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日影最短之際,張魚和同伴在觀察日晷,這是他們獲取本地時間的最有效方法,這幾日都是晴天,所以連續觀察之後得出了飛鳥真原的大概時間。
他們把三個帶來的座鍾調到當地時間,這三個座鍾用的是鍾擺,但從西陽出發後一直沒有運行,為的就是避免海上顛簸導致結構損壞。
獲得了當地時間,那麽就可以和旗艦上的大鍾時間對比,五台大鍾,如今隻有兩台的時間相同,也就是說五台裏有三台已經被顛簸得走時不準,而那兩台大鍾的時間,和西陽的時間相同。
以分鍾來對比,這裏的時間比西陽快了大約八十分鍾,也就是說這裏是正午十二點,西陽那裏還是上午十點四十左右。
張魚掏出懷表,這個表也是登陸之後才開始使用的,上麵時間和船上的大鍾時間相同,如今的指針顯示為十點四十分。
“這...天下各個地方的時間,果真是不一樣的?”
有人驚歎不已,而張魚隨後也做出了解釋:“那當然,太陽從東邊升起,先照到這東海的倭國,才照到中原的西陽,這裏的時間肯定要快一些。”
“那這裏距離西陽得有多遠?”
“有多遠?我等從西陽乘船到廣陵不下一千五六百裏,過了廣陵入海,在黑水洋上航行九日到了倭國的築紫大島,按著船速來看,這大概要有兩千裏,累計差不多四千裏吧。”
“這麽遠啊...”
大家都在感歎,而張魚心中算了個數,按照郎主所說,東西間每差一個經度,時間相差大約四分鍾,倭國時間大概比西陽快上至少一個小時,這裏和西陽相差了大約八十分鍾,正好符合說法。
那麽反推迴去,這裏不就是在西陽以東大約二十個經度?雖然張魚攜帶的時鍾精度不夠,誤差應該不小,但親自印證了郎主的說法,真是有些激動。
“緯度測出來了麽?”
“測出來了,和那張表裏的幾個地方對比了一下,大約比長安的緯度略高幾分,和洛陽差不多。”用投影儀觀測日影的人說道,隨後補充了一句:
“緯度比西陽高了大約四度一分。”
“記下來,和博多的緯度及時間差一起記好。”
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航行,沒有任何參照物,如果船隊所處緯度(橫坐標)和博多的緯度不同,那說明方向不對,偏高說明航向偏北,偏低說明偏南。
利用船上的水平台,有太陽的日子裏用日晷觀測所處位置的大概時間,如果比博多的時間快,那麽說明在博多以東,反之則說明在博多以西。
所以理論上來說,憑著觀測日影以及觀察當地時間差,可以得出當前所在經緯度,然後對照博多的經緯度,可以知道自己所處的地方。
和博多一比就知道自己的船到底處於哪個方位,是該繼續往東走或是往北走,心裏就有數了。
當然這是藏在張魚心中的秘密,是郎主宇文溫教授的,輕易不能外泄,因為知道的人越多,機密泄露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這年頭航海大多是走沿海航線,有陸地參照物可以判斷自己的大概位置,前往倭國的傳統航線即使如此,但這樣太耗時,所以張魚按照宇文溫的規劃,去倭國走的是一條新航線。
熟練的船家,可以憑借滿天星辰航海,一樣能在黑水洋上辨別自己的方位,這樣的船家不是沒有,可張魚等人不具備如此能力,所以得另辟蹊徑。
從長江入海口處一直向東航行,保持緯度不變,大約七八日後可抵達倭國的築紫大島,也就是直接橫跨黑水洋,沿途沒有任何參照物,正常的船家是不會也不敢走的。
這就是等維度航行,原理很簡單,但風險也很大,萬一途中遇到風暴,或者在陰天航行時,很容易不知不覺中就偏離航向。
向北偏還好說,搞不好直接就到博多了,可一旦航向往南偏移,累計數日之後,極有可能從倭國築紫大島南側海域穿過,進入大洋深處。
沒有任何參照物,不知道自己走過頭,還傻乎乎的繼續往東走,這就是一條不歸路,所以在茫茫大海上航行就得靠經度來救命,判斷自己是不是“走過頭”了。
經度的測量原理,導致需要精度極高的鍾表,如今的所謂航海鍾沒辦法很準,但足以讓人判斷當前大概位置,所以博多的時間就必須弄清楚。
不求精確到秒,差上一分鍾也無所謂,至少能讓人心裏有個數,張魚此行就是要做實驗,盡快熟悉這種新穎的航海導航方式。
他們這次橫渡黑水洋很順利,但不代表以後每次都會如此,張魚當年見識過海上風暴,知道天地之力非人力所能抗衡,所以多一種手段,好歹多一絲生還的希望。
“倭國這邊的事情已經談妥,大家做好準備,再過幾日就要去博多了。”
“要走了麽?”
“怎麽,舍不得這裏了?”
張魚笑道,那人摸了摸頭:“怎麽會!此處哪裏有西陽好。”
“想家了麽?”
“想,當然想了。”
“誰都想家,但該做的事情還得做完不是?”
張魚招唿著手下進房間,開始研究起圖紙來,那是他們在博多停留時,畫的博多灣草圖,足足有十餘張之多,憑著過硬的素描功底,這些素描圖的寫真度很高。
“蘇我大臣已經同意在博多劃一塊地方給我們,當然這塊地名義上還是蘇我氏的地盤,這也是為了方便做買賣,所以如何選址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做買賣少不了邸店、貨棧,所以張魚等人如今就是為自家邸店(包括碼頭、莊園)選址,博多港所處的海灣很大,選起來有講究。
首先當然要適合船隻停泊,航道附近不能有暗礁和淺灘;其次就是安全,這也是很重要的,既不能身處港區之中,也不能離得太遠。
西陽王的船隊,來倭國走的是新航線,可以極大縮短往來博多和中原花費的時間,要盡可能的保密,所以得保證船員的安全。
這裏所說的船員,是指知道如何觀測緯度的領航員或者船隊管事,所以和其他船員一道要盡量避免和外人接觸,那麽上岸後的住處不能和閑雜人等離得太近。
但也不能離得太遠,船隊抵達博多必然攜帶大量貴重貨物,很容易引起亡命之徒的覬覦,如果邸店是在博多灣某個僻靜角落,一旦有事很容易孤立無援。
地上有強盜,海上有海寇,萬一某個晚上數百海寇乘船直接從海上襲擊邸店,那可是很頭痛的。
如果邸店地址太偏僻,博多港的倭國官軍趕來增援耗時太久,光靠莊園本身的護衛怕是撐不到那個時候,貨物被搶事小,知道如何測量緯度的人被抓了才要命。
航線暴露,別家海商借此發財也就算了,海寇也來了生意:他們可以選擇在長江入海口外圍等著,或者在築紫大島西南側海域守株待兔。
屆時好不容易開拓的一條航線廢了,好端端一條財路沒了,那麽大家辛辛苦苦航海玩命所得成就,到頭來就是一場空。
“郎主既然把重任交到我們手上,那大家就要把事情做好!”張魚信心滿滿的說道,“要讓世人知道,我們襄陽水軍可不是隻會在江河裏折騰!”
正當張魚等人在商談規劃事宜之際,城內另一處地方,亦有人在商量著什麽。
“旃檀刻成的佛像,好大手筆,這夥人什麽來頭?”
“不知道,司馬村主口風很緊,多須奈也守口如瓶,問不出什麽,不過這幫人大概是中原來的。”
“中原?也隻能是中原了,那麽多昂貴的香藥,莫非是南朝的海商?”
“很有可能,北朝周國的海商,這兩年也就是送些佛像、佛經過來,虧本的買賣他們居然也做,哼哼。”
“不可大意,蘇我大臣要在倭國推行佛教,這可是件大好事,不過若讓中原國家插手,那就不妙了。”
“你的意思?”
“倭國和我們百濟的關係,可不能讓別人給疏遠了!”
“莫非要動手?那夥人可是滿載而歸,值得一試。”
“不要亂來,他們是蘇我大臣的貴客,要是事情泄露可不妙,不要因小失大。”
“那怎麽辦?”
“先看看情況再說。”
他們把三個帶來的座鍾調到當地時間,這三個座鍾用的是鍾擺,但從西陽出發後一直沒有運行,為的就是避免海上顛簸導致結構損壞。
獲得了當地時間,那麽就可以和旗艦上的大鍾時間對比,五台大鍾,如今隻有兩台的時間相同,也就是說五台裏有三台已經被顛簸得走時不準,而那兩台大鍾的時間,和西陽的時間相同。
以分鍾來對比,這裏的時間比西陽快了大約八十分鍾,也就是說這裏是正午十二點,西陽那裏還是上午十點四十左右。
張魚掏出懷表,這個表也是登陸之後才開始使用的,上麵時間和船上的大鍾時間相同,如今的指針顯示為十點四十分。
“這...天下各個地方的時間,果真是不一樣的?”
有人驚歎不已,而張魚隨後也做出了解釋:“那當然,太陽從東邊升起,先照到這東海的倭國,才照到中原的西陽,這裏的時間肯定要快一些。”
“那這裏距離西陽得有多遠?”
“有多遠?我等從西陽乘船到廣陵不下一千五六百裏,過了廣陵入海,在黑水洋上航行九日到了倭國的築紫大島,按著船速來看,這大概要有兩千裏,累計差不多四千裏吧。”
“這麽遠啊...”
大家都在感歎,而張魚心中算了個數,按照郎主所說,東西間每差一個經度,時間相差大約四分鍾,倭國時間大概比西陽快上至少一個小時,這裏和西陽相差了大約八十分鍾,正好符合說法。
那麽反推迴去,這裏不就是在西陽以東大約二十個經度?雖然張魚攜帶的時鍾精度不夠,誤差應該不小,但親自印證了郎主的說法,真是有些激動。
“緯度測出來了麽?”
“測出來了,和那張表裏的幾個地方對比了一下,大約比長安的緯度略高幾分,和洛陽差不多。”用投影儀觀測日影的人說道,隨後補充了一句:
“緯度比西陽高了大約四度一分。”
“記下來,和博多的緯度及時間差一起記好。”
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航行,沒有任何參照物,如果船隊所處緯度(橫坐標)和博多的緯度不同,那說明方向不對,偏高說明航向偏北,偏低說明偏南。
利用船上的水平台,有太陽的日子裏用日晷觀測所處位置的大概時間,如果比博多的時間快,那麽說明在博多以東,反之則說明在博多以西。
所以理論上來說,憑著觀測日影以及觀察當地時間差,可以得出當前所在經緯度,然後對照博多的經緯度,可以知道自己所處的地方。
和博多一比就知道自己的船到底處於哪個方位,是該繼續往東走或是往北走,心裏就有數了。
當然這是藏在張魚心中的秘密,是郎主宇文溫教授的,輕易不能外泄,因為知道的人越多,機密泄露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這年頭航海大多是走沿海航線,有陸地參照物可以判斷自己的大概位置,前往倭國的傳統航線即使如此,但這樣太耗時,所以張魚按照宇文溫的規劃,去倭國走的是一條新航線。
熟練的船家,可以憑借滿天星辰航海,一樣能在黑水洋上辨別自己的方位,這樣的船家不是沒有,可張魚等人不具備如此能力,所以得另辟蹊徑。
從長江入海口處一直向東航行,保持緯度不變,大約七八日後可抵達倭國的築紫大島,也就是直接橫跨黑水洋,沿途沒有任何參照物,正常的船家是不會也不敢走的。
這就是等維度航行,原理很簡單,但風險也很大,萬一途中遇到風暴,或者在陰天航行時,很容易不知不覺中就偏離航向。
向北偏還好說,搞不好直接就到博多了,可一旦航向往南偏移,累計數日之後,極有可能從倭國築紫大島南側海域穿過,進入大洋深處。
沒有任何參照物,不知道自己走過頭,還傻乎乎的繼續往東走,這就是一條不歸路,所以在茫茫大海上航行就得靠經度來救命,判斷自己是不是“走過頭”了。
經度的測量原理,導致需要精度極高的鍾表,如今的所謂航海鍾沒辦法很準,但足以讓人判斷當前大概位置,所以博多的時間就必須弄清楚。
不求精確到秒,差上一分鍾也無所謂,至少能讓人心裏有個數,張魚此行就是要做實驗,盡快熟悉這種新穎的航海導航方式。
他們這次橫渡黑水洋很順利,但不代表以後每次都會如此,張魚當年見識過海上風暴,知道天地之力非人力所能抗衡,所以多一種手段,好歹多一絲生還的希望。
“倭國這邊的事情已經談妥,大家做好準備,再過幾日就要去博多了。”
“要走了麽?”
“怎麽,舍不得這裏了?”
張魚笑道,那人摸了摸頭:“怎麽會!此處哪裏有西陽好。”
“想家了麽?”
“想,當然想了。”
“誰都想家,但該做的事情還得做完不是?”
張魚招唿著手下進房間,開始研究起圖紙來,那是他們在博多停留時,畫的博多灣草圖,足足有十餘張之多,憑著過硬的素描功底,這些素描圖的寫真度很高。
“蘇我大臣已經同意在博多劃一塊地方給我們,當然這塊地名義上還是蘇我氏的地盤,這也是為了方便做買賣,所以如何選址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做買賣少不了邸店、貨棧,所以張魚等人如今就是為自家邸店(包括碼頭、莊園)選址,博多港所處的海灣很大,選起來有講究。
首先當然要適合船隻停泊,航道附近不能有暗礁和淺灘;其次就是安全,這也是很重要的,既不能身處港區之中,也不能離得太遠。
西陽王的船隊,來倭國走的是新航線,可以極大縮短往來博多和中原花費的時間,要盡可能的保密,所以得保證船員的安全。
這裏所說的船員,是指知道如何觀測緯度的領航員或者船隊管事,所以和其他船員一道要盡量避免和外人接觸,那麽上岸後的住處不能和閑雜人等離得太近。
但也不能離得太遠,船隊抵達博多必然攜帶大量貴重貨物,很容易引起亡命之徒的覬覦,如果邸店是在博多灣某個僻靜角落,一旦有事很容易孤立無援。
地上有強盜,海上有海寇,萬一某個晚上數百海寇乘船直接從海上襲擊邸店,那可是很頭痛的。
如果邸店地址太偏僻,博多港的倭國官軍趕來增援耗時太久,光靠莊園本身的護衛怕是撐不到那個時候,貨物被搶事小,知道如何測量緯度的人被抓了才要命。
航線暴露,別家海商借此發財也就算了,海寇也來了生意:他們可以選擇在長江入海口外圍等著,或者在築紫大島西南側海域守株待兔。
屆時好不容易開拓的一條航線廢了,好端端一條財路沒了,那麽大家辛辛苦苦航海玩命所得成就,到頭來就是一場空。
“郎主既然把重任交到我們手上,那大家就要把事情做好!”張魚信心滿滿的說道,“要讓世人知道,我們襄陽水軍可不是隻會在江河裏折騰!”
正當張魚等人在商談規劃事宜之際,城內另一處地方,亦有人在商量著什麽。
“旃檀刻成的佛像,好大手筆,這夥人什麽來頭?”
“不知道,司馬村主口風很緊,多須奈也守口如瓶,問不出什麽,不過這幫人大概是中原來的。”
“中原?也隻能是中原了,那麽多昂貴的香藥,莫非是南朝的海商?”
“很有可能,北朝周國的海商,這兩年也就是送些佛像、佛經過來,虧本的買賣他們居然也做,哼哼。”
“不可大意,蘇我大臣要在倭國推行佛教,這可是件大好事,不過若讓中原國家插手,那就不妙了。”
“你的意思?”
“倭國和我們百濟的關係,可不能讓別人給疏遠了!”
“莫非要動手?那夥人可是滿載而歸,值得一試。”
“不要亂來,他們是蘇我大臣的貴客,要是事情泄露可不妙,不要因小失大。”
“那怎麽辦?”
“先看看情況再說。”