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苑馬監,馬廄裏一匹匹毛色青白的駿馬正在吃草料,一身戎服的宇文溫走在馬廄裏,看著這些遠道而來的“青海驄”,又看看馬廄裏的其他馬匹。
除了毛色區別外,他實在看不出別的名堂。
青白雜毛的馬名為“驄”,或者以此形容奔跑速度飛快的駿馬,宇文溫不是養馬專家,看不出這種來自青藏高原的馬有何特別之處。
但知道這種馬適應高原氣候,耐勞苦,對吃的不講究,是很實用的騎挽兼用馬。
若加以認真繁殖,日後在青海一帶用兵,官軍騎兵的戰鬥力必然有保證。
然而可惜的是,這些馬之中的公馬作為種馬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
裴世矩出使吐穀渾,順利完成使命後歸來,前幾日抵達長安,為宇文溫帶迴了吐穀渾可汗慕容伏允進獻的禮物,其中就有種馬五十匹。
將種馬當做禮物送人,這禮物的分量可不輕,但在“專家”的鑒定下,禮物的成色卻打了折扣。
此次隨同裴世矩出使吐穀渾的官員當中,有宇文溫的禦用牧馬官馬五,馬五在西海(青海)湖畔接觸到了傳聞中的“龍種青海驄”,甚至到海中島轉了一圈,發現吐穀渾選送的所謂“優等種馬”,實際上隻是二流水準。
很明顯,吐穀渾方麵留了一手,即便其君臣為焰火表演所震懾,對於周國的態度明顯好轉,但提防之心依舊不減,送的種馬都是次品。
對此,宇文溫不覺得意外,馬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像吐穀渾這種以遊牧為主的國家,極度依賴馬匹,隻要上位者腦子沒出問題,絕不會把種馬輕易送給別國。
此次裴世矩出使吐穀渾,順利完成使命,“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加上名為表演實為恐嚇的焰火表演,讓吐穀渾君臣的態度端正起來,但兩國親密無間的情景是不可能出現的。
這些種馬,也不可能繁殖出大量優質後代。
公馬們體質一般,已經過了生育的巔峰期,心有餘而力不足,無法在中原播撒“龍種”,留下大量子孫後代。
對此,宇文溫不會鬱悶,他從沒打算靠著“借種”來為軍隊繁殖一批適合在高原地區騎乘的戰馬,所以隻是略微感慨一下“爾虞我詐”。
他給吐穀渾送“大禮包”,當然不光是為了做買賣一起發財,夷狄畏威而不懷德,光靠利益輸送的話,人家會以為他是慫貨,遲早要拔刀來搶。
做買賣要本錢,要花時間,但搶劫不需要本錢,來錢也快。
吐穀渾野心勃勃,“國人”們的利益需求很大,不會為了所謂“一起發財”而放棄搶劫的念頭,數百年來對方的表現都說明了這一點。
但凡河西走廊、隴右地區的力量出現衰退,吐穀渾必然趁火打劫,宇文溫不指望靠送“大禮包”就能一勞永逸,他隻是在為己方聚集力量而爭取時間罷了。
人總是會好了傷疤忘了痛,壯觀的焰火表演,給吐穀渾君臣造成的震撼,對方大概數年後就會忘得一幹二淨,隻有血淋淋的屍橫遍野,才會讓這些人刻骨銘心。
宇文溫一直記著這一點,今日到沙苑馬監,主要是看看馬監裏的種馬情況如何,順便出來轉轉、透透氣,聽馬五說一下吐穀渾當地風情,看看中原地區哪種良馬較為合適在高原地區騎乘。
馬五有祖傳的養馬手藝,對於如何選馬、養馬、育馬有心得,此次作為隨員入吐穀渾,得以親自考察吐穀渾國內的“馬政”。
雖然隻是走馬觀花,卻為天子帶迴第一手的觀察資料。
出使隊伍裏,有精心準備的中原各種良馬,馬五一路上都在仔細觀察,觀察這些馬匹進入“高原”之後的反應。
吐穀渾所處地區是為“高原”,據說“空氣稀薄”,在“平原”長大的人到了“高原”,有人會覺得唿吸艱難,胸口發悶,耳朵嗡嗡作響,身上覺得難受。
人是這樣,馬也是這樣麽?
如果馬也會水土不服,那麽水土不服的程度有多嚴重?
這是馬五需要搞清楚的問題,而他向天子提交的報告,內容十分詳實,將進入吐穀渾國境後,隊伍裏數百匹馬的健康情況一一作了記錄。
又對青海湖一帶的水土進行了現場考察,看看隨行馬匹對於這裏的氣候和草料、河水的適應情況如何。
如此細致的觀察,也就隻有靠從事“賤業”的馬五等養馬“專家”才能做到,宇文溫就是要以這些人作為眼睛,看看吐穀渾當地的情況如何。
據馬五等人觀察,那些平日裏需要精心飼養、小心伺候的高頭大馬,在高原上水土不服的情況比較嚴重,反倒是那些身材中等、平日裏耐粗料的馬匹,到了高原之後水土不服的症狀較輕。
這一結果,為將來皇朝對吐穀渾動兵時選用馬匹提供了有力的參考,宇文溫對此很滿意。
他騎上馬五精心挑選的一匹“青海驄”,在寒風唿嘯的曠野裏馳騁起來,雖然如今天寒地凍,但對於人和馬來說,這都不是問題。
馬蹄聲中,宇文溫覺得自己仿佛置身於青海湖畔,心靈得到了淨化。
才怪。
在那地方除了接受高強度的紫外線照射,還有高原反應,根本不會有什麽心靈得到淨化。
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宇文溫都沒去過青藏高原,也不打算讓心靈得到淨化。
他是一個俗人,一個脫離不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野心勃勃的人,所以想要給吐穀渾君臣來個心靈淨化,讓對方認識到生活是多麽的美好,打打殺殺什麽的,太不和諧了。
於是,鴉片煙這種東西,不知不覺就混到禮物裏去了。
想著吐穀渾可汗和貴族們成日裏抽大煙、一副鴉片鬼的模樣,宇文溫就覺得良心很痛,但心痛之餘,他不會“知錯就改”,也不會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
即便控製了吐穀渾可汗以及幾個大貴族,他依舊無法有效控製吐穀渾,因為這個國家實際上是部族聯盟,“國人”們的利益需求是個無底洞,必然驅使國家發動對外戰爭。
既然要打出去搶劫,當然要搶比較富庶的隴右地區,所以這就讓吐穀渾不可能安安分分做買賣,搞什麽互惠互利。
對外擴張,搶更多的人和牲畜,占更多的地盤,用搶來的女人來繁殖自己及部族的後代,用搶來的男人做自己的奴隸。
這樣的需求,使得“國人”們更傾向於搶劫,而不是做買賣。
如此一來,中原朝廷扶持的任何一個可汗,要麽變成上位就翻臉的白眼狼,要麽被國人推翻。
吐穀渾的可汗,必須優先考慮“國人”的利益,不然就會被殺。
宇文溫給吐穀渾送“大禮包”,純粹是為了拖延時間,順便發點小財,而給吐穀渾可汗幾大貴族們送鴉片煙,也是為了拉攏,而不是控製。
因為光控製幾個人根本就沒有用,覺得利益受損的“國人”們隨時可以發動政變,把這些人幹掉。
一切的一切,就隻是多爭取幾年時間罷了。
看著一片蕭瑟的曠野,感受著天寒地凍的宇文溫,心卻熾熱非常,他不會重蹈隋煬帝的覆轍,即便胸中有雄心壯誌,也要慢慢來。
事有輕重緩急,他要解決的外患有很多,卻隻能一個一個來。
如果來個“你們一起上,朕趕時間”的玩法,隻會玩死自己,導致國破家亡。
但即便要一個一個來,也得先做好布局,宇文溫看著天野茫茫,忽然有些感慨。
那麽多事情要做,真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做完?
除了毛色區別外,他實在看不出別的名堂。
青白雜毛的馬名為“驄”,或者以此形容奔跑速度飛快的駿馬,宇文溫不是養馬專家,看不出這種來自青藏高原的馬有何特別之處。
但知道這種馬適應高原氣候,耐勞苦,對吃的不講究,是很實用的騎挽兼用馬。
若加以認真繁殖,日後在青海一帶用兵,官軍騎兵的戰鬥力必然有保證。
然而可惜的是,這些馬之中的公馬作為種馬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
裴世矩出使吐穀渾,順利完成使命後歸來,前幾日抵達長安,為宇文溫帶迴了吐穀渾可汗慕容伏允進獻的禮物,其中就有種馬五十匹。
將種馬當做禮物送人,這禮物的分量可不輕,但在“專家”的鑒定下,禮物的成色卻打了折扣。
此次隨同裴世矩出使吐穀渾的官員當中,有宇文溫的禦用牧馬官馬五,馬五在西海(青海)湖畔接觸到了傳聞中的“龍種青海驄”,甚至到海中島轉了一圈,發現吐穀渾選送的所謂“優等種馬”,實際上隻是二流水準。
很明顯,吐穀渾方麵留了一手,即便其君臣為焰火表演所震懾,對於周國的態度明顯好轉,但提防之心依舊不減,送的種馬都是次品。
對此,宇文溫不覺得意外,馬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像吐穀渾這種以遊牧為主的國家,極度依賴馬匹,隻要上位者腦子沒出問題,絕不會把種馬輕易送給別國。
此次裴世矩出使吐穀渾,順利完成使命,“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加上名為表演實為恐嚇的焰火表演,讓吐穀渾君臣的態度端正起來,但兩國親密無間的情景是不可能出現的。
這些種馬,也不可能繁殖出大量優質後代。
公馬們體質一般,已經過了生育的巔峰期,心有餘而力不足,無法在中原播撒“龍種”,留下大量子孫後代。
對此,宇文溫不會鬱悶,他從沒打算靠著“借種”來為軍隊繁殖一批適合在高原地區騎乘的戰馬,所以隻是略微感慨一下“爾虞我詐”。
他給吐穀渾送“大禮包”,當然不光是為了做買賣一起發財,夷狄畏威而不懷德,光靠利益輸送的話,人家會以為他是慫貨,遲早要拔刀來搶。
做買賣要本錢,要花時間,但搶劫不需要本錢,來錢也快。
吐穀渾野心勃勃,“國人”們的利益需求很大,不會為了所謂“一起發財”而放棄搶劫的念頭,數百年來對方的表現都說明了這一點。
但凡河西走廊、隴右地區的力量出現衰退,吐穀渾必然趁火打劫,宇文溫不指望靠送“大禮包”就能一勞永逸,他隻是在為己方聚集力量而爭取時間罷了。
人總是會好了傷疤忘了痛,壯觀的焰火表演,給吐穀渾君臣造成的震撼,對方大概數年後就會忘得一幹二淨,隻有血淋淋的屍橫遍野,才會讓這些人刻骨銘心。
宇文溫一直記著這一點,今日到沙苑馬監,主要是看看馬監裏的種馬情況如何,順便出來轉轉、透透氣,聽馬五說一下吐穀渾當地風情,看看中原地區哪種良馬較為合適在高原地區騎乘。
馬五有祖傳的養馬手藝,對於如何選馬、養馬、育馬有心得,此次作為隨員入吐穀渾,得以親自考察吐穀渾國內的“馬政”。
雖然隻是走馬觀花,卻為天子帶迴第一手的觀察資料。
出使隊伍裏,有精心準備的中原各種良馬,馬五一路上都在仔細觀察,觀察這些馬匹進入“高原”之後的反應。
吐穀渾所處地區是為“高原”,據說“空氣稀薄”,在“平原”長大的人到了“高原”,有人會覺得唿吸艱難,胸口發悶,耳朵嗡嗡作響,身上覺得難受。
人是這樣,馬也是這樣麽?
如果馬也會水土不服,那麽水土不服的程度有多嚴重?
這是馬五需要搞清楚的問題,而他向天子提交的報告,內容十分詳實,將進入吐穀渾國境後,隊伍裏數百匹馬的健康情況一一作了記錄。
又對青海湖一帶的水土進行了現場考察,看看隨行馬匹對於這裏的氣候和草料、河水的適應情況如何。
如此細致的觀察,也就隻有靠從事“賤業”的馬五等養馬“專家”才能做到,宇文溫就是要以這些人作為眼睛,看看吐穀渾當地的情況如何。
據馬五等人觀察,那些平日裏需要精心飼養、小心伺候的高頭大馬,在高原上水土不服的情況比較嚴重,反倒是那些身材中等、平日裏耐粗料的馬匹,到了高原之後水土不服的症狀較輕。
這一結果,為將來皇朝對吐穀渾動兵時選用馬匹提供了有力的參考,宇文溫對此很滿意。
他騎上馬五精心挑選的一匹“青海驄”,在寒風唿嘯的曠野裏馳騁起來,雖然如今天寒地凍,但對於人和馬來說,這都不是問題。
馬蹄聲中,宇文溫覺得自己仿佛置身於青海湖畔,心靈得到了淨化。
才怪。
在那地方除了接受高強度的紫外線照射,還有高原反應,根本不會有什麽心靈得到淨化。
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宇文溫都沒去過青藏高原,也不打算讓心靈得到淨化。
他是一個俗人,一個脫離不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野心勃勃的人,所以想要給吐穀渾君臣來個心靈淨化,讓對方認識到生活是多麽的美好,打打殺殺什麽的,太不和諧了。
於是,鴉片煙這種東西,不知不覺就混到禮物裏去了。
想著吐穀渾可汗和貴族們成日裏抽大煙、一副鴉片鬼的模樣,宇文溫就覺得良心很痛,但心痛之餘,他不會“知錯就改”,也不會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
即便控製了吐穀渾可汗以及幾個大貴族,他依舊無法有效控製吐穀渾,因為這個國家實際上是部族聯盟,“國人”們的利益需求是個無底洞,必然驅使國家發動對外戰爭。
既然要打出去搶劫,當然要搶比較富庶的隴右地區,所以這就讓吐穀渾不可能安安分分做買賣,搞什麽互惠互利。
對外擴張,搶更多的人和牲畜,占更多的地盤,用搶來的女人來繁殖自己及部族的後代,用搶來的男人做自己的奴隸。
這樣的需求,使得“國人”們更傾向於搶劫,而不是做買賣。
如此一來,中原朝廷扶持的任何一個可汗,要麽變成上位就翻臉的白眼狼,要麽被國人推翻。
吐穀渾的可汗,必須優先考慮“國人”的利益,不然就會被殺。
宇文溫給吐穀渾送“大禮包”,純粹是為了拖延時間,順便發點小財,而給吐穀渾可汗幾大貴族們送鴉片煙,也是為了拉攏,而不是控製。
因為光控製幾個人根本就沒有用,覺得利益受損的“國人”們隨時可以發動政變,把這些人幹掉。
一切的一切,就隻是多爭取幾年時間罷了。
看著一片蕭瑟的曠野,感受著天寒地凍的宇文溫,心卻熾熱非常,他不會重蹈隋煬帝的覆轍,即便胸中有雄心壯誌,也要慢慢來。
事有輕重緩急,他要解決的外患有很多,卻隻能一個一個來。
如果來個“你們一起上,朕趕時間”的玩法,隻會玩死自己,導致國破家亡。
但即便要一個一個來,也得先做好布局,宇文溫看著天野茫茫,忽然有些感慨。
那麽多事情要做,真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