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朋友,主神馬自達與你同在!”
“喔,同在同在。”
周法明向著門口兩名迎賓的波斯胡人點點頭,大踏步往邸店裏走,其妻及隨從緊隨其後,俱是見怪不怪的模樣,一行人風塵仆仆,似乎剛入城不久。
炎炎夏日,南昌又特別悶熱,不過店裏倒是較為涼爽,畢竟碩大的冰塊放在廳內,光是看著就覺得涼快。
聞訊趕來的掌櫃,將周法明夫婦引入後院,周法明對邸店的裝潢很滿意,笑道:“我說老李,你這門麵不錯嘛,有模有樣的,若不是牌匾上寫著南昌分號,我還以為如今是在番禹分號呢。”
“啊,二東家說笑了,南昌分號哪裏敢和番禹分號比。”
“那不一定,南昌,如今勢頭也是不錯的。”周法明翻看著掌櫃交上來的賬簿,隻看了一下便交給妻子。
對於周法明來說,管賬這種事,當然要媳婦負責,男人,要把心思放在正道上。
正道,當然指的是官場、戰場。
周法明是這家邸店總號的東家之一,如今攜家眷從嶺表迴中原,路過南昌,就來分號看看,順便讓妻子熟悉一下南昌分號,日後也好管賬。
或者說是“理財”,畢竟中原和嶺表不同,日常開支要大很多。
自當年朝廷平定嶺表,隨軍出征的周法明就留在廣州當官,這一當就是五年,經曆了許多風雨,周法明成長不少,已經曆練得老成許多。
帶兵平叛、剿匪,鑽山溝、密林,處理民政,勸課農桑、促進商貿,周法明什麽都做過。
別人都說嶺表煙瘴之地,視嶺表當官為畏途,他不這麽認為,雖然嶺表氣候確實異於中原,但實際上隻要身強體健,注意飲食、注意防蚊蟲,也沒那麽難捱。
更別說官署有大量冰塊供應,使得大小官吏們得以從容渡過嶺表的炎炎夏日。
一想到冰,周法明就想到錢,他以前從沒想到,往嶺表賣冰居然能如此暴利。
冰,冬天的中原尋常可見,可從沒有人想過往嶺表交廣大規模販賣冰塊,豳王卻想到了,然後就是一條利潤豐厚的財路。
市舶司大力開展“北冰南售”貿易,如今的嶺表沿海各州郡,對於冰塊的需求與日劇增,可以用無底洞來形容。
參加市舶司“北冰南售”船隊的海船數量逐年遞增,連帶著日興昌櫃坊的“理財項目”也炙手可熱,周法明一想到自家的“理財”分紅,就覺得是在做夢。
別的產業不說,光靠在日興昌櫃坊“理財”所得收益,周法明覺得自己要多傻才去貪汙受賄。
李掌櫃讓人送上幾份報紙,周法明仔細一看,最近一期報紙的日期,居然是前日,隨後頗為感慨:在番禹,他看到的西陽報紙,基本都是一個月以前發行的。
西陽城裏有報紙,上麵有很多內容,政令、民生、商事麵麵俱到,其發行量逐年遞增,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這一新事物,而報紙的“流通”範圍,由西陽向四周擴散開來。
洪州南昌,和黃州西陽聯係緊密,所以西陽城刊發的報紙,在南昌同樣流行,而往返於中原和嶺表廣州的商隊,會把西陽的報紙帶到廣州。
所以,在廣州當官的周法明等官員,就靠著報紙了解黃州乃至山南地區發生的事情。
從一個側麵間接了解到黃州、洪州、鄂州乃至荊襄、淮西各地蓬勃發展的情況,看著商隊帶來的一份份報紙,周法明就覺得自己身在西陽。
現在,他就看到了一個“大新聞”:修了數年的光黃鐵路,全線貫通。
時光飛逝,當光黃鐵路在籌建時,身處廣州的周法明就通過報紙知道了,如今仿佛一眨眼,光黃鐵路已修好,真是讓人感慨。
想到這裏,周法明有些期待:“如今正好路過黃州,怎麽著都得見識見識光黃鐵路。”
李掌櫃聞言迴答:“二東家,恐怕如今也就暫時隻能見識見識了。“
“此話怎講?”
“呃...鐵路剛開通,據報紙說得先試運行,看看線路是否通暢,而沿途站點還在完善,那什麽...列車時刻表還在編製,所以鐵路暫時不對外開放。”
“是麽?那日後再說吧。”
周法明如是說,他此次卸任入京,要往長安去,不是翻越大別山去河南、兩淮,雖然經過黃州,若想要感受一下光黃鐵路,實際上不算“順路”。
在嶺表的五年時間,中原大變,尉遲氏覆滅,陳國滅亡,如今天下一統,太平盛世即將到來,這一件件大事,身處嶺表的周法明卻成為旁觀者。
不過現在他迴京另有任用,所以對未來充滿希望。
周法明之兄周法尚,在湘州總管任上表現不錯,如今也迴京述職、另有任用,兄弟倆的際遇,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周法尚由當年的陳國叛將,成了周國執政、杞王宇文明賞識的人才,而周法明得豳王宇文溫的賞識,曆練多年,即將另有任用。
而陳國,已經不複存在了,建康,據說剛被夷為平地。
想到建康,周法明有些唏噓,他自幼在建康長大,如今這六朝京城被夷為平地,自然有些傷感。
台城、邊淮列肆、清溪府邸、瓦官寺、朱雀航、長幹裏,全都沒了,隻剩下秦淮河依舊流淌。
說到建康,說到江南,李掌櫃向周法明透露了剛傳到洪州的傳言,那就是江南局勢不穩,許多地方開始有人鬧事。
“鬧事?怕是要作亂吧,嗬嗬,哪個活膩了的敢作亂?”周法明聞言冷笑起來,“他們是失心瘋了麽?不知道是大王坐鎮江南麽?”
“誰知道那些人是如何想的?估計是不服氣吧。”
“服氣?誰當皇帝都和他們無關,這幫地頭蛇,是惱火朝廷在江南推行均田製!”
周法明可不是傻瓜,對於時局清楚得很,周國實行均田製,而江南三吳地區,向來都是世家大族、強宗著姓說了算,無論是朝中權貴,還是地頭蛇,都占據大量土地。
這些土地不會出現在官府的黃冊裏,不需要向國庫繳納一粒米,一根絲、麻,而大量隱戶為權貴、豪強們耕種這些土地,同樣不繳納絲毫租調。
這是頑疾,自從當年衣冠南渡時起就存在了,嚴重影響國家收入,但曆代建康朝廷都無可奈何。
而現在,長安朝廷要改變現狀,雖然已免去江南十年賦稅,但以廣陵為治所、坐鎮江南的揚州總管、豳王宇文溫,可不會碌碌無為。
周法明翻越大庾嶺時,就聽經過的驛使透露,說揚州總管府已經開始在江南括田。
丈量田畝,清查隱戶,為十年後開始收租調做準備。
如此一來,各地豪強哪裏還坐得住,遲早要發飆。
“這幫蠢貨,還以為大王就隻是為了括田?”
周法明把報紙旁邊一放,起身在房內來迴走動:“淮西那幫傻瓜是怎麽完蛋的,他們不懂?好啊,現在,大王就會讓他們知道,‘死’字怎麽寫!”
“誰說不是呢,這不大家都在摩拳擦掌,等著大王一聲令下呢。”
李掌櫃語氣輕鬆的說著,豳王向來主張“有錢一起賺”,隻要豳王一打仗,就一定會打勝仗,而隨後,大家發財的機會就來了。
“老李,看你這話說的。”周法明笑起來,“好像大王是故意逼這幫人造反似的。”
“喔,同在同在。”
周法明向著門口兩名迎賓的波斯胡人點點頭,大踏步往邸店裏走,其妻及隨從緊隨其後,俱是見怪不怪的模樣,一行人風塵仆仆,似乎剛入城不久。
炎炎夏日,南昌又特別悶熱,不過店裏倒是較為涼爽,畢竟碩大的冰塊放在廳內,光是看著就覺得涼快。
聞訊趕來的掌櫃,將周法明夫婦引入後院,周法明對邸店的裝潢很滿意,笑道:“我說老李,你這門麵不錯嘛,有模有樣的,若不是牌匾上寫著南昌分號,我還以為如今是在番禹分號呢。”
“啊,二東家說笑了,南昌分號哪裏敢和番禹分號比。”
“那不一定,南昌,如今勢頭也是不錯的。”周法明翻看著掌櫃交上來的賬簿,隻看了一下便交給妻子。
對於周法明來說,管賬這種事,當然要媳婦負責,男人,要把心思放在正道上。
正道,當然指的是官場、戰場。
周法明是這家邸店總號的東家之一,如今攜家眷從嶺表迴中原,路過南昌,就來分號看看,順便讓妻子熟悉一下南昌分號,日後也好管賬。
或者說是“理財”,畢竟中原和嶺表不同,日常開支要大很多。
自當年朝廷平定嶺表,隨軍出征的周法明就留在廣州當官,這一當就是五年,經曆了許多風雨,周法明成長不少,已經曆練得老成許多。
帶兵平叛、剿匪,鑽山溝、密林,處理民政,勸課農桑、促進商貿,周法明什麽都做過。
別人都說嶺表煙瘴之地,視嶺表當官為畏途,他不這麽認為,雖然嶺表氣候確實異於中原,但實際上隻要身強體健,注意飲食、注意防蚊蟲,也沒那麽難捱。
更別說官署有大量冰塊供應,使得大小官吏們得以從容渡過嶺表的炎炎夏日。
一想到冰,周法明就想到錢,他以前從沒想到,往嶺表賣冰居然能如此暴利。
冰,冬天的中原尋常可見,可從沒有人想過往嶺表交廣大規模販賣冰塊,豳王卻想到了,然後就是一條利潤豐厚的財路。
市舶司大力開展“北冰南售”貿易,如今的嶺表沿海各州郡,對於冰塊的需求與日劇增,可以用無底洞來形容。
參加市舶司“北冰南售”船隊的海船數量逐年遞增,連帶著日興昌櫃坊的“理財項目”也炙手可熱,周法明一想到自家的“理財”分紅,就覺得是在做夢。
別的產業不說,光靠在日興昌櫃坊“理財”所得收益,周法明覺得自己要多傻才去貪汙受賄。
李掌櫃讓人送上幾份報紙,周法明仔細一看,最近一期報紙的日期,居然是前日,隨後頗為感慨:在番禹,他看到的西陽報紙,基本都是一個月以前發行的。
西陽城裏有報紙,上麵有很多內容,政令、民生、商事麵麵俱到,其發行量逐年遞增,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這一新事物,而報紙的“流通”範圍,由西陽向四周擴散開來。
洪州南昌,和黃州西陽聯係緊密,所以西陽城刊發的報紙,在南昌同樣流行,而往返於中原和嶺表廣州的商隊,會把西陽的報紙帶到廣州。
所以,在廣州當官的周法明等官員,就靠著報紙了解黃州乃至山南地區發生的事情。
從一個側麵間接了解到黃州、洪州、鄂州乃至荊襄、淮西各地蓬勃發展的情況,看著商隊帶來的一份份報紙,周法明就覺得自己身在西陽。
現在,他就看到了一個“大新聞”:修了數年的光黃鐵路,全線貫通。
時光飛逝,當光黃鐵路在籌建時,身處廣州的周法明就通過報紙知道了,如今仿佛一眨眼,光黃鐵路已修好,真是讓人感慨。
想到這裏,周法明有些期待:“如今正好路過黃州,怎麽著都得見識見識光黃鐵路。”
李掌櫃聞言迴答:“二東家,恐怕如今也就暫時隻能見識見識了。“
“此話怎講?”
“呃...鐵路剛開通,據報紙說得先試運行,看看線路是否通暢,而沿途站點還在完善,那什麽...列車時刻表還在編製,所以鐵路暫時不對外開放。”
“是麽?那日後再說吧。”
周法明如是說,他此次卸任入京,要往長安去,不是翻越大別山去河南、兩淮,雖然經過黃州,若想要感受一下光黃鐵路,實際上不算“順路”。
在嶺表的五年時間,中原大變,尉遲氏覆滅,陳國滅亡,如今天下一統,太平盛世即將到來,這一件件大事,身處嶺表的周法明卻成為旁觀者。
不過現在他迴京另有任用,所以對未來充滿希望。
周法明之兄周法尚,在湘州總管任上表現不錯,如今也迴京述職、另有任用,兄弟倆的際遇,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周法尚由當年的陳國叛將,成了周國執政、杞王宇文明賞識的人才,而周法明得豳王宇文溫的賞識,曆練多年,即將另有任用。
而陳國,已經不複存在了,建康,據說剛被夷為平地。
想到建康,周法明有些唏噓,他自幼在建康長大,如今這六朝京城被夷為平地,自然有些傷感。
台城、邊淮列肆、清溪府邸、瓦官寺、朱雀航、長幹裏,全都沒了,隻剩下秦淮河依舊流淌。
說到建康,說到江南,李掌櫃向周法明透露了剛傳到洪州的傳言,那就是江南局勢不穩,許多地方開始有人鬧事。
“鬧事?怕是要作亂吧,嗬嗬,哪個活膩了的敢作亂?”周法明聞言冷笑起來,“他們是失心瘋了麽?不知道是大王坐鎮江南麽?”
“誰知道那些人是如何想的?估計是不服氣吧。”
“服氣?誰當皇帝都和他們無關,這幫地頭蛇,是惱火朝廷在江南推行均田製!”
周法明可不是傻瓜,對於時局清楚得很,周國實行均田製,而江南三吳地區,向來都是世家大族、強宗著姓說了算,無論是朝中權貴,還是地頭蛇,都占據大量土地。
這些土地不會出現在官府的黃冊裏,不需要向國庫繳納一粒米,一根絲、麻,而大量隱戶為權貴、豪強們耕種這些土地,同樣不繳納絲毫租調。
這是頑疾,自從當年衣冠南渡時起就存在了,嚴重影響國家收入,但曆代建康朝廷都無可奈何。
而現在,長安朝廷要改變現狀,雖然已免去江南十年賦稅,但以廣陵為治所、坐鎮江南的揚州總管、豳王宇文溫,可不會碌碌無為。
周法明翻越大庾嶺時,就聽經過的驛使透露,說揚州總管府已經開始在江南括田。
丈量田畝,清查隱戶,為十年後開始收租調做準備。
如此一來,各地豪強哪裏還坐得住,遲早要發飆。
“這幫蠢貨,還以為大王就隻是為了括田?”
周法明把報紙旁邊一放,起身在房內來迴走動:“淮西那幫傻瓜是怎麽完蛋的,他們不懂?好啊,現在,大王就會讓他們知道,‘死’字怎麽寫!”
“誰說不是呢,這不大家都在摩拳擦掌,等著大王一聲令下呢。”
李掌櫃語氣輕鬆的說著,豳王向來主張“有錢一起賺”,隻要豳王一打仗,就一定會打勝仗,而隨後,大家發財的機會就來了。
“老李,看你這話說的。”周法明笑起來,“好像大王是故意逼這幫人造反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