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雪花紛飛,宇文溫在溫暖的書房裏看資料,看著看著入了神,德妃蕭九娘在一旁幫忙整理書籍,見他隻顧看資料,連放在案邊的茶都涼了都沒喝一口,趕緊換了一杯。


    書案上擺著一本翻開的書,蕭九娘無意間瞥見其中內容,為之一愣。


    宇文溫現在看的資料,內容不涉及什麽機要,所以此刻承擔秘書職責的蕭九娘是可以看的,她看看宇文溫,見對方依舊目不轉睛看著手中書,於是將案上那本書拿起來。


    書其實是一手抄本,或者說手稿,封麵寫著兩列字:


    卷八_列傳第二_昭明太子_哀太子_湣懷太子


    正文,第一頁:昭明太子統,字德施,高祖長子也,母曰丁貴嬪。


    初,高祖未有男,義師起,太子以齊中興元年九月生於襄陽。


    ...天監元年十一月,立為皇太子。


    ...太子生而聰睿,三歲受《孝經》、《論語》,五歲遍讀五經,悉能諷誦。


    ...太子美姿貌,善舉止。讀書數行並下,過目皆憶。


    ...太子明於庶事,纖毫必曉,每所奏有謬誤及巧妄,皆即就辯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嚐彈糾一人。平斷法獄,多所全宥,天下皆稱仁。


    ...太子孝謹天至,每入朝,未五鼓便守城門開。東宮雖燕居內殿,一坐一起,恆向西南麵台。宿被召當入,危坐達旦。


    ...三年三月,寢疾。恐貽高祖憂,敕參問,輒自力手書啟。及稍篤,左右欲啟聞,猶不許,曰“雲何令至尊知我如此惡“,因便嗚咽。


    ...四月乙巳薨,時年三十一。高祖幸東宮,臨哭盡哀。詔斂以袞冕。諡曰昭明。


    這份手稿,所寫內容之中,介紹了梁國昭明太子蕭統的一生,而這位昭明太子,是蕭九娘的曾祖父。


    梁國的國祚,曆經侯景之亂、宗室內訌、江陵陷落,已經窮途末路,陳霸先在建康受禪稱帝後,雖然還有個梁國(西梁)以江陵為都,但這個梁國不過是傀儡。


    傀儡般的梁國,最後還是消失了,亡國公主蕭九娘,卻沒有太多傷感。


    她生於二月,被視為不吉,所以自幼長在宮外,公主的身份實際上對她而言很陌生。


    隻是如今見著曾祖父的生平已被編入史書,不由有些唏噓。


    齊國滅亡,梁國滅亡,陳國滅亡,南北對峙結束,天下歸一。


    國亡史作,統一天下的王朝都要編寫滅亡王朝的曆史,其實也是宣布對前朝“蓋棺論定”,所以朝廷要修史了。


    自明德初年起,曆經十餘載、許多學者的努力,《北齊書》、《梁書》、《陳書》已有初稿,經吏員謄抄,上呈禦覽,待得有司校核無誤,便可正式成書,刊行天下。


    之後,還會有《北史》、《南史》問世,向世人表明,南北對峙的舊時代已經塵埃落定,天下一統的新時代開始了。


    蕭九娘摩挲著這本手稿,隻覺時光飛逝:不知不覺間,她已經陪伴宇文溫三十多年。


    一切,似乎發生在昨日。


    “怎麽了?發什麽呆呢?”


    說話聲傳來,蕭九娘見宇文溫看著自己,笑道:“沒事,看著史書,感慨時光飛逝。”


    “可不是麽,一轉眼,孩子們都長大了。”宇文溫說完放下書,讓蕭九娘坐在身邊,端起茶杯,品了幾口,說:“以史為鑒,可知興衰,隻說這點,朝廷就必須修史。”


    “《詩經·大雅·蕩》有雲: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我看著手稿,看著看著就無法自拔...“


    宇文溫開始長篇大論,今日他看《梁書》手稿看得入神,不是要做學問,而是要用這個王朝的興衰來提醒自己,不要得意忘形。


    梁武帝蕭衍,是梁國的開國皇帝,他算是蕭氏齊國的遠支宗室,年輕時,是齊國的一員大將,兩次參與抵禦北魏大軍的南侵,立下不少戰功。


    然而齊國政局不穩,皇帝一個比一個奇葩,於是蕭衍等到了機會。


    一如這個時期權臣上位的套路一般,蕭衍一步步向目標接近,最後代齊建梁。


    當了皇帝的蕭衍,勵精圖治、政績斐然,汲取齊國滅亡的教訓,重用、親近宗室,梁國國力快速增長,而這個時候,北方強敵魏國卻開始走下坡路,國內矛盾日益激化,南北之間的實力差距正在明顯縮短。


    到了魏國爆發六鎮之亂時,北方一片混亂,而這時的梁國,看起來如日中天,克複中原的大好前景似乎越來越光明。


    然而梁國最大的問題在於,蕭衍活得太久,太寵宗室了。


    人老了,曾經的雄心壯誌即便還在,也沒有精力去實現,蕭衍沉迷佛教,以至於梁國上下佞佛,有錢糧不去整頓軍備、改善民生,而是用來修佛寺、鑄造佛像,捐香火錢。


    大量佛寺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不僅占據大量田地,還發展無數信徒、雇傭佃農耕種寺田,而這一些田地、佃農,是不需要向朝廷繳納一文田租、服一天勞役的。


    國家的稅收大幅流失,蕭衍卻沉迷於佛教大興的盛世幻想之中,他優待宗室,甚至多次任用宗室為北伐主帥,然而這些宗室全是廢物,接連戰敗、損兵折將,卻都得到皇帝的寬容。


    就在蕭衍沉浸在國富民強、北虜內戰遲早要完的喜悅之中時,一個瘸腿的東魏叛將,帶著八百殘兵倉皇南下,遣使送上降表,乞求大梁皇帝庇護。


    這叛將姓侯名景,據說他的降表抵達建康台城的前一天晚上,蕭衍夢到自己收複中原、統一天下,次日得了這降表,不由得激動萬分,隻當自己的夢要成真了。


    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虔誠禮佛的蕭衍,並未得到佛祖的庇佑,而他善待的宗室們,出賣了他。


    大家都希望“老頭子”趕快死,自己好上位,不僅宗室相互猜忌,就連蕭衍的子孫也相互攻伐,他被叛軍圍在台城,援軍要麽作壁上觀,要麽遲遲未到。


    變成階下囚的蕭衍,臨終時自嘲: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宇文溫反複說著這句話,語氣越來越重,蕭九娘甚至感受到了些許殺氣,不由得心中不安。


    宇文溫合上手稿,卻沒將書放到案上,反倒用食指頂著,開始轉書。


    一邊轉書一邊“嘿嘿”冷笑。


    蕭九娘見著這位如此模樣,心中愈發覺得不安。


    “我,聽說。”


    宇文溫忽然開口,語氣不善:“有人說,武帝當年滅佛,激怒了佛祖,所以英年早逝,死後下地獄。”


    蕭九娘聽了這話,不寒而栗,後背涼颼颼的。


    宇文溫宛若自言自語般繼續說:“武帝因為滅佛所以不得好死,好,很好,那為什麽,誠心禮佛的另一個武帝,也不得好死?”


    “這個問題,我一定要好好問問天下高僧!”


    《梁書》初稿完成,天子看過之後,對於崇佛、敬佛的梁武帝居然落得如此下場感到不解,想問問,為什麽佛祖不保佑這位皇帝,不保佑大建佛寺的梁國。


    一篇文章,需要一個楔子來引出正文,而《梁書》的初稿,就是這個楔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逆水行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糕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糕羊並收藏逆水行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