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吉野迴航
1890德意誌霸權之路 作者:自由有多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894年3月25日上午,位於但澤的席肖船廠的碼頭上鑼鼓喧天,彩旗招展,鞭炮齊鳴,人山人海。日本海軍在該廠訂購的一條袖珍式裝甲巡洋艦經過一係列試航和檢測後,正式交付給貨主。
日本駐柏林使館武官河源要一大佐代表日本政府接收了該艦,同一時間,青木公使和海軍的阪元八郎少佐則在不萊梅的霍爾瓦特船廠接收了另外一條袖珍式裝巡。
即日起,兩艦將由日本海軍官兵在德國工程技術人員的幫助下駛迴日本。
日本海軍內部早已為這兩條軍艦起好了名字,席肖船廠建造的是為“吉野”號,霍爾瓦特船廠建造的是為“高砂”號,均為日本地名。
河源要一大佐於1893年年底到達德國,其主要任務便是監督“吉野”號後期的建造並負責試航和接收的工作。按計劃,他將是“吉野”號的首任艦長。
3月31日上午,“吉野”號在河源要一的指揮下,一路繞過風高浪急的斯卡格拉克海峽,沿日德蘭半島南行達到位於威悉河口的不萊梅港。在這裏,他和阪元八郎少佐少佐指揮的“高砂”號迴合後一同迴國。
“阪元君,你覺得‘高砂’號與你在英國接收的‘浪速’號相比,如何?”站在“吉野”號的甲板上,河源要一和阪元八郎兩人愉快的交談著。這兩位年齡相仿,又同是來自於薩摩藩的鹿兒島,平日裏便頗為熟悉。
“噸位上比‘浪速’號差了不少,火力也差一些,不過內外兩層裝甲使得防禦力大大增強。若是兩艦對戰,我反倒覺得‘高砂’號未必落得下風,隻是麵對重甲重炮的清國海軍,艦體更大,儲備浮力更多的‘浪速’號更有優勢。”阪元八郎十分中肯的說道。
“你說的不錯,後期監造期間,我仔細研究了‘吉野’號的裝甲布置圖紙,其防護之全麵實在是我國現有之軍艦所不能及。按照德俄裏加灣之戰的經驗,未來的海軍將是速射炮和高爆彈的天下,清國海軍的主力軍艦均是服役七八年的老艦,缺乏速射炮是必然的,不過他們若是購置新艦則一定會和我們一樣大量列裝小口徑速射炮。這種情況也隻有‘吉野’和‘高砂’這樣的新式裝甲巡洋艦才能克製。”河源要一感歎道,他對於吉野號的裝甲布置尤其是新式裝甲的效能十分滿意。在克虜伯工廠組織驗貨時,他親眼見識了新式裝甲的威力,這層厚度隻有120毫米的硬化鋼板,足足可以擋住150毫米口徑火炮在3000米距離上的攻擊。這一結果徹底顛覆了他對於軍艦裝甲和炮力之間的傳統認知。
“西鄉大臣和山本長官自然是有著長遠考慮的,昔日我們請白勞易先生建造軍艦時,要求在5000噸的艦體上安裝超過“定遠”號的主炮,結果使‘鬆島’號三艦在航海性上不盡完美。軍艦是一個綜合體,隻有防護、火力和速度三者達到和諧才是戰力最佳的軍艦。”
“不錯,據山本長官透露,我們在建的那兩條大家夥一條叫‘富士’號,一條叫‘八島’號。此二艦在防護、火力和速度上堪稱完美之作,我敢說當此二艦入役之時便是我大日本帝國海軍稱雄亞洲之日。”河源要一挺胸昂首望著遠處,一臉驕傲的說道。
“還有一件事我一直想不明白,多年以來我國始終在法國和英國訂造軍艦,自‘畝傍’號迴航失蹤之後我國便停止了在法國購艦,自不待提。不過英製軍艦,無論早期的‘扶桑’號還是‘浪速’號等艦,質量均是一流。西鄉大臣為何突然決定改由德國購艦,而且一出手就是六條之多。”阪元八郎疑惑道。
“可能是英國船廠在裝甲巡洋艦的設計上有所欠缺,或者是英國人的新式裝甲不如德國的質量好吧。這個我也一直搞不明白的。”河源皺著眉說道:
“無論如何,我們此番順利迴航後,我國海軍實力尤其是快速巡洋艦方麵將會大大超越清國海軍。加上‘大風’號和‘鳳翔’號兩條改裝鐵甲艦的實力,我們已經完全淩駕於清國之上了。希望決戰的時刻早日到來啊!”
“就怕清國見到我國大規模購艦後,也會投入軍費添船購炮,加上他們在大連灣的基地日臻完善,依然不可小覷。”河源要一謹慎的說道。
“據說清國海軍的軍費都被挪作他用了,你不見北洋海軍已經連續多年未添一船了嗎。清國的統治者是滿洲人,而掌握北洋艦隊的上至北洋大臣,下至艦隊官兵皆為漢族人,所以,滿洲人為了自身統治的安危怎麽會再繼續在海軍身上花錢呢?更何況清國也是窮國,雖然地大人多,但是財政狀況並不比我們好。天皇陛下為了海軍可以省吃節用,一天隻吃兩頓飯,清國的皇太後卻是窮奢極欲之人。兩相比較,我軍已經穩操勝券了,待到‘富士’二艦建成時,清國還拿什麽和我們抗衡?”阪元八郎倒被雙手,望著遠方,自信的說道。
……
與此同時,遠在大清帝國京城的北洋大臣正焦慮的思考著對策。
關於日本大規模購艦的事情,駐柏林公使許景澄早在去年便已經傳迴消息。李鴻章雖然急於擴充海軍實力,添船添炮,但是海軍軍費始終難以撥發。現在,日本眼看著又添兩條新式快船,他老人家如何不著急。照這樣的形勢發展下去,他苦心打造的北洋水師遲早會被日本海軍輕鬆踩在腳下,屆時,再有“牡丹社”之類事件發生,大清又如何能與日本抗衡?
隻可惜,在全國上下全力以赴為老佛爺操辦六十大壽的當口,他也隻能關起門來發發牢騷而已。
一個月後,當“吉野”號和“高砂”號達到鹿兒島海軍基地時,北洋水師的將領們一片騷動。
“丁軍門,日本去歲剛剛購置鐵甲艦二條,如今再添二條新式裝甲快船。其海軍實力無論噸位還是火力已經完完全全淩駕於我軍之上了。而且日軍艦船多裝備速射炮,以俄德裏加灣之戰的結果看,巡洋艦之間的對抗,發射無煙火藥的速射炮對發射黑火藥的老式火炮基本是一邊倒的局麵。如今局勢日感危及,我們當如何應對?”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代表諸位軍官向提督丁汝昌進言道。
“此事中堂大人亦是知道,如今日本‘吉野’二艦歸航的消息已經在朝廷引起議論,想來不日後定有個說法。我等身為朝廷軍人,隻需一心一意做好分內之事便可,船多炮好固然重要,但是戰鬥之勝敗卻關鍵在人,以一日三操之軍對十日一操之軍,即使以弓箭對火槍亦可勝之。此事以後休要再提起了。”丁汝昌擺擺手輕聲斥責道。
日本駐柏林使館武官河源要一大佐代表日本政府接收了該艦,同一時間,青木公使和海軍的阪元八郎少佐則在不萊梅的霍爾瓦特船廠接收了另外一條袖珍式裝巡。
即日起,兩艦將由日本海軍官兵在德國工程技術人員的幫助下駛迴日本。
日本海軍內部早已為這兩條軍艦起好了名字,席肖船廠建造的是為“吉野”號,霍爾瓦特船廠建造的是為“高砂”號,均為日本地名。
河源要一大佐於1893年年底到達德國,其主要任務便是監督“吉野”號後期的建造並負責試航和接收的工作。按計劃,他將是“吉野”號的首任艦長。
3月31日上午,“吉野”號在河源要一的指揮下,一路繞過風高浪急的斯卡格拉克海峽,沿日德蘭半島南行達到位於威悉河口的不萊梅港。在這裏,他和阪元八郎少佐少佐指揮的“高砂”號迴合後一同迴國。
“阪元君,你覺得‘高砂’號與你在英國接收的‘浪速’號相比,如何?”站在“吉野”號的甲板上,河源要一和阪元八郎兩人愉快的交談著。這兩位年齡相仿,又同是來自於薩摩藩的鹿兒島,平日裏便頗為熟悉。
“噸位上比‘浪速’號差了不少,火力也差一些,不過內外兩層裝甲使得防禦力大大增強。若是兩艦對戰,我反倒覺得‘高砂’號未必落得下風,隻是麵對重甲重炮的清國海軍,艦體更大,儲備浮力更多的‘浪速’號更有優勢。”阪元八郎十分中肯的說道。
“你說的不錯,後期監造期間,我仔細研究了‘吉野’號的裝甲布置圖紙,其防護之全麵實在是我國現有之軍艦所不能及。按照德俄裏加灣之戰的經驗,未來的海軍將是速射炮和高爆彈的天下,清國海軍的主力軍艦均是服役七八年的老艦,缺乏速射炮是必然的,不過他們若是購置新艦則一定會和我們一樣大量列裝小口徑速射炮。這種情況也隻有‘吉野’和‘高砂’這樣的新式裝甲巡洋艦才能克製。”河源要一感歎道,他對於吉野號的裝甲布置尤其是新式裝甲的效能十分滿意。在克虜伯工廠組織驗貨時,他親眼見識了新式裝甲的威力,這層厚度隻有120毫米的硬化鋼板,足足可以擋住150毫米口徑火炮在3000米距離上的攻擊。這一結果徹底顛覆了他對於軍艦裝甲和炮力之間的傳統認知。
“西鄉大臣和山本長官自然是有著長遠考慮的,昔日我們請白勞易先生建造軍艦時,要求在5000噸的艦體上安裝超過“定遠”號的主炮,結果使‘鬆島’號三艦在航海性上不盡完美。軍艦是一個綜合體,隻有防護、火力和速度三者達到和諧才是戰力最佳的軍艦。”
“不錯,據山本長官透露,我們在建的那兩條大家夥一條叫‘富士’號,一條叫‘八島’號。此二艦在防護、火力和速度上堪稱完美之作,我敢說當此二艦入役之時便是我大日本帝國海軍稱雄亞洲之日。”河源要一挺胸昂首望著遠處,一臉驕傲的說道。
“還有一件事我一直想不明白,多年以來我國始終在法國和英國訂造軍艦,自‘畝傍’號迴航失蹤之後我國便停止了在法國購艦,自不待提。不過英製軍艦,無論早期的‘扶桑’號還是‘浪速’號等艦,質量均是一流。西鄉大臣為何突然決定改由德國購艦,而且一出手就是六條之多。”阪元八郎疑惑道。
“可能是英國船廠在裝甲巡洋艦的設計上有所欠缺,或者是英國人的新式裝甲不如德國的質量好吧。這個我也一直搞不明白的。”河源皺著眉說道:
“無論如何,我們此番順利迴航後,我國海軍實力尤其是快速巡洋艦方麵將會大大超越清國海軍。加上‘大風’號和‘鳳翔’號兩條改裝鐵甲艦的實力,我們已經完全淩駕於清國之上了。希望決戰的時刻早日到來啊!”
“就怕清國見到我國大規模購艦後,也會投入軍費添船購炮,加上他們在大連灣的基地日臻完善,依然不可小覷。”河源要一謹慎的說道。
“據說清國海軍的軍費都被挪作他用了,你不見北洋海軍已經連續多年未添一船了嗎。清國的統治者是滿洲人,而掌握北洋艦隊的上至北洋大臣,下至艦隊官兵皆為漢族人,所以,滿洲人為了自身統治的安危怎麽會再繼續在海軍身上花錢呢?更何況清國也是窮國,雖然地大人多,但是財政狀況並不比我們好。天皇陛下為了海軍可以省吃節用,一天隻吃兩頓飯,清國的皇太後卻是窮奢極欲之人。兩相比較,我軍已經穩操勝券了,待到‘富士’二艦建成時,清國還拿什麽和我們抗衡?”阪元八郎倒被雙手,望著遠方,自信的說道。
……
與此同時,遠在大清帝國京城的北洋大臣正焦慮的思考著對策。
關於日本大規模購艦的事情,駐柏林公使許景澄早在去年便已經傳迴消息。李鴻章雖然急於擴充海軍實力,添船添炮,但是海軍軍費始終難以撥發。現在,日本眼看著又添兩條新式快船,他老人家如何不著急。照這樣的形勢發展下去,他苦心打造的北洋水師遲早會被日本海軍輕鬆踩在腳下,屆時,再有“牡丹社”之類事件發生,大清又如何能與日本抗衡?
隻可惜,在全國上下全力以赴為老佛爺操辦六十大壽的當口,他也隻能關起門來發發牢騷而已。
一個月後,當“吉野”號和“高砂”號達到鹿兒島海軍基地時,北洋水師的將領們一片騷動。
“丁軍門,日本去歲剛剛購置鐵甲艦二條,如今再添二條新式裝甲快船。其海軍實力無論噸位還是火力已經完完全全淩駕於我軍之上了。而且日軍艦船多裝備速射炮,以俄德裏加灣之戰的結果看,巡洋艦之間的對抗,發射無煙火藥的速射炮對發射黑火藥的老式火炮基本是一邊倒的局麵。如今局勢日感危及,我們當如何應對?”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代表諸位軍官向提督丁汝昌進言道。
“此事中堂大人亦是知道,如今日本‘吉野’二艦歸航的消息已經在朝廷引起議論,想來不日後定有個說法。我等身為朝廷軍人,隻需一心一意做好分內之事便可,船多炮好固然重要,但是戰鬥之勝敗卻關鍵在人,以一日三操之軍對十日一操之軍,即使以弓箭對火槍亦可勝之。此事以後休要再提起了。”丁汝昌擺擺手輕聲斥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