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在窗台邊小櫃上,楊麗華見著擺在櫃子上的相框被陽光直曬,趕緊上前將其拿起,看著其上的肖像,輕輕摩挲著。
天氣炎熱,她未施粉黛隨意挽了個發髻,身著清涼的薄紗衣,坐在書案旁看著宇文溫的肖像,一時間有些失神。
“阿姨,阿姨!”
唿喊聲起,楊麗華眉頭一皺,將相框放好後轉轉身一看,兒子宇文維翰正滿懷期待的看著她。
“雀哥何事大聲喧嘩?不是說過很多次了麽?不要大聲喧嘩。”
宇文維翰聞言摸了摸頭,嘿嘿一笑:“阿姨,阿駒他們說想看孩兒捉知了...”
“李管家在麽?”
“在的,李管家正在阿駒那裏。”
楊麗華點點頭:“去吧,小心些,莫要傷著弟弟妹妹們,也莫要傷著自己。”
宇文維翰“嗯”了一聲,一溜煙便跑了出去,楊麗華無奈的歎了口氣,轉到旁邊書案坐下,兒子正值淘氣的年紀,真是讓當娘的不省心。
她是西陽王宇文溫的妾,所以即便宇文維翰是其親生,也隻能稱唿她為“阿姨”而不是“阿娘”,因為“阿娘”是嫡母尉遲熾繁,這就是側室的悲哀,禮數如此,難以改變。
楊麗華為宇文溫生下一子一女,兒子宇文維翰今年九歲(虛歲),小女兒牧娘今年將近五歲(虛歲),而她和前夫所生女兒宇文娥英,已經於今年出嫁,了卻一樁心事。
女婿對宇文娥英很好,夫家對宇文娥英也不錯,楊麗華這個做阿娘的總算放心,不過如今成日操心的就是兒子,還有弟弟的兒子。
她的弟弟楊廣已經在建康出家,留下兩個後代,宇文溫網開一麵,讓她將這兩個小家夥妥善安排在別處撫養,一想到有四個小的要操心,楊麗華就覺得責任重大,有操不完的心。
王妃尉遲熾繁帶著世子宇文維城去鄴城探親,本來是要帶庶長子宇文維翰一起去的,畢竟嫡母要把庶子視若己出,光說不做可不行。
但考慮到路途遙遠,一旦宇文維翰有個頭痛腦熱,容易招來風言風語,所以尉遲熾繁和楊麗華一合計,還是讓其留在府裏,順便幫忙照看弟弟妹妹。
尉遲熾繁為宇文溫所生次子小名阿駒,家裏年紀最小,正是成為別人“小尾巴”的年紀,如今成日裏跟在大兄宇文維翰後麵轉悠,和小名“阿鷺”的三兄以及兩個姊姊一起玩耍。
幾名侍女在門外通報一聲,隨即端著許多賬簿走了進來,一本本放在楊麗華麵前書案,如今王妃出遠門不在府裏,所以許多查賬的活都分攤到玉竹院(楊麗華)這裏。
翻了翻賬簿,楊麗華心存僥幸的問道:“都在這裏了麽?”
“迴玉竹院,還有一部分沒拿來,如今正在賬房那裏複核,一會複核好後,奴婢再送過來。”
“知道了,你們先退下吧。”
楊麗華看著一本本賬簿隻覺得頭痛,王妃出遠門,按說由其管理的那部分對賬事宜由其手下侍女負責即可,然而事關重大,王妃親自吩咐讓她代為審核,這一下楊麗華的工作量翻了數倍。
西陽王府的產業規模越來越大,事情越來越多,其他事情自然有掌櫃們、管事們分管,然而賬目卻得王府女眷來負責核對,畢竟涉及錢糧馬虎不得。
王妃尉遲熾繁作為主母,當然承擔了過半責任,而楊麗華和蕭九娘也沒閑著,各自管著一個大攤子。
如今楊麗華不但工作量翻倍,還得負責照顧小家夥們,一天到晚都在忙,隻覺時間過得飛快,她甚至產生了一種錯覺,好像宇文溫出征沒過多久。
門外傳來問候聲,一名女子飄然而至,雖然衣著簡單沒有華麗服飾,卻依舊遮擋不住婀娜多姿的身形。
那是眉頭緊鎖的蕭九娘,同樣不施粉黛,隨意挽著個發髻,拿著幾本賬簿來找楊麗華商量事情,王府名下產業已經忙碌了大半年,眼見江州那邊又開了幾個分號,要處理的事情越來越多,忙得蕭九娘昏天黑地。
蕭九娘一坐下就開始大倒苦水,楊麗華問道:“怎麽,賬房人手又不夠了?這才幾年啊?”
“哪裏夠呢,江州那邊湓口要派人駐店對賬,南昌也要派人駐店對賬,嶺表的始興、曲江、番禹更要人去,如今每處分號都是一個人做兩個人的活,萬一哪個病倒了,都沒人頂得上去。”
“那怎麽辦,培訓班的學員距離出師還早,現在派出去根本不頂事。”
“所以我是想...是想從你這裏借幾個人...”
“那怎麽行,我這裏人也不夠用啊...”
楊麗華聽完蕭九娘的匯報後眉頭緊鎖,兩位坐在書案兩邊沉默無語,最後不約而同歎了口氣。
西陽王府名下產業,每個月都要核對一次賬目,但不可能等到月底才核對,所以平日裏就要抽空檢查,免得出問題不知道,被宵小鑽了空子。
這樣的工作量會很大,所以王府的賬房人手很多,專門負責複核不停送來的各產業賬目,但是複核完之後,還得後院三位過目把關。
本來連帶王妃在內,三個人各自分工還勉強,結果王妃尉遲熾繁出了遠門,所有事情都壓在楊麗華、蕭九娘兩人身上,還要照看小家夥,過問王府日常運作,終日忙碌不得清閑。
對賬、拿主意,本來就消耗大量的精力,每天從早忙到晚好像總有忙不完的事情,這還隻是有諸多掌櫃、管事分管之後的工作量。
一想到宇文溫在時,每天在官署處理堆積如山的公文,迴來後又掐著點接見形形色色的客人,下達各種決定,還時不時往軍營裏跑,精力之旺盛讓人歎為觀止。
正在為人手不足而發愁的蕭九娘忽然靈機一動:“要不,請彩雲姊來幫忙?”
“她自己都忙得團團轉,昨日到府裏做客時,還想找我借人,我哪裏抽得出人手。”
兩人又歎了口氣,楊麗華將書案上作為鎮紙的一個大貝殼拿起,放在手心仔細端詳,這是宇文溫從番禹海邊撿迴來的貝殼,有拳頭大小,花紋十分漂亮。
還有許多大小貝殼,被宇文溫分成幾份,當做給兒女們的禮物送迴來,小家夥們見了喜歡得愛不釋手,而楊麗華看著這貝殼,又想起了宇文溫。
“唉,怎麽著也得撐下去,待得王妃迴來就好了。”
西陽王妃尉遲熾繁如今身在鄴城,據其之前來信所述,要等到其妹與天子完婚後,才會啟程迴西陽,眼見著天子大婚在即,想來王妃也差不多動身了。
尉遲熾繁不在,楊麗華暫時接管後院大權,大權在握的感覺不是不好,隻是太累,所以她急切希望王妃趕緊迴來,自己也輕鬆一些。
而她和蕭九娘最關心的事情,是夫君何時能迴來?
天氣炎熱,她未施粉黛隨意挽了個發髻,身著清涼的薄紗衣,坐在書案旁看著宇文溫的肖像,一時間有些失神。
“阿姨,阿姨!”
唿喊聲起,楊麗華眉頭一皺,將相框放好後轉轉身一看,兒子宇文維翰正滿懷期待的看著她。
“雀哥何事大聲喧嘩?不是說過很多次了麽?不要大聲喧嘩。”
宇文維翰聞言摸了摸頭,嘿嘿一笑:“阿姨,阿駒他們說想看孩兒捉知了...”
“李管家在麽?”
“在的,李管家正在阿駒那裏。”
楊麗華點點頭:“去吧,小心些,莫要傷著弟弟妹妹們,也莫要傷著自己。”
宇文維翰“嗯”了一聲,一溜煙便跑了出去,楊麗華無奈的歎了口氣,轉到旁邊書案坐下,兒子正值淘氣的年紀,真是讓當娘的不省心。
她是西陽王宇文溫的妾,所以即便宇文維翰是其親生,也隻能稱唿她為“阿姨”而不是“阿娘”,因為“阿娘”是嫡母尉遲熾繁,這就是側室的悲哀,禮數如此,難以改變。
楊麗華為宇文溫生下一子一女,兒子宇文維翰今年九歲(虛歲),小女兒牧娘今年將近五歲(虛歲),而她和前夫所生女兒宇文娥英,已經於今年出嫁,了卻一樁心事。
女婿對宇文娥英很好,夫家對宇文娥英也不錯,楊麗華這個做阿娘的總算放心,不過如今成日操心的就是兒子,還有弟弟的兒子。
她的弟弟楊廣已經在建康出家,留下兩個後代,宇文溫網開一麵,讓她將這兩個小家夥妥善安排在別處撫養,一想到有四個小的要操心,楊麗華就覺得責任重大,有操不完的心。
王妃尉遲熾繁帶著世子宇文維城去鄴城探親,本來是要帶庶長子宇文維翰一起去的,畢竟嫡母要把庶子視若己出,光說不做可不行。
但考慮到路途遙遠,一旦宇文維翰有個頭痛腦熱,容易招來風言風語,所以尉遲熾繁和楊麗華一合計,還是讓其留在府裏,順便幫忙照看弟弟妹妹。
尉遲熾繁為宇文溫所生次子小名阿駒,家裏年紀最小,正是成為別人“小尾巴”的年紀,如今成日裏跟在大兄宇文維翰後麵轉悠,和小名“阿鷺”的三兄以及兩個姊姊一起玩耍。
幾名侍女在門外通報一聲,隨即端著許多賬簿走了進來,一本本放在楊麗華麵前書案,如今王妃出遠門不在府裏,所以許多查賬的活都分攤到玉竹院(楊麗華)這裏。
翻了翻賬簿,楊麗華心存僥幸的問道:“都在這裏了麽?”
“迴玉竹院,還有一部分沒拿來,如今正在賬房那裏複核,一會複核好後,奴婢再送過來。”
“知道了,你們先退下吧。”
楊麗華看著一本本賬簿隻覺得頭痛,王妃出遠門,按說由其管理的那部分對賬事宜由其手下侍女負責即可,然而事關重大,王妃親自吩咐讓她代為審核,這一下楊麗華的工作量翻了數倍。
西陽王府的產業規模越來越大,事情越來越多,其他事情自然有掌櫃們、管事們分管,然而賬目卻得王府女眷來負責核對,畢竟涉及錢糧馬虎不得。
王妃尉遲熾繁作為主母,當然承擔了過半責任,而楊麗華和蕭九娘也沒閑著,各自管著一個大攤子。
如今楊麗華不但工作量翻倍,還得負責照顧小家夥們,一天到晚都在忙,隻覺時間過得飛快,她甚至產生了一種錯覺,好像宇文溫出征沒過多久。
門外傳來問候聲,一名女子飄然而至,雖然衣著簡單沒有華麗服飾,卻依舊遮擋不住婀娜多姿的身形。
那是眉頭緊鎖的蕭九娘,同樣不施粉黛,隨意挽著個發髻,拿著幾本賬簿來找楊麗華商量事情,王府名下產業已經忙碌了大半年,眼見江州那邊又開了幾個分號,要處理的事情越來越多,忙得蕭九娘昏天黑地。
蕭九娘一坐下就開始大倒苦水,楊麗華問道:“怎麽,賬房人手又不夠了?這才幾年啊?”
“哪裏夠呢,江州那邊湓口要派人駐店對賬,南昌也要派人駐店對賬,嶺表的始興、曲江、番禹更要人去,如今每處分號都是一個人做兩個人的活,萬一哪個病倒了,都沒人頂得上去。”
“那怎麽辦,培訓班的學員距離出師還早,現在派出去根本不頂事。”
“所以我是想...是想從你這裏借幾個人...”
“那怎麽行,我這裏人也不夠用啊...”
楊麗華聽完蕭九娘的匯報後眉頭緊鎖,兩位坐在書案兩邊沉默無語,最後不約而同歎了口氣。
西陽王府名下產業,每個月都要核對一次賬目,但不可能等到月底才核對,所以平日裏就要抽空檢查,免得出問題不知道,被宵小鑽了空子。
這樣的工作量會很大,所以王府的賬房人手很多,專門負責複核不停送來的各產業賬目,但是複核完之後,還得後院三位過目把關。
本來連帶王妃在內,三個人各自分工還勉強,結果王妃尉遲熾繁出了遠門,所有事情都壓在楊麗華、蕭九娘兩人身上,還要照看小家夥,過問王府日常運作,終日忙碌不得清閑。
對賬、拿主意,本來就消耗大量的精力,每天從早忙到晚好像總有忙不完的事情,這還隻是有諸多掌櫃、管事分管之後的工作量。
一想到宇文溫在時,每天在官署處理堆積如山的公文,迴來後又掐著點接見形形色色的客人,下達各種決定,還時不時往軍營裏跑,精力之旺盛讓人歎為觀止。
正在為人手不足而發愁的蕭九娘忽然靈機一動:“要不,請彩雲姊來幫忙?”
“她自己都忙得團團轉,昨日到府裏做客時,還想找我借人,我哪裏抽得出人手。”
兩人又歎了口氣,楊麗華將書案上作為鎮紙的一個大貝殼拿起,放在手心仔細端詳,這是宇文溫從番禹海邊撿迴來的貝殼,有拳頭大小,花紋十分漂亮。
還有許多大小貝殼,被宇文溫分成幾份,當做給兒女們的禮物送迴來,小家夥們見了喜歡得愛不釋手,而楊麗華看著這貝殼,又想起了宇文溫。
“唉,怎麽著也得撐下去,待得王妃迴來就好了。”
西陽王妃尉遲熾繁如今身在鄴城,據其之前來信所述,要等到其妹與天子完婚後,才會啟程迴西陽,眼見著天子大婚在即,想來王妃也差不多動身了。
尉遲熾繁不在,楊麗華暫時接管後院大權,大權在握的感覺不是不好,隻是太累,所以她急切希望王妃趕緊迴來,自己也輕鬆一些。
而她和蕭九娘最關心的事情,是夫君何時能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