偃估計會被趙國上下所有權貴針對,這種事上他隻能信任自己。
從‘趙國忠臣’的角度來說,郭開應該同意。
可……他不是啊!
趙偃的想法讓郭開心裏無比難受。
你趙偃是秦國的死敵趙國的王啊!曾經我們不是還一口一句‘蠻秦’叫著嗎?
可你現在居然想要向那個‘蠻秦’學習?
嘴上罵得兇,實際卻如此誠實?
“此……”郭開皺眉沉思了一會:“可為趙國新路!”
是新路。
但這路是會讓趙國重新強大還是死得更快,他沒說。
“既然郭愛卿也認同,那此事就交給你來辦吧!你製定好相應國策,寡人讓李牧執行,相信武安君也會是愛國的。”
趙偃鬆了一口氣,如果郭開不同意,他是真不知道還有誰能承擔這個重任了。
這可把郭開惡心到了……
我都上了秦國的船了,難道還要親手給趙國製定出一個強盛之法?
如果趙偃是個腦袋發昏的君王,那郭開大可以在那些政策中動手腳,這樣反而會加快趙國的死亡。
可趙偃居然能利用這次奪來的三城這麽幹,哪怕隻是試一試的態度,那也證明了他還是花了些精力在治國上的,自己要是搞小動作,保不準他能看出來。
這……
心中糾結,但郭開表麵上還是嚴肅的應了下來。
迴到府邸。
郭開第一時間將此事以秦國玄衣衛的渠道加急送往秦國,並特意叮囑了需要‘大王和國師親啟’。
然後,他真的盡心盡力的站在趙國的立場上製定起了學習秦國的相應國策。
隻是部分,許多國策他想學趙國也執行不下來。
埋坑是埋了的,但很少。
他打算製定完後將所有國策和自己的想法再給大王和國師送過去一份,然後就看他們的了。
自己畢竟身處趙國朝堂,有些時候不能太過明顯。
兩日後。
當郭開的信送到嬴政手中時,他正和李緣一起聽著金能的匯報。
護送趙國王後和太子來鹹陽的過程中,金能一邊護送他們、一邊暗訪了一路上他們經過的所有郡縣,這也是他們為什麽用了好幾天才到的原因——當然,對魏芊她們就不是這麽說的了,而是:我們體諒王後和孩子的身體,所以寧可慢點也要照顧好你們。
這是所有因非緊急公務而來鹹陽的玄衣衛之人都要幹的事,目的就是為了今早排查出一些問題。
“大王,不知那魏國嚴冰和一百多士卒仆人,該如何處置?”金能問道。
嬴政沉默了一會:“詢問嚴冰意見,看他想去哪個部,然後告訴李斯,他會安排好的;至於士卒和仆人們,可選擇卸甲成為自由民或加入秦軍,等他們的家人來到秦國後,給予一定物資補貼,並將此事登報,著重強調他們的‘歸化’身份。”
“唯!”金能停頓了一下:“另外,大王,郭開還有句話……”
他似乎有些難以啟齒。
這讓李緣和嬴政都有些疑惑。
“什麽話?”
“郭開願為大王和國師效死,用畢生精力為秦國的大業而努力,郭家及今後所有族人,願為大秦赴湯蹈火萬死不辭,祝大王和國師萬歲!”
嬴政、李緣:“……”
大殿內一時陷入了沉默。
李緣第一次感受到,小人是真不要臉啊!
這話在後世看來或許沒什麽,但在這個時代,這簡直就是放下所有尊嚴隻為了拍馬屁……
金能臉都微微變紅了:“郭開囑咐說,這句話讓在下務必當麵說出來,他說寫在信件裏表達不出他的誠意……”
嬴政抬手,製止了他繼續說下去。
“你下去休息吧。”
“唯!”
等他走後,嬴政閉上眼深吸一口氣道:“真不要臉!”
來自千古一帝的諷刺……
“其實我有些羨慕郭開。”李緣忽然說:“後世和我同年齡的人,因為社會的壓力,都會有一種脫不掉長衫的難受感。”
“郭開這種為了進步而無恥至極的勇氣……很好。”
雖然大部分人嘴上說著自己想進步,可別說職場中的真正彎彎繞,過年時家族聚會時,讓你給那些麵都沒見過幾次的遠親長輩敬酒,估計很多人都會覺得難為情。
這時,錦隴帶著一名蒙麵甲士從殿外走來。
甲士將一封帶著玄衣衛標誌的信件遞上,嬴政打開看過之後,讓兩人退下了。
“趙偃開竅了。”
嬴政輕笑一聲,給李緣念起郭開的信。
“看不出來啊,這個戀愛腦居然能想到這個?”李緣著實有些驚訝,這和那個會把娼姬立為王後的趙偃不符啊!
“如你所說,他可能隻是戀愛腦。”嬴政毫不驚訝。
秦國進行了這麽久的動作,六國早就有許多人都看出了一些端倪,秦國如今在走的路比原來的要更好。
隻是他們看出來又怎樣呢?
由於現實的種種原因,他們沒辦法學。
別說已經積重難返的六國,哪怕是秦國,放眼整個秦國曆史,能和嬴政一樣給李緣這種絕對權力支持的君王都很少,最近幾代秦王中,估計也隻有孝公和中後期的昭襄王有這權力底氣。
而現在,趙偃找到了機會,他學上了。
還是用李牧當擋箭牌……
說實話,嬴政都不得不承認這一計劃確實很好。
時機上,有戰爭做遮掩;名義和動機上,由李牧來做;現實上,那裏是新占的,趙國其他貴族的勢力暫時無法延伸過去。
這簡直是天賜之機!
趙偃能敏銳的抓住這一點,倒也還算個合格的王。
隻可惜,終究是敵人。
嬴政在心裏稍微把趙偃的威脅等級上調了一點。
當然。
真的隻有一點。
在他眼裏趙偃依舊算不上對手。
“所以,我們要暗地裏使壞嗎?”李緣問道。
嬴政搖了搖頭:“何必要秦國來動手呢?六國貴族,哪一個能容忍趙偃這麽幹?”
“他還想著拿李牧當幌子?這倒有些意思。”
“他雖然看不慣李牧,但此等對趙國有益的事上,卻還是能相信李牧的,就算李牧真的有反心,那也正好能為他趙國找出一個禍害。”嬴政冷笑了一下:“趙偃自以為聰明,卻幹了件蠢事!”
李緣想了想,知道了嬴政為何對此事不在意了。
沒有實力的支撐,任何改革與變法都隻是一紙空文。
這一點,想必有些死在變法裏的帝王和將相會很認同。
趙國既沒有和秦國一樣有讓其他國家不敢動手的實力,趙偃也沒有和嬴政一樣的絕對權威,他的手中的力量更是和嬴政的天差地別——嬴政有李緣這個後世人、有李斯這種名臣,他隻有一個郭開……
想到這,李緣都笑了。
本來嘛,李牧應該也有些政事上的本事的,可趙偃自己不信任啊!
“這次,李牧會離開趙國的。”
嬴政忽然說道。
“你是說……”李緣想了下:“趙偃這個動作最終失敗後,李牧因背鍋會讓他失去在六國的所有?”
“可如果有百姓對李牧同情呢?”
“你是不是忘了一件事?”嬴政說:“在煽動百姓這方麵,除了你以外,大秦才是最厲害的?他李牧拿什麽跟章邯鬥?”
……
看著趙王給自己下達的命令,李牧有些恍然。
大王終於醒悟了!
終於知道要學習秦國了!
至於為什麽要自己來幹、以及讓自己幹了之後會有什麽風險,李牧看出來了。
但他心裏也希望趙國能強大起來。
所以他默認了趙偃的決定。
隻是,他認為裏麵有些政策不合理……
他決定先按照自己的想法試驗一下,如果真的不合理,再想辦法將現實擺在大王麵前,相信大王會改的!
於是隨著他的命令,這三座還在趙軍軍事管製下的城池,迎來了大變動。
城池周圍所有村落被重新劃定,並且選取村中德高望重的人擔任村長,將那些作威作福關係戶全部抓起來。
城中,所有官員都收到了最嚴厲的警告:不管任何人,一旦犯法,直接與民同罪。
對百姓,趙軍真的做到了沒拿一針一線,還在一些罪大惡極的衙役、官員、惡霸等被抓起來後,派遣士卒承擔起了維持城中治安的責任。
短短幾天,所有人對趙軍和趙國朝廷的態度都大為改觀。
除了一些被“欺壓”的本地官員以外……
政策執行後的第六天。
對一些官員的調查取證終於完成了。
趙軍按照律法將他們殺的殺、貶奴的貶奴,還以官府名義對一些因他們而死的百姓進行了一定補償。
一時間,三座城池內百姓交口稱讚、商人也拍手稱快。
民心徹底歸屬了趙國。
這些學習秦國而來的政策是真的好,但李牧知道,這隻是因為自己在這。
就拿趙軍不侵擾百姓這一點來說,換其他任何一個將領來,估計都會有將士不聽話,是李牧靠著個人威信壓製住了趙軍士卒。
對本地官員的束縛,也是因為趙軍在這裏隨時可能殺了他們的緣故。
一旦李牧和趙軍離開,官員還是會懶政和欺壓百姓,城依舊是那城,隻不過是享受的人從魏國貴族變成了趙國貴族。
“不應該是這樣。”
李牧站在一座城的城樓上,看著城內的景色,試圖找出將這種美好徹底延續下去的辦法。
當趙偃接到李牧的戰報時,他其實是有點懵的。
不對啊,怎麽會打得這麽快?
李牧真就一點猶豫都沒有直接就開打了?他是不是知道了什麽?
而且魏國人真就這麽退讓了?魏王你不是做出了一副寧可全麵開戰都不想丟一座城的樣子嗎?
結果就這……?
趙偃看向一旁的輿圖。
三座城並不算大,對於有數十座城的魏國來說很小。
但這也並不算小,因為那不僅是三座城,還有周圍所控製的一大片土地、數萬民眾;足以讓趙國領土往魏國腹地深入一些,在地圖上都能看出差距的那種。
這樣的一片土地……
“召相國!”
一刻鍾後。
當郭開來到這裏時,趙偃揮退了其他宮人,隻留下了宦者令在一旁給兩人打下手。
“郭愛卿,李牧打下那三城了。”
郭開微微愣神,自從自己當了相國之後,雖然兩人的關係還是無比要好,但大部分時候趙偃都是稱唿他為‘相國’。
接過了李牧寫給趙王的信,郭開仔細看了起來。
看到李牧的攻城方式、對那三城裏的人許下的承諾,還有對三城範圍內百姓的調查和統計……
“愛卿覺得,三城該如何治理?”趙偃問道。
怎麽治理?李牧不是都說了……
郭開忽然看向他。
趙偃該不會是想要推翻李牧對那些魏人的承諾吧?這可不是件好事。
“大王是想,另外更改嗎?”
“是。”
郭開表麵上一副難以理解的表情,心裏卻給趙偃豎起了個大拇指:真是好樣的!
可下一秒,他高興不出來了……
“寡人想在那三城,執行秦國之法,學習一下對平民的路,就如武安君攻城時那樣。”
“……”
“秦……秦國之法?”郭開無意間話都說不清楚了:“大王何意?”
趙偃停頓了一下。
“李牧給了他們承諾,除律法外其他的不動。”
“他是大將軍、武安君。”
“還是現在那三城的最高官員。”
“而現在趙國和魏國還沒有徹底停戰、寡人和魏王並沒有簽什麽和約。”
“現在那裏,是武安君率軍以戰時手段控製。”
“軍中政策武安君可以說了算。”
說完,趙偃就直視著郭開,他相信這個老友能明白他的意思。
郭開確實明白了。
這是想讓李牧以‘趙魏沒有徹底停戰、魏國隨時可能打來’的借口,讓其暫時待在那裏,以戰時政策做幌子、以軍隊手段執行……另一種學習秦國的法?
應該不是想全盤照抄,而是學習秦國的那條路,就用那三城做個實驗。
如果學習秦國的方法可行、能讓趙國強大,那取消戰時政策把李牧調迴來就行,趙王派人以王令角度從法律上徹底確定,摘桃子。
如果失敗了或者引起了別的變化,那就讓李牧背鍋。
關鍵是,那三城之前屬於魏國,那城池裏的小權貴們和趙國的權貴們交集沒那麽深,動他們的利益應該也不至於引起趙國國內太大的反對情緒。
怪不得趙偃要單獨把自己叫來,隻留下宦者令。
這些話一旦傳出去,趙偃估計會被趙國上下所有權貴針對,這種事上他隻能信任自己。
從‘趙國忠臣’的角度來說,郭開應該同意。
可……他不是啊!
趙偃的想法讓郭開心裏無比難受。
你趙偃是秦國的死敵趙國的王啊!曾經我們不是還一口一句‘蠻秦’叫著嗎?
可你現在居然想要向那個‘蠻秦’學習?
嘴上罵得兇,實際卻如此誠實?
“此……”郭開皺眉沉思了一會:“可為趙國新路!”
是新路。
但這路是會讓趙國重新強大還是死得更快,他沒說。
“既然郭愛卿也認同,那此事就交給你來辦吧!你製定好相應國策,寡人讓李牧執行,相信武安君也會是愛國的。”
趙偃鬆了一口氣,如果郭開不同意,他是真不知道還有誰能承擔這個重任了。
這可把郭開惡心到了……
我都上了秦國的船了,難道還要親手給趙國製定出一個強盛之法?
如果趙偃是個腦袋發昏的君王,那郭開大可以在那些政策中動手腳,這樣反而會加快趙國的死亡。
可趙偃居然能利用這次奪來的三城這麽幹,哪怕隻是試一試的態度,那也證明了他還是花了些精力在治國上的,自己要是搞小動作,保不準他能看出來。
這……
心中糾結,但郭開表麵上還是嚴肅的應了下來。
迴到府邸。
郭開第一時間將此事以秦國玄衣衛的渠道加急送往秦國,並特意叮囑了需要‘大王和國師親啟’。
然後,他真的盡心盡力的站在趙國的立場上製定起了學習秦國的相應國策。
隻是部分,許多國策他想學趙國也執行不下來。
埋坑是埋了的,但很少。
他打算製定完後將所有國策和自己的想法再給大王和國師送過去一份,然後就看他們的了。
自己畢竟身處趙國朝堂,有些時候不能太過明顯。
兩日後。
當郭開的信送到嬴政手中時,他正和李緣一起聽著金能的匯報。
護送趙國王後和太子來鹹陽的過程中,金能一邊護送他們、一邊暗訪了一路上他們經過的所有郡縣,這也是他們為什麽用了好幾天才到的原因——當然,對魏芊她們就不是這麽說的了,而是:我們體諒王後和孩子的身體,所以寧可慢點也要照顧好你們。
這是所有因非緊急公務而來鹹陽的玄衣衛之人都要幹的事,目的就是為了今早排查出一些問題。
“大王,不知那魏國嚴冰和一百多士卒仆人,該如何處置?”金能問道。
嬴政沉默了一會:“詢問嚴冰意見,看他想去哪個部,然後告訴李斯,他會安排好的;至於士卒和仆人們,可選擇卸甲成為自由民或加入秦軍,等他們的家人來到秦國後,給予一定物資補貼,並將此事登報,著重強調他們的‘歸化’身份。”
“唯!”金能停頓了一下:“另外,大王,郭開還有句話……”
他似乎有些難以啟齒。
這讓李緣和嬴政都有些疑惑。
“什麽話?”
“郭開願為大王和國師效死,用畢生精力為秦國的大業而努力,郭家及今後所有族人,願為大秦赴湯蹈火萬死不辭,祝大王和國師萬歲!”
嬴政、李緣:“……”
大殿內一時陷入了沉默。
李緣第一次感受到,小人是真不要臉啊!
這話在後世看來或許沒什麽,但在這個時代,這簡直就是放下所有尊嚴隻為了拍馬屁……
金能臉都微微變紅了:“郭開囑咐說,這句話讓在下務必當麵說出來,他說寫在信件裏表達不出他的誠意……”
嬴政抬手,製止了他繼續說下去。
“你下去休息吧。”
“唯!”
等他走後,嬴政閉上眼深吸一口氣道:“真不要臉!”
來自千古一帝的諷刺……
“其實我有些羨慕郭開。”李緣忽然說:“後世和我同年齡的人,因為社會的壓力,都會有一種脫不掉長衫的難受感。”
“郭開這種為了進步而無恥至極的勇氣……很好。”
雖然大部分人嘴上說著自己想進步,可別說職場中的真正彎彎繞,過年時家族聚會時,讓你給那些麵都沒見過幾次的遠親長輩敬酒,估計很多人都會覺得難為情。
這時,錦隴帶著一名蒙麵甲士從殿外走來。
甲士將一封帶著玄衣衛標誌的信件遞上,嬴政打開看過之後,讓兩人退下了。
“趙偃開竅了。”
嬴政輕笑一聲,給李緣念起郭開的信。
“看不出來啊,這個戀愛腦居然能想到這個?”李緣著實有些驚訝,這和那個會把娼姬立為王後的趙偃不符啊!
“如你所說,他可能隻是戀愛腦。”嬴政毫不驚訝。
秦國進行了這麽久的動作,六國早就有許多人都看出了一些端倪,秦國如今在走的路比原來的要更好。
隻是他們看出來又怎樣呢?
由於現實的種種原因,他們沒辦法學。
別說已經積重難返的六國,哪怕是秦國,放眼整個秦國曆史,能和嬴政一樣給李緣這種絕對權力支持的君王都很少,最近幾代秦王中,估計也隻有孝公和中後期的昭襄王有這權力底氣。
而現在,趙偃找到了機會,他學上了。
還是用李牧當擋箭牌……
說實話,嬴政都不得不承認這一計劃確實很好。
時機上,有戰爭做遮掩;名義和動機上,由李牧來做;現實上,那裏是新占的,趙國其他貴族的勢力暫時無法延伸過去。
這簡直是天賜之機!
趙偃能敏銳的抓住這一點,倒也還算個合格的王。
隻可惜,終究是敵人。
嬴政在心裏稍微把趙偃的威脅等級上調了一點。
當然。
真的隻有一點。
在他眼裏趙偃依舊算不上對手。
“所以,我們要暗地裏使壞嗎?”李緣問道。
嬴政搖了搖頭:“何必要秦國來動手呢?六國貴族,哪一個能容忍趙偃這麽幹?”
“他還想著拿李牧當幌子?這倒有些意思。”
“他雖然看不慣李牧,但此等對趙國有益的事上,卻還是能相信李牧的,就算李牧真的有反心,那也正好能為他趙國找出一個禍害。”嬴政冷笑了一下:“趙偃自以為聰明,卻幹了件蠢事!”
李緣想了想,知道了嬴政為何對此事不在意了。
沒有實力的支撐,任何改革與變法都隻是一紙空文。
這一點,想必有些死在變法裏的帝王和將相會很認同。
趙國既沒有和秦國一樣有讓其他國家不敢動手的實力,趙偃也沒有和嬴政一樣的絕對權威,他的手中的力量更是和嬴政的天差地別——嬴政有李緣這個後世人、有李斯這種名臣,他隻有一個郭開……
想到這,李緣都笑了。
本來嘛,李牧應該也有些政事上的本事的,可趙偃自己不信任啊!
“這次,李牧會離開趙國的。”
嬴政忽然說道。
“你是說……”李緣想了下:“趙偃這個動作最終失敗後,李牧因背鍋會讓他失去在六國的所有?”
“可如果有百姓對李牧同情呢?”
“你是不是忘了一件事?”嬴政說:“在煽動百姓這方麵,除了你以外,大秦才是最厲害的?他李牧拿什麽跟章邯鬥?”
……
看著趙王給自己下達的命令,李牧有些恍然。
大王終於醒悟了!
終於知道要學習秦國了!
至於為什麽要自己來幹、以及讓自己幹了之後會有什麽風險,李牧看出來了。
但他心裏也希望趙國能強大起來。
所以他默認了趙偃的決定。
隻是,他認為裏麵有些政策不合理……
他決定先按照自己的想法試驗一下,如果真的不合理,再想辦法將現實擺在大王麵前,相信大王會改的!
於是隨著他的命令,這三座還在趙軍軍事管製下的城池,迎來了大變動。
城池周圍所有村落被重新劃定,並且選取村中德高望重的人擔任村長,將那些作威作福關係戶全部抓起來。
城中,所有官員都收到了最嚴厲的警告:不管任何人,一旦犯法,直接與民同罪。
對百姓,趙軍真的做到了沒拿一針一線,還在一些罪大惡極的衙役、官員、惡霸等被抓起來後,派遣士卒承擔起了維持城中治安的責任。
短短幾天,所有人對趙軍和趙國朝廷的態度都大為改觀。
除了一些被“欺壓”的本地官員以外……
政策執行後的第六天。
對一些官員的調查取證終於完成了。
趙軍按照律法將他們殺的殺、貶奴的貶奴,還以官府名義對一些因他們而死的百姓進行了一定補償。
一時間,三座城池內百姓交口稱讚、商人也拍手稱快。
民心徹底歸屬了趙國。
這些學習秦國而來的政策是真的好,但李牧知道,這隻是因為自己在這。
就拿趙軍不侵擾百姓這一點來說,換其他任何一個將領來,估計都會有將士不聽話,是李牧靠著個人威信壓製住了趙軍士卒。
對本地官員的束縛,也是因為趙軍在這裏隨時可能殺了他們的緣故。
一旦李牧和趙軍離開,官員還是會懶政和欺壓百姓,城依舊是那城,隻不過是享受的人從魏國貴族變成了趙國貴族。
“不應該是這樣。”
李牧站在一座城的城樓上,看著城內的景色,試圖找出將這種美好徹底延續下去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