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餘暉漏進房裏,灑在書案上,將一枚金印照得閃閃發亮,這金燦燦光芒煞是耀眼,但在高建武看來,卻刺眼得很。


    這枚金印是帥印,前不久還是他親自交到大將於新德手上,而現在,金印迴來了,於新德還有其麾下大軍卻已灰飛煙滅。


    數日前,北上的於新德大軍,經過新城之後,周軍忽然渡過遼水東進,攻破新城和遼東城之間的蓋城,高建武立刻集結軍隊離開遼東城北上。


    與此同時,於新德所部兵馬也迴師南下,要來個南北夾擊,將周軍包圍。


    然而周軍的動作很快,攻克蓋城之後,次日立刻向新城進軍,在抵達小遼水南岸後的第二日就發動進攻。


    當高建武率軍抵達蓋城外時,有潰兵陸續來報,說周軍已經擊敗官軍,次日又攻克新城。


    事發突然,高建武震驚之餘,立刻下令南撤,好歹帶著軍隊平安返迴遼東城。


    而今日他剛迴到遼東城,周軍使者便送來了這枚金印,還帶來於新德已經陣亡的消息。


    與此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潰兵跑迴來,高建武大概知道了那日新城之戰的具體情況。


    當日清晨,周軍架橋強渡小遼水,官軍雖然立刻攔截卻未能擊退對方,還好主帥隨後集結兵馬列陣,要給周軍來個半渡而擊,結果軍陣卻被對方用威力巨大的武器擊破。


    當時兵敗如山倒,但己方營寨戒備森嚴,又背靠新城,不是沒有穩住局麵減少損失的可能,結果周軍之中,有靺鞨兵助戰,在這些人的喊話下,大營中的靺鞨人起了心思。


    雖然主帥暗中做了布置,防備靺鞨人臨陣倒戈,但兵敗如山倒之際,人心惶惶,顧不得那麽多,當一些靺鞨人真的陣前倒戈時,已經沒人顧得上壓製。


    大營很快被周軍攻破,騎兵們有馬倒是逃得快,步兵就隻能靠兩條腿跑,亂軍之中,不知多少人陣亡、多少人被俘,不知道少人逃出去。


    逃到新城的將士,隻是安全了一晚,次日,周軍攻城,用的還是那種威力巨大的武器。


    新城沒撐過一日就淪陷,隻有少數人逃出來。


    得知戰況的高建武,心中頓生無力感,周軍的實力,已經不是官軍能夠抗衡的,對方有了那種威力巨大的武器,己方野戰打不過,守城守不住,恐怕就隻有...


    想著想著,他不由得握緊了拳頭。


    高句麗自立國以來,曆經數百年風風雨雨,不是沒有麵臨亡國之險,來犯的強敵,一個接著一個。


    漢軍,新軍(王莽新朝),公孫軍(後漢末年盤踞遼東的公孫氏),晉軍,燕軍(慕容氏的燕國),這些軍隊,不是沒有對高句麗造成嚴重損失,甚至還攻破過當時的國都。


    可高句麗都挺過來了。


    中原的新朝時,新朝將領殺害了高句麗的開國國王,那又如何?


    公孫氏的軍隊攻破過當時的高句麗王都,那又如何?


    燕軍同樣攻破過當時的高句麗王都,也沒見高句麗亡國。


    而後來,高句麗軍還與燕軍在新城對峙,最後簽訂盟約,就此罷兵。


    所以,這一次周軍來勢洶洶,高句麗就會亡國麽?


    高建武覺得不會,周軍不過是數百年來,高句麗麵對的無數強敵之一,即便局勢再兇險,己方最後也肯定能頂過去,所以他現在若選擇不戰而降,肯定會後悔的。


    高建武給自己打氣,心情恢複了一些,但他忽然想到一點,那就是周軍和以往強敵的不同之處。


    對方有一種威力巨大的武器,可以在遠距離殺傷人、兵馬或者攻破城牆,在這種武器麵前,1官軍野戰也罷、守城也罷,都沒有辦法招架。


    想到這一點,高建武的心情又變得沉重下來,他對於守住遼東城,已經沒有最初那麽樂觀。


    所以,是選擇不戰而降,還是等城破再說?


    正糾結間,有將領領著信使在外求見,信使是從東麵白岩城而來,帶來了緊急軍情,以及城主的求援信。


    據其所述,占據烏骨城的周軍沿著道路西進,即將兵臨白岩城下,所以,白岩城主遣使求援,希望高建武派兵助戰。


    聽得這個消息,高建武不知該說什麽,白岩城位於遼東城以東四、五十裏處,位於綿延大山西麓,自東來的周軍攻到這裏,意味著遼東城的後路已經斷了。


    南麵、西麵、北麵,都是周軍,高建武還打算萬一遼東城守不住,他就東撤,經由白岩城進入群山之中,然後輾轉北上,進入扶餘府(扶餘國故地),在那裏伺機再起。


    現在,該怎麽辦?


    。。。。。。


    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下了兩日還未結束,天空落下的雪花,紛紛揚揚灑在大地上,曠野裏一片白雪皚皚,而眼前的遼東城也是銀裝素裹。


    兵臨遼東城下的周軍,已經紮起營寨,黑色旗幟如林,黑色軍隊如潮。


    一門門沉重的大炮,在大量騾馬的拖拽下進入炮擊陣地,而陣地距離遼東城,還有將近一裏半的距離。


    能發射二十斤重炮彈的攻城炮,射程達到二裏,所以在這個距離上,周軍可以輕而易舉的攻擊遼東城,而守軍卻毫無還手之力。


    幾名砲兵架起宛若“丫”字形的測距鏡,精確測量陣地和遼東城的距離,以便炮兵們能調好炮口角度,確保炮擊時有較高的命中率。


    一旁,行軍總管楊濟看著一門門攻城炮,忽然想起了大明的紅夷大炮,想起了很多事情。


    他收起思緒,用千裏鏡看著前方的遼東城。


    不,是襄平城。


    高句麗侵占遼東之後,將遼東郡郡治襄平改名為遼東城,自那時起,襄平之名便消失了。


    現在,他要用隆隆的炮聲,喚醒大家的記憶,讓大家想起來,眼前這座城池,原來的名字叫做襄平。


    自新城一戰,已經過了半月時間,楊濟給了高句麗主帥高建武機會做選擇,但對方在期限到了之後,一直沒有給出迴答。


    這期間,自鴨綠水西進的官軍,已經攻破遼東城東麵的白岩城,所以遼東城此刻成為孤城,但城內數萬守軍依舊拒絕投降。


    對方已經做出了選擇,大概是想靠著守城給周軍造成重大傷亡,然後再降,以便談個好價錢。


    但楊濟不會讓對方如願,所以調來攻城炮,為此,不惜多耗費一些時間。


    不一會,攻城炮準備就緒,第一發試射,炮彈就落到了遼東城內。


    隨後楊濟下令開始發炮,他要用一場最隆重、熱鬧的炮擊,迎接流浪在外的孤兒迴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逆水行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糕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糕羊並收藏逆水行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