筵席結束,外命婦們紛紛離開,在宮女的引領下,向著宮門走去,之前幾位不勝酒力先行離席的外命婦,也在人群之中,麵色如常的豳王妃亦在其列,和其她外命婦談笑風生。
豳王妃不勝酒力,離席休息,許多外命婦都看到了,大多數人都不以為意,但有的人卻想起了往事。
那是大象二年二月,當時的天元皇帝,將四名皇後冊封,外命婦們依例入宮慶賀並赴宴,而就在宴席上,天元皇帝看中了貌若天仙的西陽郡公夫人尉遲氏,也就是如今的豳王妃尉遲氏,不住的勸酒。
天子的意圖是如此不加掩飾,許多人看在眼裏,卻不敢吭聲,眼見著尉遲氏已經醉眼蒙楞,即將被人攙下去,卻有刺客行刺天子。
當時,如果沒有那刺客行刺,恐怕尉遲氏要糟。
往事已矣,沒想到時隔多年,尉遲氏又在宮裏酒宴上喝醉,雖然今時不同往日,但當年經曆過的外命婦們,心中免不了嘀咕。
萬一豳王妃在宮裏滯留,有什麽不好的風聲傳出去,身在廣陵的那一位知道後,恐怕要發狂了。
如今見著豳王妃尉遲氏沒什麽異常,那幾位不再多想,埋頭走路,而人群之中,大長公主(千金公主)見著豳王妃好端端走著,又看看自己身邊神色黯然的阿涅斯,心中有些悲涼。
她為了報仇,已經傾盡全力,但....
突厥大軍已經退迴草原,豳王妃明日就要啟程前往廣陵,她的計劃,全都落空了。
挑動突厥進攻周國,成功了一半,但突厥軍隊沒用,打不過周軍,隻能灰溜溜撤軍。
千金公主不死心,想辦法讓豳王妃在長安多住了一段日子,然後她借著外命婦在臘祭入宮慶賀的好機會,要讓豳王妃誤以為自己失身,以此挑動豳王和杞王兩兄弟內訌。
豳王妃貌若天仙,傾國傾城,肯定有人對其有想法,但敢將想法付諸實施的人,從身份上來說,恐怕就隻有杞王,才有實際行動的可能。
但以杞王宇文明的性格和行事作風,不太可能做出如此禽獸不如之事,而千金公主能力有限,無法給對方下藥,讓其獸性大發。
更別說若她有能力給宇文明下藥,就直接下穿腸毒藥,何苦多此一舉?
所以,杞王會不會染指豳王妃實際上並不重要,千金公主知道,她隻要讓豳王妃誤認為自己被杞王所玷汙,或者旁人認為發生了這種事,那就夠了。
對王妃很在意的豳王,得知這一消息之後必然發狂,兩兄弟刀兵相向,千金公主複仇的計劃就有很大概率成功。
但現在,她唯一能依靠的阿涅斯未能將豳王妃寬衣解帶,這樣的機會,以後恐怕都不會再有了。
方才她人在殿內,心卻飛到豳王妃哪裏,雖然知道這樣對不住尉遲氏,卻已做出了選擇,並期盼著成功,所以待得阿涅斯迴來時,她無比希望對方說一句“幸不辱命”。
然而,忙來忙去,不過竹籃打水一場空。
突厥之事,恐怕宇文明已經懷疑上她,今後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而複仇的機會,怕是再也不會有了。
千金公主歎了口氣,在阿涅斯的陪伴下,向宮外走去。
。。。。。。
皇宮一隅,小院內宦官們正在清洗餐具,臘祭筵席結束,有大量餐具需要清洗,而身為普通宦官,這種活自然是他們來做,不做完就不能休息。
本來這種事該由雜役來做,但如今皇宮裏規矩多,不許尋常人等入宮做雜務,所以許多事情都得由宦官們來做。
所幸,在宦官們的努力下,堆積如山的餐具已經清洗完畢,逐一放在架上,累得雙手發軟的宦官們則坐在一旁休息。
一名年輕宦官,獨坐不語,看著雙手發呆,心思卻飛到不久之前。
殿裏發生的事情,曆曆在目。
豳王妃躺在榻上,衣裙已被脫下,一個男子壓在豳王妃身上,王妃“啊”了一聲,男子哆嗦了一下。
這意味著王妃被那男子玷汙了。
想到這裏,年輕宦官眼眶有些發熱,他本來要保護王妃,事後能驕傲的向豳王說一聲“幸不辱命”,但現在,他失敗了,沒能保護好王妃。
他不知男女之事,因為家境貧寒,所以淨身入宮混口飯吃,而宮裏的宦官雖然身體殘缺,私下裏卻格外喜歡議論男女之事。
也許是缺什麽就關心什麽,宦官們私下裏說起男女之事那叫一個津津樂道、活靈活現。
所以他從這些議論之中知道,男女之事到了最後,男女可能會情不自禁“啊”起來,或者會哆嗦起來,而今日,他可是看得清清楚楚。
那個男人明顯已經得手了,他不知該怎麽辦,這時有人來了,他本來想喊,卻發現來人是杞王妃。
敢在宮裏侵犯豳王妃的人,可想而知隻有那一位,他遠遠地看不清楚,但能確定那人是男子,而杞王妃入殿之後,果然什麽事也沒有發生。
他躲在窗外,知道自己要是出首怕是要被滅口,隻能偷偷離開。
現在,他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是好,雙手緊握成拳,手心出汗。
筵席結束,外命婦們離開皇宮,他遠遠看見豳王妃神色如常的走向宮門,看上去好像什麽也沒有發生過。
可王妃明明剛被人給....
想到這裏,年輕宦官猛地驚出一身冷汗:莫非王妃礙於麵子,不敢聲張,還是...屈服於杞王的淫威之下?
他開始糾結起來,如果自己當做沒看見,不向豳王匯報事情真相,那麽這件事可能就掩蓋過去,除了當事人,誰也不知道臘祭之日發生了什麽。
豳王和王妃,依舊恩愛,然後..
王妃生下野種,豳王卻毫不知情,視如己出,白白給人養兒女?
或者是被奸夫**裏應外合弄得家破人亡?
宦官的唿吸急促起來,他聽說過一些奸夫**謀奪苦主家財的故事,所以不希望對自己有恩的豳王落得如此下場。
他入宮當宦官,是因為活不下去了,淨身時稱自己父母雙亡、家中再無親人,但實際上還有個弟弟,在洛陽沿街乞討。
入宮後,他收到弟弟的口信,說因為機緣巧合,為豳王收留。
於是他為豳王做事,成為豳王在宮裏的耳目,弟弟得了保障,因為表現出色,得了賞賜還娶了媳婦,生了兒子,過上了好日子。
對此,他對豳王感激涕零。
豳王對他兄弟有恩,所以他不可能昧著良心,對今日發生的事情視若無睹。
什麽貞潔烈女,不存在的,隻要被人得手一次,就必然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他覺得即便豳王妃一開始不願意,但失身已成事實,日後遲早會和杞王私通,甚至可能禍害豳王。
想著想著,他喃喃道:“我...不會變成啞巴!”
豳王妃不勝酒力,離席休息,許多外命婦都看到了,大多數人都不以為意,但有的人卻想起了往事。
那是大象二年二月,當時的天元皇帝,將四名皇後冊封,外命婦們依例入宮慶賀並赴宴,而就在宴席上,天元皇帝看中了貌若天仙的西陽郡公夫人尉遲氏,也就是如今的豳王妃尉遲氏,不住的勸酒。
天子的意圖是如此不加掩飾,許多人看在眼裏,卻不敢吭聲,眼見著尉遲氏已經醉眼蒙楞,即將被人攙下去,卻有刺客行刺天子。
當時,如果沒有那刺客行刺,恐怕尉遲氏要糟。
往事已矣,沒想到時隔多年,尉遲氏又在宮裏酒宴上喝醉,雖然今時不同往日,但當年經曆過的外命婦們,心中免不了嘀咕。
萬一豳王妃在宮裏滯留,有什麽不好的風聲傳出去,身在廣陵的那一位知道後,恐怕要發狂了。
如今見著豳王妃尉遲氏沒什麽異常,那幾位不再多想,埋頭走路,而人群之中,大長公主(千金公主)見著豳王妃好端端走著,又看看自己身邊神色黯然的阿涅斯,心中有些悲涼。
她為了報仇,已經傾盡全力,但....
突厥大軍已經退迴草原,豳王妃明日就要啟程前往廣陵,她的計劃,全都落空了。
挑動突厥進攻周國,成功了一半,但突厥軍隊沒用,打不過周軍,隻能灰溜溜撤軍。
千金公主不死心,想辦法讓豳王妃在長安多住了一段日子,然後她借著外命婦在臘祭入宮慶賀的好機會,要讓豳王妃誤以為自己失身,以此挑動豳王和杞王兩兄弟內訌。
豳王妃貌若天仙,傾國傾城,肯定有人對其有想法,但敢將想法付諸實施的人,從身份上來說,恐怕就隻有杞王,才有實際行動的可能。
但以杞王宇文明的性格和行事作風,不太可能做出如此禽獸不如之事,而千金公主能力有限,無法給對方下藥,讓其獸性大發。
更別說若她有能力給宇文明下藥,就直接下穿腸毒藥,何苦多此一舉?
所以,杞王會不會染指豳王妃實際上並不重要,千金公主知道,她隻要讓豳王妃誤認為自己被杞王所玷汙,或者旁人認為發生了這種事,那就夠了。
對王妃很在意的豳王,得知這一消息之後必然發狂,兩兄弟刀兵相向,千金公主複仇的計劃就有很大概率成功。
但現在,她唯一能依靠的阿涅斯未能將豳王妃寬衣解帶,這樣的機會,以後恐怕都不會再有了。
方才她人在殿內,心卻飛到豳王妃哪裏,雖然知道這樣對不住尉遲氏,卻已做出了選擇,並期盼著成功,所以待得阿涅斯迴來時,她無比希望對方說一句“幸不辱命”。
然而,忙來忙去,不過竹籃打水一場空。
突厥之事,恐怕宇文明已經懷疑上她,今後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而複仇的機會,怕是再也不會有了。
千金公主歎了口氣,在阿涅斯的陪伴下,向宮外走去。
。。。。。。
皇宮一隅,小院內宦官們正在清洗餐具,臘祭筵席結束,有大量餐具需要清洗,而身為普通宦官,這種活自然是他們來做,不做完就不能休息。
本來這種事該由雜役來做,但如今皇宮裏規矩多,不許尋常人等入宮做雜務,所以許多事情都得由宦官們來做。
所幸,在宦官們的努力下,堆積如山的餐具已經清洗完畢,逐一放在架上,累得雙手發軟的宦官們則坐在一旁休息。
一名年輕宦官,獨坐不語,看著雙手發呆,心思卻飛到不久之前。
殿裏發生的事情,曆曆在目。
豳王妃躺在榻上,衣裙已被脫下,一個男子壓在豳王妃身上,王妃“啊”了一聲,男子哆嗦了一下。
這意味著王妃被那男子玷汙了。
想到這裏,年輕宦官眼眶有些發熱,他本來要保護王妃,事後能驕傲的向豳王說一聲“幸不辱命”,但現在,他失敗了,沒能保護好王妃。
他不知男女之事,因為家境貧寒,所以淨身入宮混口飯吃,而宮裏的宦官雖然身體殘缺,私下裏卻格外喜歡議論男女之事。
也許是缺什麽就關心什麽,宦官們私下裏說起男女之事那叫一個津津樂道、活靈活現。
所以他從這些議論之中知道,男女之事到了最後,男女可能會情不自禁“啊”起來,或者會哆嗦起來,而今日,他可是看得清清楚楚。
那個男人明顯已經得手了,他不知該怎麽辦,這時有人來了,他本來想喊,卻發現來人是杞王妃。
敢在宮裏侵犯豳王妃的人,可想而知隻有那一位,他遠遠地看不清楚,但能確定那人是男子,而杞王妃入殿之後,果然什麽事也沒有發生。
他躲在窗外,知道自己要是出首怕是要被滅口,隻能偷偷離開。
現在,他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是好,雙手緊握成拳,手心出汗。
筵席結束,外命婦們離開皇宮,他遠遠看見豳王妃神色如常的走向宮門,看上去好像什麽也沒有發生過。
可王妃明明剛被人給....
想到這裏,年輕宦官猛地驚出一身冷汗:莫非王妃礙於麵子,不敢聲張,還是...屈服於杞王的淫威之下?
他開始糾結起來,如果自己當做沒看見,不向豳王匯報事情真相,那麽這件事可能就掩蓋過去,除了當事人,誰也不知道臘祭之日發生了什麽。
豳王和王妃,依舊恩愛,然後..
王妃生下野種,豳王卻毫不知情,視如己出,白白給人養兒女?
或者是被奸夫**裏應外合弄得家破人亡?
宦官的唿吸急促起來,他聽說過一些奸夫**謀奪苦主家財的故事,所以不希望對自己有恩的豳王落得如此下場。
他入宮當宦官,是因為活不下去了,淨身時稱自己父母雙亡、家中再無親人,但實際上還有個弟弟,在洛陽沿街乞討。
入宮後,他收到弟弟的口信,說因為機緣巧合,為豳王收留。
於是他為豳王做事,成為豳王在宮裏的耳目,弟弟得了保障,因為表現出色,得了賞賜還娶了媳婦,生了兒子,過上了好日子。
對此,他對豳王感激涕零。
豳王對他兄弟有恩,所以他不可能昧著良心,對今日發生的事情視若無睹。
什麽貞潔烈女,不存在的,隻要被人得手一次,就必然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他覺得即便豳王妃一開始不願意,但失身已成事實,日後遲早會和杞王私通,甚至可能禍害豳王。
想著想著,他喃喃道:“我...不會變成啞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