皛,由三個“白”組成,是明亮的意思,故杞王宇文亮給幼子取這個名字,可見寄予厚望,也有另一層意思在裏麵。
宇文亮的名字裏有“亮”,長子名字有“明”,次子名字裏有“溫”,正是明亮溫潤的意思,於是宇文亮老來得子後,給幼子取名“皛”,同樣應了明亮的意思。
而另一位父親同樣也看中了這個字,那就是善於營造的宇文愷。
宇文愷有一子,原名宇文溫,和當時的邾國公宇文溫同名,因為“長安城裏隻能有一個宇文溫”,於是小宇文溫便改名“宇文皛”。
結果沒幾年,宇文愷的兒子和杞王的另一個兒子又重名了。
小宇文溫改名,畢竟按著“先來後到”的道理也說得過去,更別說如今宇文溫是天子,給宇文愷一百個膽子,也不敢保留兒子“宇文溫”這個名字。
但宇文皛和小宇文皛,先有前者,才有後者,沒道理讓“先來的”讓著“後來的”,宇文溫沒那麽霸道不講理,畢竟堂弟(弟弟)宇文皛不是天子。
天子的姓名要避諱,宇文溫成了天子,按說書麵用語中“溫”字就要避諱,南中那條流經味城、同樂然後蜿蜒流入桂州的溫水,如今在朝廷公文、典籍裏就已改名盤水。
不過宇文溫沒有強製“一刀切”,把“溫”字都換掉。
“氣溫”、“水溫”、“爐溫”、“溫度”這些名詞,無法避諱,而“溫文爾雅”等詞組,同樣無法避諱。
宇文溫對於自己名字的避諱要求都不是那麽強,對於兩個宇文皛的問題,他實際想裝作看不見。
反正天底下同名同姓的人不算罕見,兩個宇文皛,地位又不一樣,隻要“苦主”沒意見,那就“民不舉官不究”。
想著想著,宇文溫覺得麵頰一熱,定睛一看,原來是蕭九娘趁著旁人沒注意,偷偷親了他一下。
這一下讓宇文溫有些發熱,不過有小家夥在場,必須克製,他看著偷襲得手的蕭九娘,輕輕握著對方的手。
妖精!看我今晚如何....
宇文溫心中發狠,忽然覺得有人盯著自己,轉頭一看,卻見一匹果下馬正在不遠處外看著他。
果下馬是矮馬,即便成年的果下馬,身高也就三尺多,此時這匹果下馬的雙眼高度,和坐著的宇文溫雙眼高度差不多,所以雙方正好對視。
看著這匹腦門居然有“呆毛”豎起來的果下馬,宇文溫覺得很有意思,這匹馬看上去有“呆萌”,嘴裏還嚼著草料,他盯著盯著忽然來了興致。
這匹馬,是他兒子宇文維行的坐騎,還沒有名字,於是宇文溫要給這馬兒取個好名字。
那麽該如何引經據典呢?
果下馬,意思是人騎在這種馬上可以從果樹下經過而不會碰到樹枝,這就是果下馬的特征:矮。
這種矮馬,產自嶺表以及南中,漢時就作為方物進貢,漢宮裏有專門的矮馬廄來飼養果下馬,供宮廷娛樂之用,果下馬的稱唿,延續至今。
而嶺表豪族瀧州陳氏的聚集地瀧州,就有這種矮馬,當年宇文溫南征嶺表時,就獲得許多果下馬,運到黃州,繁衍至今。
這種矮馬成年後也不會太高,性格溫和,跑起來穩但速度不算快,耐力和負重不錯,正好給兒童當做代步坐騎,取代竹馬玩騎馬打仗遊戲。
當然,果下馬作為“輕奢侈品”,“商業價值”很高,如今果下馬在長安的銷路越來越好,成為權貴、官宦子弟炫富的必備品。
這也是宇文溫為開發南中、嶺表而做出的一些努力,他要讓大家都感受到朝廷開發邊疆的好處。
現在,看著這匹“呆萌”的果下馬,宇文溫憋了許久都憋不出個好名字,索性借鑒了一下。
他示意侍從近前,吩咐道:“這馬兒,就叫‘二維馬’吧。”
。。。。。。
寒風中,海灣裏,停泊著幾艘大海船,桅杆上的白薔薇旗幟迎風招展,水手們放下小船,隨後有人員登船,劃著槳,向著海灣西側海岸而去。
那裏是一條大河的入海口,河口邊上有許多房屋聚集,還有炊煙冒起,是一處規模不小的村落。
村邊海岸上,有個簡陋的碼頭,碼頭和海岸邊靠泊著大大小小的船隻,船隻數量雖然不少,但大多破破爛爛,看樣子無法進入深海航行。
向著海邊靠近的幾艘小船,其中一艘船上,盧勿吉看著熟悉的場景,感受著海風,緊了緊所穿羽絨服。
如今雖然是初春,但在這北地海濱依舊寒風凜冽,盧勿吉可不敢掉以輕心,因為在這種地方若是得了風寒,就隻能硬扛。
歸屬於北洋貿易公司的船隊,滿載貨物和物資從耽羅島出發,於初春時節北上,在不斷變換的南風、北風之中,有驚無險的抵達目的地——位於率濱水入海口的海灣。
這次,他們來了就要紮根,正式在這裏設立長期貿易據點,和當地的靺鞨部落做買賣。
此處貿易據點一旦建成,近期內將會是北洋貿易公司名下位置最北的貿易據點,待得打開局麵,還會視情況擴大規模,以便更好地與當地各靺鞨部落做買賣。
用中原的布帛等手工製品,換取皮貨、人參等當地特產。
精通靺鞨語、靺鞨習俗的盧勿吉,作為北洋貿易公司的“貿易代表”,此次依舊親自率隊,到這裏為公司“開辟市場”,他見著迎麵過來的幾艘小船,示意隨從豎起一麵旗幟。
這旗幟上畫著奇怪的符號圖案,是盧勿吉和當地靺鞨部落首領約定好的旗號。
迎麵駛來的幾艘小船,船上人見了這旗幟,紛紛高唿起來,聲音充滿喜悅,盧勿吉見著對方靠近,向隨從點了點頭。
破落韓蟬等人,拿出一個個小布袋,用靺鞨語唿喊著,然後奮力將布袋向靠近的靺鞨船隻扔去,引得更加熱烈的歡唿聲。
北洋貿易公司的船隊,浮海而來到此處是來做買賣的,不是來搶劫、屠殺,所以作為客人,登門拜訪時,總得發放些禮物給迎賓的門童。
船隻靠上碼頭,盧勿吉帶著人登岸,見著簇擁上來的男女老少,他用靺鞨語大聲招唿著,讓隨從發放小禮物。
一個個小布袋裏,放著針線、魚鉤、錐子等日用小物品,雖然不值什麽錢,對於當地靺鞨百姓來說卻很實用。
海風起,帶來陣陣腥味,今日天氣不錯,所以漁民在碼頭上、海灘上晾曬海鮮,其中有大量海參,數量很多,一眼看去十分壯觀,盧勿吉看著這一情景,滿意的點點頭。
因為這意味著公司的船隊可以拿到足夠的貨了。
北洋各海域出產的海參,身上帶刺,名為“刺參”,和中原沿海所出不帶刺的“光參”,已經在中原打開了銷路,供不應求,海參買賣說不上暴利,但利潤豐厚是真的。
北洋貿易公司在這裏設立貿易據點,當然是為了盈利,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為了海參貿易帶來的大量利潤。
這盛產海參的海灣,自北而南成“幾”字形,海參多如牛毛,個頭又大,加上豐富的狐皮、貂皮等皮貨以及人參等特產,設立長期的貿易據點很有必要。
盧勿吉迴頭看著寬闊的海灣,看著漫長的海岸線,看著據點的擬建地址,頗為滿意。
市舶司已經為這處地點定下了名字,入海的河流名為“率賓水”,這處海灣有大量海參,故而地名和海參有關。
山水彎曲處是為“崴”,於是陛下親自為這地方取名字,名為“海參崴”。
海參崴位於高句麗國境東北方向,距離上千裏,又有綿延群山,對方無法統治這裏的靺鞨部落,所以正是北洋貿易公司的一個絕佳貿易據點。
腳步聲起,有人大聲唿喊著,盧勿吉循聲看過去,卻見一群人匆匆趕來,當頭一位身材魁梧,衣著鮮明,正是當地靺鞨部落的“部落大人”。
那位部落達人見著盧勿吉,哈哈大笑,展開雙臂迎上來,用靺鞨語說道:“歡迎歡迎,我的好兄弟!”
宇文亮的名字裏有“亮”,長子名字有“明”,次子名字裏有“溫”,正是明亮溫潤的意思,於是宇文亮老來得子後,給幼子取名“皛”,同樣應了明亮的意思。
而另一位父親同樣也看中了這個字,那就是善於營造的宇文愷。
宇文愷有一子,原名宇文溫,和當時的邾國公宇文溫同名,因為“長安城裏隻能有一個宇文溫”,於是小宇文溫便改名“宇文皛”。
結果沒幾年,宇文愷的兒子和杞王的另一個兒子又重名了。
小宇文溫改名,畢竟按著“先來後到”的道理也說得過去,更別說如今宇文溫是天子,給宇文愷一百個膽子,也不敢保留兒子“宇文溫”這個名字。
但宇文皛和小宇文皛,先有前者,才有後者,沒道理讓“先來的”讓著“後來的”,宇文溫沒那麽霸道不講理,畢竟堂弟(弟弟)宇文皛不是天子。
天子的姓名要避諱,宇文溫成了天子,按說書麵用語中“溫”字就要避諱,南中那條流經味城、同樂然後蜿蜒流入桂州的溫水,如今在朝廷公文、典籍裏就已改名盤水。
不過宇文溫沒有強製“一刀切”,把“溫”字都換掉。
“氣溫”、“水溫”、“爐溫”、“溫度”這些名詞,無法避諱,而“溫文爾雅”等詞組,同樣無法避諱。
宇文溫對於自己名字的避諱要求都不是那麽強,對於兩個宇文皛的問題,他實際想裝作看不見。
反正天底下同名同姓的人不算罕見,兩個宇文皛,地位又不一樣,隻要“苦主”沒意見,那就“民不舉官不究”。
想著想著,宇文溫覺得麵頰一熱,定睛一看,原來是蕭九娘趁著旁人沒注意,偷偷親了他一下。
這一下讓宇文溫有些發熱,不過有小家夥在場,必須克製,他看著偷襲得手的蕭九娘,輕輕握著對方的手。
妖精!看我今晚如何....
宇文溫心中發狠,忽然覺得有人盯著自己,轉頭一看,卻見一匹果下馬正在不遠處外看著他。
果下馬是矮馬,即便成年的果下馬,身高也就三尺多,此時這匹果下馬的雙眼高度,和坐著的宇文溫雙眼高度差不多,所以雙方正好對視。
看著這匹腦門居然有“呆毛”豎起來的果下馬,宇文溫覺得很有意思,這匹馬看上去有“呆萌”,嘴裏還嚼著草料,他盯著盯著忽然來了興致。
這匹馬,是他兒子宇文維行的坐騎,還沒有名字,於是宇文溫要給這馬兒取個好名字。
那麽該如何引經據典呢?
果下馬,意思是人騎在這種馬上可以從果樹下經過而不會碰到樹枝,這就是果下馬的特征:矮。
這種矮馬,產自嶺表以及南中,漢時就作為方物進貢,漢宮裏有專門的矮馬廄來飼養果下馬,供宮廷娛樂之用,果下馬的稱唿,延續至今。
而嶺表豪族瀧州陳氏的聚集地瀧州,就有這種矮馬,當年宇文溫南征嶺表時,就獲得許多果下馬,運到黃州,繁衍至今。
這種矮馬成年後也不會太高,性格溫和,跑起來穩但速度不算快,耐力和負重不錯,正好給兒童當做代步坐騎,取代竹馬玩騎馬打仗遊戲。
當然,果下馬作為“輕奢侈品”,“商業價值”很高,如今果下馬在長安的銷路越來越好,成為權貴、官宦子弟炫富的必備品。
這也是宇文溫為開發南中、嶺表而做出的一些努力,他要讓大家都感受到朝廷開發邊疆的好處。
現在,看著這匹“呆萌”的果下馬,宇文溫憋了許久都憋不出個好名字,索性借鑒了一下。
他示意侍從近前,吩咐道:“這馬兒,就叫‘二維馬’吧。”
。。。。。。
寒風中,海灣裏,停泊著幾艘大海船,桅杆上的白薔薇旗幟迎風招展,水手們放下小船,隨後有人員登船,劃著槳,向著海灣西側海岸而去。
那裏是一條大河的入海口,河口邊上有許多房屋聚集,還有炊煙冒起,是一處規模不小的村落。
村邊海岸上,有個簡陋的碼頭,碼頭和海岸邊靠泊著大大小小的船隻,船隻數量雖然不少,但大多破破爛爛,看樣子無法進入深海航行。
向著海邊靠近的幾艘小船,其中一艘船上,盧勿吉看著熟悉的場景,感受著海風,緊了緊所穿羽絨服。
如今雖然是初春,但在這北地海濱依舊寒風凜冽,盧勿吉可不敢掉以輕心,因為在這種地方若是得了風寒,就隻能硬扛。
歸屬於北洋貿易公司的船隊,滿載貨物和物資從耽羅島出發,於初春時節北上,在不斷變換的南風、北風之中,有驚無險的抵達目的地——位於率濱水入海口的海灣。
這次,他們來了就要紮根,正式在這裏設立長期貿易據點,和當地的靺鞨部落做買賣。
此處貿易據點一旦建成,近期內將會是北洋貿易公司名下位置最北的貿易據點,待得打開局麵,還會視情況擴大規模,以便更好地與當地各靺鞨部落做買賣。
用中原的布帛等手工製品,換取皮貨、人參等當地特產。
精通靺鞨語、靺鞨習俗的盧勿吉,作為北洋貿易公司的“貿易代表”,此次依舊親自率隊,到這裏為公司“開辟市場”,他見著迎麵過來的幾艘小船,示意隨從豎起一麵旗幟。
這旗幟上畫著奇怪的符號圖案,是盧勿吉和當地靺鞨部落首領約定好的旗號。
迎麵駛來的幾艘小船,船上人見了這旗幟,紛紛高唿起來,聲音充滿喜悅,盧勿吉見著對方靠近,向隨從點了點頭。
破落韓蟬等人,拿出一個個小布袋,用靺鞨語唿喊著,然後奮力將布袋向靠近的靺鞨船隻扔去,引得更加熱烈的歡唿聲。
北洋貿易公司的船隊,浮海而來到此處是來做買賣的,不是來搶劫、屠殺,所以作為客人,登門拜訪時,總得發放些禮物給迎賓的門童。
船隻靠上碼頭,盧勿吉帶著人登岸,見著簇擁上來的男女老少,他用靺鞨語大聲招唿著,讓隨從發放小禮物。
一個個小布袋裏,放著針線、魚鉤、錐子等日用小物品,雖然不值什麽錢,對於當地靺鞨百姓來說卻很實用。
海風起,帶來陣陣腥味,今日天氣不錯,所以漁民在碼頭上、海灘上晾曬海鮮,其中有大量海參,數量很多,一眼看去十分壯觀,盧勿吉看著這一情景,滿意的點點頭。
因為這意味著公司的船隊可以拿到足夠的貨了。
北洋各海域出產的海參,身上帶刺,名為“刺參”,和中原沿海所出不帶刺的“光參”,已經在中原打開了銷路,供不應求,海參買賣說不上暴利,但利潤豐厚是真的。
北洋貿易公司在這裏設立貿易據點,當然是為了盈利,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為了海參貿易帶來的大量利潤。
這盛產海參的海灣,自北而南成“幾”字形,海參多如牛毛,個頭又大,加上豐富的狐皮、貂皮等皮貨以及人參等特產,設立長期的貿易據點很有必要。
盧勿吉迴頭看著寬闊的海灣,看著漫長的海岸線,看著據點的擬建地址,頗為滿意。
市舶司已經為這處地點定下了名字,入海的河流名為“率賓水”,這處海灣有大量海參,故而地名和海參有關。
山水彎曲處是為“崴”,於是陛下親自為這地方取名字,名為“海參崴”。
海參崴位於高句麗國境東北方向,距離上千裏,又有綿延群山,對方無法統治這裏的靺鞨部落,所以正是北洋貿易公司的一個絕佳貿易據點。
腳步聲起,有人大聲唿喊著,盧勿吉循聲看過去,卻見一群人匆匆趕來,當頭一位身材魁梧,衣著鮮明,正是當地靺鞨部落的“部落大人”。
那位部落達人見著盧勿吉,哈哈大笑,展開雙臂迎上來,用靺鞨語說道:“歡迎歡迎,我的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