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津,大批隊伍渡河後於此踏上黃河南岸,山南道大行台尚書令宇文明,策馬走上一處土丘,看著北麵滔滔向東而去的黃河,隻覺得胸中豪氣萬千。
不遠處的城池,即為汴州東郡治所滑台,自古便為兵家必爭之地,北魏時所設河南四鎮:金墉、虎牢、滑台、碻磝,此滑台便是彼滑台。
滑台位於黃河南岸,白馬津西南,城有三重,其中、小城名為滑台城,外城周長二十裏,相傳為衛靈公所築,昔年滑氏於城內築壘,後人將其擴大為城,故稱滑台城。
當年北魏與東晉爭奪河南地區,魏軍由北岸渡河南下,晉軍由南岸渡河北上,雙方的必經之路都在滑台,到了劉宋時北伐,滑台亦是南北兩方爭奪的要地,所以數百年來此處爆發無數大戰。
“世子,西陽王妃的隊伍正在過河。”
“嗯,城裏的驛館安排好了麽?”
“已經提前派人打了招唿,安排好了。”
宇文明點點頭,他此次迴山南,弟媳和侄子同行,相互間也好照應,過河之後轉向山南荊州方向前進,待得進入山南地界,就可以鬆口氣了。
丞相、蜀王尉遲迥忽然去世,弄得他和父親繃緊了心裏的弦,還好是虛驚一場,否則他可不會如現在般輕鬆迴家,真要是出了大事,那可是連能否逃出鄴城都不知道。
想到這裏,宇文明不由得對弟弟宇文溫當年的處境感同身受,大象二年時宇文溫作為安州使者去長安,實際上就是做人質,風險可比他大許多。
即便如此,居然還敢在大殿上撩撥楊堅,宇文明一直在想,若是換做他,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怕是會老老實實熬日子。
玩心跳的感覺不好,宇文明和父親隻身前往蜀王府吊唁,對方隻需要一聲令下,他們父子肯定完了。
聯想到如今局勢,宇文明的心情差了些,尉遲惇繼蜀王位,又繼任丞相,如今正是適應階段,所以麵對天子婚事的問題做出了退讓,待得這位穩住了局麵,怕是不會那麽好說話了。
這是一個寶貴的空白期,杞王宇文亮沒有啟程迴關中而是留在鄴城,就是為了借此良機多方奔走,盡可能拉攏所有可能拉攏的人。
尉遲家這邊也有問題,願意聽從尉遲迥號令的文官武將,未必願意聽尉遲惇的,尉遲家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所以宇文亮希望抓住這難得的機會,試圖多拉攏一些人站在宗室這邊。
宇文明原本想要留在鄴城,替父親做這些事情,奈何他的資曆還是差了些,有時候沒辦法收攏人心。
宗室人丁稀薄,唯一說話有分量的就是杞王宇文亮,而宇文明和弟弟宇文溫,在各位世家大族、門閥權貴麵前,說起話的“可信度”還是有所欠缺。
他們兄弟倆與人封官許願,敢相信的怕是一半一半,因為他們做不了主,實際上還得看宇文亮的態度,既然如此,對方又何必和你們兩個小的談價錢,直接找杞王說不更直接?
所以即便宇文亮留在鄴城依然有風險,但宇文明知道這是無奈之舉,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山南治理好,壯大宇文家的力量。
尉遲家勢大,已經接近當年東魏的高家,若不忌諱的話也可以拿當年西魏的宇文家作對比,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宗室還有地盤和軍隊,至少對方不會太肆無忌憚。
這種局麵短時間內扭轉不了,原先的蜀王尉遲迥是沒那心思,否則江山早就換了主人,而如今的蜀王尉遲惇會怎麽想,那就不知道了。
尉遲惇比宇文亮年輕,除非出意外否則有的是時間耗,宇文明隻盼著這位的耐心足夠好,能忍住心中的欲望,不會走出那危險的一步。
但這不可能,自魏晉以來,天子和權臣已經不可能融洽相處,遲早要分出個勝負,季漢後主劉禪和丞相諸葛亮的君臣相得,隻是特例罷了。
就算尉遲家想退,別人想不想讓他們全身而退還兩說,天子受了那麽多年窩囊氣,有機會清算的話能忍?
如果是劉禪,想來能忍,不過宇文明覺得當今天子怕是不會如劉禪般好說話,當年宇文乾鏗讓宇文溫傳迴來的幾句話,說明這位年輕天子是很有想法的。
天子和權臣,總得有一方退讓,雙方才有相安無事的可能,如果互相爭鋒相對或者得寸進尺,遲早會決裂,這個矛盾何時爆發,沒人知道。
宇文明想到這隻覺得心裏沉甸甸,就在這時一輛馬車駛近,停下之後一名女子帶著幼童下車。
“兄長。”尉遲熾繁向宇文明行禮,兒子宇文維城也跟著一起問候伯父。
“弟妹,前方便是滑台城了,雖然現在隻是午時,但今日便在城內驛館休息吧,明日再上路。”
“一切均由兄長安排。”
“伯父,滑台很滑麽?”宇文維城問道,私下場合,稱唿就沒那麽講究了。
侄子問的問題很幼稚,做伯父的宇文明自然不會板著臉,他笑著答道:“滑台是古時的滑氏所築台壘,不是說這座城很滑。”
“噢...”
宇文維城恍然大悟,他隨母親去鄴城時也從滑台過黃河,但那時因為路途顛簸兼之水土不服,到這裏時精神萎靡昏昏沉沉的,沒來得及問“滑台是不是很滑”的問題。
渡河的隊伍很長,所以宇文明索性在路邊等上一段時間,待得全部過河之後再入滑台,尉遲熾繁和宇文明交談片刻後便帶著兒子上車等候。
宇文明心中鬆了口氣,和弟媳交談給他的壓力很大,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樣貌。
尉遲熾繁本就貌美如花,如今愈發明豔動人,交談時一直看著弟媳有些讓宇文明不自然,怕被人說閑話,可眼睛往別處看,卻又是失禮,甚至會被人認為是欲蓋彌彰。
衣冠禽獸,你一定對美貌弟媳有想法,所以才不敢和她對視吧!
宇文明很注意禮儀,所以和弟媳交談時總有不自在的感覺,雖然沒那心,但總想著不要讓別人誤會,想到這裏他不由得歎了口氣:難怪宇文贇會對尉遲熾繁起邪念。
也虧得昏君那晚沒得手,不然我們父子三人,早就身首異處了...
想到這裏,宇文明開始對宇文溫不滿起來:家中有如此美眷居然還納妾,一前一後納了兩個,前一位還是個寡婦帶著個女兒,莫非那兩個小妾比尉遲氏還漂亮?
腦袋裏靈光一閃,宇文明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弟弟的那個小妾楊氏,他夫人李氏還從沒見過其真麵目。
在安陸時,李氏每次帶著宇文理去宇文溫府裏做客,每次都沒見著那個楊氏,不光如此,也從沒見過楊氏的女兒。
宇文明還聽李氏無意間提起,似乎宇文溫的嶽母王氏也沒見過楊氏,當年在安陸,王氏經常去女婿府裏和女兒說話,這樣都沒見過楊氏,確實有些“不湊巧”。
其實這也沒什麽,宇文溫向來不讓側室出來待客,遇不到那也無所謂,但是宇文明如今迴想起來,覺得弟弟似乎是有意讓楊氏避不見客。
避開男人也就算了,連女人都要避,這叫什麽事?
莫非有問題?
不遠處的城池,即為汴州東郡治所滑台,自古便為兵家必爭之地,北魏時所設河南四鎮:金墉、虎牢、滑台、碻磝,此滑台便是彼滑台。
滑台位於黃河南岸,白馬津西南,城有三重,其中、小城名為滑台城,外城周長二十裏,相傳為衛靈公所築,昔年滑氏於城內築壘,後人將其擴大為城,故稱滑台城。
當年北魏與東晉爭奪河南地區,魏軍由北岸渡河南下,晉軍由南岸渡河北上,雙方的必經之路都在滑台,到了劉宋時北伐,滑台亦是南北兩方爭奪的要地,所以數百年來此處爆發無數大戰。
“世子,西陽王妃的隊伍正在過河。”
“嗯,城裏的驛館安排好了麽?”
“已經提前派人打了招唿,安排好了。”
宇文明點點頭,他此次迴山南,弟媳和侄子同行,相互間也好照應,過河之後轉向山南荊州方向前進,待得進入山南地界,就可以鬆口氣了。
丞相、蜀王尉遲迥忽然去世,弄得他和父親繃緊了心裏的弦,還好是虛驚一場,否則他可不會如現在般輕鬆迴家,真要是出了大事,那可是連能否逃出鄴城都不知道。
想到這裏,宇文明不由得對弟弟宇文溫當年的處境感同身受,大象二年時宇文溫作為安州使者去長安,實際上就是做人質,風險可比他大許多。
即便如此,居然還敢在大殿上撩撥楊堅,宇文明一直在想,若是換做他,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怕是會老老實實熬日子。
玩心跳的感覺不好,宇文明和父親隻身前往蜀王府吊唁,對方隻需要一聲令下,他們父子肯定完了。
聯想到如今局勢,宇文明的心情差了些,尉遲惇繼蜀王位,又繼任丞相,如今正是適應階段,所以麵對天子婚事的問題做出了退讓,待得這位穩住了局麵,怕是不會那麽好說話了。
這是一個寶貴的空白期,杞王宇文亮沒有啟程迴關中而是留在鄴城,就是為了借此良機多方奔走,盡可能拉攏所有可能拉攏的人。
尉遲家這邊也有問題,願意聽從尉遲迥號令的文官武將,未必願意聽尉遲惇的,尉遲家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所以宇文亮希望抓住這難得的機會,試圖多拉攏一些人站在宗室這邊。
宇文明原本想要留在鄴城,替父親做這些事情,奈何他的資曆還是差了些,有時候沒辦法收攏人心。
宗室人丁稀薄,唯一說話有分量的就是杞王宇文亮,而宇文明和弟弟宇文溫,在各位世家大族、門閥權貴麵前,說起話的“可信度”還是有所欠缺。
他們兄弟倆與人封官許願,敢相信的怕是一半一半,因為他們做不了主,實際上還得看宇文亮的態度,既然如此,對方又何必和你們兩個小的談價錢,直接找杞王說不更直接?
所以即便宇文亮留在鄴城依然有風險,但宇文明知道這是無奈之舉,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山南治理好,壯大宇文家的力量。
尉遲家勢大,已經接近當年東魏的高家,若不忌諱的話也可以拿當年西魏的宇文家作對比,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宗室還有地盤和軍隊,至少對方不會太肆無忌憚。
這種局麵短時間內扭轉不了,原先的蜀王尉遲迥是沒那心思,否則江山早就換了主人,而如今的蜀王尉遲惇會怎麽想,那就不知道了。
尉遲惇比宇文亮年輕,除非出意外否則有的是時間耗,宇文明隻盼著這位的耐心足夠好,能忍住心中的欲望,不會走出那危險的一步。
但這不可能,自魏晉以來,天子和權臣已經不可能融洽相處,遲早要分出個勝負,季漢後主劉禪和丞相諸葛亮的君臣相得,隻是特例罷了。
就算尉遲家想退,別人想不想讓他們全身而退還兩說,天子受了那麽多年窩囊氣,有機會清算的話能忍?
如果是劉禪,想來能忍,不過宇文明覺得當今天子怕是不會如劉禪般好說話,當年宇文乾鏗讓宇文溫傳迴來的幾句話,說明這位年輕天子是很有想法的。
天子和權臣,總得有一方退讓,雙方才有相安無事的可能,如果互相爭鋒相對或者得寸進尺,遲早會決裂,這個矛盾何時爆發,沒人知道。
宇文明想到這隻覺得心裏沉甸甸,就在這時一輛馬車駛近,停下之後一名女子帶著幼童下車。
“兄長。”尉遲熾繁向宇文明行禮,兒子宇文維城也跟著一起問候伯父。
“弟妹,前方便是滑台城了,雖然現在隻是午時,但今日便在城內驛館休息吧,明日再上路。”
“一切均由兄長安排。”
“伯父,滑台很滑麽?”宇文維城問道,私下場合,稱唿就沒那麽講究了。
侄子問的問題很幼稚,做伯父的宇文明自然不會板著臉,他笑著答道:“滑台是古時的滑氏所築台壘,不是說這座城很滑。”
“噢...”
宇文維城恍然大悟,他隨母親去鄴城時也從滑台過黃河,但那時因為路途顛簸兼之水土不服,到這裏時精神萎靡昏昏沉沉的,沒來得及問“滑台是不是很滑”的問題。
渡河的隊伍很長,所以宇文明索性在路邊等上一段時間,待得全部過河之後再入滑台,尉遲熾繁和宇文明交談片刻後便帶著兒子上車等候。
宇文明心中鬆了口氣,和弟媳交談給他的壓力很大,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樣貌。
尉遲熾繁本就貌美如花,如今愈發明豔動人,交談時一直看著弟媳有些讓宇文明不自然,怕被人說閑話,可眼睛往別處看,卻又是失禮,甚至會被人認為是欲蓋彌彰。
衣冠禽獸,你一定對美貌弟媳有想法,所以才不敢和她對視吧!
宇文明很注意禮儀,所以和弟媳交談時總有不自在的感覺,雖然沒那心,但總想著不要讓別人誤會,想到這裏他不由得歎了口氣:難怪宇文贇會對尉遲熾繁起邪念。
也虧得昏君那晚沒得手,不然我們父子三人,早就身首異處了...
想到這裏,宇文明開始對宇文溫不滿起來:家中有如此美眷居然還納妾,一前一後納了兩個,前一位還是個寡婦帶著個女兒,莫非那兩個小妾比尉遲氏還漂亮?
腦袋裏靈光一閃,宇文明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弟弟的那個小妾楊氏,他夫人李氏還從沒見過其真麵目。
在安陸時,李氏每次帶著宇文理去宇文溫府裏做客,每次都沒見著那個楊氏,不光如此,也從沒見過楊氏的女兒。
宇文明還聽李氏無意間提起,似乎宇文溫的嶽母王氏也沒見過楊氏,當年在安陸,王氏經常去女婿府裏和女兒說話,這樣都沒見過楊氏,確實有些“不湊巧”。
其實這也沒什麽,宇文溫向來不讓側室出來待客,遇不到那也無所謂,但是宇文明如今迴想起來,覺得弟弟似乎是有意讓楊氏避不見客。
避開男人也就算了,連女人都要避,這叫什麽事?
莫非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