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宇文溫躺在榻上輾轉反側,蚊帳外不遠處的黑暗中有點紅光忽明忽暗,那是驅蚊的艾草條正在緩慢燃燒,這個時代的驅蚊效果不見得有多好,他可以聽見蚊帳外還有微弱的“嗡嗡”聲。
這個時代的嶺南被稱為嶺表,是讓人聞之色變的煙瘴之地,許多南下的中原移民,有很大概率因為各種原因,在嶺表活不了幾年,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蚊蟲叮咬導致染上重病,不治身亡。
即便蚊子沒有擴散疾病,每晚成群結隊出現的這些小蟲,能叮得人渾身發癢睡不著,不過此時宇文溫睡不著,卻是因為別的原因。
今日傍晚,王頍對當前及往後的局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雖然隻是其個人看法,但卻和宇文溫原本的構想不謀而合。
上、中、下三策,宇文溫之前便有了相似的規劃,考慮到尉遲家和宇文家的懸殊實力對比,實際上他更傾向於上策,也就是刺殺尉遲惇,來個暴力破局。
尉遲家族掌握大權,成年男丁眾多,幾乎個個都能獨當一麵,看上去無懈可擊,可恰恰正是這個原因,導致暴力破局有了可能性:
尉遲惇一死,圍繞誰來繼任蜀王的問題,能直接將這個家族弄得分崩離析。
故蜀王尉遲迥,原配是魏國的金明公主元氏,生下尉遲誼、尉遲寬、尉遲順三兄弟,如今活著的,就隻有尉遲順,也就是宇文溫的嶽父。
元氏病故,尉遲迥續弦,新婦王氏生下尉遲惇、尉遲佑耆兩兄弟,按照人們的普遍看法來說,續弦雖然也是正妻,但卻不是嫡妻,也就是說,尉遲惇的嫡子,在大象二年以後,就應該隻有尉遲順一人。
嫡子繼承家業理所當然,奈何尉遲迥家事處理不當,王氏的地位和嫡妻無異,也就是出現了“兩嫡妻”的情況,導致續弦所生之子,也成了嫡子。
當然在這個時代,兩嫡妻、續弦之子亦成嫡子是常見的事情,但往往到了最後導致兄弟反目成仇,父子形同路人。
也許是尉遲迥寵愛王氏,也許考慮到王氏的娘家因素,也許是因為大象二年後,有數年時間尉遲順滯留山南,而尉遲迥身邊都是尉遲惇在主持事務,所以到了後來,是老四尉遲惇擠掉了老三尉遲順,繼承了蜀王王位。
實際上尉遲迥的賓朋故舊裏,許多人是認同尉遲順繼蜀王位的,但既然尉遲迥已經做出決定,大家也就認了,畢竟尉遲惇也有本事,而尉遲順沒有兒子。
尉遲惇年富力強,又代替尉遲迥指揮軍隊作戰許多年,所以即便有爭議但也確實能撐住場麵,尉遲家的權力交接,算是平穩過渡。
然而隻要他一死,一個致命的矛盾便會出現:尉遲惇之子年幼不堪重任,所以能夠接任蜀王位的隻能是尉遲順或尉遲佑耆,然而蜀太妃王氏,絕不會讓尉遲順繼位。
王氏偏袒親子,成日裏在尉遲迥耳邊吹風,導致尉遲迥諸子之間關係惡劣,這在當年的長安權貴圈裏已不是秘密,為了當時的蜀國公之位,王氏都不擇手段,更別說現在。
尉遲家距離權力巔峰隻差一步,天子寶座唾手可得,新的王朝即將誕生,王氏怎麽會把本該屬於自己親兒子的寶座,讓給別的女人所生之子?
然而隻要老幺尉遲佑耆擠掉尉遲順繼蜀王位,就會導致許多人不滿,這些人之中,肯定包括故蜀王尉遲迥的侄子尉遲勤、尉遲敬。
這兩兄弟同樣手握大權,和尉遲順的關係不錯,更別說尉遲順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他們沒理由支持與自己關係疏遠的尉遲五郎。
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父親把位置傳給弟弟,弟弟不幸去世,那麽家業本該還到兄長手上,畢竟這個兄長深得家族人心。
三十多年前,尉遲順便跟著尉遲迥南征北戰,隨著大軍平定蜀地,那時的尉遲惇恐怕還是小孩子,而尉遲佑耆甚至還未出生,在尉遲家的老部下、部曲們看來,三郎君可比五郎君親得多。
尉遲順沒兒子,這倒也好解決,隻要過繼一個侄子即可,他的已故親兄尉遲誼,就留下幾個年幼的兒子。
所以尉遲惇一死,於情於理都該由尉遲順繼蜀王位,然而按蜀太妃王氏一貫的行事作風看,這不可能,因為女人一旦偏執起來,是沒有理智可言的。
所以,隻要幹掉尉遲惇,就有極大的幾率讓尉遲家內訌,因為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理是這麽個理,可怎麽實現就是讓人頭痛的事情,宇文溫實際上已經將刺殺尉遲惇的想法付諸實施,但難度太大,根本就沒辦法成功。
蜀王府層層設防,外麵有士兵,府裏有護衛,被圍得水泄不通,宇文溫派出的刺客,花了許多時間卻連府裏的結構都弄不清楚,更別說潛進去行刺。
而王府仆人們都是尉遲家的家生子,很難收買。
尉遲惇出行時都有數百甚至上千的甲士隨行,即便是接見官員、將領時,身邊左右都有甲士虎視眈眈,宇文溫派出的刺客根本就沒機會靠近,更別說行刺。
即便尉遲惇是入宮麵見天子,身邊時刻都有護衛,宇文溫琢磨這位身上應該還穿著環鎖鎧,除非用轟天雷近距離來個“轟隆隆”,但根本就沒有接近的機會。
王頍說得對,要接近尉遲惇並且有出手的機會,隻有他這個嶺南道行軍元帥幾率大些,班師迴朝、獻俘太廟這種大場麵,丞相必然出席,那麽...
那麽即便宇文溫行刺成功,恐怕也會當場被一擁而上的護衛亂刀砍死,實際就是和尉遲惇同歸於盡。
這樣的結果,他其實並不排斥,因為宇文溫覺得隻要能贏,拚個魚死網破又如何?
就像當初他要行刺楊堅那樣,既然形勢極度惡劣,那就願意用自己的命,換來家人風風光光過完餘生,這筆買賣,宇文溫認為劃得來。
然而,他要守護的妻兒,恐怕享受不到了:若宇文家勝,尉遲熾繁及其兒子,會被當做尉遲餘孽鏟除。
如果宇文溫活著還能頂著壓力護妻兒周全,可他那時已經死了,尉遲熾繁和兩個兒子無依無靠,隻能任人宰割,杞王宇文亮也許會有承諾,可宇文溫不敢相信,因為政治是齷齪的。
別的不說,原本曆史裏,大隋樂平公主楊麗華,臨終前懇求弟弟楊廣照顧好她唯一女兒宇文娥英,可後來呢?想殺,還是殺了。
若尉遲家勝,尉遲熾繁能活下來,可宇文溫的兒子一個也活不下來,尉遲熾繁為宇文溫所生的兩個兒子,是宇文家的餘孽,同樣必須鏟除。
所以王頍說得對,西陽王妃是西陽王的軟肋,刺殺尉遲惇、與其同歸於盡的決心,宇文溫恐怕最後還是下不了。
“總是傾向同歸於盡,先是楊堅,然後是尉遲惇...莫非我潛意識裏,有暴戾人格?”
宇文溫自言自語著,隨後笑了笑,他手上的資源,可比當年多了許多,沒必要采用形同飛蛾撲火的手段,然而即便想通這一問題,他依舊輾轉反側睡不著。
傍晚時,有信使從番禹趕來宋壽,將“最新”戰報送到他手上,內容概括起來很簡單,就是官軍在江南的戰事不利,目前仍與陳軍對峙中。
這是“最新”的消息,但實際上考慮到路程因素,恐怕是大半個月前的舊聞,宇文溫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因為陳軍居然連敗周軍,導致本該唾手可得的建康,成了塊又臭又硬的石頭。
蔣山一戰,周軍慘敗幾乎全軍覆沒,後來連吃幾場敗仗,本來就讓人惱火,可雨季來臨,連綿陰雨導致戰事愈發不順起來,此時的建康,依舊被陳軍牢牢守著。
宇文溫覺得有些不對勁,按說以陳國皇帝陳叔寶那超級豬隊長的屬性,建康城早該易主,結果陳軍卻打得有聲有色,硬是把戰事拖進雨季,這樣一來,恐怕周軍取勝的難度會陡然增加。
魂淡,是哪個毒奶在奶周軍啊!!
這個時代的嶺南被稱為嶺表,是讓人聞之色變的煙瘴之地,許多南下的中原移民,有很大概率因為各種原因,在嶺表活不了幾年,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蚊蟲叮咬導致染上重病,不治身亡。
即便蚊子沒有擴散疾病,每晚成群結隊出現的這些小蟲,能叮得人渾身發癢睡不著,不過此時宇文溫睡不著,卻是因為別的原因。
今日傍晚,王頍對當前及往後的局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雖然隻是其個人看法,但卻和宇文溫原本的構想不謀而合。
上、中、下三策,宇文溫之前便有了相似的規劃,考慮到尉遲家和宇文家的懸殊實力對比,實際上他更傾向於上策,也就是刺殺尉遲惇,來個暴力破局。
尉遲家族掌握大權,成年男丁眾多,幾乎個個都能獨當一麵,看上去無懈可擊,可恰恰正是這個原因,導致暴力破局有了可能性:
尉遲惇一死,圍繞誰來繼任蜀王的問題,能直接將這個家族弄得分崩離析。
故蜀王尉遲迥,原配是魏國的金明公主元氏,生下尉遲誼、尉遲寬、尉遲順三兄弟,如今活著的,就隻有尉遲順,也就是宇文溫的嶽父。
元氏病故,尉遲迥續弦,新婦王氏生下尉遲惇、尉遲佑耆兩兄弟,按照人們的普遍看法來說,續弦雖然也是正妻,但卻不是嫡妻,也就是說,尉遲惇的嫡子,在大象二年以後,就應該隻有尉遲順一人。
嫡子繼承家業理所當然,奈何尉遲迥家事處理不當,王氏的地位和嫡妻無異,也就是出現了“兩嫡妻”的情況,導致續弦所生之子,也成了嫡子。
當然在這個時代,兩嫡妻、續弦之子亦成嫡子是常見的事情,但往往到了最後導致兄弟反目成仇,父子形同路人。
也許是尉遲迥寵愛王氏,也許考慮到王氏的娘家因素,也許是因為大象二年後,有數年時間尉遲順滯留山南,而尉遲迥身邊都是尉遲惇在主持事務,所以到了後來,是老四尉遲惇擠掉了老三尉遲順,繼承了蜀王王位。
實際上尉遲迥的賓朋故舊裏,許多人是認同尉遲順繼蜀王位的,但既然尉遲迥已經做出決定,大家也就認了,畢竟尉遲惇也有本事,而尉遲順沒有兒子。
尉遲惇年富力強,又代替尉遲迥指揮軍隊作戰許多年,所以即便有爭議但也確實能撐住場麵,尉遲家的權力交接,算是平穩過渡。
然而隻要他一死,一個致命的矛盾便會出現:尉遲惇之子年幼不堪重任,所以能夠接任蜀王位的隻能是尉遲順或尉遲佑耆,然而蜀太妃王氏,絕不會讓尉遲順繼位。
王氏偏袒親子,成日裏在尉遲迥耳邊吹風,導致尉遲迥諸子之間關係惡劣,這在當年的長安權貴圈裏已不是秘密,為了當時的蜀國公之位,王氏都不擇手段,更別說現在。
尉遲家距離權力巔峰隻差一步,天子寶座唾手可得,新的王朝即將誕生,王氏怎麽會把本該屬於自己親兒子的寶座,讓給別的女人所生之子?
然而隻要老幺尉遲佑耆擠掉尉遲順繼蜀王位,就會導致許多人不滿,這些人之中,肯定包括故蜀王尉遲迥的侄子尉遲勤、尉遲敬。
這兩兄弟同樣手握大權,和尉遲順的關係不錯,更別說尉遲順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他們沒理由支持與自己關係疏遠的尉遲五郎。
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父親把位置傳給弟弟,弟弟不幸去世,那麽家業本該還到兄長手上,畢竟這個兄長深得家族人心。
三十多年前,尉遲順便跟著尉遲迥南征北戰,隨著大軍平定蜀地,那時的尉遲惇恐怕還是小孩子,而尉遲佑耆甚至還未出生,在尉遲家的老部下、部曲們看來,三郎君可比五郎君親得多。
尉遲順沒兒子,這倒也好解決,隻要過繼一個侄子即可,他的已故親兄尉遲誼,就留下幾個年幼的兒子。
所以尉遲惇一死,於情於理都該由尉遲順繼蜀王位,然而按蜀太妃王氏一貫的行事作風看,這不可能,因為女人一旦偏執起來,是沒有理智可言的。
所以,隻要幹掉尉遲惇,就有極大的幾率讓尉遲家內訌,因為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理是這麽個理,可怎麽實現就是讓人頭痛的事情,宇文溫實際上已經將刺殺尉遲惇的想法付諸實施,但難度太大,根本就沒辦法成功。
蜀王府層層設防,外麵有士兵,府裏有護衛,被圍得水泄不通,宇文溫派出的刺客,花了許多時間卻連府裏的結構都弄不清楚,更別說潛進去行刺。
而王府仆人們都是尉遲家的家生子,很難收買。
尉遲惇出行時都有數百甚至上千的甲士隨行,即便是接見官員、將領時,身邊左右都有甲士虎視眈眈,宇文溫派出的刺客根本就沒機會靠近,更別說行刺。
即便尉遲惇是入宮麵見天子,身邊時刻都有護衛,宇文溫琢磨這位身上應該還穿著環鎖鎧,除非用轟天雷近距離來個“轟隆隆”,但根本就沒有接近的機會。
王頍說得對,要接近尉遲惇並且有出手的機會,隻有他這個嶺南道行軍元帥幾率大些,班師迴朝、獻俘太廟這種大場麵,丞相必然出席,那麽...
那麽即便宇文溫行刺成功,恐怕也會當場被一擁而上的護衛亂刀砍死,實際就是和尉遲惇同歸於盡。
這樣的結果,他其實並不排斥,因為宇文溫覺得隻要能贏,拚個魚死網破又如何?
就像當初他要行刺楊堅那樣,既然形勢極度惡劣,那就願意用自己的命,換來家人風風光光過完餘生,這筆買賣,宇文溫認為劃得來。
然而,他要守護的妻兒,恐怕享受不到了:若宇文家勝,尉遲熾繁及其兒子,會被當做尉遲餘孽鏟除。
如果宇文溫活著還能頂著壓力護妻兒周全,可他那時已經死了,尉遲熾繁和兩個兒子無依無靠,隻能任人宰割,杞王宇文亮也許會有承諾,可宇文溫不敢相信,因為政治是齷齪的。
別的不說,原本曆史裏,大隋樂平公主楊麗華,臨終前懇求弟弟楊廣照顧好她唯一女兒宇文娥英,可後來呢?想殺,還是殺了。
若尉遲家勝,尉遲熾繁能活下來,可宇文溫的兒子一個也活不下來,尉遲熾繁為宇文溫所生的兩個兒子,是宇文家的餘孽,同樣必須鏟除。
所以王頍說得對,西陽王妃是西陽王的軟肋,刺殺尉遲惇、與其同歸於盡的決心,宇文溫恐怕最後還是下不了。
“總是傾向同歸於盡,先是楊堅,然後是尉遲惇...莫非我潛意識裏,有暴戾人格?”
宇文溫自言自語著,隨後笑了笑,他手上的資源,可比當年多了許多,沒必要采用形同飛蛾撲火的手段,然而即便想通這一問題,他依舊輾轉反側睡不著。
傍晚時,有信使從番禹趕來宋壽,將“最新”戰報送到他手上,內容概括起來很簡單,就是官軍在江南的戰事不利,目前仍與陳軍對峙中。
這是“最新”的消息,但實際上考慮到路程因素,恐怕是大半個月前的舊聞,宇文溫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因為陳軍居然連敗周軍,導致本該唾手可得的建康,成了塊又臭又硬的石頭。
蔣山一戰,周軍慘敗幾乎全軍覆沒,後來連吃幾場敗仗,本來就讓人惱火,可雨季來臨,連綿陰雨導致戰事愈發不順起來,此時的建康,依舊被陳軍牢牢守著。
宇文溫覺得有些不對勁,按說以陳國皇帝陳叔寶那超級豬隊長的屬性,建康城早該易主,結果陳軍卻打得有聲有色,硬是把戰事拖進雨季,這樣一來,恐怕周軍取勝的難度會陡然增加。
魂淡,是哪個毒奶在奶周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