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皇宮,禁軍戒備森嚴,上朝的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排列整齊,經由應門抵達北麵露門,再穿過露門,抵達太極殿。
天子大行,未滿周歲的皇子,繼位稱帝,作為新君禦宇天下。
此時的新君,不過是個嬰兒,極易受到驚嚇而嚎啕大哭,這在朝會上十分不妥,故而替代天子上朝的人,是坐在珠簾之後、已被尊為太後的天子生母盧氏。
百官在太極殿內分列完畢,隨後,數名侍衛抬著肩輦入殿,坐在肩輦上的人,是都督中外諸軍事的大塚宰、杞王宇文亮。
數日前的元會上,杞王宇文亮遇刺身負重傷,寸步難行,故而乘坐肩輦上殿。
但即便如此,宇文亮依舊按著禮製穿戴整齊,此時的他,周身如同火燒一般疼痛難忍,腦袋一陣陣眩暈,卻強忍著劇痛端正坐姿。
大麵積的燒傷,讓宇文亮大半身潰爛,流膿,對於一個年逾五旬的人來說,是巨大的折磨,而宇文亮還高燒不退,從昨晚到淩晨都在昏迷,是靠著驚人的意誌力才蘇醒過來。
他已經快不行了,而今日的朝會很重要,必須做出一係列重要的決定,所以必須參加,無論如何都要參加。
禦醫為他全身打了繃帶,然而剛打好的繃帶沒多久便滲出點點血水,宇文亮忍受著煎熬,執意要按計劃入宮,參加朝會。
此時,看著前方玉階上的禦座,宇文亮有些恍惚,他仿佛看到了兒子宇文明,身著天子冠冕、袞服端坐在禦座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仿佛看到多年後,孫子宇文理身著天子冠冕、袞服,坐在禦座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侍衛們抬著肩輦緩步走著,宇文亮看著越來越近的玉階,唿吸有些急促,肺部疼痛異常,每唿吸一下,就如同一把刀在割。
他已經快撐不住了,但無論如何,都要撐下去。
看著站在玉階旁的兒子宇文明,恍惚間,宇文亮似乎又迴到了三十多年前,那時,禦座上坐著的是年輕的天子,而他的叔叔宇文護,就站在玉階前。
叔叔為了守護宇文家的江山,犯了眾怒,數次廢立天子,全家不得好死。
而他,三十多年後,為烈焰焚身,全身劇痛,恐怕也算是不得好死。
但宇文亮無怨無悔,無論如何,他都要讓宇文家的江山傳下去,隻有這樣,才能無愧列祖列宗。
所有的罪孽,讓他一個人來承擔就夠了,兒子們孫子們,應該幸福的生活下去,一代一代繁衍生息。
玉階前,侍衛們將肩輦放下,宇文亮強忍著劇痛,在宇文明的攙扶下站起來,向禦座上的太後行禮。
太後盧氏,最初隻是安陸官署的普通官婢,無親無故,天子駕臨安陸時,因為麵容端正故而有幸侍寢,跟著天子前往長安。
後來盧氏有了身孕,誕下皇子,母憑子貴。
她沒什麽見識,如今身處太極殿,看著滿朝文武,緊張得幾乎說不出話,見著杞王向自己行禮,好歹迴過神,按著事前說好的那樣,背了幾句場麵話,讓對方平身。
宇文亮對太後行禮完畢,艱難轉身,看著麵前文武百官,忍著肺部的疼痛,高聲說道:“天...子大行,新君年...幼,宗室為國...藩屏,主持大局理所當然,誰,有異議!”
麵對宇文亮的發問,滿朝文武答道:“下官無異議!”
有些頭暈的宇文亮,在兒子的攙扶下勉強站著,他要親耳聽著聖旨當眾宣告完畢,親眼看著兒子名正言順執政,才能咽氣。
早已擬好的聖旨,如今當眾宣讀,這是宇文亮為了兒孫以及家族未來安排好的後事,無論如何,他都要在去世前,將這安排付諸實施。
若由此產生的不利影響,也由他承擔,帶入陵墓。
惡人,自己來做,兒子,當好人。
聖旨有幾道,內容很多,大致如下:
其一,天子崩,新君繼位,改元廣德。
其二,拜杞王世子宇文明為丞相,執掌朝政,都督中外諸軍事。
其三,於洛陽設東京六府,河陽、豫、毫、青、徐五總管,受其處分,豳王宇文溫遷洛州總管、東京小塚宰,統東京六府事,使職如故。
其四,益州總管宇文理遷雍州牧。
其五,長安城飽經戰亂,殘破不堪,汙水沉澱,壅底難泄,兼之皇宮形製狹小,宮殿陳舊多有妖孽作祟,故而於龍首原另選新址,營造新城。
待得一道道聖旨宣召完畢,百官拜伏,宇文亮心定了。
他要讓長子宇文明名正言順執政,都督中外諸軍事,牢牢把握朝廷大權,免得自己過世後橫生枝節。
他要讓已出繼的次子宇文溫名正言順鎮守東京洛陽,作為宇文明的強援,一旦長安有事,便可火速支援,而現在,不讓次子入京,以免兩個兒子被人一勺燴。
宇文溫能征善戰,坐鎮洛陽,一旦河北、河南或者山南荊襄有事,可以立刻發兵平亂。
但為了防止兄弟鬩牆導致宇文溫起兵西進、兵臨長安,除河陽之外的河北之地,不歸東京六府管轄。
安排好後事的宇文亮,全身力氣耗盡,雙腿一軟就要跌倒,被兒子拚命攙著,隨後他倒在對方的懷中。
緊握著宇文明的手,宇文亮想說些什麽,卻沒了力氣,他覺得身上好冷,周身的疼痛漸漸消失,眼前浮現出許多人的樣貌。
那是已經逝去的親人,正在等著與他團聚。
宇文亮看著淚流滿麵的長子,拚盡全力,說出了最後的囑托:“大郎...要...和二郎,守...住江...山..”
話未說完,宇文亮吐血而終。
。。。。。。
洛陽東郊,一支騎兵下馬列隊,率兵趕赴長安的豳王宇文溫,此刻披麻戴孝,麾下將士亦身披白袍、頭戴白帽,全軍旗幟已經掛上白幡,遠遠望去,一片縞素。
東出潼關的朝廷使者,即將抵達洛陽時,正好迎麵碰上了奉命趕赴京城的豳王,為對方帶來朝廷最新的旨意。
天子崩,新任洛州總管、東京小塚宰、豳王宇文溫,於東京洛陽主持祭拜事宜,無須入京。
除此之外,使者帶來的還有噩耗:杞王薨。
披麻戴孝的宇文溫,接過聖旨後轉交佐官,隨即向著西麵跪地磕頭。
他沒有戴兜鍪,光溜溜的額頭撞在地上,砰砰作響,鮮血和眼淚,順著麵頰緩緩流下。
天子大行,未滿周歲的皇子,繼位稱帝,作為新君禦宇天下。
此時的新君,不過是個嬰兒,極易受到驚嚇而嚎啕大哭,這在朝會上十分不妥,故而替代天子上朝的人,是坐在珠簾之後、已被尊為太後的天子生母盧氏。
百官在太極殿內分列完畢,隨後,數名侍衛抬著肩輦入殿,坐在肩輦上的人,是都督中外諸軍事的大塚宰、杞王宇文亮。
數日前的元會上,杞王宇文亮遇刺身負重傷,寸步難行,故而乘坐肩輦上殿。
但即便如此,宇文亮依舊按著禮製穿戴整齊,此時的他,周身如同火燒一般疼痛難忍,腦袋一陣陣眩暈,卻強忍著劇痛端正坐姿。
大麵積的燒傷,讓宇文亮大半身潰爛,流膿,對於一個年逾五旬的人來說,是巨大的折磨,而宇文亮還高燒不退,從昨晚到淩晨都在昏迷,是靠著驚人的意誌力才蘇醒過來。
他已經快不行了,而今日的朝會很重要,必須做出一係列重要的決定,所以必須參加,無論如何都要參加。
禦醫為他全身打了繃帶,然而剛打好的繃帶沒多久便滲出點點血水,宇文亮忍受著煎熬,執意要按計劃入宮,參加朝會。
此時,看著前方玉階上的禦座,宇文亮有些恍惚,他仿佛看到了兒子宇文明,身著天子冠冕、袞服端坐在禦座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仿佛看到多年後,孫子宇文理身著天子冠冕、袞服,坐在禦座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侍衛們抬著肩輦緩步走著,宇文亮看著越來越近的玉階,唿吸有些急促,肺部疼痛異常,每唿吸一下,就如同一把刀在割。
他已經快撐不住了,但無論如何,都要撐下去。
看著站在玉階旁的兒子宇文明,恍惚間,宇文亮似乎又迴到了三十多年前,那時,禦座上坐著的是年輕的天子,而他的叔叔宇文護,就站在玉階前。
叔叔為了守護宇文家的江山,犯了眾怒,數次廢立天子,全家不得好死。
而他,三十多年後,為烈焰焚身,全身劇痛,恐怕也算是不得好死。
但宇文亮無怨無悔,無論如何,他都要讓宇文家的江山傳下去,隻有這樣,才能無愧列祖列宗。
所有的罪孽,讓他一個人來承擔就夠了,兒子們孫子們,應該幸福的生活下去,一代一代繁衍生息。
玉階前,侍衛們將肩輦放下,宇文亮強忍著劇痛,在宇文明的攙扶下站起來,向禦座上的太後行禮。
太後盧氏,最初隻是安陸官署的普通官婢,無親無故,天子駕臨安陸時,因為麵容端正故而有幸侍寢,跟著天子前往長安。
後來盧氏有了身孕,誕下皇子,母憑子貴。
她沒什麽見識,如今身處太極殿,看著滿朝文武,緊張得幾乎說不出話,見著杞王向自己行禮,好歹迴過神,按著事前說好的那樣,背了幾句場麵話,讓對方平身。
宇文亮對太後行禮完畢,艱難轉身,看著麵前文武百官,忍著肺部的疼痛,高聲說道:“天...子大行,新君年...幼,宗室為國...藩屏,主持大局理所當然,誰,有異議!”
麵對宇文亮的發問,滿朝文武答道:“下官無異議!”
有些頭暈的宇文亮,在兒子的攙扶下勉強站著,他要親耳聽著聖旨當眾宣告完畢,親眼看著兒子名正言順執政,才能咽氣。
早已擬好的聖旨,如今當眾宣讀,這是宇文亮為了兒孫以及家族未來安排好的後事,無論如何,他都要在去世前,將這安排付諸實施。
若由此產生的不利影響,也由他承擔,帶入陵墓。
惡人,自己來做,兒子,當好人。
聖旨有幾道,內容很多,大致如下:
其一,天子崩,新君繼位,改元廣德。
其二,拜杞王世子宇文明為丞相,執掌朝政,都督中外諸軍事。
其三,於洛陽設東京六府,河陽、豫、毫、青、徐五總管,受其處分,豳王宇文溫遷洛州總管、東京小塚宰,統東京六府事,使職如故。
其四,益州總管宇文理遷雍州牧。
其五,長安城飽經戰亂,殘破不堪,汙水沉澱,壅底難泄,兼之皇宮形製狹小,宮殿陳舊多有妖孽作祟,故而於龍首原另選新址,營造新城。
待得一道道聖旨宣召完畢,百官拜伏,宇文亮心定了。
他要讓長子宇文明名正言順執政,都督中外諸軍事,牢牢把握朝廷大權,免得自己過世後橫生枝節。
他要讓已出繼的次子宇文溫名正言順鎮守東京洛陽,作為宇文明的強援,一旦長安有事,便可火速支援,而現在,不讓次子入京,以免兩個兒子被人一勺燴。
宇文溫能征善戰,坐鎮洛陽,一旦河北、河南或者山南荊襄有事,可以立刻發兵平亂。
但為了防止兄弟鬩牆導致宇文溫起兵西進、兵臨長安,除河陽之外的河北之地,不歸東京六府管轄。
安排好後事的宇文亮,全身力氣耗盡,雙腿一軟就要跌倒,被兒子拚命攙著,隨後他倒在對方的懷中。
緊握著宇文明的手,宇文亮想說些什麽,卻沒了力氣,他覺得身上好冷,周身的疼痛漸漸消失,眼前浮現出許多人的樣貌。
那是已經逝去的親人,正在等著與他團聚。
宇文亮看著淚流滿麵的長子,拚盡全力,說出了最後的囑托:“大郎...要...和二郎,守...住江...山..”
話未說完,宇文亮吐血而終。
。。。。。。
洛陽東郊,一支騎兵下馬列隊,率兵趕赴長安的豳王宇文溫,此刻披麻戴孝,麾下將士亦身披白袍、頭戴白帽,全軍旗幟已經掛上白幡,遠遠望去,一片縞素。
東出潼關的朝廷使者,即將抵達洛陽時,正好迎麵碰上了奉命趕赴京城的豳王,為對方帶來朝廷最新的旨意。
天子崩,新任洛州總管、東京小塚宰、豳王宇文溫,於東京洛陽主持祭拜事宜,無須入京。
除此之外,使者帶來的還有噩耗:杞王薨。
披麻戴孝的宇文溫,接過聖旨後轉交佐官,隨即向著西麵跪地磕頭。
他沒有戴兜鍪,光溜溜的額頭撞在地上,砰砰作響,鮮血和眼淚,順著麵頰緩緩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