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死罪,微臣認為西陽王此舉不妥,是讓陛下身陷絕地!”宇文化及不住磕頭,一副杜鵑泣血的模樣,“懸瓠孤城,西陽王麾下將士不過數千,如何守得城池固若金湯?”
“懸瓠四麵皆敵,城中人心難測,正所謂外無援兵,內無糧草,人心惶惶,又如何守得下去?”
方才天子單獨召見宇文溫,兩人密談之際,宇文溫建言天子留在懸瓠,借以號召天下兵馬勤王,與此同時讓河南地區震動,為山南解圍。
宇文化及認為此事太過危險,無論如何也要勸阻,因為眼見著就有一個難得的機會安全進入山南,他不想死在這裏。
“陛下!西陽王說的沒錯,安州軍即便襲擊了懸瓠,奸相也未必撤了方城之圍,可西陽王向來驍勇善戰,既然敢奇襲懸瓠,必然早已定下計策,能賺得尉遲惇解圍,陛下何苦親身犯險...”
“陛下!西陽王奇襲懸瓠,周邊敵軍尚未反應過來,若立刻循著原路返迴,必然保得陛下安全抵達山南地界,若延誤數日,恐怕退路斷絕,屆時想走便走不了了!”
“奸相於鄴城另立偽帝,關中、山南文武百官人心惶惶,杞王獨木難支,陛下如不盡早現身山南穩定人心,恐怕會有人投靠奸相,屆時局勢崩壞,悔之晚矣...”
“微臣鬥膽,請陛下以江山為重,留在懸瓠一事,還請三思!”
宇文化及已經把能說的話都說了,反正無論如何他都不想留在懸瓠冒險,天子不走,他就走不了,至於宇文溫有何妙計破局,與他無關。
宇文乾鏗默默聽著,一副糾結的樣子,方才宇文溫獻策之後,說得他熱血沸騰,不過宇文溫後來請他先仔細想過再做決定,結果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便想起了忠臣義士們。
他叫來劉居士、宇文化及還有楊素父子,想聽聽別人的建議,宇文化及極力勸阻,說的倒是頭頭是道。
然而宇文溫方才也把當前局勢和利害關係剖析得明明白白,也確實承認他若留在懸瓠,危險極大,所以宇文溫並不存在欺君的問題。
懸瓠周邊地形一片平坦,並不像長安、洛陽那樣,有雄關扼守要道,敵軍一旦兵臨城下,即便僥幸突圍,也未必逃得了多遠。
宇文乾鏗隻覺得左右為難,又想聽聽劉居士有何意見。
劉居士是權貴子弟出身,雖然平日裏推崇勇武,卻沒帶過兵打過仗,見著天子提問,一時間也不知該從何說起。
天子率領軍民據守孤城懸瓠,麵對如潮的敵軍悍然無懼,各地勤王的義軍在城外擺開陣勢,和尉遲氏大軍決一死戰,這場景讓他光是想想就熱血沸騰,但也知道宇文化及的憂慮不無道理。
懸瓠一旦被圍,而勤王義軍又遲遲不到,屆時萬事皆休...
劉居士沒有經過沙場曆練,嗯嗯啊啊說半天說不出個所以然,楊素瞥了一眼天子,沒有吭聲,待得天子發問,他開口說道:
“陛下,罪臣以為,西陽王的建議太過冒險,還請陛下早日入山南。”
“楊使君也是如此認為?”
“是。”
宇文乾鏗覺得楊素老於戰陣,必然會有真知灼見,結果對方如此果斷,也不讚成他留在懸瓠,那就是說西陽王的建言確實風險太大了?
。。。。。。
某處小院,楊素父子從天子臨時居所迴來,開始密談,方才天子所說西陽王的建議,其實楊玄感是認可的。
“父親,局勢如今岌岌可危,西陽王的計策雖然危險,但若成了必能解方城之圍,也隻有如此才能盡快破局,為何父親還要反對呢?”
楊素聞言反問:“大郎,你以為天子是在征詢為父的意見?”
“呃...”楊玄感無語,父親說得對,天子讓他們父子參與議事,並不是真的要聽意見,因為他父子倆沒那資格。
楊素當年那一次奇襲,差點活捉或者要了宇文乾鏗的命,如今雖然父子倆要戴罪立功,為天子南逃出謀劃策,但不代表天子的心結就真的解除了。
天子一路逃亡,惶惶然如喪家之犬,身邊沒多少可以借重之人,所以才會時不時問計於他父子二人,可實際上也就是求個心安。
他們父子目前對於天子來說,恐怕隻是應急的夜壺,憋不住尿時就有用,用完了就扔到一邊,這一點必須謹記在心,決不能錯以為自己已是天子心腹。
要想改變這一情況,須得日後多努力,方能漸漸讓天子信任,而現在,還不夠。
楊素聽了聽外麵的動靜,確定無人,繼續說道:“天子長於深宮,未曾見識過沙場之血腥,未曾感受過四麵楚歌之絕望,若有人讓他以身犯險,這做法即便再對,可日後安定之後,他會怎麽想?”
“可西陽王...不該想不到這點吧?西陽王遇到天子不過是意外,他既然敢偷襲懸瓠,必然有自信逼得朝廷大軍從方城解圍,何苦讓天子...啊!莫非他是想讓人代為受過?”
“沒錯,這種計策,就是讓主君親臨險境,作為誘餌引來敵軍主力,再一戰破之,如今天子也許被說得熱血澎湃不在乎,日後迴想起來,必然懷恨在心...”
楊素見過的風風雨雨多了去,所以不打算趟這灘渾水,說這麽多隻是要點撥一下兒子。
“西陽王隻是提出這個建議,引導天子找人商議,若有誰讚成天子留下來,而天子采納了...此人日後極有可能為天子所恨,嗬嗬...”
“父親,那天子最後還是要去山南?”
“你說呢?”
楊玄感想了想,答道:“天子既然敢刺殺尉遲惇,恐怕最終會對西陽王的建議動心,願意冒險...”
“沒錯,所以我們的意見無關緊要,何苦招惹天子的日後記恨?”
楊素說到這裏,看著楊玄感:“天子若願意留在懸瓠,那就是一次機遇,風險大,立功的機會也高,我們無論如何,都要請求隨西陽王出戰!”
“孩兒知道了。”
楊玄感告退,楊素一人坐在房裏,思緒萬千,最後飛到北方,他的夫人鄭祁耶,如今正領著隊伍繼續北上,製造‘楊素正在赴任’的假象。
這一去,兇險異常,楊素有些擔心,擔心夫人的安危,耳邊忽然迴蕩起鄭氏臨別說的話來:
楊處道!我若死了,也是為你而死,你敢續弦,我做鬼都不會放過你!!
“懸瓠四麵皆敵,城中人心難測,正所謂外無援兵,內無糧草,人心惶惶,又如何守得下去?”
方才天子單獨召見宇文溫,兩人密談之際,宇文溫建言天子留在懸瓠,借以號召天下兵馬勤王,與此同時讓河南地區震動,為山南解圍。
宇文化及認為此事太過危險,無論如何也要勸阻,因為眼見著就有一個難得的機會安全進入山南,他不想死在這裏。
“陛下!西陽王說的沒錯,安州軍即便襲擊了懸瓠,奸相也未必撤了方城之圍,可西陽王向來驍勇善戰,既然敢奇襲懸瓠,必然早已定下計策,能賺得尉遲惇解圍,陛下何苦親身犯險...”
“陛下!西陽王奇襲懸瓠,周邊敵軍尚未反應過來,若立刻循著原路返迴,必然保得陛下安全抵達山南地界,若延誤數日,恐怕退路斷絕,屆時想走便走不了了!”
“奸相於鄴城另立偽帝,關中、山南文武百官人心惶惶,杞王獨木難支,陛下如不盡早現身山南穩定人心,恐怕會有人投靠奸相,屆時局勢崩壞,悔之晚矣...”
“微臣鬥膽,請陛下以江山為重,留在懸瓠一事,還請三思!”
宇文化及已經把能說的話都說了,反正無論如何他都不想留在懸瓠冒險,天子不走,他就走不了,至於宇文溫有何妙計破局,與他無關。
宇文乾鏗默默聽著,一副糾結的樣子,方才宇文溫獻策之後,說得他熱血沸騰,不過宇文溫後來請他先仔細想過再做決定,結果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便想起了忠臣義士們。
他叫來劉居士、宇文化及還有楊素父子,想聽聽別人的建議,宇文化及極力勸阻,說的倒是頭頭是道。
然而宇文溫方才也把當前局勢和利害關係剖析得明明白白,也確實承認他若留在懸瓠,危險極大,所以宇文溫並不存在欺君的問題。
懸瓠周邊地形一片平坦,並不像長安、洛陽那樣,有雄關扼守要道,敵軍一旦兵臨城下,即便僥幸突圍,也未必逃得了多遠。
宇文乾鏗隻覺得左右為難,又想聽聽劉居士有何意見。
劉居士是權貴子弟出身,雖然平日裏推崇勇武,卻沒帶過兵打過仗,見著天子提問,一時間也不知該從何說起。
天子率領軍民據守孤城懸瓠,麵對如潮的敵軍悍然無懼,各地勤王的義軍在城外擺開陣勢,和尉遲氏大軍決一死戰,這場景讓他光是想想就熱血沸騰,但也知道宇文化及的憂慮不無道理。
懸瓠一旦被圍,而勤王義軍又遲遲不到,屆時萬事皆休...
劉居士沒有經過沙場曆練,嗯嗯啊啊說半天說不出個所以然,楊素瞥了一眼天子,沒有吭聲,待得天子發問,他開口說道:
“陛下,罪臣以為,西陽王的建議太過冒險,還請陛下早日入山南。”
“楊使君也是如此認為?”
“是。”
宇文乾鏗覺得楊素老於戰陣,必然會有真知灼見,結果對方如此果斷,也不讚成他留在懸瓠,那就是說西陽王的建言確實風險太大了?
。。。。。。
某處小院,楊素父子從天子臨時居所迴來,開始密談,方才天子所說西陽王的建議,其實楊玄感是認可的。
“父親,局勢如今岌岌可危,西陽王的計策雖然危險,但若成了必能解方城之圍,也隻有如此才能盡快破局,為何父親還要反對呢?”
楊素聞言反問:“大郎,你以為天子是在征詢為父的意見?”
“呃...”楊玄感無語,父親說得對,天子讓他們父子參與議事,並不是真的要聽意見,因為他父子倆沒那資格。
楊素當年那一次奇襲,差點活捉或者要了宇文乾鏗的命,如今雖然父子倆要戴罪立功,為天子南逃出謀劃策,但不代表天子的心結就真的解除了。
天子一路逃亡,惶惶然如喪家之犬,身邊沒多少可以借重之人,所以才會時不時問計於他父子二人,可實際上也就是求個心安。
他們父子目前對於天子來說,恐怕隻是應急的夜壺,憋不住尿時就有用,用完了就扔到一邊,這一點必須謹記在心,決不能錯以為自己已是天子心腹。
要想改變這一情況,須得日後多努力,方能漸漸讓天子信任,而現在,還不夠。
楊素聽了聽外麵的動靜,確定無人,繼續說道:“天子長於深宮,未曾見識過沙場之血腥,未曾感受過四麵楚歌之絕望,若有人讓他以身犯險,這做法即便再對,可日後安定之後,他會怎麽想?”
“可西陽王...不該想不到這點吧?西陽王遇到天子不過是意外,他既然敢偷襲懸瓠,必然有自信逼得朝廷大軍從方城解圍,何苦讓天子...啊!莫非他是想讓人代為受過?”
“沒錯,這種計策,就是讓主君親臨險境,作為誘餌引來敵軍主力,再一戰破之,如今天子也許被說得熱血澎湃不在乎,日後迴想起來,必然懷恨在心...”
楊素見過的風風雨雨多了去,所以不打算趟這灘渾水,說這麽多隻是要點撥一下兒子。
“西陽王隻是提出這個建議,引導天子找人商議,若有誰讚成天子留下來,而天子采納了...此人日後極有可能為天子所恨,嗬嗬...”
“父親,那天子最後還是要去山南?”
“你說呢?”
楊玄感想了想,答道:“天子既然敢刺殺尉遲惇,恐怕最終會對西陽王的建議動心,願意冒險...”
“沒錯,所以我們的意見無關緊要,何苦招惹天子的日後記恨?”
楊素說到這裏,看著楊玄感:“天子若願意留在懸瓠,那就是一次機遇,風險大,立功的機會也高,我們無論如何,都要請求隨西陽王出戰!”
“孩兒知道了。”
楊玄感告退,楊素一人坐在房裏,思緒萬千,最後飛到北方,他的夫人鄭祁耶,如今正領著隊伍繼續北上,製造‘楊素正在赴任’的假象。
這一去,兇險異常,楊素有些擔心,擔心夫人的安危,耳邊忽然迴蕩起鄭氏臨別說的話來:
楊處道!我若死了,也是為你而死,你敢續弦,我做鬼都不會放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